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和Borland的持久战

李维声明

  以下的这篇文章内容是我个人的回忆以及看法,没有任何特别的偏见,许多的事情是根据我的记忆以及从许多人的诉说中得知的,也许内容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不过我想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可信度到是可以保证的。当然有一些事情确定的发生时间和顺序不一定都和我的记忆一致,不过我想大部份应该是相去不远的。当然各位如果知道确定的事件而我的记忆有误,那么我将非常欢迎您纠正我,我希望这些故事的经历能够一直陪我走下去,谢谢。

  一直想写一篇我个人在过去10多年来工作中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看着一些我认为是伟大的工程师在这些日子中对于信息界的贡献。如果你和我的年龄差不多,那么你可能会对于这些内容很有兴趣,因为它们说明了当时许多软件的兴起和没落的过程以及原因。虽然这些事情已经距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我相信许多人仍然对于背后的故事有兴趣。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段美好的回忆,那么就把这些内容当成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来看吧。但是我想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些伟大的人物,我对于其中的许多人都非常的佩服,也非常的羡慕。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也有他们的环境,我是不是也能够和他们一样这么有成就呢?这些人对于以往都有重要的贡献,在未来也将仍然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有一身不凡的技术。对于许多重要的人我都尽量的收集了他们的照片,让各位也能够看看这些优秀的工程师和杰出的人物。当然,如果各位也能够从这些内容中学习到失败的原因以及成功的经验,那么这篇文章就更有价值了。 

和Borland的缘由

  记得我在大学时第一个在PC上使用的软件便是SideKick,至今我仍然无法忘记这个让我津津乐道的软件,而Borland在当时也就是以SideKick成为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不过Borland第一个奠立创业基业的软件却是我大二使用来交作业的Turbo Pascal。而Turbo Pascal也是第一个我听到关于Borland的有趣的故事

  当年Philippe Kahn (Borland的创使人)和Anders Hejlsberg到美国创业时,便由Anders以汇编语言撰写了Turbo Pascal的编译器,而Philippe则包办了Turbo Pascal其它的部份。在这两位人兄开发完Turbo Pascal之后,穷得快连登广告的钱都没有了。但是Philippe为了在Byte杂志(还记得这个著名的杂志吗?)刊登Turbo Pascal的广告,因此和Anders商量了一个方法,那就是一天他们约了Byte杂志的人到当时Borland的办公室讨论刊登广告的事情。

  当Byte的人到了Borland之后,Philippe,Anders和公司的助理小姐故意忙着接电话,接受Turbo Pascal的订单,并且告诉Byte杂志的人等一下。过了一阵子之后Philippe才进入房间向Byte的人道歉,说他们的Turbo Pascal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订单源源不断的到来,因此可能不需要在Byte杂志刊登广告了,接着Philippe向Byte的人展示Turbo Pascal这个产品。由于在当时的机器中Turbo Pascal能够在少少的RAM中常驻执行,又提供闪电般的编译速度,立刻让Byte杂志的人震惊在当场,凭着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Byte的人也立刻知道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软件,因此马上希望Philip能够在Byte杂志刊登Turbo Pascal的广告,并且愿意以半价刊登。当然,Philip也立刻的答应了,于是一个革命性的软件Turbo Pascal终于在Byte杂志刊登出来了,售价49.99美元的Turbo Pascal立刻为Borland带来了大量的财富,Turbo Pascal也立刻的成为PC上除了基本的Basic之外最畅销的开发工具,也正式揭开了Borland影响PC开发工具10几年的序幕。

  在Turbo Pascal之后,Borland接着推出了SideKick这套软件,SideKick可以说是随后著名的内存常驻软件(TSR)的始祖,也是让Borland跨出开发工具界,让几乎所有PC使用者认识Borland的关键软件。当然SideKick也很快的成为了全球的畅销软件,继续的把Borland往顶尖的软件公司上推。

  而Turbo Pascal也成了我大二,大三撰写作业的最爱,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使用Turbo Pascal完成的,当然其时Horowise的Data Structure这门课也是使用Turbo Pascal过关的,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非常喜欢Borland这家公司,慢慢的也开始对Borland有了特别的感情。

