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些年,每当我想起我的大学时代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那个记忆中的大学。而是一碗热腾腾的安徽板面。
刚出锅的劲道的手擀面,淋上一碗满当当的辣油汤,面上放满了满满的烂糊白菜、酥酥软软的黄豆、香辣鲜甜的牛肉丁浇头。要是喜欢的话,再加上一份卤的入味至及的千张和一个卤蛋。
“巴唧!”一碗热腾腾的板面好像就在我眼前似的,浓郁的辣油香里夹杂着阵阵牛肉香和香甜的面香,那香味也似有似无的飘入了我的鼻间,我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真想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板面啊!”我在心底暗暗地想着。要是在这严寒的冬日来上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板面,一边捧着碗捂手取暖,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那真别无所求了。
(二)
一碗热气腾腾的板面曾经是那些年的寒冬最美味的食物。
想起这碗板面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那些年陪我吃板面的小伙伴们。
面条、爷、佳佳姐、丹丹姐、园……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都在脑海中由远及近,渐渐从模糊到清晰。
那些年对吃没什么要求,放学后的一碗板面就能满足我们的胃。
那些年的快乐很简单,放学后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板面就能高兴个半天。
那些年的友谊很纯粹,放学后约定三俩好友一起直奔板面摊是感情好的佐证。
(三)
我们的学校门口有一条“美食街”,那是我们每天傍晚下课后的“美食天地”。
一间间用帐篷搭建的简易小店遍布了整条马路。在这里,麻辣烫、砂锅鸡丁面条、韩国拌饭、凉皮……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但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那个“安徽板面”的摊位。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板面,那味道,吃了一次就再也忘不掉了。
“安徽板面”的位置并不显眼,除了校门得沿着“美食街”走到老后面才能看到有这么个摊位。
但它每天的“食客”却是络绎不绝的,每天到了饭点,一波又一波的学生来了走,走了来,来的不巧还要等位。它美名远播的原因就两个字“味道”。
一块写着大大的“安徽板面”的牌子就竖在摊位口。经营摊位的是一对老夫妻,据说是安徽过来的,对谁都很和气,永远笑呵呵的。
一开始我们来吃板面纯粹是图新鲜。第一次和面条、爷、丹丹姐来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板面是什么。
一问老板娘,才知道板面其实就是一种手擀面。老板娘和老板都是从安徽过来的,他们一到这儿来顺道儿也把当地的特产“板面”带过来了,让我们这些吃货也能一饱口福了。
顺着招牌走进去,门口有两只大桶。一只桶里正煮着满当当刚搓好的板面,另一只桶里是卤水,装满了卤的红彤彤的千张和鸡蛋,面上还飘了许多红艳艳的辣椒。
老板看着火候差不多了,用个大大的漏勺往碗里一捞,淋上一汤勺辣油汤,在碗面上浇上一汤勺卤的入味的黄豆和大白菜叶,末了,再在满当当的料上面点缀上几个红艳艳的辣椒,一碗正宗的安徽板面就大功告成了。
入口的板面煮的恰到好处,一口下去一点儿没有稀烂的感觉,比一般板面还要有嚼劲和劲道。
辣油是他们家特制的,喷香喷香的,有一点点微辣,和板面融合在一起,更锦上添花了。
还有满当当的一大勺黄豆和大白菜叶,早已被煮的酥酥软软的,入口即化。一粒粒卤的香香辣辣的牛肉丁藏在黄豆和白菜叶之间,每找到一粒都是一种趣味。
吃完了板面和所有的浇头,再咕咚咕咚地喝上几口辣滋滋的汤也是一种享受。所有的美味都藏在汤里呢,喝到汤底了,看到还有黄豆和牛肉粒藏在碗底呢,又是一种满足。
板面的价格也不贵,小碗5元,大碗7元,一碗大碗足以把你的肚皮都给撑破喽。
(四)
现在,我虽然吃过很多美食,却都没有那些年的一碗板面来的记忆深刻。
我再也没有吃过一碗板面,再也没有尝到过记忆中那种熟悉的味道。那些年美味的热气腾腾的板面,永远只会在回忆中出现了。
写于无戒365天极限挑战营第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