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助手Zookeeper(二)

散仙在上篇文章介绍了,zookeeper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如果,你还不清楚zookeeper的基本架构,或者工作原理,那么,建议看一下散仙的上篇文章。本篇,散仙来介绍下怎么安装部署zookeeper,其实散仙在Hbase的安装部署里,已经介绍过独立的zookeeper的安装部署,本次除了zookeeper的集群安装外,还会额外介绍一下,怎么在zookeeper3.3.0之后的版本里,安装观察者角色(Observer),以便使我们的集群能够获取更好的扩展性,与稳定性。



zookeeper的安装模式也有三种,分别是单机模式,伪分布模式,和完全分布式模式,
本篇,散仙要介绍的是完全分布式模式。


我们需要先下载好zookeeper的安装包,然后解压后,配置zookeeper,修改其config目录下zoo_simple.cfg重命名为zoo.cfg,并在其data目录(自己手动创建)下,新建一个myid文件,server.x后面的x数字一直即可,修改其内容如下:

  
//tickTime:这个时间是作为 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毫秒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  
   tickTime=2000  
//initLimit: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 Zookeeper 接受客户端(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客户端,而是 Zookeeper 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 Leader 的 Follower 服务器)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

//当已经超过 10 个心跳的时间(也就是 tickTime)长度后 Zookeeper 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10*2000=20 秒。
    initLimit=10  
//syncLimit:这个配置项标识 Leader 与 Follower 之间发送消息,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 tickTime 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 秒
    syncLimit=5  
//dataLogDir:日志文件保存的位置
    dataDir=/root/zookeeper/data  
//客户端的端口号  
  clientPort=2181  
      //server.A=B:C:D: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 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

//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server.1=10.2.143.5:2887:3887  
    server.2=10.2.143.36:2888:3888  
    server.3=10.2.143.37:2889:3889

注意,如上的配置是在3台节点非观察者角色的配置,下面我们来看下,观察者角色的配置内容:

//tickTime:这个时间是作为 Zookeeper 服务器之间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心跳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每个 tickTime 毫秒时间就会发送一个心跳。    
   tickTime=2000    
//initLimit:这个配置项是用来配置 Zookeeper 接受客户端(这里所说的客户端不是用户连接 Zookeeper 服务器的客户端,而是 Zookeeper 服务器集群中连接到 Leader 的 Follower 服务器)初始化连接时最长能忍受多少个心跳时间间隔数。  
  
//当已经超过 10 个心跳的时间(也就是 tickTime)长度后 Zookeeper 服务器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那么表明这个客户端连接失败。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10*2000=20 秒。  
    initLimit=10    
//syncLimit:这个配置项标识 Leader 与 Follower 之间发送消息,请求和应答时间长度,最长不能超过多少个 tickTime 的时间长度,总的时间长度就是 5*2000=10 秒  
    syncLimit=5    
//dataLogDir:日志文件保存的位置  
    dataDir=/root/zookeeper/data    
//客户端的端口号    
  clientPort=2181    
      //server.A=B:C:D:其中 A 是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是第几号服务器;B 是这个服务器的 ip 地址;C 表示的是这个服务器与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交换信息的端口;D 表示的是万一集群中的 Leader 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 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  
  
//如果是伪集群的配置方式,由于 B 都是一样,所以不同的 Zookeeper 实例通信端口号不能一样,所以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端口号。

//此处声明表示作为一个观察者角色存在 
peerType=observer
 
    server.1=10.2.143.5:2887:3887    
    server.2=10.2.143.36:2888:3888    
    server.3=10.2.143.37:2889:3889  
//注意观察者角色的末尾,需要拼接上observer
    server.4=10.2.143.38:2886:3886:observer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发现,观察者角色的配置还是比较简单的,只在原来的配置中增加了,两处改动,然后我们就可可以启动集群信息,通过查看节点状态,我们可以发现观察者角色的状态为observer,观察者角色,并不会参入投票过程,所以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大大的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吞吐率。另外需要注意的在启动zookeeper集群的时候,需要把系统的防火墙给关闭,除非你已经对外开放了zookeeper的客户端端口号,否则将有可能导致启动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zookeeper,观察者,observer,zookeeper的安装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