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第一章 书 信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 书信简述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二、书信的构成
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三、书信的写法
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运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可概括为以下二点:
(—)必须合乎规范
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
“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第二节 书信笺文的写作
一、信笺的款式
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
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竖式信笺的选用有日渐减少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中,已很少使用,但是在年长者的书信往来中还常常使用,在港、台等地区及海外侨胞的中文书信中,竖式信笺仍使用很普遍。
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二、笺文的结构及其写作规范
笺文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先向谈话对象打招呼,打招呼要讲礼貌;接着要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成亲爱的话;接下来要有几句应酬语自然地引出谈话的正题;再接下来才是正文;正文完了之后,还要说上几句结束谈话的应酬语;然后向受信人报自称并署名;最后写明谈话的时间。就总体来讲,笺文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笺 文 结 构 |
首 部 |
|
|
||
|
||
|
||
中 部 |
五、正文 |
|
尾 部 |
六、结尾应酬和敬语 |
|
七、问候祝颂 |
||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时间(也可加写信地点) |
||
九、附候与补述 |
(—)称谓
称谓,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笺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我国习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所以,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特别重视称谓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笺文中的称谓包括名字(或号)、公职位、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尊词等等。上述四者,在有的信中单独使用,如“主席”、“妈妈”、“大哥”、“爷爷”等;在有的信中则两项联合使用,如“希哲老师”、“母亲大人”、“王涛先生”、“春生儿”等等。在实际使用中,四者如何结合,值得注意。
1.关于名、字、号的选用
受信人是晚辈,信可以称名。除此以外,凡有字号的,都要称“字”或“号”;也可以从受信人的字号中选一个字,下面加一个“公”或“翁”、“老”等。
依照习俗,对名、字、号的选用有下列原则:
2.关于公职位称谓的选用
公职位,即在社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企业公司等)中的职务、职称、地位。如主席、总理、部长、局长、校长、主任、经理、董事、会长、秘书长、理事等等。如果受信人有过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职衔),甚至同时身兼数职,这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称呼。选择的原则是视书信内容与受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密切。如受信人从前是寄信人的老师,现在当了局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叙师生情意,那么这封信的称谓就应以表示师生关系为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十分重视师生、同学、同乡等早年的情谊,民间习俗无论对方职位、境遇有何变迁均以早年交情为重点,如上例中的受信人虽然是局长,但因为曾经有过师生关系,写信人哪怕是公事,选用“老师”作为公职称谓的习俗依然十分流行。
3.关于私关系称谓的选用
所谓私关系的称谓,即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之间在家族、亲戚、世交领域内相互关系的称呼。如祖父母、曾祖父母、父母亲、叔、伯、兄、弟、姐、妹、姑、舅、姨、岳父母、内兄、内弟、外祖父母、世伯、世侄等。对上述这些称呼选用的原则有二:一是确切表示受信人与发信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合于习俗,令受信人感到自然、亲切。
Sxfw002家族关系称谓表
称呼对象 |
称呼(称谓) |
对此自称 |
对他人称其 家族中人 |
对他人称自己 家族中人 |
父 父亲的 母 |
父 祖 母 |
儿 孙 女 |
父 令祖 母 |
父 家祖 母 |
父 父亲的伯(叔) 母 |
父 伯(叔)祖 母 |
儿 侄孙 女 |
父 令伯(叔)祖 母 |
父 家伯(叔)祖 母 |
父 生养 母 |
父 亲 母 |
男(或儿) 女儿 |
尊 令 堂 |
父(严、尊) 家 母(慈) |
兄 父亲的 嫂 |
父 伯 母 |
儿 侄 女 |
父 令伯 母 |
父 家伯 母 |
弟 父亲的 媳 |
叔父 婶母 |
儿 侄 女 |
叔父 令 婶母 |
叔父 家 婶母 |
兄(哥) 兄妻 |
兄 哥 (或某) 嫂 嫂 |
弟 妹 |
兄 令 嫂 |
兄 家 嫂 |
弟 弟妻 |
弟 弟 (或某) 弟妹 妹 |
兄 姊、姐 |
弟 令 弟妹 |
弟 舍 弟妹 |
姊(姐) 妹 |
姊(姐) 姐 (或某) 妹 妹 |
弟 妹 |
姊 令 妹 |
家姊 舍妹 |
丈夫 |
夫子(或夫君) 某某(单称名 或字) |
妻 某某(单称名 或字) |
某先生 (或尊夫君) |
外子 |
妻子 |
吾妻(或贤妻) 某某(单称名 或字) |
夫 某某(单称名 或字) |
尊 夫人 嫂 |
内子(人) |
子 女 |
儿 儿 吾 (或某某) 女 女 |
父 母 |
郎(或公子) 令 媛(或爱) |
儿 小 女 |
子 兄(弟) 女 |
侄(或侄儿) 侄女 |
伯(叔)父 姑 母 |
侄 令 侄女 |
侄 舍 侄女 |
子 儿子的 女 |
儿 孙 儿孙(或某某) 女 孙女 |
父 祖 母 |
孙 令 孙女 |
孙 小 孙女 |
子 侄儿的 女 |
孙 贤侄 孙女 |
祖 伯(叔) 祖母 |
孙 令侄 孙女 |
侄 舍侄 孙女 |
儿 侄 媳 孙 |
某某 贤媳(或 ) 某某儿 |
父 伯(叔)祖 母 |
儿 令侄 媳 媳 |
儿 小侄 媳 孙 |
父 丈夫的 亲 母 |
公 父 (或 亲) 婆 母 |
媳(或儿) |
公 令 婆 |
公爹 家 婆母 |
父 丈夫的伯(叔) 母 |
父(翁) 伯(叔) 母(或婶母) |
侄媳 |
父(翁) 令伯(叔) 母(姑) |
父(翁) 家伯(叔) 母(姑) |
注:
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
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Sxfw003亲戚关系称谓
称呼对象 |
称呼(称谓) |
对此自称 |
对他人称其 家族中人 |
对他人称自己 家族中人 |
姐(妹) 父亲的 姐(妹丈) |
母 姑 丈 |
侄(或内侄) 侄女(内侄子) |
母 令姑 丈 |
母 家姑 丈 |
父 母亲的 母 |
父 外祖 母 |
孙 外 孙女 |
父 令外祖 母 |
父 家外祖 母 |
兄(弟) 母亲的 嫂(弟媳) |
父 舅 母 |
甥 外 甥女 |
父 令舅 母 |
舅 家 舅母 |
姐(妹) 母亲的 姐(妹丈) |
母 姨 丈 |
甥 姨 甥女 |
父 令姨 母 |
父 家姨 母 |
