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

如何评价一个项目的过程质量?是从代码的层面,还是从发现的bug来统计,或者是其他信息。如何有效记录并分析每个测试阶段(冒烟测试、系统测试等等)的问题以及反馈提测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ChinaCache的CDN架构如何做分层自动化测试,以及分层自动化测试的价值所在。阐述的内容主要覆盖CDN核心运营支撑系统的分层自动化测试,当然测试结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打通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全程软件测试流程。

ChinaCache的CDN架构

ChinaCache在2005年发布的《CDN技术白皮书》中描述的CDN统架构,是一套实际的、运行良好的商用CDN系统,如图所示: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1张图片

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模块:

  • CCN(ChinaCache Nod)模块对应分发服务系统,是CDN的基本服务模块,由分布于各个城市、各个运营网络中的cache设备和辅助设备组成。

  • GAC(Global Access Controller)模块,对应负载均衡系统,主要采用了智能DNS解析方案,负责通过域名解析应答实现将用户请求调度到最优服务节点的目的。

  • NOC(Network Operating Center)模块对应网络管理系统,负责对全网进行7×24小时的监控和管理。NOC可以监控ChinaCache CDN中的链路状况、节点响应速度、设备运行状态,也可以监控到客户的源站运行状况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马上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是保障CDN服务安全可靠性的重要系统。蓝汛的NOC中设置了源站点监控功能,对客户源站进行可达性监控,从而减轻或者避免由于源站故障造成的服务中断。

  • OSS(Operating Support System)模块对应运营管理子系统,负责采集和汇总各个CCN的日志记录信息,然后由中央处理模块加以整理和分析,最后通过客户服务系统进行发布(Portal)。客户通过Portal可以访问OSS提供的查询频道的实时流量、流量分布、点击数量、访问日志等信息。

测试痛点

由于整个ChinaCacheCDN的架构过于复杂,因此带来了很多的痛点。

研发人员无法及早参与进入到冒烟测试阶段。

测试人员发现问题(例如无法执行程序、无法打开)的时候又被动、无奈反复打回给研发人员处理,这些问题实际在研发人员自测阶段就应当发现并且修复;如何高效地进行冒烟测试,而不是反反复复的手工测试和口口相传的提测呢?在这种需求下如果没有见效的流程,就会停留在反复折腾:

研发提测 ⟹ 测试发现不通过打回 ⟹ 研发修复继续提测 ⟹ 测试继续冒烟

这种一来一回的模式实在是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本来测试时间已经被项目周期压缩的少之又少了,加上研发过程的质量不达标,反复占用测试周期中最后的宝贵时间来修复问题。如果把测试过程交给系统去评估质量和执行用例,设定由研发人员、测试人员认可的预设条件作为冒烟测试阶段,通过之后则相当于具备了正式提测条件,依照这样的流程,从而让研发人员、测试人员把重复的工作时间节省下来,更加专注去关注业务的实现。

测试人员的单点状态

在一些场景,例如重构需要回归测试,如果无法安排测试人员执行测试用例,研发人员只能等待,进度只能被延后;按照分层思想的构建,提供平台化的操作,研发人员完全可以自助让通过冒烟测试阶段的产品/项目,进入系统测试阶段,自助在测试平台配置功能回归测试用例,完成任务。

研发人员修改的模块,自身无法快速验证功能涉及的影响范围

这种状况导致研发人员必须强依赖与测试人员构建冒烟阶段。在CDN架构中,如何及早介入冒烟测试,如何快速回归验证功能的有效性,从代码、服务等层面进行质量评估呢?这个可以通过分层测试架构来解决。

分层测试架构

ChinaCache的CDN架构,其部分核心运营支撑系统如下图所示: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2张图片

HPCC

节点内资源调度平台,是基于高性能代理服务器Nginx和云存储系统构建的新一代CDN平台,旨在降低资源成本,提高用户体验。其最核心的特征就是系统分布式化,业务存储分离,提供分级存储功能等。

配置管理系统CMS

负责针对ChinaCache核心业务、支持系统、基础资源等进行配置管理、配置下发等操作。

一个简单场景:客户要修改域名解析配置,通过运维工程师在CMS后台修改之后,等待配置下发到节点服务器即可生效。

计费系统

解析节点传过来的计费日志文件,生成各种维度的带宽数据进行实时入库(Redis)和持久化入库(Oracle),并提供API接口查询带宽数据。

一个简单场景:客户的带宽如何计算?每个频道的带宽是多少?带宽预测是多少?都可以通过计费系统得出结果。

客户服务系统Portal

  • 为ChinaCache各产品线的客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数据展现平台和业务操作平台;
  • 为ChinaCache的内部人员提供客户运行数据的查询平台。

