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DU协议分析-sniffer应用系列
2.1 BPDU协议概述
现代交换网络环境中,为了防止发生交换环路引起广播风暴等问题,常采用STP(Spanning Tree Prtocol,生成树协议)技术。STP利用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网桥协议数据单元)中三个字段:路径开销、网桥ID、端口优先级/端口ID来确定到根桥的最佳路径顺序,从而决定一个生成树实例。
2.2 BPDU包结构
BPDU协议的包结构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以太网帧头,包括DLC头部、LLC头部,接下来是BPDU字段,最后是为了补齐60字节边界用的DLC填充(Padding)8字节(注意,BPDU帧也经常被封装在802.1Q头部后)。
其中的BPDU协议包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BPDU包格式
2.3 BPDU协议sniffer分析
2.3.1 BPDU协议sniffer分析
图3是sniffer捕获到到的Catalyst WS-C2924-XL输出BPDU包头部
其中:应该注意到以下一些重要信息:
●协议标识符和协议版本都是固定的0。
●BPDU类型表明是一个配置BPDU
●BPDU标志字段表明这既不是一个拓扑变更帧也不是一个拓扑变更确认帧
随后是根网桥标识,其中:
●优先级是0x8000,即10进制的32768(默认值)<BR< p>
●MAC基地址:00:04:28:d2:09:00
随后是根网桥代价:0(表示本交换机就是根网桥)
随后是发送网桥ID,其中:
●优先级是0x8000,即10进制的32768(默认值)
●MAC基地址:00:04:28:d2:09:00
●端口:发送此BPDU的交换机端口
最后是一些定时器的值:
●消息年龄:当前为0
●消息寿命:20秒(默认值)
●根hello时间:2秒(发送BPDU的时间间隔)
●转发延迟:15秒(交换机端口处于侦听、学习状态的时间)
2.3.2 利用sniffer捕获广播风暴
正常情况下在一个中、小型交换网络中,一般会几秒钟产生1个广播包。但是,当环路产生时,几秒内产生数万个包(峰值可达到8万多次广播/秒),我们将其称为广播风暴。
下面,我们模拟一次广播风暴(请不要在生产网络进行这样的试验)!
如图5所示,首先我们在交换机上配置命令no spanning-tree vlan 1关闭VLAN 1的生成树协议的运行,之后用命令检查、确认生成树协议被关闭。
然后,我们利用交叉线序的双绞线将交换机的fastethernet 0/1和fastethernet 0/2端口短接。几乎是同时,sniffer产生大量的报警(如果定制了声音报警,将听到连续不断的警报声)!图6显示了在sniffer的警报日志中产生的大量广播风暴的告警。(在图5中的黄色部分则显示了交换机的端口Fastethernet 0/7地址学习平均1分钟翻动(flapping)了519次!)
图6 广播风暴警报日志
我们也可以利用sniffer监控菜单下的历史样本观察到广播风暴。首先需要定义监控过滤器,选择地址类型为硬件、地址为广播(FF-FF-FF-FF-FF-FF)到任意地址,如图7所示。
图7 定义监控过滤器 图8 开始采样 图9 广播风暴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