伯(叔) 父亲的表 嫂(弟媳) |
父 表伯(叔) 母 |
侄 表 侄女 |
伯(叔) 令表 伯(叔母) |
伯叔 家表 伯(叔)母 |
兄 母亲的表 嫂(弟媳) |
父 表舅 母 |
甥 表 甥女 |
舅 令表 舅母 |
舅 家表 舅母 |
父 妻子的 亲 母 |
父 岳 母 |
子婿(或婿) |
岳 令 岳母 |
岳 家 岳母 |
父 妻子的伯(叔) 母 |
父 伯(叔)岳 母 |
侄婿 |
岳 令伯(叔) 岳母 |
岳 家伯(叔) 岳母 |
父 兄(弟)的岳 母 公爹 姐(妹)的 婆母 |
父 姻伯(叔) 母 |
侄 姻 侄女 |
令亲 |
舍亲 |
父 儿子的岳 母 公 女儿的 婆 |
翁 亲家 母 |
弟 姻愚 妹 |
翁 令亲家 母 |
翁 敝亲家 母 |
姊 的丈夫 妹 |
姊(姐) 丈 妹 |
弟 内 兄 妹 姨 姊 |
令姊(妹)丈 |
家姊丈 舍妹丈 |
姑 兄 家的 姨 嫂 |
兄 表 嫂 |
弟 表 妹 |
兄 令表 嫂 |
兄 家表 嫂 |
兄 妻子的 弟 |
兄 兄 内 (或) 弟 弟 |
妹 婿 姊 |
兄 令内 弟 |
兄 敝内 弟 |
姊 妻子的 丈 妹 |
兄 襟 弟 |
兄 襟 弟 |
令僚婿 |
敝连襟 |
侄 妻子娘家 侄女 |
侄 贤内 侄女 |
姑丈 |
侄 令内 侄女 |
侄 舍内 侄女 |
儿 女儿的 女 |
孙 贤外 孙女 |
父 外祖 母 |
孙 令外 孙女 |
孙 舍外 孙女 |
儿 姐妹的 女 |
甥 贤 甥女 |
舅 愚 舅母 |
甥 令 外甥 |
甥 舍 甥女 |
女儿的丈夫 |
贤婿 |
岳 愚 岳母 |
令婿 |
小婿 |
儿 表兄弟的 女 |
侄 贤表 侄女 |
伯(叔) 愚表 伯母(叔母) |
侄 令表 侄女 |
侄 舍表 侄女 |
侄 姻亲家的 侄女 |
侄 贤姻 侄女 |
愚 |
令亲 |
舍亲 |
注:亲戚中的姻伯、姻叔、姻兄、姻侄等,均指联姻的亲戚中无一定称呼者,如弟兄的岳
父母、内兄内弟、姐妹的公婆、姐妹丈夫的兄弟,乃至妻子的表兄弟等。
Sxfw004师友世交关系称谓
称呼对象 |
称呼(称谓) |
对此自称 |
对他人称其 师友世交 |
对他人称自己 师友世交 |
父 老师的 母 |
公 太师 母 |
门下晚生 |
||
老师(男老师) 老师的妻子 |
老师(或吾师) 师母 |
生(或学生、 受业) |
业师 令 师母 |
业师 敝 师母 |
老师(女老师) 老师的丈夫 |
老师(或吾师) 师丈(或某 先生) |
生(或学生) |
业师 令 师丈 |
业师 敝 师丈 |
父 世交的叔(伯) 母 |
父 世叔(伯) 母 |
侄 世 侄女 |
||
兄 世交的 姊 |
兄 兄 世(或吾) 姊 姊 |
弟 弟 世(或吾) 妹 妹 |
令友 |
敝友 |
比自己年长 的同学 |
兄 学长(或学) 姊 |
弟 弟 学 (或) 妹 妹 |
贵同学 |
敝同学 |
比自己年幼 的同学 |
弟 学 妹 |
学兄 兄 (或) 学姊 姊 |
贵同学 |
敝同学 |
自己的学生 |
弟 仁棣(或学 ) 妹 |
小兄 (或友生) 愚姊 |
令高足 |
门人 敝 学生 |
注:
4.关于尊词的选用
尊词是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尊敬之情而附加的称谓词语,它在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方面不表示很实在的内容,主要表示对受信人尊敬的感情和态度。以前贯用的尊词如“大人”等,国内现在很少用了,一般直呼表示关系的称谓即可。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台、港、澳和海外华人中,传统用法依然流行。
现在常用的尊词有“同志”、“先生”、“女士”、“吾兄”、“仁兄”等等。尤其是“先生”,用得极为普遍,弹性极大,对没有适当称呼的受信人,用“先生”称呼他,一般不会错。“吾兄”、“仁兄”普遍用于对平辈的尊称。
关于称谓的知识与选用的学问,不仅在书信中需要,在其他礼仪性的应用写作中都需要。对于重人伦、讲名分的中国人来讲,称谓之说是一个不小的文化系统,上表家族关系称谓表、亲戚关系称谓、师友世交关系称谓可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人伦间各种关系的称人和自称。
(二)提称语
提称语是用来提高称谓的语词。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Sxfw005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敬 语 |
尊长 |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
师长 |
尊鉴、台鉴 |
平辈 |
台鉴、大鉴、惠鉴 |
晚辈 |
青鉴、青览、收览 |
政界 |
钧鉴、台鉴、勋鉴 |
女性 |
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
夫妇 |
俪鉴 |
宗教 |
道鉴 |
Sxfw006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敬 语 |
直系尊亲 |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
上辈 |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
平辈 |
敬启、拜启、谨白、上 |
晚辈 |
手书、手谕、字、示 |
Sxfw007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敬 语 |
祖父母、父母 |
膝下、膝前 |
长辈 |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
老师 |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
兄弟、姐妹 |
手足 |
平辈 |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
平辈年幼者 |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
同学 |
研右、砚席、文几 |
小辈 |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
长辈女性 |
懿鉴、懿座 |
平辈女性 |
妆阁、妆次、绣次 |
文人 |
史席、著席、撰席 |
新进 |
英鉴、伟鉴、台席 |
(三)启事敬辞
启事敬辞,即表示开始叙说事理的敬辞。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Sxfw008传统启事用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语 |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
尊长 |
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
通常使用 |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
请求时使用 |
敬恳者 敬托者 兹恳者 |
丧家讣告时使用 |
哀启者 |
(四)开头应酬语
开头应酬语是在述说正事之前,写几句问候、寒暄之类的话,以导引正事。开头应酬语属客套话,现在大多用“您好”,然后连接正文。
现代礼仪简捷明快,但却过于单调,传统礼仪虽然繁杂,但自有一番人伦亲情,详见下表,相信达者在二者之间可以找到一种文化的延续。
Sxfw009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
常 用 语 |
||
人事叙别 |
用于父母 |
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
|
用于尊长 |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
||
用于师长 |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
||
用于平辈 |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
||
用于女性 |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
||
用于文官 |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
||
用于军官 |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
||
自共事而别 |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
||
