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

主要分区的命令有两种:fdisk和parted
两种指令都需要root权限,
首先介绍fdisk命令:
fdisk 可以查看当前的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

fdisk -l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_第1张图片

因为我是用SD卡装的系统所以分区是以/dev/mmcblk0开头,可以看到当前有3个实际分区(/dev/mmcblk1,2,5.linux分区有主分区,延伸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只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是真正存储数据的所以mmcblk3不是实际分区)

通过指令

fdisk /dev/[这里填的是磁盘驱动名,如果是IDE的硬盘则为hd(a-p),SATA硬盘为sd(a-p),我使用的SD卡驱动名为mmcblk0]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_第2张图片

具体帮助使用m代号:

使用代号p可以查看当前磁盘分区状况

然后通过n代号新增分区
有这么几种情况,磁盘最多只能有四个非逻辑分区(是由boot sector中分区表partition table决定的),其中扩展分区0-1个,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下创建
1.非逻辑分区有四个了则不能新建分区
2.非逻辑分区未满4个则可以选择创建创建primary或者extend分区(注意extend最多只能有一个),有extend的情况下可以创建逻辑分区(IDE接口最多可以创建59个分区代号从5~63,SATA最多可以创建11个逻辑分区从5~15,注意逻辑分区都是从5代号开始的,因为前面四个都给了非逻辑分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有extend分区了所以只让我创建主分区或者逻辑分区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选择新建分区的开始扇区,这里要参考前面的分区情况:

这里给出开始扇区和终止扇区的建议值(一般开始扇区直接用建议值,终止扇区需要用开始扇区+分区大小)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_第3张图片
创建成功会有相关提示,之后再使用p代号查看分区情况。

最后如果想保存分区结果使用w代号退出,不保存选择q代号退出

parted命令

使用print查看分区状态

parted  /dev/mmcblk0 print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_第4张图片

这里写代码片

新建分区

parted /dev/mmcblk0 mkpart logical ext4 10.1GB 11.1GB
```![这里写图片描述](http://img.blog.csdn.net/20160414223050641)
mkpart是创建分区参数
logical 分区类型(primary extend logical)
ext4  文件系统类型 
10.1GB 分区开始位置(根据最后一个分区的End来确定,之前代号为5的分区End值为10.1GB,所以这里我们从10.1GB开始)
11.1GB 分区截止位置

建好分区后,还要通过partprobe命令,强制将分区信息写到磁盘





<div class="se-preview-section-delimiter"></div>

这里写代码片
“`

最后两种方法创建好分区之后还需要进行文件系统制作,并开机挂载

partprobe

最后两种方法创建好分区之后还需要进行文件系统制作,并开机挂载

mkfs -t [文件系统类型,ext4]/dev/[分区号,mmcblk0p6]

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MyPartition

设置开机挂载,修改/etc/fstab文件,新增一行

nano /etc/fstab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_第5张图片
/dev/mmcblk0p6是新增的分区
/MyPartition 挂载点
ext4 文件系统
defaults 文件系统参数
0 第五项,dump,是否备份,0不备份,1每天,2不定期
2 最后一项,fsck,0不检查检查,1检查,2检查(1的优先级高,比2先检查一般是root设置为1)

通过 mount -a,检查是否成功,成功不会提示,错误才会提示,我之前没创建挂载点,所以提示挂载点不存在

mount -a

最后通过df 查看挂载情况,可以看到分区挂载成功了

df -h

删除分区,需要先卸载,再删除

umount卸载 参数为分区名称或者挂载点
parted 磁盘名 rm [分区号] 用来删除分区

umount  /dev/mmcblk0p6
parted /dev/mmcblk0 rm 6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