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的 Libra 项目到底意味着什么

笔者一直颇为关注 FB 团队在数字资产方面的进展,并认为他们是最有可能首先大规模落地的。月前交流时曾询问具体发布时间,说是这个月中旬左右。

果然,2019 年的 6 月 18 日,Libra 项目白皮书正式面世,要解决全球范围内普惠金融支付的问题。同一天,软件巨头微软宣布加入了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账本项目——超级账本阵营。

这两件事,恰好是新一代金融科技自比特币起,在支付和分布式账本两条主线上的里程碑。

纵观历史,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其加速度本身也在加速!

曾几何时,同一家银行异地取款要收手续费;时至今日,手机异地使用已无漫游费。

人们一直在不断追求更方便、更幸福的生活,正是这种爆发式增长的需求,逼迫科技创新的过程越来越快。凡是无法跟上生产力发展的,必将被历史抛弃。

Libra 项目面世后,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困惑者亦不在少数。笔者认为,从金融科技的角度,至少应该认识到如下几点。

  • Libra 目标是落地,并非实验性质。不同于 R3 联盟这样既缺实际需求,又缺研发实力的组织,FB 联合 Visa、eBay、Paypal 等 29 家金融机构,自身手握 27 亿真实用户,同时具备大规模系统的研发经验。这些都表明,Libra 项目落地的概率极高,而且一落地就会承载庞大的交易量。这将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徒有眼羡不已。
  • Libra 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新的数字货币类型,而在于启示思路。无论成败,它都将揭示:全新的、更高效、更开放的金融体系是可行的。大门已经打开,金融机构们要考虑的并非是否应当支持 Libra或者别的方案,而是在未来更先进的普惠金融秩序下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历史终将选择能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方案。
  • 短期内受到挑战最大的将是 SWIFT。无论是 Visa 的 B2B connect 还是 FB 的 Libra,实际上都剑指这一金融系统巨头。SWIFT 网络拥有超过 10000 家金融机构,每年超过 100 万亿美金的支付量,曾为全球金融系统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它自身的创新太慢了,交易延迟居高不下,手续费过于昂贵。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创新者挑战。
  • Libra 赌的其实是全球化的趋势。只要全球化的大趋势是对的,跨境的支付,打通不同类型的货币,就是个强需求,就必然会出现相关产品。区别只是在于谁来做,什么时候做的问题。
  • Libra 的短期优势和劣势都是与现实货币锚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短期内 FB 必然要向既得利益群体妥协,也要凭借现实货币为其信用背书。这就造成现有金融体系的众多问题和风险,对于 Libra 依然存在。换句话说,未来几年内,其必然会受到大量金融攻击(目前,Libra团队仍缺乏足够的金融专家)。但是长期来看,当实践证明其足够稳定和好用之后,信用将转移到 Libra 本身,届时,将没人关心是否与谁挂钩的问题。

个人预测,Libra 项目的进展并不会那么顺利,这里面仍然存在不少金融科技(特别是隐私、安全、金融攻击)和监管难题;另一方面,重构金融格局带来的巨大变化,必将改变已有的利益分配和游戏规则,这将是很多人所不愿的。

但历史的洪流必将携裹一切,滚滚向前,根本不会在意途中曾有几棵朽木,几堆泥沙。

你可能感兴趣的:(facebook,libra,money,finance,future,Fintech,Block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