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你还没有搭建极光推送服务器,建议你根据情况,先从服务器搭建开始。
前文标题:
《【极光推送】jpush服务端开发详尽过程》
链接:
http://ningmengjiabing.blog.163.com/blog/static/20484719820163194218972/
如果你已经完成推送服务器的搭建,最后在验证推送功能时,返回的options大致格式应该如下所示:
{"sendno":1525934458,"apns_production":false}
出现这个东东的原因:
1. 我们并未在极光推送(https://www.jpush.cn)的控制台为Android以及iOS应用进行应用登记信息。
正文
一、 控制台操作
1. 在控制台登记相关应用配置信息。
二、 客户端集成
1. 客户端上需要增加Android版本或是iOS版本的SDK。下载地址:https://www.jpush.cn/common/products。位置如下图所示:
1. 你可以在极光推送官方文档中,找到相关平台的SDK集成方式,链接为:http://docs.jpush.io/
2. 具体的SDK集成方式再次不做赘述,因为笔者不是专业的移动开发人士,甚至连服务器开发也是临时凑热闹搭把手而已。
三、 客户端开发
想要实现给指定人群推送消息的功能,首先要对推送人群方式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深入的内容可以参考社区中极光推送博客的《推送人群的选择 – 技术篇》文章,地址是http://blog.jpush.cn/push_audience_tech/。
这里只是对具体场景应用简单描述,设计一下。
我们的消息分为三类,一类是通知消息,给所有人。另一类是具体的工作安排,给某一部门的人。还有一类是具体的个人消息,如给领导发请假通知等。所以我们最终决定使用的方式包括一下方式:
1) 广播:顾名思义就是给所有人群发消息
2) 别名(alias):给指定id的终端设备发送消息。别名需要客户端进行设置。
3) 标签(tag):分组发送消息,理解起来应该类似于微信建了一个群聊的赶脚。标签需要客户端进行设置。
客户端开发步骤简述
1. 集成SDK(之前已经完成)
2. 启动后,到服务器上注册,并获取注册ID(RegistrationID)
3. 调用Method - setAliasAndTags (with Callback)函数完成别名和标签的设置。
注1:这里,我们应用的别名就是员工ID,标签就是部门ID。以此来进行分类推送
注2:具体的参数定义可参照官方文档《别名与标签 API》一文。链接地址为:http://docs.jpush.cn/pages/viewpage.action?pageId=557241
注3:只有call back返回0时才设置成功,其他结果均会让服务器返回1011错误。
四、 服务端开发
1. 设置推送平台
setPlatform(Platform.all()) //设置所有平台
setPlatform(Platform.android())//设置android
setPlatform(Platform.android_ios())//设置Android和iOS
setPlatform(Platform.ios())//设置iOS
2. 设置受众(收到推送消息的人群)
setAudience(Audience.all())设置所有受众
setAudience(Audience.tag("tag1","tag2"))//设置tag为tag1,tag2的受众,群发
setAudience(AudienceTarget.alias("alias1", "alias2")) //设置别名alias为alias1,alias2的受众,单发
注1: 更多的发送方式,可以到官网上去找文档,可以这是多个条件混合发送。由于本项目中没有那么复杂的应用需求,所以此处省略不提。
3. 设置通知方式
setNotification(Notification.alert(ALERT)) //设置通用通知,以alert方式提醒
setNotification(Notification.android(ALERT, TITLE, null))//增加标题
setNotification(Notification.newBuilder()
.addPlatformNotification(IosNotification.newBuilder()
.setAlert(ALERT)
.setBadge(5)
.setSound("happy")
.addExtra("from", "JPush")
.build())
.build())//不管什么东西,iOS的总要复杂一些。
注1: 可以不设置通知方式,让其使用默认的通知方式进行消息推送
4. 设置通知内容
setMessage(Message.content(MSG_CONTENT))//MSG_CONTENT中就是通知内容。
5. 设置控制选项
setOptions(M\options(sendno, time_to_live, override_msg_id, apns_production,big_push_duration))
当前包含如下几个可选项:
sendno int 可选 推送序号 纯粹用来作为 API 调用标识,API 返回时被原样返回,以方便 API 调用方匹配请求与返回。
time_to_live int 可选 离线消息保留时长 推送当前用户不在线时,为该用户保留多长时间的离线消息,以便其上线时再次推送。默认 86400 (1 天),最长 10 天。设置为 0 表示不保留离线消息,只有推送当前在线的用户可以收到。
override_msg_id long 可选 要覆盖的消息ID 如果当前的推送要覆盖之前的一条推送,这里填写前一条推送的 msg_id 就会产生覆盖效果,即:1)该 msg_id 离线收到的消息是覆盖后的内容;2)即使该 msg_id Android 端用户已经收到,如果通知栏还未清除,则新的消息内容会覆盖之前这条通知;覆盖功能起作用的时限是:1 天。 如果在覆盖指定时限内该 msg_id 不存在,则返回 1003 错误,提示不是一次有效的消息覆盖操作,当前的消息不会被推送。
apns_production boolean 可选 APNs是否生产环境 True 表示推送生产环境,False 表示要推送开发环境; 如果不指定则为推送生产环境。
注:JPush 官方 API LIbrary (SDK) 默认设置为推送 “开发环境”。
big_push_duration int 可选 定速推送时长(分钟) 又名缓慢推送,把原本尽可能快的推送速度,降低下来,在给定的 n 分钟内,均匀地向这次推送的目标用户推送。最大值为 1440。未设置则不是定速推送。
6. 开始推送
sendPush(PushPayload类型参数)
7. 获取返回结果
PushResult类型参数,可以回去到返回值。结果大致格式如下:
{"msg_id":3270259240,"sendno":34919015}
8. 附上两段分标签以及分别名推送的函数代码
//description:自定义推送函数--分组推送
//createTime: 04-21
//author: xk
public static PushPayload buildPushObject_android_and_iosByTag(String tag,String title,String content) {
return PushPayload.newBuilder()
.setPlatform(Platform.android_ios())
.setAudience(Audience.tag(tag))
.setNotification(Notification.newBuilder()
.setAlert(content)
.addPlatformNotification(AndroidNotification.newBuilder()
.setTitle(title).build())
.addPlatformNotification(IosNotification.newBuilder()
.incrBadge(1)
.addExtra(title, content).build())
.build())
.build();
}
//description:自定义推送函数--按别名推送
//createTime: 04-21
//author: xk
public static PushPayload buildPushObject_android_and_iosByAlias(String alias,String title,String content) {
return PushPayload.newBuilder()
.setPlatform(Platform.android_ios())
.setAudience(Audience.alias(alias))
.setNotification(Notification.newBuilder()
.setAlert(content)
.addPlatformNotification(AndroidNotification.newBuilder()
.setTitle(title).build())
.addPlatformNotification(IosNotification.newBuilder()
.incrBadge(1)
.addExtra(title, content).build())
.build())
.bui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