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架构设计概要

主要内容也是来自《SteveY对Amazon和Google平台的长篇大论》

1. 通过服务接口提供全部数据和操作

我们理解的SOA必然是通过接口的方式将数据与功能开放出来的,但要想要往平台方向发展,必须保证用且仅用服务接口的形式提供数据和服务:
团队间的程序模块的信息通信,都要通过这些接口;
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通信方式。其他形式一概不允许:不能直接读取其他团队的数据库、不能使用共享内存模式、不能使用别人模块的后门;
所有的程序都必须从骨子里到表面都要设计成能对外界开放的。也就是说,团队必须做好规划与设计,以便把接口开放给全世界的程序员,没有例外。

2. 容错与服务保护

作为SOA服务中的开发者,既不能相信为自己提供服务的应用(Server),也不能相信访问服务的应用(Client)。
基本算老调重弹,因为没有无故障的软件,也没有无故障的硬件,再加上千奇百怪的网络条件和完全料想不到的客户,所以要处理异常(容错)才是正常逻辑;而每一个和你相关的团队突然间都可能成为一个潜在性的DOS攻击者。必须要为每一个Service设置配额(quota)与节流阀(throttling)的保护机制。

3. 监控与QA

仅有一个确定主进程不死的响应不是监控。如果测试覆盖到能验证所有业务逻辑的程度,当然是最好的。但我迄今为止,没见过太多的团队(仅有一个团队)完成了如此缜密细致的测试用例。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监控系统要让业务人员“看到”业务在系统中的流转。实现这样的监控系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梳理核心业务过程

把一个服务拆解成1~3个关键的业务流程,每个流程有2~4个重要环节。
然后描画出业务的时序图,在图上标出业务数据采样点。

2. 匹配监控函数

由两种匹配模式,最佳模式是寻找一个流程从上游到下游的数据关联性,打个比方来说,一个订购流程,在一段时间内用户发起的订购请求是x,下游订购成功的梳理是y,在一定范围的业务周期内,应该能观察得出y=F(x)的关系函数;
另外一种模式是无法获得可以直接关联的x和y。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对比环比数据来判断是否异常了,对于依赖用户行为的业务,准确性较低。

3. 过程要点

可以看出来,这个监控系统也是个分布式的。SOA服务要拆解自己的业务,寻找采样点,按照统一业务日志格式进行记录;
监控程序要能把数据进行汇总,按照预置匹配函数进行判断,对超出阈值的情况进行告警。

你可能感兴趣的:(S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