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s and Systems,Second Edition] 开始阅读

文章目录

  • 译者序
    • 什么才称得上是一本好教材?
    • 书中的概念
    • 本书难点
      • 第7章的学习方法
      • 第9章至第11章写的很精炼
      • 第11章
    • 书中设计的数学公式
    • 关于书中的习题
    • 关于实验
  • 前言
  • 绪论
    • 应用的领域
    • get

译者序

什么才称得上是一本好教材?

好教材是精心写出来的,而不是“编”出来的。

本书所涉及的基础内容是没有专业界限的,直至经济、金融和社会学等领域。

我不主张把一本教材按章、按节从头讲到尾来用,应该将一本或两本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而不要作为教科书来用。不要把大学生当成中学生来教。(我觉得很对,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是重中之重的、发散思维也相当重要。要有宽阔的眼界,不在是拘泥于一课、一专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书中的概念

在第5章,作者首次将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理论系统、严谨地反映到教材中的,包括理论的系统化、符号的建立、名词的统一等,都做出了贡献,写的很成功。(第5章,可以作为我理解、掌握傅里叶离散变换的切入点。)这一章在讲授时不要急于与采样概念挂钩,只当成一个自然序列来研究,让学生牢牢建立序列频谱的概念。(序列频谱这个概念我应当着重去了解、学习。)

有些难点可能要在后续章节中解决,例如数字频率的量纲是弧度等重要概念。(OK,了解!)

本书难点

第7章的学习方法

笔者认为本书写的最精炼、难度最大的是第7章(这一章在学习时要着重留意!),篇幅很少,但蕴含的概念很丰富,要把这一张与第3章至第5章前后呼应结合起来讲,力求概念的深化与贯通。

第9章至第11章写的很精炼

第11章

这一章其实是写的非常好的一章,它用短短的一张篇幅把经典控制理论中所涉及的命题、基本概念和方法都进行了交代。在本书中它是作为全书基本理论在线性反馈系统中的应用来选取的。

书中设计的数学公式

全书涉及的数学公式比较多,如果对此处理不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数学是一种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工程语言,精确、严谨而又简单,切勿在课堂上进行过多推到。关键是要将过程和结果中所包含的物理内容说清楚。(说的太对了,对于非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过于注重数学公式的推到是非常无力的。)。必要时可以借用PPT工具,但我不主张从头到尾都用已做好的PPT课件的“拉洋片”式的授课方式。(想想我碰到的那些整堂课都在PPT上的老师,我已经无语了…在黑板上板书的次数屈指可数…)

关于书中的习题

本书的习题部分太多、太丰富,不少都是课程内容的延伸。译者不主张做很多题,在正常教学中选若干基本题做一点就可以了。(了解!)

关于实验

现在已经很少甚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实验了,大都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

前言

本书适合作为大学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教科书。虽然这类课程通常属于电器工程类的课程,但作为该课程核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所有工程类的专业来说都很重要。事实上,随着工程师们面临着**需要对一些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或综合的新挑战,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潜在的和实际应用范围都一直在扩大着。

绪论

信号

输入信号 → \to 系统 → \to 输出信号

应用的领域

  1. 在某些情况下,对某个特定的系统,我们关注的是怎样详细地知道系统对各种不同输入的相应。

  2. 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另一个问题不是分析已有的系统,而是把重点放在系统的设计上,所设计的系统要求以特定的方式处理信号。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的一个最普遍的场合是,要设计一个系统以便增强或恢复以某种方式被污损了的信号。

  3. 另一类重要应用是用来改变或控制某一已知系统的性能,或着通过选择特定的输入信号,或者利用该系统与其它系统的组合来完成。

get

某些概念从一种系统引入要比从另一种系统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一旦在一种系统中被理解之后,就很容易把它,嗯用到另一系统中。

滤波、采样、通信和反馈系统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Signals,and,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