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基本财务管理知识
第一节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 (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财务与会计的内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会计凭证 |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通常所讲的各种发票,在会计上被称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通常属于非会计语言。
●会计部门把这种非会计语言转化成会计语言,也即把原始凭证转化成记账
|
会计账簿 |
会计工作要在记账凭证的基础上把它转换成账簿。
●账簿实际上是对成千成万张的会计凭证的浓缩。要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可能把成千成万张的凭证都翻一遍。
●会计账簿的多少根据业务规模的大小而不同。
|
会计报表 |
会计工作要在会计账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会计报表。
●目前主要是三种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是在账簿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的浓缩 ,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高度概括。
●会计报表要对外提供,它的使用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厂长、经理和职工。
|
图1-1 会计工作的三个环节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内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活动的管理和分配活动的管理。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幺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幺实际上是
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些制度加以规范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再去强调大财政的管理,强调财政决定财务和财务决定会计的管理体制是不适宜的,是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要求的。
3.还财务本来面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和会计是两项内容各异的工作,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绝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问题,还是一个方法和思路的问题。我们学习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方法和思路的问题,而不是财政部财务规定的问题。财务应该是企业自己的财务。
对现行财务制度的简单评价
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我国一直是国家规定财务制度,国家通过财务制度来约束国有企业行为。 1993年,在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过渡的过程中,国家颁布了“两则两制”。所谓两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通则》和《企业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属于财务制度范畴;会计准则属于会计制度范畴。所谓两制就是指《13个大行业的财务制度》和《13个大行业的会计制度》。13 个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建筑业等。“两则两制”的执行标志着我国财会制度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在市场经济初期,企业执行财政部门颁布的财会制度还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会制度的负面影响逐渐暴露出来。
【自检】
你认为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我国现行的财务制度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财务与会计不是同一个概念,首先明确会计和财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把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理清,只有在正确认识财务和会计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讲如何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应该是平行的,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重点提示】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
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虽然会计和财务是两项内容不一样的工作,但是会计工作毕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具体到财会领域,市场经济是一个更需要大量真实的、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如果没有真实的会计信息做保证,市场经济将无从谈起。
以下对会计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会计对象
会计工作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即与企业资金运动有关的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从取得货币资金,到货币资金转为生产资金;从生产资金再转为货币资金,这样一个运动的过程都是会计工作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客观的,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表现形态都是一样的,所以会计才能够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即资金运动的分类。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不同国家对会计对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会计要素是了解一个国家会计工作的切入点,作为一个管理者,了解国家的会计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六个要素。这六项会计要素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要素。
图1-2 会计要素
1. 1. 资产
(1) 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
企业对资产不一定都拥有所有权,有一部分资产可能是企业控制的,比较典型的就是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表1-1 资产的分类
项目 |
内容 |
流动资产 |
在一年内被耗用或者是在一年内能够变现的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短期投资,都是企业的流动资产。 |
长期投资 |
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
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就是各种设备、厂房、生产线、办公楼等等。固定资产通常使用年限要
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比较高。有一些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但单位价值比较低,也不一定要做固定资产核算,而是列入流动资产,比如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是企业中没有实物形态、但是又符合资产定义的这一类资产,它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能够货币计量,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的使用权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
|
其它资产 |
除了上述四类之外的其它的资产,统称为其它资产。 |
②资产必须能够以货币计量
所谓能够以货币计量,就是资产能够通过量化用货币表示出来。在会计工作进行货币计量的过程中,不能够通过货币计量的就不能归类为资产。
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一定是有价值的,将来能够创造效益。企业产品卖不出去造成存货积压,这些存货没有市场价值,也就是说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分类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有其它资产五类。
第二节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二)
会计的基础知 识(二)
2.负债
(1) 概念
负债是企业过去交易和事项所引起的,现在所承担的,将来需要偿付的一种债务。
①负债本质上是债务,是目前和过去的业务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不把未来的事项确认为负债。最近财政部颁布了一个新的准则,要求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未来事项也可以确认为负债。
②负债是将来一定要偿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支出也要作为负债。
(2) 分类
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两大类:
①流动负债
一年内需要偿还债务称为流动负债,它的项目很多,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利润、应交税金等等。
②长期负债
可在一年以上偿还的债务称为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发行一年以上的公司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1) 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在数量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之后的差额。
