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在创新驱动之下,数字时代的技术成功实施并落地,因此不难想象,“万物互联”会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然而面对庞大的物联网体系,企业该如何降低开发成本与难度,开发者应作何改变适应大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真正开启智能化之路?由此,我们采访了庆科信息 CEO 王永虹,请他从操作系统、芯片、一站式硬件开发的角度来分享智能硬件最佳解决方案,希望帮助开发者及企业更加高效的开发。
王永虹,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EO,庆科信息创始人之一。2004 年开始创业,具有超过十年的嵌入式系统行业应用及管理经验,2011 年获得“中国嵌入式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4 年带领庆科信息研发推出了物联网操作系统 MiCO 和 FogCloud 云平台,一直专注于为设备厂商提供端到云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同年发起成立了 MiCO 联盟,与联盟伙伴打造完整的物联网生态体系。2016 年被评为上海市普陀区创新创业杰出人才。
CSDN:请介绍一下您个人所关注的技术方向以及目前庆科信息所专注的事情?
王永虹:从 2012 年开始至今,5 年时间里,庆科信息一直专注于 To B 的技术服务,对此,庆科信息一直有个清楚的定位,那就是向开发者及厂商提供无线模块、MiCO 物联网操作系统以及 FogCloud Saas 云服务。而我们也一直关注整个物联网的连接和语音交互技术,并向广大工程师、开发者及设备制造商提供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CSDN: 可否分享一下庆科信息的团队布局,规模与分工?
王永虹:庆科信息经过最近多年的稳步发展,公司目前规模已达到了 150 多人,由于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创业团队,所以公司整个团队是以研发为核心,有接近 70% 左右的员工属于研发人员。但物联网技术的分散性,应用的碎片化,我期待更多在市场营销、渠道推广等方面的合作伙伴一起联合起来共同做好这个领域。同时,我们也全球拓展我们的业务,目前美国、德国是我们重点要突破的区域。
CSDN:两年多之前,《近匠》曾采访过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您认为如今的庆科信息与曾经的不同之处是哪里?
王永虹:在这两三年里,庆科信息与过去相比,不止是人员规模的增长,在服务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
首先,服务能力的提升。比如过去我们帮助客户开发一款物联网产品,从需求对接到样品落地,需要 8 周时间,而现在这一过程根据不同产品形态已经缩短到了 4—6 周。
其次,服务团队的扩充。目前公司在深圳、顺德、青岛、杭州、北京各地都组建了我们的技术服务团队,以满足消费类物联网领域客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此外,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也做了一些突破,推出了一系列工业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包括人员管理、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信息安全等方面,同时我们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上也有了新进展,比如近期和江西鹰潭市政府合作,在共同推进当地 NB-IoT 广域物联网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CSDN:从技术角度来看,庆科信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是基于什么样的痛点而来,能够帮助开发者及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王永虹:庆科信息之所以推出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基于看到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在物联网转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物联网技术的积累、智能产品的设计定义等。为此,我们从硬件、软件及可运营三方面推出了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和开发者能够快速便捷地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CSDN:相对其他物联网操作系统,庆科信息的 MiCO 物联网操作系统有什么样的特点,优势是什么?
王永虹:庆科信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所提供服务的一个核心点,是结合我们自主研发的 MiCO 操作系统以及 FogCloud 云服务。其中,MiCO 作为庆科信息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一个运行在各种微控制器上,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全栈操作系统。它包含了安全的互联网接入、云服务接入协议、各种高度可重用的软件组件包、高度可移植的硬件抽象层,特别适合在能量受限的微控制器上运行。从 2014 年发布至今,已经做到了 3.3 版本。MiCO 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及易用性这些特点也得到了广大使用 MiCO 的开发者的认可,并且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多种不同硬件平台上装机量超过 1000 万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可以说我们在 MiCO 的商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CSDN:在物联网操作系统研发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坎,难点有哪些?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王永虹:当然在 MiCO 的研发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毕竟物联网操作系统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需要跟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推进。因为 MiCO 操作系统的完善,也是基于在芯片公司、云计算公司、设备厂商及开发者所提出的问题上进行不断优化,而庆科信息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投入研发精力,进行产品的迭代更新。OS 最大的难点是研发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每一个成功的 OS 都是通过各种实际应用“磨”出来的,而不是研发好后一举推出的。MiCO 也是通过 10 多年研发结合应用的磨练才达到今天的程度。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我们同时推出了自己的开发工具、编译器和开发环境,这些将为开发者提供更加系统、稳定、简便的物联网开发体验。
CSDN:请介绍一下庆科信息物联网系统芯片 MOC100,它具体是如何帮助开发者简化开发流程?