  大二时Microsoft也推出了Microsoft Pascal,但是它和Turbo Pascal的确是有一段差距,我使用了一次之后便把它丢到垃圾桶。稍后Borland也推出了Turbo Basic,我记得这个编译器非常的棒,编译速度就和Turbo Pascal一样,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品。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它只有1.0,之后便和Microsoft Pascal一样消失了。我听说Microsoft和Borland互相交换条件,Microsoft不进入Pascal的市场,而Borland则退出Basic的市场。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在大二初次的接触到C语言,第一本阅读的书便是王兴隆先生写的C语言,也从此开始和C语言结下了渊源。平生第一个使用的C编译器便是Lattice C,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我还记得那个时候使用2个5又1/4磁盘抽换以便编译C程序的情景。稍后Borland终于推出了风行天下的Turbo C编译器,当然,从此之后Turbo C便成了不离身的工具,而Borland也藉由Turbo C这第三项畅销产品迈向了世界前10名的项尖软件公司。

  当完2年的兵之后,我在中研院首次使用了C++语言,第一个使用的C++编译器则是Zortech C/C++,这家公司稍后被Symantec收购成为Symantec C/C++的核心,这个故事稍后再说。后来Borland也推出了Turbo C/C++ 1.0这第一个C/C++编译器,但是在我和Zortech C/C++比较之后,还是觉得Zortech C/C++比较好,因此就继续使用Zortech C/C++。一直到Borland的Turbo C/C++ 2.0编译器推出之后,才逐渐成为C/C++语言的王者,而我也像以往一样把Zortech C/C++换成了Turbo C/C++。

  在1991年到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念硕士时,终于使用自己的零用钱美金49.99购买了生平第一套的正版软件Turbo C/C++ 4.5,随后又购买了Borland Pascal。在毕业前的一个Quarter,Microsoft 推出了Microsoft C/C++ 6.0以及MFC 1.0,由于是第一个C/C++的Framework,因此也花了一些钱购买了一套以便了解MFC。但是在收到之后却很失望,因为Microsoft C/C++ 6.0仍然没有图形整合发展环境,还是在DOS下的整合发展环境,而且MFC 1.0以我的眼光来看又不好用,而且Microsoft C/C++ 6.0的C/C++最佳化编译器在其时是一个笑话,不但产生的程序代码效率不好,甚至会产生错误的程序代码,许多杂志也称Microsoft C/C++ 6.0是一个平庸的(Mediocre)产品。因此就把它丢在一边。在Microsoft C/C++ 6.0不久之后,Borland终于推了Borland C/C++ 3.0。而这套软件也开启了Borland雄霸C/C++编译器常达5,6年之久的序幕。

  Borland C/C++ 3.0推出之后由于拥有第一个在Window下的稳定的图形整合发展环境,而且它产生的最佳化程序代码也是Microsoft C/C++ 6.0望尘莫及的,因此很快的几乎所有的C/C++程序员转而使用Borland C/C++ 3.0。因此在那个时候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公用程序或是Shareware都是使用Borland C/C++开发的,许多硬件厂商的驱动程序也是使用Borland C/C++ 3.0来撰写的。

  1992年我取得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硕士学位之后最想进入的公司便是Borland和Microsoft,不过最后我还是决定回台湾工作。在此时Borland也进入了最巅峰的时期,因为Borland推出了Borland C/C++ 3.1。

  Borland在Borland C/C++ 3.0获得空前的胜利之后,并没有松懈下来,因为Borland知道Borland C/C++ 3.0还缺了一个最重要的胜利因子,那就是如同Microsoft的MFC一样的C/C++的Framework,因为Borland也看出了Framework将会是未来C/C++产品中最重要的一环科技。不过Borland此时面临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那就是到底要自己开发一个和MFC抗衡的Framework,还是要如何做。因为如果要自己开发Framework,那么势必要花上一些时间,但是Borland想趁Borland C/C++ 3.0如虹的气势再下一城,以便彻底击溃Microsoft C/C++。因此最后Borland决定向一家叫White Water的公司购买一套由这家公司开发的一个Framework,这套Framework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OWL的源流。而Borland也因为向White Water购买了这套Framework,因而也引进了一个日后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后来负责开发Delphi的一员大将 - Zack Urlocker。 