TestPyramid

以上提到的核心系统,有Web操作界面的、无Web操作界面的、有用Java编写的、也有用Python编写的,当然还有C、Lua编写的,核心运营支撑系统之间通过API接口进行数据交互。这些场景完全可以按照分层测试的思想来进行划分,Martin Fowler在博客中解释了TestPyramid,如下图所示: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3张图片

借鉴此思想,对CDN核心运营支撑系统进行分层测试划分如下: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4张图片

目标架构设计思想用一句话描述为:

实现代码、服务、界面分层自动化的整体架构目标,金字塔式一体化分层管理

目标架构demo:

其优势如下:

  • 各层测试目标清晰,资源统一管理;
  • 例如代码层级持续集成日构建,遇到构建失败邮件停下来处理,类似【丰田的
    Andon拉绳】,作为冒烟测试的检查方式;
  • 测试模式互联网化,自动化投入产出比有评估依据;
  • 统一项目自动化测试门户入口;
  • 分层测试注重发现、记录问题并储备成新知识;
  • 架构自主研发,可插拔式集成新测试工具,展现测试报告,管理效率高,成本低;

下面分别介绍每层的设计思想:

测试基础服务

主要是指:持续构建服务(Jenkins)、静态代码分析服务(Sonar)、配置管理服务、(Svn|Git)、统一构建工具管理(Maven|Gradle),可以使用Docker来构建。

测试基石层

测试基石层,主要是指:Unit & Integration Test,这里以Java为示例,涉及到
《自动化单元测试相关概念和流程》,编程语言集中在Java、Python,其中Java使用的单元测试框架是Mockito,Python使用的单元测试框架是Nose,或许有人问为什么不用EasyMock呢?

这里给大家摘录一个表格《Mockito VS EasyMock》

Mockito EasyMock
strict expectations strict expectations
non-strict expectations strict expectations
Mockito does not have any methods to change from record phase to replay phase replay (mock)’ or ‘replayAll ()’
The Mockito APIs completely do not support implicit verifications verifyAll()’
When call is made to non-void methods, Mockito points out a mock field or mock parameter that will generate cascading mocked instances EasyMock does not generate cascading instances
Mockito supports mocking multiple interfaces EasyMock does not support mocking multiple interfaces
Mockito supports mocking annotation types EasyMock does not support mocking annotation types. EasyMock supports mocking enum types
Mockito supports automatic insertion of mocks while performing tests In EasyMock, mocks are not inserted automatically in tests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5张图片

在该层,通过自动化单元测试的持续构建,可以作为测试阶段的第一道门槛:冒烟测试。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代码更新、代码编译、单元测试,这几个构建一旦失败,那就失去测试准入的原则了,这些问题必须要求研发人员修复直到构建成功为止,只有通过第一轮UnitTest冒烟测试之后,才有资格进入提测环节。

测试中坚层

主要是指服务,计费服务、日志服务、HPCC缓存服务、HTTP API服务、无界面操作的后端系统,通过基于RobotFramework开源框架开发的测试工具覆盖计费、日志、HPCC等,API则使用《HTTP API测试平台》。

测试表现层

越往金字塔的上层,测试成本越高,特别是UI测试的投入需要非常慎重。如果页面元素频繁变动,不建议马上开展UI自动化测试,可以转变思想:长期稳定的功能,并且页面元素有清晰的定义,可以投入核心业务的UI自动化测试,例如Web可以使用Selenium框架、APP使用Appium框架,永远要记住:工具和框架只是辅助手段,带来多少的测试价值,关键在于评估ROI(投入产出比)。

平台化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测试的价值,整个测试平台组花费了一个月研究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份草稿如下:

包括几个方面:如何实现分层测试的流程?如何持续构建、代码分析?如何将构建成功的包推送到自动化部署平台?如何做测试报告的聚合?图中有些隐约的答案,下面也会提到其中一些点。

或许读者会问:为什么要做这个平台?这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还是那句老话:
“叔本华说过一句话:由于频繁地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情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测试人员的价值不是在于重复劳动,而是把重复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抽身出来把控整个研发、测试过程的关键点,不要被眼前的繁琐遮掩了测试的价值。

