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www.cnblogs.com/lzjsky/p/3730183.html
目标板是S3C2440.至于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就不多说了,网上很多教程.
搭建好了交叉编译环境后,第一件事就是传说中的”Hello,World!”.
一. 主机编译环节
我使用的系统是ubuntu10.04,搭建好交叉编译环境后,终端输入arm-linux-gcc -v能够正常显示版本信息,但是输入sudo arm-linux-gcc -v后却显示命令无法找到.
我试过很多种方法,比如sudo -s切换到root后,编辑$PATH,将编译器路径加入.然后exit到普通用户.仍然不能执行sudo arm-linux-gcc -v. 这里如果哪位大牛知道是什么原因的可以留言告诉我,谢谢:)
由于编译.c的文件后,要产生新的文件,因此要super的权限.又不能使用sudo arm-linux-gcc,于是可以先sudo -s到root用户,再使用arm-liunux-gcc来进行编译.
二. 目标板执行环节
我是使用FTP在主机和目标板之间传送文件.传送过去后要注意改变权限.
这里要注意几点:
1. 要确定ftp过来后的文件的默认的存放路径.这个只要在目标机的终端机上确认下即可.(这个地方没有确认可能就会显示找不到命令)
2. 传送过来的文件要更改权限才能运行.可以用:
chmod 777 hello
chmod +x hello
3. 执行./hello
这时,报错:-/bin/sh: ./hello: not found
三. 问题排除
用过绝对路径也试过之后就确定并不是文件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这个文件并不能被执行.
GOOGLE之后可以发现,排除上面提到问题后,就将问题定位到动态链接库上.
于是在主机上用arm-linux-gcc -static -o 来进行静态编译.然后将新产生的文件传到目标板上.可以发现通过静态编译的文件明显比动态编译的要大.
然后再次执行./hello 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久违的Hello,World!
问题到这里还没有完,我们可以再思考下怎么彻底解决,而不是每次都使用静态编译.
既然是动态库引起的问题,那么应该和编译器的版本有关.在安装编译环境的时候同时安装了3.4.1和4.3.3两个版本.用户手册上说其中3.4.1是用来编译u-boot的,4.3.3版本是用来编译Linux内核和Qtipia的,两个版本均可以用来编译应用程序.
既然我们的内核使用4.3.3编译的,而我们刚才编译hello是使用3.4.1编译的,那么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呢?
于是我们试一下,将$PATH中的原来包含3.4.1/bin 的路径改为 4.4.3/bin . 修改的方法网上有很多.(直接export PATH=”想要的路径”)
再次编译,下载.
目标板上执行,成功显示”Hello,World!”.
可以看到系统中动态库的支持和编译器还是有关的.
四. 动态编译和静态编译的区别
动态编译的可执行文件需要附带一个的动态链接库,在执行时,需要调用其对应动态链接库中的命令。所以其优点一方面是缩小了执行文件本身的体积,另一方面是加快了编译速度,节省了系统资源。缺点一是哪怕是很简单的程序,只用到了链接库中的一两条命令,也需要附带一个相对庞大的链接库;二是如果其他计算机上没有安装对应的运行库,则用动态编译的可执行文件就不能运行。
静态编译就是编译器在编译可执行文件的时候,将可执行文件需要调用的对应动态链接库(.so)中的部分提取出来,链接到可执行文件中去,使可执行文件在运行的时候不依赖于动态链接库。所以其优缺点与动态编译的可执行文件正好互补。(转自:http://blog.csdn.net/wuan584974722/article/details/795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