王永虹: MOC100 是一款高集成度的模组,采用 SIP 封装,面积仅有 1 平方厘米,是单 Wi-Fi 芯片,具备强大的运算速度、丰富的 memory 资源和控制器接口,适用于 IoT 透传、二次开发、语音识别等功能。它把射频相关电路,外部器件,存储等集成于片内,外部则只需加 3—5 颗电容,配上一颗天线,即可完成一个 Wi-Fi 模块硬件的开发。对于想要自定义模组的设备厂商来说,MOC 系列芯片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它可以帮助厂商简化开发流程,实现自定义模组开发,帮助产品迅速落地。未来我们还会陆续推出多种 MOC 芯片,相信 MOC 物联网系统芯片会受到越来越多设备厂商的欢迎。
CSDN:物联网热潮之下,连接芯片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王永虹:物联网的连接技术发展很快,过去庆科信息主攻局域网蓝牙和 Wi-Fi 的连接,而现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室外连接应用发展迅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从去年开始研究 LoRa 和 NB-IoT,希望推出广域物联网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服务外部大量的设备接入。连接芯片结合 OS,如何根据场景和应用,在低功耗、成本、安全、稳定性方面做出平衡。
CSDN:在物联网通信模块方面,庆科信息选择 Wi-Fi 模块而非 Zigbee 等其他模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永虹:至于庆科信息为什么选择 Wi-Fi 而非 Zigbee,这是因为从我们过去几年的积累来看,Wi-Fi 的覆盖、通用性及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此外,考虑到基础架构、人机交互以及具体设备的使用情况,我们认为 Wi-Fi 和蓝牙更适合用来进行局部范围的设备接入。而 Zigbee 技术则在工业、照明等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CSDN:您认为智能家居目前的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困境?
王永虹:近几年,庆科信息也在不断推出在智能家居、智能家电领域的智能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目前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导致设备厂商和开发者在这一行业里还来不及做更深地学习和积淀,就被整个市场的智能化趋势推向了前沿,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款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智能家居产品,而这正是我所认为的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变慢的原因。
现在绝大多数智能产品不过是在产品内添加一个 Wi-Fi 模块使其具有联网功能,再辅之以手机 App 改变控制方式,这一仅仅解决了连接问题的设备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设备,为此,庆科信息在智能设备与人的交互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5月4日,我们在深圳举办了“万物有声”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发布会,正式推出了智能语音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助力设备厂商进行产品的智能语音升级,实现智能设备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式。语音作为目前乃至未来最为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之一,将为设备的智能升级带来新体验,庆科信息也将在此做更多的投入。
CSDN:庆科信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是否有开源的计划?
王永虹: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我们确实有一套完整的开源计划。特别是硬件,解决方案中大部分的硬件我们都进行了开源,而核心操作系统 MiCO 有 80% 左右也是开源的,只有涉及安全和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部分我们没有开源,后续我们依旧还会逐渐采用开源的方式来服务更多开发者。
CSDN:您个人认为在硬件及 IoT OS 研发的人才招聘方面,目前比较缺少哪些技术人才?在庞大的物联网体系下,技术比较零散,包括开发者自己也是,当碎片化严重,如何去系统进阶?
王永虹:智能硬件开发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硬件工程师、嵌入式 C 语言工程师,还涉及云端、系统架构各各方面,目前只能进行单品开发的工程师已经不能满足 IoT 开发体系的需求了,因此软硬兼备的人才是目前物联网前进的一大障碍。
而我们所推出的一整套物联网解决方案,不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层面,都是为了简化开发,降低开发门槛。同时,再联合芯片公司、云计算公司等共同帮助开发者迅速实现产品的快速智能化。为此我们也推出了关于 MiCO 的培训、资料、手册、教材等,未来我们还会在这些方面不断推进。作为开发者,找到具有系统性、稳定可靠、可以快速实施的工具和平台,在具体应用开发过程中去系统进阶。
CSDN:庆科信息在未来有什么战略布局及计划?
王永虹:目前市场上很多了解庆科信息是一家无线模块供应商公司,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我们正在成为一家具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创新公司。产品方面也会做不断地强化,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把开发了近三年的 FogCloud 的 Saas 服务推向市场,也将联合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具有更多竞争优势的解决方案。从庆科信息这样一个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说,在我们不断完善和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发掘国内外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并输出完整解决方案的持续努力下,相信可以加速整个物联网行业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