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进行数据交换和通讯。这是历史记载中人类首次正式建成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由此也宣告了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近40年里,互联网高速蓬勃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成为当今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最新统计,互联网在美国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2%,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数量也首次超过美国,以约2.44亿人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用户国。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两个问题始终摆在人们面前,第一,互联网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第二,互联网的最终结局是什么?从2005年开始,网络经济领域陆续涌现出的web2.0、长尾理论、维基经济学、海星组织等概念和理论,都从不同方面探讨和描述了互联网的一些发展规律。这些理论和现象是否真正解释和代表了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对此,本期“专家看台”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威客理论和互联网进化论创始人之一 刘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刘锋和他的团队详细研究了互联网进化规律,并最终绘制出世界第一张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他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记者:研究互联网进化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刘锋:通过对人类发展史和互联网发展史的研究,我们试图发现互联网进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将可以使我们预测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动向。这会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技术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会使中国在互联网领域逐步走到世界的领先地步。三年以来的研究,我们越来越有信心认为我们已经很接近于这个目标,互联网进化论的发现还将对其他学科起到推动作用,如系统科学,人体工学,知识管理,神经学等。这是个很大的工程,我们还在努力中。
记者:您认为互联网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它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刘锋:从互联网大量的现象中我们发现互联网起源和进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这一目标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不断引导互联网向前发展,这就是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互联网进化的最终结果是,第一,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第二,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互联网虚拟大脑。 我可以给你简单解释一下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发现过程: 从人类的发展史看,人类的进步就是器官不断延长和连接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延伸了眼睛,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公路、铁路使人类四肢最终实现联网。从1837年英国人库克获得了电报机专利到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的产生,从互联网的诞生到博客,威客,搜索引擎的出现。历史表明人类大脑的延伸和联结一刻也没有停止。 2005年7月我们在提出威客理论时发现了电子公告牌分离的现象,即从1983年电子公告牌至少分离出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博客类网站,智力互动问答网站(威客),digg类网站,换客类网站,维客类网站, SNS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等九个方向的互联网创新应用,这种分裂现象孕育了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出现 2007年4月我们在绘制威客地图时,发现了大脑映射和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存在,我们知道互联网进化的终极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目前互联网不可能通过物理手段直接将线路和信号接驳到人的大脑中。互联网进化到这一阶段产生的解决办法是用大脑映射(brain mapping)作为缓冲[3],即将人脑的功能映射到互联网中。
如果我们将电子邮件的通讯功能和博客中的用户访问记录功能也描绘出来,这一图形与人类大脑神经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将大脑映射定义为互联网虚拟神经元,
2007年7月我们参加了某部委的信息系统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相关部门提出了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决策使用,联想到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模型,我们认为这正是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萌芽。 2007年9月我们对一家风景区景象视频实时采集的互联网项目进行研讨。这个项目是在中国若干著名的风景区内安装摄像头和录音器,将风景区影像和声音传送到互联网服务器中,经过处理,这些信息将呈现在旅游网站,旅馆和交通售票点旁的显示器中供旅游者查看。此后我们还注意到一些互联网视频服务商开始提供监控家庭,办公室,工厂安全的服务。我们认为这些项目代表了互联网虚拟视觉和听觉系统的萌芽。 正是在上面这些工作的启发下我们提出了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最终发展为虚拟大脑的观点。
