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网易企业邮局有些动作,截个图,很经典的销售策略,压根就没打算卖“标准版”,甚至让你觉得,买、卖的人是傻子……
再说个经典的例子,大家可以用关键词搜“报告,电子版,纸介版,价格”,随便贴几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2009-2012年火力发电行业深度评估及市场调查研究发展分析报告》:纸介版7200元、EMAIL电子版7800元、两个版本8000元。
《2008年中国羊剪绒市场行情分析报告》:7900元(纸介版)、8500(电子版)、9000(纸介版+电子版)。
想 一下,买最便宜的纸介版是不是很难受?买电子版吧,随便打印一下也就有纸介版了。而双版的价格远远低于前两种版本的价格之和,考虑到产品特性,对于绝大多 数不是花自己钱的购买决策者来说,是不是诱惑也很大?每个报告的定价一定是这三种同时摆出来给你看的,不管少了哪一种,味道好像都不对了,呵呵。
回归正题,我觉得产品的版本细分有两类。
一种是做功能区分,打细分市场,这个同学们都会比较熟悉一点,比如笔记本的高中低端产品,手机的各种型号,不用多说。
另一种是为了促进销售,利用消费者心理,纯策略性的做出“炮灰版”,完全是和你玩虚的,常有手法如下:
Ø 有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鸡肋做一个价格高出很多的“高价炮灰”,让消费者觉得那个真正想卖的版本特别实惠。一个特殊的例子就是在“抢市场而非赚钱”的目的指引下,主推免费版的同时还放出一个其实并不想卖的付费版本,以保持免费版的价值感(当然保持免费价值感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gmail初期邀请的“饥饿营销”)。另有一种类似的策略属于技术性炫耀,比如汽车厂商的概念车,显卡厂商的不成熟的发烧版本,可以让用户心理满足以提高忠诚度。
Ø 删掉核心功能做一个价格稍低的“低价炮灰”,反正就是要让用户觉得他要是买那个便宜的版本就是SB,而商家推出这个便宜的版本更是脑袋被门挤了,从而满心欢喜的、好似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赶紧买下那个价格稍高的、我们真正想卖的产品。例子很多,如本文开始的那个图,又如行业报告的纸介版,再如星巴克的“大杯”、“超大杯”。
这 些策略其实是和用户玩了一个心理游戏,很多人购物时不会对功能、价格做理性分析,在乎的是“相对实惠”、“感觉划算”。那么为其营造一个可选择局部相对最 优的购买环境,树立一个性价比不高的炮灰版本让用户“抛弃”,使其产生“比较”后,通过智力活动“自由选择”的快感,大家开心,何乐而不为。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做“炮灰版本”的成本要足够低,这个策略才是靠谱的。回顾一下上面几个例子,都是这样,而这样的产品往往都是“虚拟”的,所以互联网、软件行业会特别适用,反之如手机就比较难用“炮灰版”的策略。
最近手头的一些产品,也在考虑是不是搞出一些炮灰来促进销售,这篇算作思路的整理。一直觉得做互联网、软件的同学应该好好了解传统行业,传统行业已经上百年,而互联网总共才10多年,所以传统行业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套路值得我们学习。现今的各种创新,已经很难有突破性的了,往往是整合性的,所以行业、产业交叉是很好的突破口,最近看了《美第奇效应》,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更多尽在 “iamsujie的产品设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