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余数定理

一、维基百科点击打开链接

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求解方法:

1)M_i = M/m_i, \; \; \forall i \in \{1, 2, \cdots , n\}是除了mi以外的n - 1个整数的乘积。

   三个模数m1=3, m2=5, m3=7的乘积是M=105,对应的M1=35, M2=21, M3=15. 

2)计算出相应的数论倒数:

   则求得 t1=2, t2=1, t3=1.

3)

        35×2=70   21×1=21  15×1=15

4)3)得到的结果与对应的余数相乘,结果相加

       70×2 + 21×3 + 15×2 = 233

5)解的形式

     x = 233 + k \times 105, \; k\in \mathbb{Z}.

《孙子算经》中实际上给出了最小正整数解,也就是k=-2时的解:x=23.


二、下面看看一种比较感性的解法

       分三步:
       1. 找出三个数:从3和5的公倍数中找出被7除余1的最小数(15),从3和7的公倍数中找出被5除余1 的最小数(21),最后从5和7的公倍数中找出除3余1的最小数(21)。
       2. 用15乘以2(2为最终结果除以7的余数),用21乘以3(3为最终结果除以5的余数),同理,用70乘以2(2为最终结果除以3的余数),然后把三个乘积相加(15*2+21*3+70*2)得到和233。 

       3. 用233除以3,5,7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05,得到余数23,即233%105=23。这个余数23就是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数学原理:

       首先,我们假设n1是满足除以3余2的一个数,比如2,5,8等等,也就是满足3*k+2(k>=0)的一个任意数。同样,我们假设n2是满足除以5余3的一个数,n3是满足除以7余2的一个数。
     有了前面的假设,我们先从n1这个角度出发,已知n1满足除以3余2,能不能使得 n1+n2 的和仍然满足除以3余2?进而使得n1+n2+n3的和仍然满足除以3余2?
     这就牵涉到一个最基本数学定理,如果有a%b=c,则有(a+kb)%b=c(k为非零整数),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除法运算的余数为c,那么被除数与k倍的除数相加(或相减)的和(差)再与除数相除,余数不变。这个是很好证明的。
     以此定理为依据,如果n2是3的倍数,n1+n2就依然满足除以3余2。同理,如果n3也是3的倍数,那么n1+n2+n3的和就满足除以3余2。这是从n1的角度考虑的,再从n2,n3的角度出发,我们可推导出以下三点:
    为使n1+n2+n3的和满足除以3余2,n2和n3必须是3的倍数。
    为使n1+n2+n3的和满足除以5余3,n1和n3必须是5的倍数。
    为使n1+n2+n3的和满足除以7余2,n1和n2必须是7的倍数。
    

    因此,为使n1+n2+n3的和作为“孙子问题”的一个最终解,需满足:
    n1除以3余2,且是5和7的公倍数。
    n2除以5余3,且是3和7的公倍数。
    n3除以7余2,且是3和5的公倍数。
   

    所以,孙子问题解法的本质是从5和7的公倍数中找一个除以3余2的数n1,从3和7的公倍数中找一个除以5余3的数n2,从3和5的公倍数中找一个除以7余2的数n3,再将三个数相加得到解。在求n1,n2,n3时又用了一个小技巧,以n1为例,并非从5和7的公倍数中直接找一个除以3余2的数,而是先找一个除以3余1的数,再乘以2。
    这里又有一个数学公式,如果a%b=c,那么(a*k)%b=a%b+a%b+…+a%b=c+c+…+c=kc(k>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除法的余数为c,那么被除数的k倍与除数相除的余数为kc。展开式中已证明。
    最后,我们还要清楚一点,n1+n2+n3只是问题的一个解,并不是最小的解。如何得到最小解?我们只需要从中最大限度的减掉掉3,5,7的公倍数105即可。道理就是前面讲过的定理“如果a%b=c,则有(a-kb)%b=c”。所以(n1+n2+n3)%105就是最终的最小解。

    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剩余定理的孙子解法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就是以下两个基本数学定理的灵活运用:
    如果 a%b=c , 则有 (a+kb)%b=c (k为非零整数)。
    如果 a%b=c,那么 (a*k)%b=kc (k为大于零的整数)。


三、POJ 1006

        问题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任意两个峰值之间一定相距整数倍的周期。假设一年的第N天达到峰值,则下次达到峰值的时间为N+Tk(T是周期,k是任意正整数)。所以,三个峰值同时出现的那一天(S)应满足
        S = N1 + T1*k1 = N2 + T2*k2 = N3 + T3*k3
        N1,N2,N3分别为为体力,情感,智力出现峰值的日期, T1,T2,T3分别为体力,情感,智力周期。 我们需要求出k1,k2,k3三个非负整数使上面的等式成立。想直接求出k1,k2,k3貌似很难,但是我们的目的是求出S, 可以考虑从结果逆推。根据上面的等式,S满足三个要求:除以T1余数为N1,除以T2余数为N2,除以T3余数为N3。这样我们就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最小数,该数除以T1余N1,除以T2余N2,除以T3余N3。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已经对这个问题想出了一个精妙的解法。依据此解法的算法,时间复杂度可达到O(1)。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