(2)分类
所有者权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资的部分,上市公司称为股本,股本代表了企业的注册资本。
②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是
股本或资本的一种储备状态,它最终可以转成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金包括企业接受外单位的
捐赠和股票的溢价等。
③盈余公积
报表中的盈余公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盈余公积金
按当年净利润
10%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叫做法人盈余公积金;上市公司可以任意提取。
盈余公积金主要用途有两个:
●转成资本。净利润不一定全都分配掉,可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转成资本,壮大资本实力。
●弥补亏损,上市公司盈余公积金还可以用来发放股利。
◆公益金
公益金就是从当年净利润当中按照
5%的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如建托儿所、幼儿园、俱乐部等等。
④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利润中尚未分配的部分,是公司用于以后年度利润的分配或待分配。
4.收入
(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入和债务的清偿。收入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一个基本指标。
①只有当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收益才是收入。
接受捐赠也引起资产的增加,
但不是收入。
②收入一般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扣除相应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2) 分类
①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又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②对外投资收益
③营业外收入
因意外原因获得的收入,如企业卖掉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
5.费用
费用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
①料是指材料
②工是指人工工资
③费指各项
管理费用(可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 (如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 )。
一般情况下,费用与收入要匹配,也可以说凡取得收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从管理的角度看,费用是广义的概念,它包含成本在内。
6.利润
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在数量上是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由收入总额和费用总额决定。
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含义和作用
以上六项会计要素的划分较粗略,难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下介绍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再分类。会计科目把每一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成若干小类。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科目就是账户。
2.会计科目的原则
(1)完整性
所有的账户最终要反映的是资金运动的完整过程。
(2)互斥性
每个账户的内容是唯一的,账户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其分类不能相互交叉。任何一个业务在会计核算时只能记在一个账户上。
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最终目的是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在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编制的,是用来总括地反映某个会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所有的企业都要通过至少三种报表来报告他们的业务,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的 。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将资产项目列在报表的左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在报表的右侧,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左右两侧保持平衡,即满足上面的会计等式。
表2-1资产负债表(简表)
年 月 日
资产 |
行次 |
金额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行次 |
金额 |
流动资产 |
|
|
短期负债 |
|
|
长期投资 |
|
|
长期负债 |
|
|
固定资产 |
|
|
负债合计 |
|
|
无形资产 |
|
|
实收资本 |
|
|
其它资产 |
|
|
资本公积 |
|
|
|
|
|
盈余公积 |
|
|
|
|
|
未分配利润 |
|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资产总计 |
|
|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 |
|
|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这是按照流动性排列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关注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规模大并不代表企业就有竞争能力,不代表财务状况就很好。表面上非常繁荣的企业,也可能由于资产性不够而导致破产。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本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产的流动性出了问题,没有现金去还债,于是债权人决定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是企业向外面借来的资金,反映的是债权债务的关系;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接受投资人投资的资金。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一定的资产来源就必然要有一定的资金占用,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资产,资产就是资金的具体占用形态。
【提示】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的会计报表,只描述了它在发布那一时点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它反映的信息带有时效性。只要企业在经营,它的资金每时每刻都在运动,资产负债表只不过是截取一个相对静止的时点,把它的财务状况反映给报表的使用者,资产负债表每时每刻都是变化的。
2利润表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月份、季度、年度) 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根据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这一等式编制的。
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表2-2利润表(简表)
年 月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它业务利润
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
加: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
项目 |
公式 |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其它业务利润 |
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
营业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的净额 |
净利润 |
利润总额-所得税 |
【提示】
利润表是一个时期的报表,是一个动态的报表,这是它和资产负债表的区别。
有关会计报表将在下一讲中继续讲述。
第三节 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三)
【本讲重点】
会计的基础知识(三)
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能
下面继续上一讲,介绍会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
会计的基础知识 (三)
2.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如年度)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名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计划经济条件下,叫成本报表。1993年,财务改革以后,把成本报表改为“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开始改为“现金流量表”。
(1) 会计等式
现金流量表是根据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等于现金净流量这一等式编制的。
会计等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三个账户。
① 狭义的现金,就是库存现金;
② 银行存款;
③ 其它货币资金。
(2)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收付实现制
【案例】
2001年 6月,某企业从北京销往上海一批商品,价款是100万元,2001年6月没有收到货款,到2001年12月份货款才收回来。100万元到底是记在6月份的收入当中还是记在12月份的收入当中?