C/C++的光荣战役

  在Borland购买下White Water的C++ Framework之后,便更命为OWL(Object Window Library),并且很快的推出了以OWL 1.0为核心的Borland C/C++ 3.1。由于OWL比当时的MFC 1.0封装的更为完整和好用,再加入Resource Workshop可视化能力,以及Borland C/C++ 3.1自己最强劲的编译器和整合发展环境,因此立刻的风靡了全世界,其受欢迎的程度更是远远的超过了它的前一版本Borland C/C++ 3.0。

  由于Borland C/C++ 3.1的畅销,立刻让Borland在C/C++市场一举击溃了Microsoft C/C++,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是全球第一的C/C++产品,也把Borland推上了最高峰,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的软件公司。

  很快的,我所工作的开发小组也立刻的以Borland C/C++ 3.1来开发系统,Borland C/C++ 3.1也是我使用过Borland最稳定的C/C++版本之一。也由于那个时候一天到晚都使用C/C++工作,因此就有了一些小心得。稍后我整理了一些东西便投稿到刚出刊不久的RUN!PC,也许是运气不错,RUN!PC很快的也注销了我的文章。就是这篇文章注销之后,台湾的Borland注意到了我,开始和我连络,并且从此展开了和Borland的互动。而Borland C/C++ 3.1也是第一套Borland免费送我的软件,当然代价就是希望我多写一些Borland产品的文章。

  接着Borland又计划推出Windows版的Borland Pascal,不过在Borland开发Borland Pascal For Windows 时,当时(现在也还是)最具盛名的Charles Petzold(我的第一本Windows 程序设计的书就是这位仁兄写的,相信许多人也是看他的书一路学来的)就说除了C/C++之外,Borland不可能做出能够在 Windows 下执行的Borland Pascal,不过很明显的,即使是Windows API的大师Charles也错了。Borland不但做出来了,而且Borland Pascal For Windows 还非常的畅销,当然Borland Pascal For Windows 也是后来Delphi的根基。

  当时的Borland可说是不可一世,不但产品大卖,而且日进斗金。Borland在Scotts Valley豪华的总部也是在那个时候由Philippe Kahn大手笔的花了一亿多美金搭建的(想想10年前的60多亿台币可以盖什么样的房子?)。不过也许是Borland太成功了,因此也开始让Philippe Kahn渐渐的养成了好大喜功,目中无人的态度,也种下了Borland开始走向衰退的因子。

Borland 位于美国加州 Scotts Valley 总部

  不过在Borland最强盛的时期,当然也就是Microsoft最想痛宰Borland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著名的事件和一个著名的虚拟人物。话说由于当时Microsoft的开发工具一直打不过Borland的产品,因此在Microsoft的开发工具刊物上便出现了一个作者不断的以文章嘲笑Borland,这个作者的笔名是Buck Forland。后来由于这位作者的文章内容以及他的笔名引起了当时Borland的不满以及大量Borland使用者的强烈抗议,因此稍后这位作者就突然的消失不见了。因此有许多人就推测这个作者应该是Microsoft的工程师,由于一直无法打败Borland的产品,脑羞成怒,因此才会以这个笔名来发泄。如果各位看倌到现在还摸不着头为什么这个笔名会引起轩然大波,那么请你试着把Buck Foland这两个英文字的第一个字母一对调就知道为什么了。现在各位是否会心一笑了?


