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神秘的大西洋海域,有着世人皆知的恐怖地带“百慕大三角区”,因其变幻莫测也被称为“魔鬼三角区”。经过这一区域的飞机、船舶不仅失事率相当高,而且所有灾难的结果都只有一个——离奇失踪,人员遗物、飞机残骸觅无踪影,杳无音讯。
其实,在地球上像这样的地方不只一处、也并非都在海洋中,陆地上也同样有让人心惊胆战的地方……
神秘的“中国百慕大”
位于江西省境内的黄花桥路段,不足1公里的道路连年频发,一跃成为全国最危险的路段,过往的车辆无不谨小慎微,当地居民更是给这一路段冠冕了许多恐怖的名字 “中国道路百慕大”、“魔鬼路段”、“断头路”、“夺命公路”。
无独有偶,在中国兰新公路的430(音译“死惨了”)公里处,翻车事故频繁发生,该路段不但道路平坦,而且视线也十分开阔,更离奇的是,每一个翻车的方向都是朝北,而在前后相差不到百米的地方接连翻车,好端端正常运行的汽车行驶到这里,像飞机坠入百慕大一样,莫名其妙地翻了车,原因究竟何在?
在我国,存在类似交通隐患加以“中国百慕大”称号的道路不在少数,而因此,每到节假日前夕,一些围绕“死亡公路”为主的话题,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关注热点。
排查“道路黑点” 让隐患现身
据有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意外伤害死亡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而跃居成为意外伤害死亡排名榜的第一“杀手”,其中,道路比其它所有的总和还多,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类安全影响最广泛、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灾害。
对于常发道路事故的路段,人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其发生的成因,将那些称之为“中国道路百慕大”的路段列入“道路黑点”,重点分析事故原因,并加大排查力度。
长期以来,针对道路安全的科研与探索不断,人们不断试图用更科学、更快速、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飞横而来”的灾难。到目前为止,一方面影响日益严重,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还没有一个较理想的科学方法杜绝道路的发生。究其原因,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人为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天气因素等错综复杂,而在这些原因当中,首当其冲的是事发时的路况条件。
在众多研究与探索中,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排查路况条件、防范道路隐患,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者利用GIS的可视化、空间分析、海量的遥感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对事故点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给事故监管与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不仅为已有“死亡道路”事故成因有明晰判断,而且可以预测道路隐患,并给予及时排查,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科学释疑 GIS功不可没
那么GIS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记者从“2010 Esri 中国大学生GIS 软件开发竞赛”中了解到,一支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正在试图用GIS解决兰州公路的问题。
首先,他们通过采集已有的发生点的相关数据,根据每一起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频数等信息进行数学方法统计,并将这些信息呈现在GIS平台上,GIS平台提供了一个以空间、可视化角度全面分析事故的工作平台,能够非常直观的对事故成因进行挖掘与分析,并能够很容易将事故之间潜在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为研究者洞察现象本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
同时,研究者根据不同的事故形态,如:“尾随相撞”“翻车”“同向刮擦”“撞静止车辆”“撞固定物”等,并根据以往发生频度,赋予不同事故形态以不同权重值,建立不同形式的“道路黑点分析”模型。而在这一数据处理过程中,包括了“求取道路地理因子(坡度、坡长、曲率和视距)”“整合点”“修改投影信息”和“建立路径系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建立在以往经验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不同道路条件进行分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很容易的将路段进行分级,而这种分级表示出了路段容易发生的等级,将这一结果与客观事实进行匹配,并分析出道路地理因子的合理程度,并对模型的设计细节加以修正。
这种思路对于现有道路事故的成因一目了然,从而给政府决策部门以参考意见:例如,有一些道路设计在人眼视觉上容易产生误差,这类问题需交给规划部门以决策思考;有些道路在某个时段需要用限速的方式降低事故的,交给交管部门作参考;对于小事故频发的路段,如果问题不严重,可以先设立黄色警示牌给驾驶人员以提醒。
据了解,迄今为止,在道路黑点分析的所有研究中,基本都是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频数等信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来得到道路的黑点或黑段。而这项称之为“基于GIS的道路黑点分析建模” 对于预测未知路段的特定事故形态的黑点段,有着更大的指导意义,人们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对兰州公路段进行充分剖析与验证之后,他们将这一科研成果应用于更多的潜在“死亡公路”,实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