这里分析一下目标功能架构和目标技术架构(例如第一期重点实现HPCC自动化自助配置构建):

目标功能架构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6张图片

按照分层测试的思想,对代码层、服务层、界面层进行覆盖测试,其中还需要对设备进行监控(移动设备的监控、虚拟机测试环境的监控)。

目标技术架构

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_第7张图片

技术架构是以之前的API测试平台为原型,沿用Python+Django,基础服务Jenkins、Sonar提供RESTful的API调用(如遇特殊业务场景,可以直接从Sonar数据库查询,再整合聚合报告展示),当然读者会问?怎么没有考虑分布式呢?目前架构设计轻量级就足够了,而且业务量并没有超出承载能力,水平扩展也是容易的,例如基础服务Jenkins支持Master/Slave。

如何发挥测试价值?可以从分层的测试范围来简述一下:

UnitTest层

单元测试是第一道测试关卡,以前研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不关注代码质量,无单元测试投入,对代码规范无有效的审查、驱动改进的措施,使用平台之后:

  1. 建立提测项目的单元测试环节,从代码仓库(Svn|Git)check out项目;
  2. 构建项目,进行编译、单元测试、静态代码分析;
    • 如果编译不通过,则打回该项目给提测人员,并且记录错误作为提测质量的依据;
    • 编译通过则进行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失败、或者覆盖度不符合约定标准,同样打回,并且记录打回的环节;
    • 单元测试通过,则进行静态代码分析,并且汇总结果邮件通知相关研发负责人和测试负责人,评估质量;
  3. 以上所有环节通过之后,则可以进入Service Test层的提测。

Service Test层

服务层测试是第二道测试关卡,例如API测试,《HTTP API自动化测试从手工到平台的演变》,有详细讲解,

改进前:传统手工测试

测试用例掌握在测试人员手里,研发人员无法运行,修复bug之后,只能等待测试人员验证,交付过程繁琐、效率低。

改进后:HTTP API自动化测试

研发、测试协作同步,研发人员可以及早通过平台执行用例,验证功能可用性、正确性,测试人员可以释放部分劳动力,重点关注业务数据正确性;修复bug之后,研发人员无需等待,可以自助配置用例执行、查看结果,驱动过程质量的提升,同时做到夜间构建、邮件通知,工作时间review、bug fix。

在第二道关卡中,研发人员完成代码开发之后,可以使用平台进行API冒烟测试(流程上测试人员编写API自动化测试用例应当比研发人员完成代码编写时间早,这就是涉及到团队协作流程问题),勾选测试人员标记的冒烟测试用例,通过之后,可以进行深度的系统测试(关联系统测试用例)。在冒烟测试、系统测试环节,如果不通过,都会记录并且发送邮件通知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根据测试报告,排查存在问题的API,进行修复之后,再次提测,直到问题解决和通过为止。

界面层

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有三层,不用生搬硬套,例如Portal有三层划分,HPCC缺没有UI层。Portal的UI层是如何做测试呢?在UnitTest、Service Test都通过之后,UI提测才更加有意义。

平台接受Portal的UI提测之后,会从代码仓库获取相应的UI自动化测试脚本(基于RobotFramework运行,使用selenium类库编写的测试用例),以及前面两层的项目代码,使用Jenkins与测试服务器进行交互,调用脚本部署Portal系统(当然,更加便捷的方式,可以把通过测试的发布包,推送给自动化运维平台完成部署工作,返回成功部署的服务器配置信息)。这里根据ChinaCache的业务场景,没必要划分严格的不通过准则,UI测试运行完毕,发送测试报告给相关利益者皆可,报告包括功能模块、测试用例,通过率等等。

总结

以上是我在ChinaCache工作5年来最大、最长的自动化测试实践经历。平台化的东西,以前不敢想,是因为没有业务需求来驱动,以及如何说服老板来支持都是个大问题。

目前测试的种类繁多,导致需要人工验证的环节反复出现问题,当存在重复劳动的时候,就要琢磨有没有办法加速测试,提升效率呢?任何事情的演变以及进步,都是从小到大,积少成多;没有单元测试的推行,没有API自动化测试,没有UI自动化测试,平台也只是个摆设,每个层次都需要打好基础之后,接入平台只是流程的问题。

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根据自己负责项目的业务复杂度,制定有效的自动化分层测试策略,说服你的老板,支持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详解ChinaCache分层自动化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