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工程研究进展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了一个新项目,计划开发人脑和计算机之间的界面。通过这样的界面,人脑可以直接控制计算机,而用户将不必再动手操作。在一篇名为“弥合生物电子鸿沟”的博文中,DARPA宣布,将开发“植入式神经界面,从而在人脑和数字世界之间提供前所未有的信号解析度和数据传输带宽”。这样的界面将基于大小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生物兼容设备”,“将人脑使用的生物化学语言转换成信息技术中使用的0和1”。这一项目的正式名称为“神经工程系统设计”(NESD),预计将极大地促进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并给某些医疗研究带来帮助。

南加州大学教授Theodore Berger宣布,在对猴子、老鼠的实验中,通过人造海马体完成了短时记忆向长期储存记忆“几乎完美”的转换,这项技术可以完成对人脑记忆的备份,并将其复制到其他人的大脑。目前该项试验在八名癫痫患者身上已经试验成功,Berger教授甚至表示,随着植入硬件的发展,人类的意识未来有望永存。
  海马体是人类大脑中负责将短时记忆向长期储存转换的部分,海马体一旦受损或病变,即会使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癫痫等疾病。Berger教授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花了将近35年的时间,企图了解海马体是如何将人类的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以及其工作原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记忆其实是由一些神经在发出电子脉冲时所产生的,这也表示,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程序简化成数学等式,放进电脑里计算。
  经过多年的努力,Berger教授团队已经成功在猴子身上实现了脑内记忆的备份,首先对一只植入芯片的猴子进行训练,让它在30秒内选择正确的按钮,然后将芯片复制到另一只猴子脑内,第二只猴子同样做到了训练后才能完成的事。Berger教授表示,这种复制性在猴体的效果接近完美,而在人体正确率目前为80%,他预计未来有完善到极高精度的可能。可以肯定的是,大脑已经能够接受芯片作为替代物或者记忆模块。

        我国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也开展相关脑机接口研究,主要是脑电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脑电信号控制电脑和机器,如智能轮椅、假肢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脑工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