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创业的话,就是一个点子,因为现在技术其实都能实现了。
1: 需求文档(项目经理)(如果是接来的项目,项目经理需要评估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例如要做健身的,就需要一个手表之类的)
主题,
受众,
类似于什么风格的软件。
主体的功能,需不需要第三方登陆,需不需要定时提醒,需不需要。。。。
2:需求分析-》
2.1:UML图(类图),使用的工具是starUML 需要哪些数据,需要那些类,那些方法,不会特别细致,就是大概的。这个是不是应该架构师来做呢??
2.2:模型图:最底层数据库,然后网络层,控制层,UI,就像是老张的那个图吧
2.3:UI/UE(用户体验)(产品部分)----》产出 原形图,整体的界面是什么样子的,返回按钮在哪,点某个按钮在哪个界面
2.4:接口文档: 前台到后台,需要那些数据,需要提供那些数据
2.5: 甘特图,就是我的plan的表,注意前置任务,前置任务就是这个任务必须完成不然其他任务不能完成
关于接口文档:可以查看下面的接口
接口的规范可以查看自己的资源里面的内容,也可以查看一下新浪的 接口规范:http://open.weibo.com/wiki/Oauth2/authorize
http://m2.qiushibaike.com/article/list/video?page=
请求数据:
属性名
类型
默认值
描述
page
int
1
请求的页
返回的接口:
eer:0,0代表没有错误,
。。。
。。。
。。。。
3:编码阶段,
标准的来说,产出物是一个测试版本,交给测试team去测试
小公司,编码事件最长,越大的公司,需求分析的较长,需求分析的事件有可能接近编码的时间。
测试版本也不能不稳定,肯定会报错的不要放在上面了,
4:测试阶段
给出bug的,压力测试一般是针对后台的。
测试组会根据需求分析的,去写测试案例,测试用例等等。
游戏的话,会有性能测试,
网络测试,有的时候会找网差的时候做,网络切换的时候,wifi换3G等。
公司小的话,就是一个excel的表格,
公司大的话,就会搭建一个defect的服务器
开始的时候,提交一个测试版本到测试组,测试组会测试一个星期,
后来的时候,可能就是2天一个版本,最后可能就是1天一个版本了。甚至半天一个版本。
理想情况下,是全部close,当然也会有deferred的defect,这个会在下一个版本中fix,
当然了重大的defect一定是要fix的。
-----------------------------------------------
自己的名下有bug的情况下,
open a defect/bug
not a defect/bug?,这个会到项目经理那边,最终决定在产品那边
fix
reopen
fix
close
----------------------------------------------
5:上线,分为两种,新品上线,产品更新,公测,时间比较宽松
如果着急的话,可以是一两个星期,如果不着急,可以是一两个月
产品更新的时候一定要在用户使用量最小的时候进行,半夜,11点之后,这个时候测试组的主要程序员,这个时候发现任何bug,在6点之前上线。
需要降低耦合度,公共类越多,耦合度越高,
网络,就是网络,
界面就是界面,我只要做展示就行了,数据怎么来的是网络的问题。(如果做网络的还没有做完这个,网络的需要先给假数据),接口
一个人专门去写数据库
一个人专门去写框架
实体类不要再用gsonformat去生成了,因为开发的时候先有实体类(要加注解)
接口文档:
后台如果是c语言的话,需要一个对照表,为了考虑各个类型
接口
字段名,类型,是否为必选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