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科创板上市获受理,相关文件披露重要经营信息

\u003cblockquote\u003e\n\u003cp\u003eUCloud上市科创板相关文件已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股权结构、主要财务指标、上市标准及未来战略全数公开。\u003c/p\u003e\n\u003c/blockquote\u003e\n\u003cp\u003e近日,UCloud上市科创板相关文件已经正式被\u003ca href=\"http://kcb.sse.com.cn/renewal/xmxq/index.shtml?auditId=40\"\u003e上海证券交易所\u003c/a\u003e受理,拟融资金额47.48亿元,这也是\u003ca href=\"http://kcb.sse.com.cn/renewal/\"\u003e科创板目前受理\u003c/a\u003e的第一家基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对整个云计算行业具备重大参考意义。\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UCloud\u003ca href=\"http://static.sse.com.cn/stock/information/c/201904/a1f1d11e7c5e470691e5abbc780c858e.pdf\"\u003e《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u003c/a\u003e,预计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2140万股,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21.56%,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8543.2164万股。\u003c/p\u003e\n\u003ch2\u003e重要信息披露\u003c/h2\u003e\n\u003ch3\u003e上市标准\u003c/h3\u003e\n\u003cp\u003e根据\u003ca href=\"http://kcb.sse.com.cn/lawandrule/sserules/latest/a/20190311/7df6a3fa9baa0658bf6c714a74df1745.pdf\"\u003e《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u003c/a\u003e第二十二条:发行人申请股票首次发行上市的,应该至少符合下列上市标准中的一项:\u003c/p\u003e\n\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1/40/f172a2304ed43653ad9aa23ddd133740.jpg\" alt=\"\" /\u003e\u003c/p\u003e\n\u003cp\u003e此前,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工作总结报告,UCloud在2018 年度的营业总收入为 11.8 亿元,营业利润达到 8600 万元,净利润接近 7715 万元,这一数字在 2017 年为 5928 万元,2016 年度为 -2.1 亿元。 相应增长。 2016 年度、 2017 年度和 2018 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9,798.24 万元、 10,644.79 万元和 16,047.99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19.0%、12.7%、13.5%左右。 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如下:\u003c/p\u003e\n\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e/95/4eba5fe381a260f9c158c9a3e34bc195.jpg\" alt=\"\" /\u003e\u003c/p\u003e\n\u003cp\u003e总结来看,UCloud如果依据第二十二规定上市(曾有第三方独立机构预测其市值达百亿),可以依据上述标准中的第一项A、第一项B及第二项(三年研发收入占比在15%左右,此条件不稳妥)任意一条,但其选择的方式是\u003cstrong\u003e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发行人申请股票规则\u003c/strong\u003e,也就是第二十四条标准中的第二条:\u003c/p\u003e\n\u003cblockquote\u003e\n\u003cp\u003e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5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5 亿元。\u003c/p\u003e\n\u003c/blockquote\u003e\n\u003cp\u003e所谓的“\u003cstrong\u003e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的发行人申请股票\u003c/strong\u003e” 即我们通常见到的AB股形式,两类股票最大的差异在表决权层面,可保证公司的重要决策由A股持有人共同决定。\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发行保荐书》\u003ca href=\"http://static.sse.com.cn/stock/information/c/201904/7d07fdc073274ddb8345009e459d354a.pdf\"\u003e披露\u003c/a\u003e,发行人共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设置特别表决权的数量合计为 97,688,245 股 A 类股份,其中季昕华持有 A 类股份 50,831,173 股,莫显峰持有 A 类股份23,428,536 股,华琨持有 A 类股份 23,428,536 股。扣除 A 类股份后,公司剩余 266,343,919 股为 B 类股份。 下图为目前公布的股权结构中前十名占股方:\u003cbr /\u003e\n\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6/76/f6df3d19c415f37ec9d898187fda0f76.jpg\" alt=\"\" /\u003e\u003c/p\u003e\n\u003cp\u003e每份A类股份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每B类股份拥有的表决权的5倍,每份A类股份的表决权数量相同。具体来说,股东大会表决的决议案进行表决时,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五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一票。公司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后,除同比例配股、转增股本情形外,不得在境内外发行A类股份,不得提高特别表决权比例。A类股份不得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但可以按照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进行转让等。