◆ 如果把收入记在6月份当中,就叫权责发生制。
借:应收账款100万元
贷:销售收入100万元
◆ 如果把收入记在12月份当中,就叫收付实现制。
借:银行存款100万元
贷:销售收入100万元
①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权责关系来确定收入和费用,也称为应收应付制。通俗地解释就是本期的收入,不管是否拿到钱,都要确认为本期收入;凡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这笔钱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拿到钱,也不确认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经付出钱,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弊端有两个:
◆ 企业现金流动不合理。企业并没有收到现金,但是税务局要求企业出现了收入就要交税,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动不合理,即企业没有收到现金,却要拿现金去交税。
◆ 其利润表不能反映企业真正获取现金的能力。权责发生制把没有收到的现金确认为收入,而确认收入就要结转为成本,这样,利润表上就要反映企业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企业还可能会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来还债而导致破产,因为应收帐款未到期还不了债。因此企业有可能会破产。
②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的弊端要求在会计核算上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所以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收到了现金一定要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当中,应收账款跟现金流量表没有关系。因此现金流量表是一个非常真实、非常客观的衡量现金流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最真实的反映企业
偿债能力,最真实的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所以在分析报表的时候,一定要把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结合起来,不能只看利润表上企业实现的利润,还要看现金流量表上企业赚取的现金。如果利润表上实现了很多利润,而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负数,那幺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问题,其收益质量就不高。
(3)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表3-1现金流量表(简表)
年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流入量小计
减:流出量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主要就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当中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一个成长中的企业要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其结果通常就是投资活动的流出量大于流
量。所以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表现为负数是正常的,或者说在企业的发展中,其投资活
的现金净流量应该是个负数。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筹资活动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等等。一般来说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
流入量比较大,净流量要求是一个正数。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现金净流量增加总额=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提示】
我国的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年报表,就是一年编一张。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都是月报表,而利润表是一个时期的报表,是动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报表,是静态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也是一个时期的报表,它反映的是一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自检】
请结合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填写
项次 |
检查项目 |
检查 |
评核 |
良 |
中 |
差 |
(1) |
投入资本 |
□自有资本不足□投资项目过多□资本充足 |
|
|
|
(2) |
利息负担 |
□严重□尚可□轻微 |
|
|
|
(3) |
设备投资 |
□过多未充分利用□可充分利用□不足□陈旧 |
|
|
|
(4) |
销售价格 |
□好□微利□差 |
|
|
|
(5) |
销售量 |
□供不应求□供求平衡□销售差 |
|
|
|
(6) |
应收账款 |
□赊销过多□尚可□甚少 |
|
|
|
(7) |
应收票据 |
□票期过长□适中□支票甚少 |
|
|
|
(8) |
退票坏账 |
□甚多□尚可□甚少 |
|
|
|
(9) |
生产效率 |
□高□中□低 |
|
|
|
(10) |
材料库存 |
□多□适中□低 |
|
|
|
(11) |
采购期 |
□过长□适中□短 |
|
|
|
(12) |
耗料率 |
□高□中□理想 |
|
|
|
(13) |
人工成本 |
□高□适中□低 |
|
|
|
(14) |
成品库存 |
□高□中□低 |
|
|
|
【小结】
上面主要对会计的基础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主要分析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对象就是资金的运动。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职能
【重点提示】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司理财的立场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在不同阶段追求不同的目标。
1.产值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产值最大化。产值越大企业就越好一旦企业拼命追求产值,其结果就会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产品积压越多,企业的损失也就越大,所以产值最大化不科学,不可取。
2.利润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越大企业就越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的目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目标有很多缺陷,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即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没有考虑利润和投资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企业的风险问题。
所以不能够把利润最大化简单地界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每股盈余最大化
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太合理,因为每股盈余最大化实际上只是把利润和投资反映出来了,而每股盈余在什么时间实现、每股盈余到底有多少风险没有反映出来。所以每股盈余最大化只是完善了利润最大化当中的利润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其它的弊端依然存在。
4.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股东的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以下优点:
(1)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越多,企业的市场价值越大。
(2) 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那幺企业怎样衡量它的价值呢?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上是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公司理财,其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之一,就是
股票的市价,市价越高表明企业价值越大。市价是衡量企业价值高低的一个很客观的标准。
财务管理的内容
图3- 1 财务管理的内 容
1.筹资活动的管理
筹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右边内容的管理。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是上级单位下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许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发行股票,可以发行债券,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租赁。企业到底通过哪几种渠道来筹集资金,每一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各占多大的比重?筹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来源渠道、所需的数额、项目构成及成本的管理。