自同学而别 |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
||
自送行而别 |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
||
自迎接而别 |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
||
承送行而别 |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
||
承赐物而别 |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
||
承赐饯而别 |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
||
节令叙别 |
自春别及夏 |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 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
|
自春别至秋 |
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 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
||
自春别至冬 |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 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
||
自夏别至秋 |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
||
自夏别至冬 |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
||
自秋别至冬 |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 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
||
地点叙别 |
自京中分别 |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
|
自省会分别 |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
||
自县城分别 |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
||
自乡中分别 |
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
||
自他乡分别 |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
||
自旅馆中 分 别 |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 岁序推移。 |
||
自火车上 分 别 |
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 不觉数年。 |
||
自船上分别 |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
||
自近处分别 |
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
||
自远处分别 |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
(五)正文
正文是笺文内容的主体,也即书信所要说的事,所要论的理,所要叙的情。
正文的写作,除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之外,还须注意措辞得体。书信叙事论理与一般文章不一样,只要事真理直即可,须根据受信人的特点及发信人与受信人的特殊关系来进行措辞,这方面的要求无定格定式,都凭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等全部交际经验去处理。
(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结尾应酬语的写作原则与开头应酬语同,须从正文内容引出,要简捷自然,不落俗套。一般来讲,从书信中心内容自然引出的结尾应酬语就比较活泼和谐。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Sxfw010传统结尾应酬用语
应用对象 |
应用环境 |
常 用 语 |
长 辈 亲 友 |
临书 |
谨肃寸禀,不尽下怀。 |
肃此奉陈,不尽欲言。 |
||
请教 |
乞赐 指示,俾便遵循。 |
|
幸赐 清诲,不胜铭感。 |
||
请收 |
伏祈 莞存。 伏望 哂纳。 |
|
候复 |
乞赐 钧复。 恳赐 钧复。 |
|
申悃 |
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
|
保重 |
寒流来袭,伏请 珍卫。 |
|
寒暖不一,千祈 珍重。 |
||
平 辈 亲 友 |
临书 |
临纸神驰,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不尽所怀。 |
请教 |
乞赐 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赐 兰言。 |
|
请托 |
如承 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 通融,感激不尽。 |
|
请收 |
敬希 鉴纳。 至祈 台收。 |
|
候复 |
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
|
申悃 |
特此奉闻。 草此。 |
|
申复 |
专此敬复。 |
|
申贺 |
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
|
申谢 |
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
|
辞谢 |
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
|
感谢 |
感荷 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可直言。 |
|
请鉴 |
伏乞 鉴察。 伏祈 垂鉴。 |
|
敬祈 明察。 并祈垂照。 |
||
馈赠 |
土产数包,聊申敬意。 附呈薄仪,聊申下悃。 |
|
谨具芹献,借祝 鹤龄。 薄具菲仪,用申贺敬。 |
||
保重 |
秋风多厉,珍重为佳。 暑气逼人,诸祈自卫。 |
|
吊唁 |
恭陈唁意。 借申哀悃。 |
|
居丧人 |
节哀保重 |
伏祈 节哀顺变。 还乞 稍节哀思。 |
(七)问候祝颂语
书信中说完正事之后,向对方表示问候与祝颂,皆属礼貌之举。常见的问候祝颂语有很多,现代的如“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传统的如给长辈写信用“敬请×安”或“敬颂崇棋”;如果给平辈写信,一般则用“即请大安”、“顺颂时棋”,假如给晚辈写信,只用“即颂”、“顺问”即可。
Sxfw011传统请安用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语 |
祖父母、父母 |
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
尊长 |
恭请福安 敬请康安 顺请福履 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 虔请崇安 恭请福绥 |
老师 |
敬请讲安 虔请诲安 肃请麈安 祗叩教安 |
上级 |
恭请德安 敬请勋安 祗请钧安 |
平辈 |
祝你安好 此颂曼福 即请道安 敬颂台安 敬颂大安 顺颂时绥 即颂时祺 此颂时祉 敬候佳祉 即颂佳胜 即颂近祺 此祝康吉 即候日祉 顺候起居 并祝安健 |
小辈 |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即问日佳 |
文化人 |
敬候撰安 敬祝著安 即颂著祺 敬请文安 即颂文祺 祗请著安 祗颂道安 顺颂撰安 即颂文址 |
女性长辈 |
敬颂壶安 敬候坤祺 |
女性小辈 |
此询壶佳 即询闰好 |
商人 |
即请财安 顺颂筹安 顺颂商祺 |
旅途者 |
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顺颂旅祺 顺候旅祉 |
贺喜信 |
敬请俪安 恭贺燕喜 顺贺大喜 |
贺年信 |
敬贺年禧 敬贺年禧 顺贺新祺 顺贺新禧 |
季节 |