\u003c/p\u003e\n\u003ch3\u003e收入来源\u003c/h3\u003e\n\u003cp\u003e根据UCloud\u003ca href=\"http://static.sse.com.cn/stock/information/c/201904/a1f1d11e7c5e470691e5abbc780c858e.pdf\"\u003e《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u003c/a\u003e,公有云是报告期内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公有云产品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公有云的业务收入分别为47,219.80万元、76,399.46万元、101,112.50万元,分别贡献了91.43%、90.97%和85.15%的营业收入。私有云及混合云收入快速增长,公司产品及服务组合愈加多元化,具体营收如下图:\u003cbr /\u003e\n\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2/2c/b28f3026ce6c8b4050cdf5570fe6062c.jpg\" alt=\"\" /\u003e\u003cbr /\u003e\n\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b/28/7bd30bb12bee2f838ba10fe55d8e9e28.jpg\" alt=\"\" /\u003e\u003cbr /\u003e\n一直以来,UCloud的出海能力备受关注。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于境外数据中心的收入金额分别为3,579.66万元、6,636.05万元和11,912.28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2.41%,2018年度境外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03%。公司境外数据中心的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国内的游戏、电商行业客户出海业务快速发展所致,国内的游戏、电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境外IDC沟通成本高、业务及数据安全亟待防护以及出海过程中的网络抖动等问题。\u003c/p\u003e\n\u003cp\u003e报告期内,主要收入来源依旧是境内,尤以华北地区为主。2016年、2017年度和2018年度分别占营业收入的72.28%、62.72%及65.14%,这可能是由于该公司的核心机房部署在北京所致。\u003cbr /\u003e\n\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f/83/5fb5f4ac37b60121e6c1da5339217583.jpg\" alt=\"\" /\u003e\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其营业收入来源领域,UCloud报告期内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移动互联和互动娱乐方向。移动互联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这一比例分别为19.34%、23.80%和28.58%。互动娱乐则逐年下降,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这一比例分别为48.58%、38.28%和28.16%。\u003c/p\u003e\n\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8/d6/38f272d949e322ad645b909edd0beed6.jpg\" alt=\"\" /\u003e\u003c/p\u003e\n\u003cp\u003e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大客户主要来自于上海、杭州地区,比如上海嵩恒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展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高欣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上海乐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连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这可能与公司所在地为上海有关。\u003c/p\u003e\n\u003ch3\u003e风险预估\u003c/h3\u003e\n\u003cp\u003e相较于其他板块,科创板的特点是包容性更强,对公司的营业收入等要求相对宽松,重点鼓励6大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领域、新材料领域、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医药领域。\u003c/p\u003e\n\u003cp\u003e科创板公司具有研发投入大、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定、退市风险高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科创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发行保荐书》\u003ca href=\"http://static.sse.com.cn/stock/information/c/201904/7d07fdc073274ddb8345009e459d354a.pdf\"\u003e信息\u003c/a\u003e,投资者在决定时需要谨慎考虑企业经营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公司治理风险、募投项目风险、发行失败风险以及其他预测性陈述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u003c/p\u003e\n\u003cp\u003e当前,国内的云计算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早期部署云计算行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凭借自身的规模效应使得业务运营的边际成本明显下降,议价能力显著增强,产品线相对丰富,UCloud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受到来自这些企业的巨大压力。\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营收构成,UCloud目前主要依赖于公有云业务,虽然在持续开拓私有云、混合云以及人工智能在内的其他版块,但目前并未形成一定规模,后续需要继续努力。境外收入逐年增长,但这部分业务开展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未来可能会受到国外相关政策的影响。\u003c/p\u003e\n\u003cp\u003e综合来看,UCloud是国内较早开展云计算领域技术研发的公司之一,拥有云计算核心技术能力,技术范围覆盖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细分领域。云计算领域,特别是公有云IaaS领域的人才,引进难度大、培养时间长,大规模储备和培养此类人才对公司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UCloud已经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区域优势,具备相当强大的竞争力。\u003c/p\u003e\n\u003ch2\u003e现状分析\u003c/h2\u003e\n\u003cp\u003e根据IDC报告,UCloud占据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的4.4%,排名第六。