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Linux下一般比如想让某个程序在后台运行,很多都是使用 & 在程序结尾来让程序自动运行。
比如我们要运行weblogic在后台:
./startWebLogic.sh &
但是加入我们很多程序并不象weblogic一样做成守护进程,可能我们的程序只是普通程序而已,一般这种程序使用 &结尾。
但是如果终端关闭,那么程序也会被关闭。
但是为了能够后台运行,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nohup这个命令。
比如我们有个startWebLogic.sh需要在后台运行,那么就使用nohup:
nohup ./startWebLogic.sh &
提示:
[~]$ appending output to nohup.out
嗯,证明运行成功,同时把程序运行的输出信息放到当前目录的 nohup.out 文件中去。
nohup 命令
用途:LINUX命令用法,不挂断地运行命令。
语法:nohup Command [ Arg ... ] [ & ]
描述:nohup 命令运行由 Command 参数和任何相关的 Arg 参数指定的命令,忽略所有挂断(SIGHUP)信号。
在注销后使用 nohup 命令运行后台中的程序。要运行后台中的 nohup 命令,添加 & ( 表示“and”的符号)到命令的尾部。
nohup: ignoring input and appending output to `nohup.out' 忽略输入输出,将信息化信息记录到nohup.out文件中。
■场景
执行nohup命令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下面这种没有写入权限的错误。
nohup: ignoring input and appending output to `nohup.out'
nohup: failed to run command `/etc/nginx_check.sh': Permission denied
■linux重定向:
0、1和2分别表示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信息输出,可以用来指定需要重定向的标准输入或输出。
在一般使用时,默认的是标准输出,既1。当我们需要特殊用途时,可以使用其他标号。
例如,将某个程序的错误信息输出到log文件中:./program 2>log。
这样标准输出还是在屏幕上,但是错误信息会输出到log文件中。
另外,也可以实现0,1,2之间的重定向。2>&1:将错误信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
Linux下还有一个特殊的文件/dev/null,它就像一个无底洞,所有重定向到它的信息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点非常有用,当我们不需要回显程序的所有信息时,就可以将输出重定向到/dev/null。
如果想要正常输出和错误信息都不显示,则要把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都重定向到/dev/null, 例如:
# ls 1>/dev/null 2>/dev/null
还有一种做法是将错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然后再重定向到 /dev/null,例如:
# ls >/dev/null 2>&1
注意:此处的顺序不能更改,否则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此时先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 /dev/null,
然后将标准错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
由于标准输出已经重定向到了/dev/null,因此标准错误也会重定向到/dev/null,于是一切静悄悄。
■关于nohup
在使用nohup命令的时候,经常由于输出nohup.out的路径没有写入权限,而无法使用nohup。
这是可以使用Linux重定向的方法,将nohup.out重定向至一个有写入权限的路径,或者直接扔到/dev/null中。
nohup ./program >/dev/null 2>/dev/null &
或者
nohup ./program >/dev/null 2>&1 &
引言: 有时候需要在Linux上设置一个后台进程,但是当你关闭terminal之时,它会被系统kill掉,那该如何来实现其后台进程能一直运行下去呢?
使用方式:
nohup command-with-options &
当在屏幕上敲击上述命令之后,屏幕上会出现如下信息:
$ nohup: ignoring input and appending output to `nohup.out’
敲击回车,就退出了nohup.out当前的界面,进入正常的命令行。
输出日志信息:
接下来的输出的日志信息,将输出到nohup.log.即将屏幕上输出的日志信息直接输出到nohup.log文件。
后台进程的标志符:
如果一个命令只使用&来标识,则表示其在当前Session中,运行在后台。如果当前Session关闭或者当前的terminal工具关闭,则其附属的进程将会关闭。
正常运行的后台进程都是需要nohup与&,两者并行使用的,方可保证其在后台正常运行。
转自:https://blog.csdn.net/blueheart20/article/details/78226066
https://www.cnblogs.com/quchunhui/p/5582371.html
http://aniyo.iteye.com/blog/149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