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候夏址 此颂暑安 即候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及时间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自称,是对受信人的自称,如给祖父母写信时自称“孙”(或“孙女”),给老师写信时自称“学生”,给哥哥写信时自称“小弟”(或“小妹”)等等。一封信中的自称与开头所书受信人的称谓是相呼应的,它们之间反映着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反映特殊的感情或自谦。
书信中署名的一般运用规律如下:
关于礼告敬辞,如 “学生赵白帆敬启”、“男伟叩”、“鲁迅启上”等,这些便是自称、署名、礼告敬辞三者联用的形式,其中的“敬启”、“叩”、“启上”等,即所谓礼告敬辞,也叫做“末启辞”。
礼告敬辞的使用应切合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
时间是书信写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按常规,都把写信的时间写在最后,在礼告敬辞之下;如果省略掉礼告敬辞,则时间便写在署名之下。
Sxfw012传统礼告用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语 |
直系尊亲 |
谨禀 敬禀 叩禀 叩上 |
长辈 |
谨上 敬上 拜上 敬启 谨启 谨上 谨肃 肃上 |
平辈 |
敬启 拜启 谨白 |
晚辈 |
手书 手谕 字 示 |
(九)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给亲朋写信时,如果与受信人的家人或身边朋友、同事也有交情,或者写信人的家人及身边朋友、同事也认识受信人,往往在信中附带致以问候,表示思念及之情。所以,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
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
例如:
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
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
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
例如:
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
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
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补述语不宜过长。
Sxfw013传统信札附带问候用语
应用对象 |
常 用 语 |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长辈 |
令尊(堂)大人前,乞请叱名请安。 某伯(叔)处,烦叱名问候。 |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平辈 |
某兄处,祈代致候。 某友处,祈代致候。 |
附带问候 受信人的晚辈 |
顺候 令媛近佳。 顺问 令孙康壮。 |
代长辈附带问候 |
家严(慈)嘱笔问候。 某伯处嘱笔问候。 |
代平辈附带问候 |
某兄(弟姊妹)嘱笔问候。 某兄附笔道候。 |
代晚辈附带问候 |
小儿(女)侍叩。 小孙随叩。 |
三、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俗话套话
态度端正,立意诚恳,述实在之事,多肺腑之言,少虚饰,勿卖弄。
(二)措辞得体
准确把握双方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称谓及各种礼貌语言,语气要合乎身分,语言风格要适应对象特点。
(三)注意书写形式
抬头是在行文中对言及的人、事、物表示尊敬的一种书写形式。常用的抬头形式有两种,即平抬与挪抬。
平抬,即在行文过程中,遇有须表示尊敬的词语抬至与各行开头齐平的位置另行接写。但行文中平抬过多,往往造成笺文形式上的零乱感,所以人们又创造了挪抬的形式。
挪抬,即将要表示尊敬的词语,在原行中与上文空一格写。
在行文中,对抬头的处理应酌情而定,其使用原则有二:一是看有无必要,二是照顾笺文的整齐美观。一般说来抬头不宜过多,要避免一行中有两次以上的挪抬;平抬更应尽力减少,平抬过多,没有几行写到底,笺文显得头重脚轻,令人觉得虚浮。
侧书,是用来表示谦逊的一种书写形式,在书信行文中,凡写到自称或与自称有关的事物时,想表示提及这些内容时的谦逊态度,则将有关这些内容的词语做侧书处理。侧书即不正书,以表不敢居正之意,竖行的侧书写在行中右侧,字略小于上下文字;横行的侧书写在行间的上侧,字略小于前后文字。
侧书的几点注意事项:
(1)首侧余不侧。
(2)生侧死不侧。我国有“亡者为大”的礼俗,按身分地位位应该侧书的人,如果已经死亡,则不再侧书;
(3)人名不分落两行。
现代书信已经不大注重这些,诸君自斟。
第三节 书信封文的写作
所谓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
封文的项目如下:
(1)受信人的地址(包括住址或服务机关、学校、厂、店等及其邮政编码)。
(2)受信人的姓名。
(3)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如果托人带信,还要在信封上书写托带语和拜托词。
一、信封款式的选用及写作
我国目前通用的信封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竖式(又称“中式”),另一种是横式(又称“西式”)。
竖式信封封文内容分为左、中、右三路,右路写受信人地址,中路写受信人姓名,左路写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竖式信封的使用日渐减少,这一方面是邮局普遍采用计算机分检,另一方面也因为同国外习惯不同,因此如果要选用竖式信封,需考虑投寄及受信人的文化背景,不必泥古。
横式信封封文内容分上中下三路横书,上路写受信人的地址,中路写受信人的姓名,下路写发信人的地址、姓名。贴邮票的位置,一般在右上角。
寄往国外的书信封文写作除须用寄往国家的文字书写(有的也可用英文书写)外,还有格式的明显区别,国外一般的规则是:封文左上方依次写发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国名(这三项内容也可写在背面封口上)右下方依次写受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国名;右上角贴邮票。
二、封文写作中的礼貌语言
封文写作中还有一些文饰成分,这就是礼貌语言。
一般来讲,封文中的礼貌语言在邮寄书信和托人带交的书信之间有明显不同。
(—)邮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词
邮寄书信是将笺文封好投寄邮局进行传递的,因此,封文中的礼貌语言还涉及邮递员与受信人的关系。邮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词有三部分:一是对受信人的称呼,二是启封辞,三是缄封辞。下面分别谈谈三者的写作注意事项。
许多人习惯在受信人的名字之后加上私人关系称谓,如“某某某 父亲收”、“某某某 爱妻收”,这是错误的用法。
封文中受信人姓名下的称呼不同于笺文中的称谓,它不是发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而是邮递员(送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称呼的选用依受信人的社会职位而定,一般来讲,对无职衔的高龄尊长称“老先生”、“女士”,对有职衔者,可称职衔,也可称“老先生”或“先生”,对女性则称“女士”;对普通长辈及平辈,有职衔者可称职衔,也可称“同志”、“先生”、“女士”;对晚辈一般不称职衔,而称“先生”、“女士”。
2.启封辞
启封辞是请受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感情和态度,所以,在郑重严肃的书信中,应该精心选择运用。一般说来,对高龄尊长用“安启”、“福启”;对普通长辈用“钧启”、“赐启”、“道启”等;对平辈,则可依照受信人职业、性别等等不同,在“启”字之前加适当的修饰词,如对军人用“勋启”,对教师用“文启”,对女士用“芳启”等等;对晚辈一般用“启”或“收启”就可以了;对居丧者则须用“礼启”。
启封辞在比较简单、随便的书信中可省略,也可以简化为“启”,只不过简化、省略后就显得毫无感情色彩了。
3.缄封辞