Philippe Kahn-Borland的创始人

  在Borland C/C++ 3.1大获成功之后,Borland却开始松懈了下去,并且开始走下坡。当然这有许多的原因,我所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数项 :

  ■Philippe Kahn和当时Borland C/C++的产品经理闹翻了。这位Borland C/C++的产品经理的名字是Eugene Wang,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中国人。他一手把Borland C/C++ 带到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并且在Borland C/C++ 3.1成功之后有了更伟大的想法,那就是 Eugene Wang 想在下一个Borland C/C++版本中完整的以OWL封装所有的Windows API,因为OWL 1.0虽然比MFC 1.0来得优秀,但是OWL的隐忧就是OWL尚未完整的封装所有Windows的API。此外Eugene还计划以OWL为核心,开发一个类似今日Borland C/C++ Builder的以可视化组件为开发方式的开发工具。请各位想一想,如果在当时Borland能够开发出这种C/C++开发工具,那么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产品,稍后Microsoft的Visual C/C++ 1.0只是能够在整合发展环境中自动产生MFC的程序代码就立刻的轰动了C/C++市场,造成了大量程序员转入Microsoft的阵营。即使是目前的Borland C/C++ Builder使用的Framework仍然是以Object Pascal以核心的组件Framework,而不是纯粹的C/C++程序代码。如果当时 Eugene Wang 能够做出他心中的下一版Borland C/C++,那么我想到现在Borland C/C++可能还是市场中第一的C/C++开发工具。不过很不幸的是,Eugene Wang 稍后和Philippe Kahn发生了争执,Eugene Wang 一气之下离开了Borland。而Philippe Kahn则认为Borland C/C++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因此也没有想立刻的做下一版的Borland C/C++。这样一拖竟然浪费将近2年的时间。

  Microsoft Visual C/C++ 1.0在Borland C/C++ 3.1 2年之后推出,并且立刻获得市场好评。不但在编译器方面能够和Borland C/C++ 3.1相抗衡,在整合发展环境方面更大幅领先了Borland C/C++ 3.1,还能够自动产生MFC的程序代码,再也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直到此时Philippe Kahn才从梦中惊醒而急于开发下一代的Borland C/C++ 4.0,但是为时已晚,C/C++的开发工具市场从此就开始逐渐的被Microsoft蚕食了。

  Eugene Wang在离开Borland之后,立刻的被Symantec所网罗,稍后Eugene Wang也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为Symantec开发出了著名的Symantec C/C++。Symantec C/C++在当时被所有的技术刊物评比为拥有最棒的整合发展环境和最有创意的C/C++开发工具,从此可见Eugene Wang的功力。不过Symantec C/C++稍后也不敌Microsoft Visual C/C++,这个故事的原因在稍后四大C/C++编译器之争的段落中再详细的说明。

  我最后听说Eugene Wang跑去做生意了,并且在前几年写了一本教导科技人员如何面试的书籍。我,一直很痛心Borland失去了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材,我常想如果当初Eugene Wang没有离开Borland,那么历史就可能不是现在的这样了,Sign!!!

  ■Philippe Kahn大手笔的花了一亿多美金买下了Ashton-Tate公司和dBase。在当时许多人都批评Philippe Kahn做了不值得的事情,因为Ashton-Tate不值这么多钱。但是由于当时Borland多的是钱,因此Philippe Kahn也不多意。不过这并不是Borland走向逐渐走向衰败的主因,而是在Borland买下了dBase之后,并没有立刻积极的发展dBase For Windows,反而把dBase丢在一旁。这个原因便是当时Borland的另外一个和数据库有关的产品Paradox卖得也很好,因此Philippe Kahn并不急着打算开发dBase For Windows。不过Philippe Kahn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时在市场大量人口的dBase程序员需要一个好的Window版dBase,但是Philippe Kahn购买了dBase却不提供Windows 版的解决方案。因此当稍后Microsoft以极小的代价买下Fox这家公司,并且在数年之后推出FoxPro For Window,吸引了大量原先的dBase程序员以及Paradox的程序员之后,Philippe Kahn才警觉事情不对而充充忙忙的开发dBase For Windows。但是当dBase For Windows 推出之后,Microsoft早已推出了两个FoxPro For Windows 的版本,而占据了大部份的市场,dBase For Windows其势已不可为了。

