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制裁”中兴里学到了什么?

这次事件的由来,可以从新闻报道看到是这样:

美国时间37日,美国商务部在其网站发布消息,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为由,将中兴通讯公司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对中兴公司采取限制出口措施。所谓出口限令是指美国供应商在向中兴通讯出口任何货物前,均需向美商务部申请许可。但通常而言,这些申请会被拒绝。此次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调查,关注焦点在于中兴在购买了美国产品后,是否将这些产品运往伊朗,从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调查发现,中兴公司与伊朗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签署了总值数百万美元的电脑软件和硬件产品合同,这些产品来自一些美国知名科技公司,中兴这一举措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禁令。但后来,包括微软、IBM、惠普、甲骨文、戴尔以及其它一些美国厂商纷纷表示对此合同并不知情。

 

从这段新闻稿里可以看到,一个公司只是做生意是不行的,不知道那天给别人制裁了,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每个公司都应该反思自己的产品,是否有可替换的方案,也就是所谓的备胎方案。

 

其次,从这个事件里反思一下,使用微软、IBM、惠普、甲骨文、戴尔以及其它一些美国厂商的产品,并不是最可靠的产品,什么时候都可以断你的粮,让你一下子就倒闭了,这种产品就是一种“毒药”,可见使用这方面的产品并不是最便宜的。因此,去“IOE”的行动是值得学习和推进的。另外加强使用欧洲公司的产品,也是一个优先的方案。

 

最后,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体系是关键。比如CPU使用龙芯、海思、全志等等,操作系统使用开源的Linux,其它存储相关的芯片也应大力地使用国产的芯片。在低端的嵌入式领域大力推进使用国产STC51芯片,在中端嵌入式领域大力使用龙芯,比如智龙,高端领域可以使用全志、海思等芯片,配合国产的Linux系统,以及阿里的云操作系统来实现。

 

总之,应该在各种研发产品的领域里,进行不同的平衡,不要什么都依靠美国公司的芯片、操作系统、编译系统以及各种产品,也应该使用欧洲公司的产品,特别应该使用国产公司的产品,才是关键。因此,所有产品工程师、设计师、公司领导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你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中兴”呢?这是一个不得不值得所有开发人员进入深思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综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