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v函数的MSG_PEEK标志介绍

考虑下面的场景,server向client发送数据”META_DATA\r\n_USER_DATA_”,要求”\r\n”之前的数据META_DATA在第一次recv中接收,剩下的recv调用读取USER_DATA部分的数据。因为tcp是stream协议,并且META_DATA数据不是定长的,所以没有办法保证一次recv调用不读到USER_DATA部分的数据,除非一次读取一个字符。这种场景下,recv的MSG_PEEK参数就发挥作用。

recv的原型是ssize_t recv(int s,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通常flags都设置为0,此时recv函数读取tcp buffer中的数据到buf中,并从tcp buffer中移除已读取的数据。把flags设置为MSG_PEEK,仅把tcp buffer中的数据读取到buf中,并不把已读取的数据从tcp buffer中移除,再次调用recv仍然可以读到刚才读到的数据。

针对上面的场景,recv(fd, buf, nbuf, MSG_PEEK) 查看数据,查看”\r\n”的位置pos,再recv(fd, buf, pos+2, 0) 读取(并移除)数据。

上述场景描述的比较极端,毕竟很多时候,就算在一次recv中读到了USER_DATA部分的数据,仍可以先把这部分数据保存起来,添加到后续的recv数据之前,但是如果不同的recv跨越很多函数,保存数据带来了额外的复杂度。还可以考虑另外的场景,同一个端口支持文本协议和二进制协议,利用MSG_PEEK看一下头几个字符,先判断是文本协议还是二进制协议,再做请求分发,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真正的recv之前调用使用MSG_PEEK导致额外的一次函数调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