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传输数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页地址都是以http开头的原因。但是HTTP协议传输数据是明文传输,任意的人抓包就能看到传输的数据,这显然不安全。1994年,Netscape公司用加密协议增加了HTTP,开始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SSL(Secure Socket Layer)。称为"HTTP over SSL"或者"HTTP Secure",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HTTPS。
SSL/TLS
SSL/TLS是位于TCP/IP 7层协议中的会话层,用于认证用户和服务器,加解密数据以及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修改。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是IETF制定的一种新的协议,TLS1.0是建立在SSL3.0协议规范之上,是SSL3.0协议的后续版本,可以理解为SSL3.1。TLS的主要目的是使SSL更加安全,更加完善。TLS记录格式于SSL记录格式相同,但是版本号值不一样,TLS的版本1.0使用的版本号是SSLv3.1。
SSL/TLS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式。
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都用同一份密钥。如下图所示:
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128,AES-192,AES-256。
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对应于一对密钥,称为私钥和公钥,用私钥加密后需要用公钥解密,用公钥加密后需要用私钥解密。如下图所示:
对称加密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缺点是互联网环境下无法将密钥安全的传送给对方。非对称加密的优点是可以安全的将公钥传递给对方,但是运算速度慢。
那么HTTPS究竟是采用对称加密还是非对称加密呢?答案是两者都有。先采用非对称加密传输协商对称加密的密钥,然后用对称加密通信。
HTTPS加密过程
上图是比较粗粒度的讲解了HTTPS的非对称和对称加解密过程:
- 客户端浏览器发起连接。
- WEB服务器将公钥发给客户端。
- 客户端生成一个session key,并且将session key用公钥加密后发送给服务器。
- 服务器用私钥将session key解密出来。
- 客户端和服务器用session key做对称加密通信。
整个流程可以这样抽象,但是实际上session key的生成是需要多次协商的结果(文章后面会讲到),我们暂且这样简单的理解。整个流程会有一个问题,第2步中WEB服务器发给客户端的公钥,万一被中间人修改了呢,换句话说,客户端怎么验证公钥的正确性呢?那就需要讲到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
如上图所示,公钥内容的后面是会跟上一个数字签名,该数字签名是将公钥内容的HASH用私钥加密后的密文。客户端拿到公钥后,会用相同的HASH算法重新算一遍,得到一个HASH值hash1。然后用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得到HASH值hash2,如果hash1等于hash2就证明这个公钥是没有被中间人修改的。即使中间人修改了公钥的内容,他也没有私钥可以重新生成数字签名,用户拿到修改后的公钥一算发现HASH不对就会报错。
TLS握手过程
Client Hello. 客户端通过发送Client Hello消息给服务器初始化Session连接。
Client Hello 消息包含以下字段:
- SSL/TLS 版本号。version 2 表示的是SSL 2.0,version 3 表示的是SSL 3.0,version 3.1表示的是TLS 1.0。
- 随机数Random_C。一共32个字节。前面4个字节是当前时间戳,后面28个字节是一个随机数。后面协商对称加密的Session Key会用到。
- Session ID。如果是之前已经存在的连接重连,那么Session ID会是一串数字,否则是None。
- Cipher Suite。支持的加密组件列表。例如TLS_RSA_WITH_DES_CBC_SHA, TLS 是TLS协议版本,TLS表示TLS1.0,RSA是密钥交换算法,DES_CBC是加密算法,SHA是摘要算法。
- 压缩算法。表示建议选用的是哪种压缩算法。
Client Hello 消息示例:
ClientVersion 3,1 ClientRandom[32] SessionID: None (new session) Suggested Cipher Suites: TLS_RSA_WITH_3DES_EDE_CBC_SHA TLS_RSA_WITH_DES_CBC_SHA Suggested Compression Algorithm: NONE
Server Hello.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Client Hello 消息会响应一个Server Hello 消息,包括以下字段:
- SSL/TLS 版本,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支持的SSL/TLS最高版本。
- 随机数Random_S,一共32个字节,前面4个字节是当前时间戳,后面28个字节是一个随机数。后面协商对称加密的Session Key会用到。
- Session ID,这里会有三种情况。1.产生一个新的Session ID,表示没有找到之前的Session ID或者之前没有这个Session ID。2. 返回客户端带上的之前的Session ID。(断链重连)3.Null,服务器没有办法产生新的Session ID。
- Cipher Suite,服务器从刚才Client Hello消息的Cipher Suite加密列表中选中的加密组件。
- 压缩算法,表示选中的是哪种压缩算法。
Server Hello 消息示例:
Version 3,1 ServerRandom[32] SessionID: bd608869f0c629767ea7e3ebf7a63bdcffb0ef58b1b941e6b0c044acb6820a77 Use Cipher Suite: TLS_RSA_WITH_3DES_EDE_CBC_SHA Compression Algorithm: NONE
服务器发完Sever Hello 后还会发送下面几条消息:
Server Certificate.服务器发给客户端的证书,包含公钥。客户端后面会用该密钥加密premaster secret。客户端也会校验证书的合法性,比如证书包含的域名是否就是客户端正在访问的域名。
Server Key Exchange.[可选]当服务器的证书不包含公钥时,客户端会用它来加密后面的Client Key Exchange消息。
Client Certificate Request.[可选]用于服务器需要验证客户端身份的情况,例如银行系统通常用U盾来证明客户端的身份。
Server Hello Done.表示Server已经发送消息完毕并且在登陆客户端回复。
客户端紧接着响应给服务器的消息:
Client Certificate.[可选]客户端证书,包括客户端的公钥。响应上面的Client Certificate Request。
Client Key Exchange.该消息包括premaster secret,TLS的版本号,再次带上版本号是因为之前的版本号是明文传输的,攻击者可能会恶意修改为较低的版本号,从而降低连接的安全系数方便发起攻击。该消息字段会用公钥加密。现在一共有Random_C,Random_S, premaster secret三个随机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会用相同的算法,用这三个随机数作为参数,从而计算得到另外的一个随机数,即后面对称加密的密钥Session Key。
Certificate Verify.[可选]该消息只针对有Client Certificate的情况。会计算出该消息字段的HASH,然后用客户端的私钥加密该HASH作为签名。服务器端会使用Client Certificate消息中得到的客户端公钥解密并验证这条消息的合法性。
Change Cipher Suite.该消息通知服务器接下来的Client Finish消息将会用刚才协商的密钥Session Key来加密。
Client Finished.该消息会列举客户端上面用到的所有加密字段,并且算出他们的HASH值,然后用Session Key加密。
服务器在握手阶段最后回应给客户端的消息:
Change Cipher Suite Message.该消息通知客户端接下来的消息会用Session Key来加密。
Sever Finished Message. 对整个协商阶段用到的字段算一个HASH,然后用Session Key加密。
总结
文章首先介绍了HTTPS的由来,然后介绍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以及HTTPS的加解密过程,最后详细的讲解了TLS的握手过程。
参考
https://tiptopsecurity.com/how-does-https-work-rsa-encryption-explained/
http://www.youdzone.com/signature.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97%B4%E4%BA%BA%E6%94%BB%E5%87%BB
https://www.tutorialsteacher.com/https/how-ssl-works
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previous-versions/windows/it-pro/windows-server-2003/cc785811(v=ws.10)
http://www.moserware.com/2009/06/first-few-milliseconds-of-https.html
https://www.linuxidc.com/Linux/2016-05/131147.htm
https://hpbn.co/transport-layer-security-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