  ■Microsoft开始向Borland挖角。由于Microsoft在许多的开发工具战役中一直被Borland打得灰头土脸。更何况Borland C/C++ 3.1几乎抢占了大部份的市场,因此Microsoft开始准备好好的对付Borland。但是由于其时Borland在编译器的技术领域领先了Microsoft数年之久,Microsoft无法在短时间之内赶上Borland,因此Microsoft决定使用最有效的方法立刻追上Borland技术,那就是直接挖角。因此稍后Microsoft的Visual C/C++小组有60%的成员是从Borland挖来的,这个举动不但立刻的让Borland流失了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也在数年之后造成了Borland控告Microsoft的导火线。不知道各位看到这里有什么感觉,或是没有感觉。不过我总是觉得Microsoft使用了不好的手段来竞争,并不是光明正大的击败Borland,而是使用了不公平的竞争手段。

  Philippe Kahn在这段时间不但让Borland C/C++被Microsoft Visual C/C++反败为胜,也痛失了几乎所有dBase的市场,更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流失了大量的优秀人员。在这些重要的原因之下,Borland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了。

  我最后一次看到Philippe Kahn时是在1994年未于亚特兰大(Atlanta)参加国际Conference时,还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后来Philippe Kahn离开了Borland,另外创立了StarFish这家公司,稍后StarFish也被Motorola并购。虽然Borland由于Philippe Kahn一些错误的决策而逐渐的从巅峰开始下降,但是Philippe Kahn也不愧为一个人物。因为Philippe Kahn能够和Bill Gates一直周旋数年之久,而同一时期的许多公司,例如Lotus都一一的被Microsoft所击败,因此Philippe Kahn还有一套的。此外Philippe Kahn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工程师特性的Borland CEO,Philippe Kahn仍然重视技术产品和技术人员。但是Borland随后的CEO几乎都是Marketing,Finance或是Sales出身的人,这真让我怀念以往以产品和技术为优先的CEO了。

  看完了上面这段今人伤心的历史之后,再让我们看看当Borland在受到Microsoft Visual C/C++的强大冲击之后,如果思索反击之道。在这段期间也出现了令我敬佩的第一个Borland技术工程师,Carl Quinn。

  Carl Quinn在Microsoft Visual C/C++ 1.0推出之后,立刻奉命开发一个能够和MFC相抗衡的全新OWL,而Carl Quinn也是数年后JBuilder的JBCL Framework的灵魂开发人物。Carl Quinn不但负责开发OWL,也为Borland在组件Framework的技术领域立下了重要的贡献。由于Carl Quinn的投入,因此开启了OWL大战MFC,Borland C/C++缠斗Visual C/C++数年精彩好戏的序幕。

  Carl Quinn到现在我还记得和敬佩的人物,让我再一次的向他致敬,并且介绍他让大家认识。


Carl Quinn-我第一个佩服的Borland工程师

Borland C/C++的反击 
火线全开

  Borland除了在开发工具市场和Microsoft热战之外,其时和Microsoft ,Lotus鼎足而立的Borland看到Microsoft和Lotus正在电子表格工具以及文书处理工具大战之暇,不思好好的集中资源开发新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工具(下一节会详说),也不甘寂莫的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入这个惨烈的市场。也许是当是Borland太有钱了,或是Philippe Kahn脑袋有问题,居然决定进入这个Borland陌生的市场,更何况在Borland投入时Lotus已现败象,市场已经慢慢的被Microsoft所一步一步的掌握了。

  Borland进入Office市场的第一个产品便是著名的Quattro Pro这个电子表格,虽然Quattro Pro是一个不错的产品,而且当时由Borland C/C++编译器所开发的Quattro Pro在执行效率上几乎是最好的,但是Borland没有想到使用电子表格的使用者是一般的办公室人员,这些人注重的是方便性和功能性,而不是最重视执行速度,这和开发人员是不一样的。Borland以开发者的心态来开发电子表格工具基本上是走错了方向。因此我记得在那段时间中,杂志评比Microsoft的Excel,Lotus的1-2-3和Borland的Quattro Pro时,在功能方面领先的都是Excel和Lotus,在执行效率方面领先的则是Excel和Quattro Pro。到了电子表格热战的未期1-2-3甚至比不上Quattro Pro,因此Lotus败走电子表格市场已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了。