2.投资活动的管理
投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左边内容的管理。企业筹集的资金有不同的用途,有很多的投资渠道,如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以投资很多项目,在证券市场上买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活动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投向、规模、构成的管理。
3.经营活动的管理
经营活动的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经营中的占用资金的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4.分配活动的管理
分配活动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盈利后的资金分配的管理。它研究的是:如何在所有者当中进行分配,分什么股利,分多少等等。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投资的决策,因为分配多了留的就少,分配少了留的就多,留下来的资金又构成了下一个循环的资金来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分配的决策也就是筹资的决策,或者说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筹资的决策。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分配应属于筹资管理,分配决策属于筹资决策,并且据此提出财务管理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自检】
请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务管理的职能
1. 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有关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决策,它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
活动、审查活动。
图3-2 财务决策程序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职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财务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财务信息情报的收集、财务决策方案的设计、抉择和审查。
2.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就是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规划和预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没有长期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预算,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管理是有效的。财务规划包括财务预测和本量利的分析;
财务预算是计划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分析。通过各种会计核算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出各种比率,或根据经验,对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4.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就是通过计划、预算和规划对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加以控制。财务计划制订出来就要执行,所以执行计划的手段就是财务控制。比如,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在分析这些差异后,通过财务控制对财务计划、财务规划和预算进行调整。
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是现代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思想。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但是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第一位的目标。如果作为第一位的目标那是很可怕的,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很多企业不就是在拼命赚钱的过程中忽略了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了破产。
1.生存是第一目标
如果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去谈盈利,所以首先企业要正常地生存下去。
影响企业生存的两个因素:
(1)到期能不能还债
这是影响企业生存的最直接的因素,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期的债务偿还不了,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
(2) 收入能不能抵偿支出
如果企业要生存下去,那幺它应做到:第一要到期偿债,第二要以收抵支。也就是说要做好偿债的管理,要做好收支的管理,要非常关注现金的流动。关注现金的流动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生存。
2.发展是第二目标
企业不仅要生存,还要不断地发展,增强竞争能力。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的要求就是要筹集到发展资金。所以企业的发展就要求在财务上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获利只是第三目标
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利。企业在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盈利,盈利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企业获利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地进行投资,也就是要选择好投资项目,取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因此,在正常的生存前提下谋求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才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也是财务这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自检】
请分析你所在的企业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以上主要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职能及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的阐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经营管理和分配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在能够正常生存的前提下谋取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会计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原则。通常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以可靠性来加以表述。会计既以反映为其基本职能,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第 10条)。因此,客观性原则包含着“如实反映”、“可以验证”和“客观公正”等要求。
二、历史成本原则
各项财产物资和负债应当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和交换价格计价。会计实务以历史成本计价,就是因为它是客观的,可鉴证的。
三、营业收入确认原则
营业收入确认原则又称营业收入实现原则。会计上确认营业收入的条件有二:
1)已实现或可实现;2)已赢得
四、配比原则
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营业收入与费用配比方法有三:
1)直接配比:当费用与营业收入有直接关系,则当营业收入确认时,产生该营业收入的成本立即转为费用,即
直接费用。
2)系统而合理的分摊:当费用与营业收入无直接关系,但能确知费用会产生未来收入时,则可按系统而合理的方法,将费用分摊于各受益期,即
摊销费用。
3)立即确认费用:两者既无直接关系,又不能预期未求效益可作为分摊费用的依据,则成本在发生期间就立即确认为费用,即
期间费用。
五、充分揭示原则
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有关的重要事项,必须在财务报表上予以充分揭示。即一事项不加以说明,就可能使报表使用者发生误解,从而影响决策的,均为重要事项。
六、谨慎原则
亦即稳健原则或审慎原则。所谓谨慎原则者就是“不预计任何可能发生的利益,而承认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失”。
七、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是会计确认的一种时间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16条)。这种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就是确定企业收入核反应的归属期的划分原则。这就是:凡是当期已经确认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