记者: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 刘锋:我们认为互联网发展最终结果是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结构非常类似的组织结构,即互联网虚拟大脑。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将从互联网虚拟躯体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视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听觉神经系统,互联网虚拟记忆系统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具体说来互联网虚拟感觉系统就是一些机构放在地球各地的传感器,它们源源不断的采集各种信息。互联网虚拟视觉系统和虚拟听觉系统主要是一些监视器和视/音频录制系统,它们将收集到时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互联网进行汇聚。互联网虚拟运动系统起源于机械设备的远程控制,目前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远程控制打印机、小家电、手术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远程设备将更加灵敏和强大。上述的四个部分接受到信息最后都需要虚拟神经元进行处理。 这些虚拟神经元由于处理不同的信息将划分和聚合成不同的区域。除此之外,互联网用户也会因为不同的兴趣聚合在一起,如新闻社区、学习社区、游戏社区的等等。这些区域同自然界人类大脑皮层的功能性划分是非常相似的。目前互联网用户以博客为单位正在进行以兴趣和爱好进行聚合的社区化演变。人们在这些社区内认识朋友,交换个人信息,对共同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讨论。以互联网虚拟大脑神经元为单位的互联网区域就形成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皮层。
记者:您认为推动互联网进化的背后机理是什么? 刘锋:这个问题是我在《世界第一张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一文中提出的一个未解之谜。目前我只能用有限的思考来回答,肯定很不深入和不完善,还需要大家深入思考。我认为推动互联网进化的力量同达尔文进化论中推动天竞物择的大自然力量是一脉相承的。澳大利亚诺贝尔奖获得者John.C,Eccles在其著作《脑的进化》中提到,人类大脑本身也经历了进化的过程,从类鱼的脑到类爬行动物的脑,再从类哺乳动物的脑到大脑皮层高度发达的人脑。这些现象反映出大自然的力量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了生命的进化,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人类及其重要发明互联网也一定受到了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
记者:互联网进化过程中,哪些技术是过渡性产品,通过对目前人类大脑研究成果的了解,我们可以预见到互联网还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刘锋:因为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提出的时间还不长,我们也只能初步回答这个问题:互联网进化论提出他的最终结果是达到两个目标:第一是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 第二是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互联网虚拟大脑。因此我们可以预见: 1. 为了实现人脑通过互联网充分连接,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手持移动设备(手机),到眼镜式信息通讯设备,再到晶状体式信息通讯设备将成为接驳技术的一个进化链条。 2. 为了确定互联网虚拟神经元的身份,互联网从没有信用机制,到身份证式信用验证,到指纹,视网膜式身份验证,最后到DNA式身份验证将成为信用的一个进化链条。而DNA式身份验证将与晶状体式信息通讯设备实现进化链条的重合。 3. 为了形成一个统一的互联网虚拟大脑: 数百万台互联网服务器会逐步融合,一种技术是目前网格技术的发展,调动数百万台互联网服务器成为一台虚拟超级服务器,另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是若干台真实的超级服务器将取代数百万台互联网服务器。 众多的网站会相互兼并,这主要是为了解决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过度分裂的现象。因为目前我们需要在很多网站开立自己的个人空间。另一种可能是跨越网站之间的个人空间信息同步技术将会出现。Rss,博客搬家技术虽然可以从其他网站获取信息,但主动的向其他网站同步个人信息的技术还没有。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也会逐步回归到互联网服务器中。终端设备只需要接受网络服务即可,云计算正体现了这一趋势。 因为人类大脑的影像是三维的,因此互联网虚拟大脑及其虚拟神经元也会走向三维化。林登实验室的第二人生只是开端,因为它还是一个应用程序,我们判断整个操作系统的三维化将是互联网进化的下一个重点。 4.当互联网实现三维化后,一直占互联网信息统治地位的搜索引擎将会走向灭亡,因为数据的三维化以及互联网三维王国的分裂现象导致搜索引擎不能任意的扒取其他三维王国的信息,由互联网虚拟三维王国自己控制的搜索引擎将会出现。
刘锋
记者:互联网进化论的研究对其它学科有没有可能起到推动作用? 刘锋:我们前面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结果是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非常类似的结构,我们一方面从人类大脑中可以获得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但另一方面,我们从互联网的进化中也可以得到人类大脑未知领域的启发,我们在《世界第一张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已经讨论到在人类大脑中是否存在和互联网中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即每个大脑神经元和功能区是否具有唯一的编码地址?人类大脑的是否拥有和互联网中一样的信息索引系统,一个类似于google或百度一样的信息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