在上榜的前九大企业中,这是唯一一家完全通过自主创业成长起来的独立基础云计算服务商,其余几家分别为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AWS、金山云、微软、百度云、华为云,单凭这一点需要对UCloud的运营模式和技术能力提出肯定。\u003c/p\u003e\n\u003cp\u003e2012年,UCloud诞生之际正处于“云计算革IDC命”的开始,各大云计算厂商都在努力把云计算市场做大。对于这家创业公司而言,想要做云计算这类重资产投入的领域是很难的,UCloud认定需要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层面进行创新。\u003c/p\u003e\n\u003cp\u003e具体来说,创业公司做云基础设施最大的障碍就是资金问题,这也是如今谈云计算都备受关注的话题。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市面上的云计算厂商大多没有达到盈亏平衡,虽然营收数据不少,但净利润这个话题一直比较敏感。\u003c/p\u003e\n\u003cp\u003eUCloud起初没有资金购买物理服务器,就选择与服务器厂商合作分成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投入太多现金购买服务器,这种模式帮助UCloud成功度过了资金不足的阶段,这也是其财报中会出现不少服务器厂商的原因。\u003c/p\u003e\n\u003cp\u003e如今,UCloud覆盖的类别和产品丰富度已经与其他大厂别无二致,总共涉及 13 大类50多种服务,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视频服务等领域,目前比较热门的数据湖功能也已经开放公测,覆盖的范围足够大,但还需要深度打磨各项功能。\u003c/p\u003e\n\u003cp\u003e以人工智能为例,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都非常重要,UCloud的定位是“上不碰数据、下不碰应用”,这意味着只为需要的企业提供平台,这个平台需要可以进行数据处理、AI训练、模型推理等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感知用户需求,如何从互联网大厂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变得至关重要。\u003c/p\u003e\n\u003cp\u003e据了解,UCloud创新实验室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部和应用创新部,对这一系列功能进行深度打磨,并对一些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反推到商业应用。不难看出,UCloud的整个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满足用户需求;二是在用户需求出现之前预先实现,也就是常说的前瞻性。创新实验室的定位类似于一些互联网大厂的技术研究院,在前瞻性层面发挥的作用应该会更重一些。\u003c/p\u003e\n\u003cp\u003e在业务构成方面,移动互联和互动娱乐方向是其营收重点来源。UCloud最开始的想法是移动游戏的架构比较简单,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比较好,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也更多,对云计算的接受度会更高(上云可以更好得节省创业公司现金流),因此抓住了这个机会到现在全面铺开,近两年相关政策收紧,互动娱乐方向的营收开始出现下降,但依旧占据重要位置,并有部分收入来自于海外,可见这一策略对UCloud发展的重要意义。\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披露信息,UCloud目前的营业收入主要依赖于公有云,并在近两年开始将公有云业务扩展到传统企业,重点关注金融行业,比如农商行、城商行,教育行业,医疗行业和制造业。这对于日后发展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好在其已经积极布局私有云、混合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只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又受到几大互联网云计算厂商的巨大竞争压力,之后的发展情况难以预测。\u003c/p\u003e\n\u003cp\u003eUCloud入局云计算很重要的一个优势是时间比较早,UCloud建立时百度云还未正式开放运营,因此其虽然发展过程比较辛苦,但一直走得比较稳。虽然AWS的营业收入大部分来自IaaS,但UCloud认为未来PaaS收入占比一定会逐渐提高,因此之后会重点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并已经推出一站式AI全服务PaaS平台UAI。\u003c/p\u003e\n\u003ch2\u003e未来战略\u003c/h2\u003e\n\u003cp\u003e根据披露信息,UCloud未来将继续遵循由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战略、大数据(Big Data)战略、人工智能(AI)战略共同组成的“CBA”发展战略,这与不少互联网公司的重要布局方向颇为类似。\u003c/p\u003e\n\u003cp\u003e根据报告,云计算战略是“CBA”发展战略的基石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数据战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组成部分,UCloud基于云计算业务发展中客户在数据交互上的共性需求,推出数据融合平台—数据安全屋,基于数据安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的数据流通平台;人工智能战略是开拓未来发展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在云端不断累积,借助云计算的计算能力以及不断优化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并应用到经济生活。\u003c/p\u003e\n\u003cp\u003e未来三年,UCloud将贯彻“CBA”发展战略。在云计算领域,坚持行业突破战略,重点聚焦传统行业,通过渠道合作、平台合营、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各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打造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u003c/p\u003e\n\u003cp\u003e在大数据领域,以促进数据安全便捷流通,挖掘数据价值为目标,以实验室为载体加大技术投入,研发数据安全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让更多机构实现数据的统一融合和交叉分析。\u003c/p\u003e\n\u003cp\u003e在人工智能领域,坚持“上不碰数据,下不碰应用”的中立定位,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构建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算法探索、人工智能算法训练、人工智能在线服务的一站式全流程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引入专业的算法提供商,建设人工智能算法市场,与合作伙伴共同将人工智能基础服务推广到各大传统行业。\u003c/p\u003e\n

你可能感兴趣的:(UCloud科创板上市获受理,相关文件披露重要经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