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ject Introspection(GI)介绍

GObject Introspection/GI 是 GNOME 的子計劃,是一個讓基於 GObject 的native library 能輕易 porting 到 script language 或高階語言。也就是提供binding。GI 透過定義一套描述語言,描述 native library 的 API 和 memory的 owner-ship。並提供一套工具和 library,可以 parse 這些描述,將之轉成binary 形式,方便 runtime 時使用。而 script language 或高階語言,可以透過這些 API 資訊,知道該 library 提供哪些 function,而其參數為何。因此,可以自動產生對應的 binding,讓 programmer 呼叫。

嚴格說來,GObject Introspection 並沒有什麼新意,它將 API 的資訊編釋成typelib,也就是 binary 格式,這其實和 Mozilla project 的 XPCOM 一樣。而GI 的 API 描述語言,會先轉成XML 格式,其實和 XPCOM、SOAP 或其它技術使用的 IDL 也差不多。比較特別的是,GI 把 owner-ship 帶入了描述語言。這一點,我在做 MadButterfly 的 nodejs plugin 時,用 M4 做了一套描述語言時,也曾試著要加入相同的東西。很高興, GI 已經有將這樣的功能設計進去。透過描述語言的描述, script language 能學會如何使用被描述的 library,進而自動產生 binding。這一點,其實在很多平台已經做過了,例如mozilla project的 XPCOM 也有一樣的功能。因此我說沒什麼新意。

但讓人興奮的是,這是 GNOME project 所支持的格式和技術。為什麼我必需興奮呢? 因為 GNOME project 之下,有非常大量的 library,深入 desktop 的各個層面。在 GNOME 的推動之下,各個子 project 都開始使用 GI 描述他們的API,因此 GI 能提供大量的 library。這意謂者,任何語言只要支援 GI,就馬上有大量的 library 可以使用。

過去使用 Python、Perl、Ruby、Java...... 一堆語言,如果想要使用opensource 的 native API,往往很難找到 binding,或者是維護的不好。原因是 binding 的撰寫當常很無聊又費時,維護上必需隨著 native API 更新。因此,就算是Python/Ruby/Java 這些使用人口很多的 script language,也無法提供很好的支援。但, GI 省下撰寫 binding 所要花的時間和煎熬,同時也解決了維護的問題,使各種高階語言可以一夕之間支援大量的 native API。這絕對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GI 的突破,不在於高明或創新的技術。而是一項成熟的技術,在正確的環境下被enable 並被 key player 所採用。Mozilla 、 Java 還有千千萬萬的 project可能都有採用過類似的技術,但都有沒有成功。因為他們都不是正確的人。而這一回 GNOME 採用了同樣的技術,而且,看起來,是一個正確的人。我想,這對desktop 的開發環境,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這突破可能相當於 PHP 取代傳統用C 寫的CGI。現在, GI + script lanaguage 可能再一次重演這個歷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api,SOAP,library,OpenSource,binding,moz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