  不过Borland虽然赢了1-2-3,但是和Excel仍然有一大段的距离,Microsoft一统电子表格江山之势已不可摇,因此最后Borland在损失了大量的资源之后,Quattro Pro只能卖给Novell。除了Quattro Pro之外,Borland也投入了很多的资源秘密的开发一个代号称为Spring的文书处理程序准备和Microsoft的Word以及WordPerfect竞争,这可能是许多人不知道的。但是这个产品最后仍然无法问市而胎死腹中,在文书处理市场方面Borland不但浪费了时间,更虚掷了大量的资源。Philippe Kahn在Office产品方面消耗了Borland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却落得铩羽而归,更连累了开发工具市场以及最有可能成功的数据库产品市场。

  另外一个和Borland无关的故事是关于Excel如何兴起的。话说当Lotus 1-2-3最盛的时期,Microsoft一直计觊觎这个市场,但是苦于无法开发一个能够和1-2-3相竞争的产品。有一次Lotus 1-2-3举办了一个Lotus 1-2-3的技术研讨会,由当时Lotus 1-2-3的首席工程师主讲。在Microsoft知道了这个技术研讨会之后,立刻派出了最好的程序设计师,在现场询问Lotus是如何开发1-2-3的并且也趁机询问这位首席工程师如何克服1-2-3在许多技术方面的难点,而这些困难处正是 Microsoft 的工程师无法克服的。

  当时在现场中Lotus的这位首席工程师虽然知道这些人是Microsoft派来的,而且询问的问题正是1-2-3许多关键的技术点。但是这位首席工程师凭借着多年开发经验,并且认为Microsoft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追上1-2-3,因此就没有多做保留的回答了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想Microsoft的这些程序员也是非常聪明的的人,在一经指点之后,立刻畅然全通,在短短的1,2个版本之后不但马上追上了1-2-3,在许多功能方面更是青出于蓝,1-2-3便逐渐失去优势了。我想这位1-2-3的首席工程师一定很后悔当时回答了关键的技术问题吧。

  结论 : 千万不要小看Microsoft,他是非常精于模仿的,也永远不要小看你的对手。

数据库市场的失误

  当Borland全盛的时期,事实上也是发展数据库产品最好的机会。因为在当时Borland手握DOS最畅销的Paradox,又并购了Ashton-Tate而拥有世界大部份dBase的市场,后来又从 Digital 取得了真正的 RDBMS-InterBase,可以说是全世界数据库实力最雄厚的厂商。当时的 Oracle 和 Borland 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 Sybase 更不知道在那里。如果当时 Borland 能够好好的掌握这个机会,并且极力发展数据库产品的话,那么现在Borland 就算不是世界第一的软件公司,也将是世界第二的软件厂商。

  可惜 Philippe Kahn 并没有看到这个在年代80未到90年代成长最快速的产品。说句笑话的是,如果当时Philippe Kahn的死对头Bill Gates早一点对 Philippe Kahn 说出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的话,那么 Borland 就可能是现在的 Oracle 了。

  说到数据库市场就不得不对 Microsoft 的眼光佩服,也可以看到Microsoft行销能力的强悍。当Microsoft以FoxPro For Window强占了开发者的数据库市场之后,又看到了一般使用者也需要使用简易好用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因此发展出了Access。但是当时在这种市场中,Paradox占有开发者的数据库大部份的江山,而一般使用者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市场则由Lotus的Approach拔得先机。Microsoft为了扳回劣势,我还记得在当时Visual Basic 3的软件包中Microsoft附了一张优待卷,只要800新台币就可以买一套Access。这简直就是流血大拍卖,目标很明显,就是当时在市场中卖1万多元的Lotus Approach。果然,Microsoft此招一出,Approach便在市场被Access打得落花流水,很快的便失去了市场,也很快的退出了市场。从此一般使用者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市场便逐渐由Access所取代。

