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的总结报告

从事CMMI咨询半年过去了,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只会编程的懵懂小孩到现在已然成长为CMMI3咨询师的社会青年,变化就这么悄无声息。
CMMI(软件成熟度模型)从一开始我就觉得它与敏捷编程有一定的联系,是对软件开发提供相应标准的模型其思想是将各阶段划分为过程每个过程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其三级大致如下:项目的开发分为组织级和项目级,项目级的开发依照组织级制定的标准进行,共享并更新组织度量数据库的项目数据,两者类似于纵向和横向坐标。从一开始项目确立到分配项目经理和QA到项目的结束,项目级要走过大约13个过程.
PM(项目管理):由项目经理制定主要是立项和结项的管理,项目的策划与监控,以风险的管理,并且对项目进行相关的度量,对于过程质量的度量数据由QA收集,其它的需求,项目质量,团队,工期工作量的度量由项目经理负责,当然如果QA有能力也能加以辅助。
项目级成员由项目经理依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SD(项目设计):设计的形式和方案有多种多样,设计开始于分析结束于解析;大体分为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一般以模型的形式展现给项目组成员看,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软件设计师的产品依次为初步设计方案,软件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以及最后的 页面设计,通用步骤都是从需求获取到具体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得出多个解决方案并进行反复评估得到最优方案最后建立里程碑。
RMD(需求管理与开发):由需求人员通过各种形式从客户那里获取原始需求,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去伪存真的分析,有可能派生出多子需求最终得到比较完善的需求并且得用户的许可。需求调研开始前应该准备与项目相关的需求问题(可以是自己的常识,或者网上类似项目的调研问题)以调研单和问卷的形式展现在客户(直接客户,间接客户)面前。整理出用户需求并转化成软件需求的过程中最好有用户,后续设计人员,开发人员的确认,并建立需求跟踪矩阵便于需求的回溯和确立,最后建立里程碑。
SI(软件实现):由开发人员上场,根据计划进度表的相当任务,确定好自己的工期和工作量,并按时完成,开发人员内部进行代码走查,查看相关的编码规范。然后进行相关的单元测试,其用例是根据软件需求进行编写,每一功能点都要到位,这种白盒测试其实际操作还是由开发人员交叉进行,便于理解和修改。
测试的步骤一般为:根据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的测试计划,由测试的相关性质依赖需求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在执行期间记录相关的缺陷,通知相关责任人跟踪缺陷的解决过程并将其记录在缺陷跟踪表和日志当中,最后整理测试报告。
SIT(集成和集成测试):由开发人员对集成进行集成,测试人员根据模块设计说明书中的接口对用例进行编写,并依计划执行。
ST(软件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依赖于单元测试,性能测试需要引入测试工具对系统整体性能进行测试。
CA(客户验收): 产品完成系统测试并交付给客户,客户根据软件使用说明书对产品进行验收完成产品的交付并建立里程碑。
PR(评审):主要对项目各阶段及里程碑的产品进行评审其流程为:由QA分发评审通知并附带一份由相当干系人编写的检查表,评审小组成员根据检查项对产品进行检查,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到准备表中,召开评审会议对准备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整理评审报告并对缺陷进行跟踪。
SM(服务维护记录):产品交付后要对产品进行后期的维护记录其维护记录并提交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DAR(决策分析):是项目中遇到问题有多种方案时的一种比较民意化的手段,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改变。
QA(质量保证):在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一名角色,主要考察组织级和项目级的过程和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CMMI的标准。其实现手段是根据检查表的检查项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查,实时跟踪过程和产品的状态信息并提供给需要信息的高层人员。
CM(配置管理):由配置管理员管理组织级和项目级的产品,并对相关成员进行权限划分,对基线和非基线产品进行判断,对变更进行相应的管理。
MA(度量分析):由项目经理主导,QA辅导对项目的需求数包括变更数,工期,工作量,过程和产品质量以及团队规模进行度量作为本项目的经验数据提交给EPG成员更新组织度量数据库。
其中的QA和CM 也可细分为组织级的和项目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配置管理,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单元测试,敏捷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