缄,也即封闭之意。缄封辞表现发信人封信时的感情和态度,给长辈写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即可;对晚辈一般用“手缄”。
在一般不需要感情色彩的书信中,只用一个“缄”字即可。
对不封口的书信(如明信片、信简、贺年片、柬帖以及托人带交的便信便条等),封文中不写“启”、“缄”,因为不存在拆封和封闭的问题。
(二)托人带交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言
托人带交受信人的书信,其封文的内容与结构形式同邮寄书信有些不同。托人带交书信有两种情况:一是带信人知道受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二是带信人不知道受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两种情况下的封文写作大不相同。
第一种情况,带信人是熟人,知道受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封文中就没有必要再写受信人的地址了,至于受信人的姓名,则可视带信人与受信人的熟悉程度而决定姓名全写,还是只写名字与称呼。发信人的地址、姓名,也没必要写在封文中,因为托熟人带信一般是考虑比邮寄方便、稳妥、迅速而为,不用防备信送不到受信人手中再退还发信人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书信封文的内容有下列几项就可以了:附件语、托带语、受信人姓名和称呼,收件辞、发信人署名及拜托辞、发信时间。
1.附件语
附件,是指托人带交书信的附件,也就是说,除托人带交的书信之外,附带有其他物品。如有,须附以简明的语言说明随信托带物品的名称及数量,以便受信人如数查收,如果没有随信托带物品,自然也就无附件语了。
2.托带语
托带语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表示拜托之意的语言。托带语中反映的人际关系有三层:一层是发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另一层是受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再一层是发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托带语的写作应依上述三者的关系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
托带语一般分为两段,前段是发信人向带信人表示拜托之意如“敬请”、“敬烦”,这两个词语中都有“敬”字,反映着带信人是发信人的长辈,或者是需客气的平辈,如果对晚辈,就不能用“敬”字了。托带语的后段是发信人嘱托带信人对受信人要做的举动,它反映着带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如“面呈”、“吉便带交”。这两个词语中的核心成分是“呈”和“交”,其他词语是核心的修饰成分。一般用法,受信人是带信人的长辈时用“呈”,平辈则用“交”;如果带信人是受信人的长辈,则用“饬送”、“掷交”。至于“呈”和“交”的前面用何种修饰,根据需要而定,如“面呈”、“面交”、“掷交”等。
受信人姓名的写作,与邮寄书信的封文有些不同;称呼则不同于邮寄书信。如果带信人是熟人,受信人的姓名不必写姓,甚至姓名都不写,直写称呼,如“家父大人”、“家兄收”、“舍妹收”、“小女收”等等。当然,如果带信人不是熟人,就应在写托带语的同时,将受信人的地址、姓名写详细。
这里重申一遍,托人带交的书信封文中受信人姓名下的称呼,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说的,不是直对受信人的称呼,近似第二节称谓表中的“对他人自称”。因此,选用称呼时,要特别注意发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
4.收件辞
收件辞与邮寄书信封文中的启封辞书写位置相同,意义相似。如“台收”,“检收”。收件辞的核心成分是“收”,所以用“收”而不用“启”,是因为托人带交的书信一般不封口,对封口的信则应选用启封辞。
收件辞的书写规则是:如果托带信之外有附件,收件辞应写“检收”、“查收”;如果没有附件,则在“收”字前适当运用礼貌语加以修饰,对长辈用“赐收”,对平辈用“台收”等,对晚辈用“收”即可。
5.发信人自署与拜托辞
发信人的自署与拜托辞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说的,须依二者的具体关系加以选用。一般来说,姓名全署显得比较疏远、比较客气;仅署名字显得比较亲密。拜托辞主要依尊卑长幼关系变化,如果带信人为长辈,用“敬托”为宜;如果是平辈,则宜用“拜托”,如果是晚辈,则用“托”即可。
7.发信时间
托人带交的书信不通过邮局,所以无邮戳表明传递的起止日开始传递的时间。发信时间一股字体略小于自署与拜托辞的字,写月日即可。
三、书信类个人公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这一类信件同传统信件中的私信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亲友之间的通信,与受信人很可能不认识,通信的目的不是告之性而是事务性的;它同事务性公函也不同,公函是机构之间的通信(详见行政类),个人公文的发信人与公函主体不一样。同时,在某一类公函中,有时也不以公函名誉发信,而往往以私人名誉进行联系和勾通,待取得一致之后,才进入公文运行程序。如某公司有可能同另一公司进行某种合作,但两家公司在此之前从未打过交道,彼此也互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与公司名誉进行联系,往往会显得唐突和冒昧,在没有更好的联系办法的情况之下,先以公司经理的名誉向对方经理进行联系,再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就个人而言,假如他的专业知识对某公司的某种产品可以拿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升级方案,这也存在一个如何取得联系、如何进行勾通接洽的过程,这时候所运用的,就是事务性的信件。
个人公文的写作与传统信件和公函的写作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其结构与书信结构一样:
笺 文 结 构 |
首 部 |
一、称谓 |
二、提称语 |
||
三、启事敬语 |
||
四、开头寒暄语 |
||
中 部 |
五、正文 |
|
尾 部 |
六、结尾应酬和敬语 |
|
七、问候祝颂 |
||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时间(也可加写信地点) |
||
九、附候与补述 |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同受信人素不相识,也不知道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时称呼应该是姓名之后加先生(或女士);另一种情况,虽然不认识对方,但通过报刊等传媒已经了解到了对方的文化背景,如一些知名人士,这时称呼便可以有所变化,如某某老师、教授、经理、部长等。
因为是第一次联系,这一部份建议采用现代书信的简捷格式,不必过多劳神。当然也可以斟情使用。
直截了当用“您好”即可。
这一部份很重要,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也容易形成呆板的模式,因此应该力求简捷,不必拖泥带水,一般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详细,如果需要,可将自我介绍作为附件),并表达冒然打扰的歉意,如“素不相识,冒然打扰,请见谅”之类,再简单得体地说一说仰慕原由,然后立刻转入正文。
因为是首次联系,在此应对此次联系的目的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总介,最好是一两句话概括说明一下,切忌绕山绕水,让人生厌。然后才可以比较系统地谈一下自己的初步设想,但不必在此把整个方案罗例出来,具体方案应作为附件另附,因为对方有可能将你的方案交由有关部们研究,如果不另附,就只好连同你的信件一起供众人传阅,这可能会很不方便。
如同普通书信一样,应说上一两句客气话,然后用“敬候 回音”之类收束。
在次可用一些笼而统之的祝颂语,如“顺颂商祺”、“顺致教安”等类。
自称在次可以省略,直接署上姓名时间及可。
此处与书信不同,不必加附候语,而补述的内容也比较固定,在左侧顶行写清楚自已的通讯志址、住址、工作单位、邮编、电话及可。也可以在此注明附件件数和名称。
Sxfw014个人公文
×××先生:
您好!
