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实习日记——4.10

上午的时候开始部署ITIM整个系统,要用到Tivoli的好多产品,还有DB2和WAS,手上还有自己在内网上找的IBM/US的部署 Guide,非常详细的记录了整个过程,甚至每个操作都有截图。。。美国人做事情还是挺认真的,不像CDL这边,有什么事情做完了就一个极为简洁的 Note,甚至什么都没有,个人觉得还是管理问题。

中午和Reporting Manager一起吃饭,有时间和她交流,问了关于蓝色之路和IBM CLUB的事情,发觉其实BLUE PATHWAY也不过是IBM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并不是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是IBM正式成员的预备队,不过好像蓝色之路很难“上路”,好几轮笔试面试。于是 就想起同年级的那个哥们在大三竟然就上了蓝色之路还转了正,真是拜服。IBM CLUB好像是IBM内部的一些兴趣小组似的东西,有各种活动,文体娱乐,公司还有资助貌似,最近好像开了瑜伽班,据说很多女孩子都去了,爆满,快不得 zhenzhen这几天中午总是不吃饭去练瑜伽了,原来是公司的一种福利形式。

下午的开会在说起Shared ID的时候才发觉我和Lihao在沟通上显然是出现问题了。这个Shared ID美国和日本都实现了,但是美国属于半自动的,比较傻,日本的方法很聪明,但是不适用CDL。我的想法是在日本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因为我觉得日本人的这 个方法能避免后期的很多问题,但是Lihao在以前给我发的FollowUP的邮件中用英文写的这个意思却不是。。。我原以为大家的沟通应该没有出现偏差 的,但并不是我所想象,Lihao好像还有点生气,可能是觉得我比较固执吧,其实本没有打算坚持什么的,只是大家的出发点不同。这次沟通失败的原因晚上回 来静静想想主要是因为大家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把自己为什么打算这样做说清楚,我也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以书面形式向全Team沟通,而且 Lihao也没有看在几乎每天我都会有的通报情况的Email,否则不会在今天才发现大家的切入点不同了。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我作为一个Team的小兵不 能说什么,但是我明白一个聪明的团队并不一定是有最出色的人,而是会让每个人在每天都会Head to the right direction的,我们组缺乏这样的人,Lihao技术不错,但是我们疏于及时沟通反馈就是这个TEAM最大的症结。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总隐隐 的觉得美国和日本都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一个像样的通用解决方案,我觉得从技术和时间成本上CDL也并没有实力,更别是整个CDL所用的这个ITIM实际开 发部署就是我们这两个实习生了,10520人都在眼巴巴等着用这个系统。。。。下午和那个日本工程师又交流了一下,觉得自己可以有自己的solution 了。

这种不自信源于我们一直以来对我们自己——中方技术人员的不信任,这是一种自卑感,在这个技术世界。

<!-- XN_AntiSpam_Robot 2009-06-16-->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活动,IBM,db2,tiv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