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线索营销与大数据营销的区别?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人类产生的数据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数字时代,大数据成了重要资产,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携程大概每天能产生50TB的数据。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有专门的大数据团队去了解、收集各类数据资源。利用这些数据,携程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深入了解和精细化运营。”

但是正如同程控股CEO吴剑在一次论坛上所说的,“如果数据只是停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对于在线旅游的品质提升是没有太大帮助的。我们的数据除了用于做决策、分析、判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品质旅游。”她表示,通过数据我们看到,用户投诉中20%针对餐饮,30%针对旅游体验,50%针对导游,旅游企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改进。

如今,数据流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如何了解用户需求,洞悉市场趋势,更好地服务市场,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是关键。

自从大数据出现以后,数字营销界可能是因为挂了数字二字,大多数数字营销公司在跟广告主谈客户的时候会说我们有大数据,可以做精准营销其实大数据和精准线索营销还是有差别

实际上,数据价值跟数据量大小并不是完全正相关。数据量多少可以看成池塘的大小,符合业务要求且有价值的客户可以看成你想捞到的鱼品种,再大的池塘也不一定有你想要的品种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只要不做纯线下的,都可以自称为大数据公司——因为互联网业务采集数据的极度便利性,导致了数据大量的积累。但是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没有明显商业意图的各种点击行为,并不能直接从中挖掘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除此,有大数据后还要看数据挖掘的模型,既怎样打造一个专门捞你想要那种鱼的渔网

精准营销反而是一个很模糊的词。真正的精准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把本来属于但是还没成交的用户卖给你,另外一种是把你的同行或高度相关上下游的用户卖给你——比如访问过指定网站的访客或拨打过指定400咨询电话的呼入用户

那么精准线索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的关系是什么呢

正常的逻辑是通过运营商或BAT级平台渠道接口调用海量杂乱加密的原始大数据利用各种标签及挖掘模型,匹配符合要求的用户画像,然后用DMP把这些数据管理起来,最终帮广告主找到精准用户达到精准营销。这个逻辑是没问题但是应用起来有问题,既通过分析用户过去的行为标签预测未来的行为,这个和炒股是差不多的,存在大量的偶然性和未知影响因素

其实大数据不等于用户画像

做用户画像需要数据,不仅需要大数据也需要小标签。大数据所代表的实际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画用户的意图,小标签可以从心智上对一个用户做感性的评估。二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对长期变化趋势做追踪,才可以说对用户有了比较全面的画像。

不同类型的大数据,价值也是不同的,数据价值的高低依次如下:交易付款>加购/留言互动>搜索>垂直行业>上下文>用户随机点击等。

比如淘宝最值钱的就是品类齐全的商品的浏览和交易数据,借助购物搜索其还拥有了商品搜索垂直行业的搜索数据,他们的数据具有非常大的商业化潜力,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直接以致于缺少一些新品牌的空间

同理的还有百度搜索的数据,是用户需求的直接标签

最火的今日头条最值钱的就是上下文数据了——信息流商业模式的开拓者目前拥有全网最全面的上下文数据。他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移动营销的特点,在以原生广告为目标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中占据先机。这种形式的媒体在商业上具有非常强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这里还有一种特别的数据拥有者——智能硬件厂商。以小米为例:作为一个可以洞悉用户24小时全场景生活状态的手机设备提供商,小米拥有的数据维度是以上任何一家都比不了的。因为MIUI及其上的各类应用的存在,小米不仅拥有系统层级的各种传感器和应用使用数据,还拥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应用内数据。又因为小米“周边”的存在,厂商对用户的感知从手机扩展到全身,从个人扩展到家庭。

简单来讲,大数据就是池塘里面的水,你的目标客户就是某种鱼,比如鲤鱼,如果你想捕捞鲤鱼就应该去鲤鱼密度大的池塘,去太平洋里面,海水再多也是没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营销,运营商大数据,立客大数据精准获客,cuccbigdata.com,大数据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