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thread-->coroutine

在现实世界中,基本是是按着这样的顺序演化:process-->thread-->coroutine/fiber

其实是一个context切换开销从大到小的演化,process切换开销最大,需要切换地址空间,所有的CPU状态,所有其他资源

thread切换只需要切换CPU状态,当然是大部分的CPU状态,而coroutine切换,只需要切换很少的CPU状态,而且全部都在用户地址空间运行,不需要到内核空间。

当然,切换coroutine的开销还是比一次函数调用大很多,其实函数调用也是一个cpu状态的切换,不过这个状态要少得多,在x86 windows 上,甚至不必保存所有的寄存器状态(EAX/ECX/EDX在函数调用之间就不用保证,EAX保存返回值),有些调用甚至通过寄存器传递参数……比起coroutine,太微不足道了。

coroutine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保留了以前调用状态(另一个堆栈帧)的函数调用,在寄存器很多的系统上(如Itanium),切换寄存器状态的开销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哪一天大家又开始嫌coroutine也太慢,那怎么办?

你可能感兴趣的:(thread,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