我是昆明飞熊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飞熊,素未生平,冒然打扰,唐突了,请见谅。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编辑的《中国办公室》已经进入尾声,此次联系,为的是想向您请教一下,同时看能否有机会同贵公司的《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进行某种您认为适当的合作。 先生和《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被视为中华民族软件产业的旗帜,一直深受国人的敬重。我是学中文出身的,十多来年的文稿生活,一直以《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为伴,现在回想起那些寂静的夜晚,《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优美的界面透过冷冰冰的计算机,让我感觉到了许多独处时光的惬意。
目前《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正受到来自WORD和盗版的极大压力,此事颇令国人关注,相信在强烈对抗中的《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能够有惊人之举,早日摆脱不利局面,进入市场的良性循环状态。
我的公司年成立一年多点,规模很小,主要定位在电子出版上,也作了一些初步尝试,深感创业艰辛,盗版可怕。我曾在《计算机报》看到刊载您的观点:对中国软件而言,最大的支持就是各级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国人使用正版软件。
当时《中国办公室》的编辑工作已进行到尾声,就有了同先生联系并请教的想法。
WORD和《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等软件都提供了一些办公室文档模块,但存在着很大的专业化问题(详情请参阅附件),首先是政府公文不符合规定,其次是类别相差甚远,再次是使用不方便。当初之所以确定这个选题,起因还是由于传统出版,在图书出版中,一本不起眼的应用文往往卖得不错,联系起公司的背景,心想如果搞一个专业化的党政、企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和管理、个人应用文方面的光盘,我想结局不会太差,因此就动手了。编辑工作可在9月份全部结束,表格、模板有四百种左右,文字二百万。
在编辑上,将根据分类标准建立一个全面、丰富、实用的办公室资料库,以供查询和学习。这是一次对中国古今公文的大整理,想必会有很大的实用性。
同先生的观点一样,我们也认为国家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国人应该是正版软件的重要使用市场,既然如此,开发直接针对这些部门的软件当是首要之事。我一直认为财务软件在选题方面很成功,很少有人愿意在这方面冒使用盗版的风险——大部份人对盗版软件还是心存疑虑,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真正使用盗版甚至以此牟利的,恰恰就是懂技术的人员,他们能不加思索地告诉你什么版本的盗版软件最可靠。
沿着财务软件的思路,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税务软件的开发,这方面看来国税软件有可能统一,地税软件恐怕只能是诸候割据了。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咱们国家汗牛充栋的古代公文(诏、令、旨、奏、章、表等等),直到今天的现代公文(报告、请示、命令、指令、批示、批复、公报、公告、布告、决定、决议、通知、通报、函、简报、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调查报告、计划、措施、制度、议案、会议纪录、会议纪要、总结等等),从唐宋以降,直到今天,下情上达、上情下达,都是以此为枢纽的。
更为有利的是,目前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普遍实现办公自动化,许多重要部门如办公厅已经一人一部电脑,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中国办公室》软件在选题论证之初我心里就一直有着盗版的阴影,同清华大学的几个朋友仔细商量过多次,所能想到的招数就是采取低价位并同硬件捆绑销售。但我不甘如此。
我曾经对WORD和《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中的办公模块进行过很仔细的研究,我一直试图了解程式员在设计之初的思路,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太随意了。
请原谅我的坦率,我既然写这封信,那是下决心寻求合作了,冒昧之处,请多多包涵。
《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曾经一度独霸天下,成为文稿处理的首选,直到今天都还拥有非常可观的机关占有率,而《中国办室》的首选对象就是党政部门,就我而言,合作是上策。这已经不是“稳妥”,而是借船出海了。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重新占领主要市场的方法之一。
我学文而涉足一个高科技行业,家人都很为我担心。但我却另有看法:大多数软件,包括WORD和《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都是为一般人服务的,这些人90%都不是技术人员。只要能够设身处地,我想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
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软件开发确实应该延伸一步,为用户(一般用户和特定用户)设身处地想一下了。从实用角度而言,售后服务很容易不着边际,并不是每个人随时都需要售后服务,与客户接触最多的不应该是销售和维护人员,事实上也不是,而是企业风度,策划的主导思想。
还记得改革开放不久,中国产品在海外屡屡惨败的事,那并非质量问题——质量很好,而是包装问题。此后终于引发了一个崭新的边缘性行业的兴起:装璜。
我现在想说的“包装”并非仅仅指的是外表,甚至不是外表。
微软到今天有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真是技术超人一等吗?相信业内人士另有独见。但我认为,它的“包装”工夫绝对一流。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拱猪、接龙、挖地雷。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电脑依旧陌生,但当他们发现如此高技术的东西竟然可以用来玩如此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始而惊喜,继而亲切,然后乐此不疲。
微软的噱头确实不少。
当软件高手在面对挖地雷游戏嘿嘿嘿傻笑的时候,很少有谁想到过,这才是微软的真功夫:它亲切、友善、随和,当然技术也过得去。
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的便携机安装了WIN98,当他将界面打开,把他配置好的狮子界面指给我看,并在一连串叽哩呱啦的背景声音之后哈哈大笑:“你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他满脸是一副好玩、惊羡甚至得意的样子。这朋友是一位软件好手,曾参加过我省几个大的软件工程,后来在一家公司打工,成绩斐然。我看着他纯真而惊奇万分的面孔,我知道比尔·盖茨为什么成功了。
功夫在诗外。
一分轻松、一丝喜悦、一缕会心的微笑,偶尔少女般的幻想或者顽童般的恶作剧,美国式风度,再加上过得去的技术支持,这就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
这几年出现了许多使人心念一动的事情。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轿车美容厅”时,不禁大为愕然,继而一笑:洗车店变成美容厅,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但当我知道它的服务远不止洗洗车打打蜡而是有更丰富的内容时,我倒确实琢磨了一下。也许取名“轿车美容厅”太过哗众取宠了一些,没有比尔·盖茨那么友善和得体。当轿车还是中国人一个遥远的梦时,为轿车进行“美容”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也许我们也从没有考虑过为软件,具体说为《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美容”?
微软的成功真是技术的成功?我是外行,但我就明显感觉到《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的文件存起速度远远高于WORD。其实从使用者角度而言,《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和WORD都各有优势与不足,鹿死谁手,大可一搏。
“ 包装”也好,“美容”也罢,这都有些词不达意,也许用“软件的文化背景”能更为接近一些。微软除了在美国一贯的天马行空之外,在中国也一直进行着“本地化”,我想所谓的“本地化”应该不仅仅只是英译汉,恐怕还应该有一些“本地”的习惯、习俗、文化。国产软件是国人自己开发的,但能否说国产软件天生就具有“本地化”特征?
技术是中性的,看它附着在什么东西上,或者说,看它能让什么东西附着上来。这就如同电视机是中性的,电视台却千差万别,电视节目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软件就是计算机的“电视节目”,软件是技术,但如果只是技术,那就有所局限了。正如同电视节目不是电视机,更不是摄影机,如果非要将电视节目弄成电视机或摄影机,那大家只好微软了。
这是其一。其二,“软件节目”毕竟不是电视节目,但只要承认它是“节目”,剩下的问题就好办。
作为纯技术的计算机已经涉及各行各业,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势必要接触人类文化,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的个体,也无可迥避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就如同电视机的普及首先是因为技术的突破,其次是因为电视节目的日愈丰富,技术同文化的日渐结合为这两个不同的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发展,并因此改变了人类娱乐和休息的方式。今天的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走向这条发展之路,并且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无限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前景几乎是不可穷尽的,必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
说到“接触”,正巧前几天我装修房子,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用草酸清洗地板,他说:“草酸稀释溶液均匀撒在地板上,不要忙着清洗,让它们彻底接触透。”
当时一听我笑了。现在不禁想到,技术如何同文化“接触透”?或者说,文化如何同技术“接触透”?不接触恐怕不行,关键是怎么“透”。
×(姓)先生,以上零零散散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体会,请您指正。如果您对我的提议有兴趣,具体合作方式,请直言不讳。敬请回复,谢谢。
顺颂商祺!
