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基础理论之CAP理论

概述

  • 2000年7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Eric Brewer 教授在 ACM PODC 会议上提出 CAP 猜想。
  • 2年后,麻省理工学院的 Seth Gilbert 和 Nancy Lynch 从理论上证明了 CAP。之后,CAP 理论正式成为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公认定理。

CAP理论定义

1.CAP定理

一个分布式系统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项中的两项。
分布式系统基础理论之CAP理论_第1张图片

2.Consistency(一致性)

分布式系统中,不论有多少个节点,所有节点在同一时间的数据完全一致。

3.Availability(可用性)

对于一个可用性的分布式系统,每一个非故障的节点必须对每一个请求作出响应,不论该应答是成功还是失败。

4.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分布式系统中,在出现网络终端,消息丢失,节点故障等“分区”情况时,系统还能够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

证明

分布式系统基础理论之CAP理论_第2张图片
如上图,是我们证明CAP的基本场景,网络中有两个节点N1和N2,可以简单的理解N1和N2分别是两台计算机,他们之间网络可以连通,N1中有一个应用程序A,和一个数据库V,N2也有一个应用程序B2和一个数据库V。现在,A和B是分布式系统的两个部分,V是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存储的两个子数据库。

在满足一致性的时候,N1和N2中的数据是一样的,V0=V0。在满足可用性的时候,用户不管是请求N1或者N2,都会得到立即响应。在满足分区容错性的情况下,N1和N2有任何一方宕机,或者网络不通的时候,都不会影响N1和N2彼此之间的正常运作。

分布式系统基础理论之CAP理论_第3张图片
如上图,是分布式系统正常运转的流程,用户向N1机器请求数据更新,程序A更新数据库Vo为V1,分布式系统将数据进行同步操作M,将V1同步的N2中V0,使得N2中的数据V0也更新为V1,N2中的数据再响应N2的请求。

这里,可以定义N1和N2的数据库V之间的数据是否一样为一致性;外部对N1和N2的请求响应为可用行;N1和N2之间的网络环境为分区容错性。这是正常运作的场景,也是理想的场景,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错误发生的时候,一致性和可用性还有分区容错性,是否能同时满足,还是说要进行取舍呢?

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它和单机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网络,现在假设一种极端情况,N1和N2之间的网络断开了,我们要支持这种网络异常,相当于要满足分区容错性,能不能同时满足一致性和响应性呢?还是说要对他们进行取舍。

分布式系统基础理论之CAP理论_第4张图片
假设在N1和N2之间网络断开的时候,有用户向N1发送数据更新请求,那N1中的数据V0将被更新为V1,由于网络是断开的,所以分布式系统同步操作M,所以N2中的数据依旧是V0;这个时候,有用户向N2发送数据读取请求,由于数据还没有进行同步,应用程序没办法立即给用户返回最新的数据V1,怎么办呢?有二种选择,第一,牺牲数据一致性,响应旧的数据V0给用户;第二,牺牲可用性,阻塞等待,直到网络连接恢复,数据更新操作M完成之后,再给用户响应最新的数据V1。

这个过程,证明了要满足分区容错性的分布式系统,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两者中,选择其中一个。

CAP权衡与折衷

传统的单机系统满足CA,而没有P。在分布式系统中,首先必须要满足P(分布式系统一定要考虑part failure),所以C,A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进行折衷。

C的折衷

  • 强一致性
    任何时刻,任何用户能读取到最近一次成功更新的数据。

  • 单调一致性
    也叫因果一致性,任何时刻,任何用户一旦读到某个数据在某次更新后的值,那么就不会再读到比这个值更旧的值

  • 会话一致性
    任何用户在某次会话中,一旦读到某个数据在某次更新后的值,那么在本次会话中不会再读到比这值更旧的值。

  • 最终一致性
    用户只能读到某次更新后的值,但系统保证数据将最终达到完全一致的状态,只是所需时间不能保障。

  • 弱一致性
    用户无法在确定时间内读到最新更新的值

A的折衷

  • 部分数据可用

  • 部分时间所有数据不可用

参考资料

  • 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
    http://www.hollischuang.com/archives/666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布式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