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化线段树也蛮好理解的啦。
对于求区间第k大问题:
引用1:首先我们知道 【1,n】建出来的线段树可以在logn时间内 找到【1,n】的第k大(二分嘛)
怎么做到logn找到任意区间第k大?
那么如果我们开n棵线段树,每颗分别是【1,1】【1,2】.....【1,n】为区间建的树,那么根据在这里线段树维护的【区间信息可减】的性质,任意两颗线段树相减得到的还是一棵【有意义】的线段树 :
【1,i-1】 与【1,j】的线段树的所有儿子节点相减,得到的就是【i,j】为下标建立的一个线段树,那么我们 可以按照 引用1 求得区间【i,j】的第k大。
因此任意区间第k大的问题得以解决。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真的去开n棵线段树,无论是建树的时间,还是内存消耗上,都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因为所有相邻的线段树,都【只有一个节点不同而已】,他们之间有大量的【重叠信息】。
因此,仔细想一下可以发现,线段两颗相邻的线段树也只有 【logn个节点是不同的】。
因此每次新建一个线段树,我们抽象地 【copy前一棵线段树+修改logn个节点】就可以得到新的线段树。
而这个操作我们可以直接把 新线段树的 【不需要修改的部分直接用【指针】指向 前一颗线段树的节点】即可,而需要修改部分则 重新new出logn个节点。因此 按照刚才的推理,我们每次建一个新的线段树,只需要创建logn个节点,显然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都是logn。
总的n棵线段树的时间空间复杂度都是nlogn,这是可以接受的。
具体怎么每次新建一颗线段树并利用好前一棵线段树的信息,可以看代码实现,比较好理解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queue> #include <map> #include <set>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N=100005; #define w(i) T[(i)].w #define ls(i) T[(i)].ls #define rs(i) T[(i)].rs int n; struct node { int ls,rs,w; node(){ls=rs=w=0;} }T[MAXNN*20]; int a[MAXNN],b[MAXNN],root[MAXNN],sz,m; void ins(int &i,int l,int r,int x) { T[++sz]=T[i]; i=sz;<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直接复制上一棵线段树对应位置的节点 w(i)++; if (l==r) return; int m=(l+r)>>1; if (x<=m) ins(ls(i),l,m,x); else ins(rs(i),m+1,r,x); } int query(int i,int j,int l,int r,int k) { if (l==r) return l; int t=w(ls(j))-w(ls(i));<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得到相减之后的抽象【区间线段树】的左儿子sum值 int m=(l+r)>>1; if (t>=k) return query(ls(i),ls(j),l,m,k); else return query(rs(i),rs(j),m+1,r,k-t); } int main() { //DO YOLO root[0]=0; sz=0; int m; cin>>n>>m; int i; for (i=1;i<=n;i++) scanf("%d",& a[i]),b[i]=a[i]; sort(b+1,b+1+n); n=unique(b+1,b+1+n)-b-1; for ( i=1;i<=n;i++) { root[i]=root[i-1]; a[i]=lower_bound(b+1,b+1+n,a[i])-b; ins(root[i],1,n,a[i]); } //支持操作: //QUERY(s,t,k):query(root[s-1],root[T],1,n,k); int x,y,k; for (i=1;i<=m;i++) { scanf("%d%d%d",&x,&y,&k); int ret=query(root[x-1],root[y],1,n,k); printf("%d\n",b[ret]);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