  但是Borland并没有警觉到Access会继续的往开发者市场进功,因此仍然没有加紧在Paradox产品上开发,Borland总觉得以Paradox在市场的地位是无法轻易憾动的,而且Access的目标市场也不是Paradox的市场。但是Borland忘记了Microsoft非常散擅长模仿,因此在随后的Access版本中,Microsoft不断的为Access加入可程序设计的功能,因此也逐渐的吸引了一些Paradox入门使用者的市场,再加入FoxPro For Window又持续的强功开发者数据库市场,Paradox终于在背腹受敌之下也逐渐的败下阵来。虽然在未期Philippe Kahn已经对Paradox投下重兵,希望能够挽回Paradox的劣势,奈何时不我予,Paradox在奋斗了Paradox 6和Paradox 7的2个版本之后,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

  当时我看到Microsoft如何打击竞争对手时,我就和朋友开玩笑的说。Microsoft有天下无敌的3绝招,那就是『打不过你就模仿你(这让我想起电影秘密客(Mimic) ),再打不过就和你比流血,看谁流得久(这让我想起吸血鬼),最后如果再不行的话,那就挖光你的人(这让我想起电影 Other People's Money)』。Lotus就在Microsoft的前2个绝招下到地不起,而Borland还算是功力深厚的了,连中了3绝招,虽然不像Lotus和许多其它公司一样从此Bye-Bye,但也是受伤极重的了。 

ODBC和IDAPI之争

  当Microsoft在逐渐的击败他的竞争对手,并且拥有了大部份PC数据库市场之后,便慢慢的了解到掌握标准的重要性。此外Microsoft为了统一各应用程序之间不同资料的存取,因此开始制定存取资料的统一标准-ODBC。

  Microsoft更大的目的是为了准备和瞄准下一场的大战,那就是PC上的RDBMS产品。
当然,Microsoft要一统资料存取的江山,Borland不同意,其时一心想从Microsoft扳回一城的IBM也不同意,而Novell更是害怕,因为Novell怕Microsoft成功之后,Netware会消失得更快。于是IBM,Novell和Borland以及一些其它的小厂便聚集在一起,决定也制定一套存取资料的标准接口来和Microsoft对抗,这个制定的资料存取标准便是IDAPI。此时也正式揭开了ODBC和IDAPI竞争的序幕。

  不过IBM,Novell和Borland的结合很快的就证明是失败的,因为就像稍后说明的一样,IBM在PC软件上的发展一直是三心二意,反反复覆,因此当IDAPI 1.0的规格出来之后,IBM这位老兄又失去了和Microsoft对抗的兴趣,于是就退出了IDAPI联盟。至于Novell就更不用说了,Novell对于和Microsoft一象是『说说可以,真打不行』,一定要找到一群厂商才敢和Microsoft对抗。Novell在眼看IBM推出之后,也马上不战而降,很快的就也退出IDAPI联盟,这个现象和稍后Novell对于和Borland秘密合作的Appware/AppBuilder计划如出一辙,都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在两个大ㄎㄚ临阵脱逃之后,Philippe Kahn仍然不畏惧Microsoft的竞争,还是以IDAPI 1.0的规格实作资料存取引擎,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BDE/IDAPI和SQL Links的前身。当时IDAPI 1.0的功能规格比ODBC 1.0好得多了,我记得Delphi 1.0使用的BDE/IDAPI和SQL Links驱动程序也比当时慢得像乌龟的ODBC快上太多了。只可惜在IBM和Novell推出之后,其它的小厂也是一轰而散。因此Borland只能靠自己独自和Microsoft对抗。Borland能够以少量的资源一直对抗到Delphi 3的BDE/IDAPI才逐渐的被ODBC追过,也算是非战之罪了。怪也只能怪Borland意志不坚的盟友。当然由于IBM和Novell的行事做风是如此,在稍后许多能够和Microsoft一较长短的机会也因为如此而消逝,最后自食恶果,逐渐失去了PC的软件市场,再也无力和Microsoft抗衡了。

  现在呢Borland似乎记取了当时的错误, 正努力的在Linux上定义标准资料存取接口dbExpress, 我希望也祝福Borland能够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Microsoft,pascal,编译器,Borland,Lotus,数据库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