飞熊 启上
1998年10月9日于昆明
通讯地址:×××××××××
家庭住址:×××××××××
邮政编码:××××××
电 话:×××××××××
附件:
附件1:
自我介绍:
姓名、性别、年龄、简历等情况。
附件2:
《中国办公室》选题规划
中国公文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时代以及受众的不同,使得中国运用文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显得比较零散。同时,国门打开之后,由于中国公文自成体系,同国际贯例有巨大的差距,也给交流带来一定障碍。
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如 WORD和《中国计算机操作平台》等软件都提供了一些办公室文档模块,但存在着很大的专业化问题,首先是政府公文不符合规定,其次是类别相差甚远,再次是使用不方便。
此次编辑以整理并形成计算机分类方式的文件为主,兼顾资料性和参考性。这将是一次对中国古今公文的大整理,必将取到有益的作用。
由于中国运用文一方面异常重要,另一方面也非常庞杂繁复,既要考虑到历史文献的价值及翻译工作,更要考虑到今天的实用性,给编揖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下一步计划在1999年底,在现有编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运用文理论和体例,真正成为中国办公室的资料库、参谋者。
一、编辑原则
(一)文稿编辑分类:
正文类:
1、政府公文类;
2、企事业公文类;
3、个人信函类。
附录类:
根据分类标准建立一个全面、丰富、实用的办公室资料库,以供查询和学习。
(二)方式:按计算机分类方式准备材料
按概论、分论、范文、表格、模块准备,便于系统集成。
二、内容规划
(一)行政及企事业公文
(1)公文类:
报告
请示 命令 指令 批示 批复 公报 公告 布告 决定
决议
通知
通报
函
简报
章程
条例
规定
办法
细则
调查报告
计划
措施
制度
议案
会议记录
会议记要
总结
(2)经济类公文:
(3)法律类公文:
(4)书信类公文:
(5)科技类公文:
(6)知识产权文书:
(7)档案管理:
(8)个人日常应用文:
(9)演讲稿与解说词:
(10)契约文书:
(11)告启类应用文:
(12)礼仪类:
(13)附录:
(二)附录
相关公文的资料库:
(1)历代优秀公文
(2)当代公文范文、表格
(3)国家有关公文写作要求的文件
(4)企业败战启示录
(5)梅兰竹菊诗词各一百首
(6)名人名言
(7)童谣集粹
(8)遗嘱大观
三、技术方案
(1)中文简、繁体版(繁体版主要考虑海外对中国行政模式的了解);
(2)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文声像等手段展示各部份内容;
(3)提供查询、编辑、修改、打印等处理手段;
四、同类选题比较
无同类电子出版物,有关软件虽然涉及到,只是作为点缀,未进行专业开发。
Sxfw015求职信
求职信
昆明飞熊多媒体有限责任公司飞总经理:
您好!
我是原云南信息资息集成中心的网络部经理,我姓武,名心。我于1989年12月到该机构任职,参予网络部的组建及运营工作,后因经营思路分歧较大,于二个月前辞职。前天在晚报上看到贵公司招聘常务总经理的启事,便冒昧写信,一方面毛遂自荐,一方面也想将自己对网络及信息资源运作的一些想法求教于飞总经理。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获得了飞速发展,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日益丰富,价格迅速下跌,光盘和网络已不再仅被运用于专业领域,美国、日本、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电子出版新兴产业,出版了诸如百科全书、小说集锦、旅游指南、字典词典、游戏等,使得光盘,特别是只读光盘(CD-ROM)日益具备了书的属性,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则更加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目前与之相联的网络大约有8000-12000个,主机900万台,用户130 000 000,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换网络,并以每年30%的高速度增长着。目前这个网络上集中了全球主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机构,并且吸引着全球绝大部份的专家及各学科专业人员。
使用光盘来传播信息,除体积小、容量大、价格低、查询方便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能以统一的形式将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信息存贮在盘片上并表现出来,从功能的角度看,数字光盘已涵盖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及书籍等媒介的功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人们称CD-ROM为下世纪的图书。
电子出版物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但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大中城市陆续出现了以多媒体光盘开发为主的专业机构,在探索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应用产业,中国的电子出版正在迅猛发展,一个崭新的行业正在崛起之中,并且日愈加速地改变着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娱乐的方式。
作为纯技术的计算机已经涉及各行各业,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势必要接触人类文化,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的个体,也无可迥避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就如同电视机的普及首先是因为技术的突破,其次是因为电视节目的日愈丰富,技术同文化的日渐结合为这两个不同的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发展,并因此改变了人类娱乐和休息的方式。今天的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走向这条发展之路,并且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无限可能性,这种发展的前景几乎是不可穷尽的,必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存状态。
回顾电子出版在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首先,因其高科技特性,偿试电子出版的单位和机构大多是技术机构,并且没有处理好行业协作关系,前一阶段的电子出版明显带有选题质量粗糙的问题;其次,电子出版归口到新闻出版署之后,又因为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有着巨大的差距,技术力量明显薄弱,造成了光盘技术值量低下的问题;再次,电子出版尽管前景巨大,但因为是一个新兴产业,各方面尚持观望态度,虽有投入,大多属偿试,这就使得中国电子出版在技术上和选题质量上存在巨大差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存贮技术也在突飞猛进,CD-ROM尚未在中国普及,DVD又引起了举世关注,目前DVD的标准已经建立,估计在三至五年之内将可投入中国民用市场,届时,存贮量巨大、画质更为优异的DVD必将带来出版史上的重大革命,人类拥有个人图书馆的愿望将成为很容易实现的要求。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内已有数家企业开始对DVD的市场导入作准备,如清华大学国家光盘研究中心等。我认为,是开始准备的时候了。
基于国际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随着电子支付系统的逐渐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人类信息交换的最主要的途径。
在计算机软件方面我注意飞熊公司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探索,继圆满完成省委委托的《走向辉煌——党的十四大以来云南五年建设成就概览》计算机多媒体光盘之后,又完成了对《高原野生花卉》及《中国古典侠义小说精品大系》的开发工作,更值得骄人的是《中国办公室》计算机运用软件得以顺利地进入市场,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中国办公自动化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功不可没,我内心深感敬佩。
