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内容创作风口?

作者:梁如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施展拳脚,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被印于纸张的文字逐步搬运网络;文学作品自然不会误过者一趟列车。博客论坛的出现,传统出版业发生巨变,许多人“出书”的梦想,在互联网上很轻易就能够做得到。

文学作品的表达,也有了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正如影视作品在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上的表达一样,开放性增强。网络文学风光一时,甚而一度成为学生群体的课外读物。直到网易,新浪以及腾讯等互联网平台掀起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将信息剪成碎片,推行个性化阅读,才减轻了网络文学的气焰。

之后,新媒体技术的告诉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听别人说”,而转向“自己参与”,网络直播与短视频风靡。网络文学保留生命力,但诸如网络小说这种需要时间来完成阅读的作品,基本向影视转型;还有一些心灵美文的网络文学,也向音频发展。悲观的情况是,视听内容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普遍阅读习惯;乐观的情况是,网络直播与短视频正在一步步褪色。

视听节目朝着精品内容发展,而精品内容的生产成本与难度,并非所有内容生产方所能驾驭;一年下来,视听节目,影视作品,优质的内容屈指可数。似乎,网络文学有了重操当年风采的机会,或者,至少在内容形式上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还可以重振江湖。

今年11月份,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网络文学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点燃了作家们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的激情。那么,这根小火苗,能不能起到燎原之势呢?换言之,网络文学能否成为下一个内容创作风口呢?

答案是肯定而且明确的;视听节目方面,逐渐向精品内容前进,文本内容方面,逐步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迸发。

无论是短视频领域,还是网络直播,其生产流程具有天然的便捷性,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生产内容。特别是网络直播,真正能够算得上精品内容的节目,九牛一毛,内容生产已经进入“九牛二虎之力”的程度,生产成本上升。网络文学方面,精品力作同样寥寥无几,相反,那些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学,常常是增加了数量,却提不起质量。

其本质的问题在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我们对“技术决定论”的曲解;目前,在报社里还出现“技术引领媒体”的共识。原本专攻内容生产的媒体,被新媒体技术打得昏头转向,情况往往是,新媒体技术越发达,采编人员的写作能力越退步,那种“笔锋常带感情”的作品,几乎成为历史,变成怀念。“七分采三分写”的论调的来源,不得不说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有紧密的关系;镜头表达,信息汇总,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正在聚集下降。这一点,《南方周末》最为典型,从1999年“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的心里”的那种感人肺腑的不忍卒读,到现在的骂声连连,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网络文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内容创作风口?一定会;更准确地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才是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与前进目标。更进一步讲,把握好“内容生产”与“技术应用”的次要问题,尺度问题,才是未来文艺工作的腾飞大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文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内容创作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