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安装

转载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opensource/os-cn-zookeeper/
            http://blog.csdn.net/luyee2010/article/details/8206113
            http://cailin.iteye.com/blog/2014486/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Google的Chubby一个开源的实现。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名字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

ZooKeeper的工作原理
       Zookeeper的核心是原子广播,这个机制保证了各个Server之间的同步。实现这个机制的协议叫做Zab协议。Zab协议有两种模式,它们分别是恢复模式(选主)和广播模式(同步)。当服务启动或者在领导者崩溃后,Zab就进入了恢复模式,当领导者被选举出来,且大多数Server完成了和leader的状态同步以后,恢复模式就结束了。状态同步保证了leader和Server具有相同的系统状态。
       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zookeeper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zxid)来标识事务。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zxid。实现中zxid是一个64位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新的epoch,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低32位用于递增计数。

伪集群的方式安装和配置详解
       Zookeeper的配置文件在conf目录下,这个目录下有zoo_sample.cfg和 log4j.properties,需要做的就是将zoo_sample.cfg改名为zoo.cfg,因为Zookeeper在启动时会找这个文件作为默认配置文件。
     1.将zoo_sample.cfg 拷贝3分 zoo1.cfg,zoo2.cfg,zoo3.cfg (windows中直接用zkServer.cmd start xx.cfg貌似不成功,需要用zkServer.cmd,因此我是用了三份zookeeper-3.4.6)
tickTime=2000
initLimit=10
syncLimit=5
dataDir=D:/Tools/tmp/data1
clientPort=2181

server.1=localhost:2888:3888
server.2=localhost:2889:3889
server.3=localhost:2890:3890
配置文件中各个配置项的意义:
      tickTime:这个时间是作为 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
      dataDir:保存数据的目录,默认情况下,Zookeeper 将写数据的日志文件也保存在这个目录里。
      clientPort:客户端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端口,Zookeeper 会监听这个端口,接受客户端的访问请求。
      initLimit: 用来配置 Zookeeper 接受客户端(这里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客户端,而是 Zookeeper 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Leader的Follower服务器)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当已经超过10个心跳的时间(也就是tickTime)长度后 Zookeeper 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 秒
      syncLimit:标识Leader与Follower之间发送消息,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 tickTime 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秒
      server.A=B:C:D: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是这个服务器的ip地址;C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除了修改 zoo.cfg 配置文件,集群模式下还要配置一个文件 myid,这个文件在 dataDir 目录下,这个文件里面就有一个数据就是A的值,Zookeeper 启动时会读取这个文件,拿到里面的数据与 zoo.cfg 里面的配置信息比较从而判断到底是那个server。

ZooKeeper常用命令
在准备好相应的配置之后,可以直接通过zkServer.sh 这个脚本进行服务的相关操作
    1. 启动ZK服务:       sh bin/zkServer.sh start
    2. 查看ZK服务状态:      sh bin/zkServer.sh status
    3. 停止ZK服务:       sh bin/zkServer.sh stop
    4. 重启ZK服务:       sh bin/zkServer.sh restart

使用 zkCli.sh -server 127.0.0.1:2181 连接到ZooKeeper服务,连接成功后,系统会输出 ZooKeeper 的相关环境以及配置信息。
    1. 显示根目录下、文件: ls / 使用 ls 命令来查看当前 ZooKeeper 中所包含的内容
    2. 显示根目录下、文件: ls2 / 查看当前节点数据并能看到更新次数等数据
    3. 创建文件,并设置初始内容: create /zk "test" 创建一个新的 znode节点“ zk ”以及与它关联的字符串
    4. 获取文件内容: get /zk 确认 znode 是否包含我们所创建的字符串
    5. 修改文件内容: set /zk "zkbak" 对 zk 所关联的字符串进行设置
    6. 删除文件: delete /zk 将刚才创建的 znode 删除
    7. 退出客户端: quit
    8. 帮助命令: help

ZooKeeper 支持某些特定的四字命令字母与其的交互。它们大多是查询命令,用来获取ZooKeeper服务的当前状态及相关信息。用户在客户端可以通过 telnet 或 nc 向 ZooKeeper 提交相应的命令
    1. 可以通过命令:echo stat|nc 127.0.0.1 2181 来查看哪个节点被选择作为follower或者leader
    2. 使用echo ruok|nc 127.0.0.1 2181 测试是否启动了该Server,若回复imok表示已经启动。
    3. echo dump| nc 127.0.0.1 2181 ,列出未经处理的会话和临时节点。
    4. echo kill | nc 127.0.0.1 2181 ,关掉server
    5. echo conf | nc 127.0.0.1 2181 ,输出相关服务配置的详细信息。
    6. echo cons | nc 127.0.0.1 2181 ,列出所有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完全的连接 / 会话的详细信息。
    7. echo envi |nc 127.0.0.1 2181 ,输出关于服务环境的详细信息(区别于 conf 命令)。
    8. echo reqs | nc 127.0.0.1 2181 ,列出未经处理的请求。
    9. echo wchs | nc 127.0.0.1 2181 ,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
   10. echo wchc | nc 127.0.0.1 2181 ,通过 session 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它的输出是一个与 watch 相关的会话的列表。
   11. echo wchp | nc 127.0.0.1 2181 ,通过路径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它输出一个与 session 相关的路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zookeeper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