我因为长期从事网络工作,对电子出版的了解相对少一些,之所以应聘贵公司,主要是对信息社会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并相信能胜任贵公司常务总经理的工作。
我如果荣幸被骋用,我将以图书、光盘、网络三位一体作为飞熊企业运作的原则。
正在作为新兴产业兴起的电子出版有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书背盘”形式的“电子图书”。“书”指的是传统图书出版,主要收集重要文字资料,“盘”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光盘(CD-ROM),主要收集图片、影像、音乐等不便在图书上表达的重要材料。“书”是“盘”的精华,“盘”是书的基础。当然,“书背盘”这种形式其实也是适合国情的一种过渡,受计算机硬件的限制,书作为一种直观的读物还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但计算机多媒体光盘更是发展的主流,基于此,我们建议选择书背盘方案,既照顾到现实,也充分考虑到发展,特别是对外宣传方面,光盘更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新型传播媒介,可以方便地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进行发送。
图书和光盘(主要是计算机只读光盘CD-ROM)的运作模式大家比较熟悉,在此就不敷述了,下面着重谈谈网络运作的基本思路。
(1)时间上的急迫性:
国际互联网络最后的普及程度以及它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取决于电子商务的运用,近十年来,国外大型公司甚至于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令全世界关注,电子商务在美国已经正式运营,并迅速波及全球。以图书为例:目前网上最大的虚拟书店是美国的Amazon,该书店创办于1995年7月,1996年6月营业额达到220万美元,当年年底达到840万美元;1997年达到1.48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88亿,1999年达到3.25亿而且实现盈利。今年华尔街继续看好Internet企业全球性及全天候的商业潜力,Amazon股票一路飚升,从去年年初的每股15.75美元直升到124美元,4月份拆股后,7月6日又达到了每股139.5美元。虽然如同其他的Internet企业一样,Amazon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盈利,但创办人Jeffrey Bezos已经是具有10亿美元的富翁了。
中国政府继组建信息产业部之后,于近日开通了中国商品网络交易中心,被称为永不闭幕的“广交会”。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的电子商务最迟可在1999年年底形成规模。此其一。
其二,国际互联网络域名资源有限,尽快注册更是当务之急。
其三,站点建设有一定的周期,立刻着手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2)站点建设的专业化问题:
国内ISP(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企业)和ICP(信息提供企业)目前经营普遍不景气,这首先是电子商务的配套工程建设尚不完善,如电子支付系统;其次是站点经营上大而全的经营思路,使得企业无力为继,站点陡有其表而无实在的内容(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也是企业抢占电子商务市场的一种手段,先占住茅坑再说);再次,站点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严重损坏了站点的形象。就资方而言,尽快收回投资是无庸置疑的,但时间表的确定,收回资金的方式都应该统筹考虑。那种工业时代下对具体产品投资、生产、流通、资金回笼的模式,在信息时代是行不通的。
国际互联网络给人的感觉首先是信息的包罗万象,但这种包罗万象是无数的机构在不同的地方所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所能够做到的。明确这一点,对站点的经营十分重要。
数据库的价值,唯一的标准就是它的专业化程度。下面是我对建设“中国武侠”这个站点的策划,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中国武侠:http:/www.chinakinght.com
(A)基础数据库:
建库宗旨:全面展现中国侠文化的风彩(选题论证详见“关于《中国古典侠义精品大系》选题论证”)。选编中国上至《史记》,下至当代的公案、侠义、武侠小说、诗词歌赋、传统绘画、音乐。
延伸数据库:全面展现人类侠义传统。选编西方骑士、日本武士文化及其文学艺术作品。
(B)数据库版本:
中文简体、繁体;
英文目录;
英文原版骑士小说;
日本原版武士小说;
(C)经营方式:
a:建立网上武侠小说作者、出版机构、协会数据库;
b:建立网上武侠小说书籍征订及文稿交易系统;
c:建立网上武侠小说书籍订购、读者俱乐部系统;
d:建立网上武侠小说发布系统;
其它:与武、侠有关的影视作品、工艺品的信息、广告、交易等。
(3)站点的赢利点:
目前大部份ICP采取出卖信息方式,即访问者如果对数据有兴趣,支付一定的费用之后即可获得授权,然后下载。不难看出,这种方式的赢利是很小的。我们认为电子商务的赚钱方式应是靠上文提及的可延伸的部份。
在此就不难看出,作为网络运营的企业,如果目光仅仅盯着网络本身,亏损乃至倒闭就只是时间问题。
电子商务的赢利靠的是可延伸部份,而这些可延伸的部份又必须俱有一个起码的基础:拥有足够数量的忠实的访问者。现在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靠出卖数据库信息是一种竭泽而鱼的做法,短期利益的追求势必使企业最终陷入窘况。
中国的ISP和ICP所面临的问题,根本的还不在于资金问题,而在于他们只是信息社会中的一环,尽管这一环可能相当重要。他们第一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环,更没有强大到可以独力完成信息社会资本流通的一个周期。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强大绝不仅仅只是资金的问题。
(4)三位一体:
一个数据库的开发,动聊几十万、上百万,而这个数据库如果仅仅在网络上使用的话,不难看出,这恐怕是任何企业都难以承受的。我们提出图书、光盘和网络三位一体的设想,首先是从资金的充分利用上考虑,其次,这三个不同范畴之内的企业行为又可以互相促进。以《中国古典侠义精品大系》而言,总字数在二千万左右,传统书籍的出版费在三百万左右,总码洋将达到一千万,是一个不小的图书出版工程。如果此时再投资二十万元左右,就可以制作一个全文检索的多文本(中文简繁体、原版及改编版)计算机光盘。我们可以初步估算一下,如果光盘的这些内容都要用传统图书来出的话,那就是八千万字左右,出版费将达到一千二百万元左右。
我们怎样看待投入在光盘上的这二十万?这张光盘可以作为书籍的一个补充(版本及检索方式),从使用者方便的角度而言,这确实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就算光盘的销售为零,在如此大的图书出版工程中,就当是花二十万做广告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光盘还有它的销售前景。
现在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将这些数据放入数据库中而无需更大的投资,我们也就拥有了一个侠文化的数据库。如果我们眼光放远一点,免费让访问者访问这些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值根于中国本土的武侠小说是可以吸引相当一部份人的。当然,“中国武侠:http:/www.chinakinght.com”站点上的醒目位置肯定是我们的《中国古典侠义精品大系》图书及光盘的广告、订单、帐号。
如果“中国武侠”的尝试成功了,接下来就是“中国言情”,中国除了“豪放派”之外,还有同样令人缠绵的“婉约派”,及其它。
我们还能走多远?
“中国网络图书订货”或者叫它“中国图书在线”或者“中国图书热线”。
就国内外的经验而言,网络图书订货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选题检验和方便的网络购书,但这有二个先决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访问者,二是站点建设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归根到底,成功的基础是站点数据库的资源配问题。
飞总经理,以上是我近几年的一些想法,就我自己而言,自然想有一试的机会,这是从云南信息资息集成中心辞职的根本原因,也是这次求职的主要原因。当然,我的想法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挂一漏万,乃至偏颇之外一定在所难免,您在这个行业中正在创造着成功的经历,很希望得到您的指教。武心谨书,敬候回音。
顺至商祺!
武心 敬启
1998年10月11日
通讯地址:
电 话:
邮 编:
附:《个人简历表》(略)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