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娱乐圈成为整个华语区的骄傲,电影是其中强有力的支柱之一,香港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好莱坞”。

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_第1张图片

那个时代,香港电影人才辈出,演员、导演、编剧各领风骚,各类影片百花齐放。在这群电影人当中,“双周一成”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丰碑,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三人是香港电影的三张名片,更是票房成绩的保证。

数据不会说谎,截止到2016年3月,香港本土电影历史票房榜前十当中,就有4部周星驰、2部成龙和1部周润发,三人对于香港影坛地位之意义毋庸赘言。而在这三人当中,星爷的地位又是最独特的。

我们不妨细看一下这样的榜单,你会发现,星爷几乎占据了这份榜单的半边天。华语片香港票房的TOP50排行榜中,由周星驰主演的影片就有《功夫》、《少林足球》等18部,占了36%,且在TOP20中周星驰有10部影片入围,尽管他从影以来主演的影片只有大约50部。

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_第2张图片

8次年度冠军,6破香港票房记录,90-94霸气4连冠,星爷之于香港电影几乎等同于奇迹。甚至在1992年, 因香港当年度十大卖座影片中前五名被周星驰包揽,更凭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的《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这一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

虽然星爷没有成龙大哥200亿这样的票房成绩,也没有发哥这样的好莱坞经历,但是这并不妨碍星爷成为华语电影的舵手。

时至今日,星爷的电影早已风靡整个东南亚,他的《功夫》依然占据着不少国家华语电影票房的头把交椅。香港无厘头喜剧的大师、亚洲卓别林,是人们给他的最好的褒奖,星爷已经留给世人无数仰望的记录和经典。

无厘头不是星爷原创,但肯定是星爷玩得最好,并成为他个人电影艺术的显著标签,可以说,星爷将无厘头喜剧推上了顶峰。

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_第3张图片

长时间以来,星爷的电影成为影迷最大的期待,也高票房的保证,这一规律,从新世纪以来从未打破。他的《少林足球》《功夫》《西游·降魔》《美人鱼》相继打破华语票房的记录,《美人鱼》更是创下了34亿的高票房,将诸多好莱坞大片甩在身后(全球票房排名第131位)。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一个实际,尽管拥有诸多殿堂级的人物支撑,依然阻挡不了香港电影的没落,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后继无人。人才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阻碍香港电影进步的巨大阻碍。

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这是杞人忧天。可是,我们发现,再没有人像“双周一成”那样具备广泛的市场影响力,香港电影演员青黄不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这三位大佬渐渐老去,香港电影再也找不出这样呼风唤雨的领军人物,何其悲哉!

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_第4张图片

成龙大哥不久前加冕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用以奖励他半个世纪以来对电影事业的卓越贡献,大哥的小金人梦想终于在他62岁的年纪实现。在我们替大哥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大哥已经老了,不久前上映的《绝地逃亡》中,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成龙大哥的老态,大哥真的已经打不动了!

周润发也是,近年来,发哥演出的电影确实不少,但许多都戴上了“烂片”的帽子,我们赫然发现,距离发哥上次获得演艺大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金像奖、金马奖)已经过去了26年( 1990年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发哥的黄金岁月也渐行渐远了!

还好,我们有星爷,虽然他的片子没有那么多,也没有经常在人们眼前活跃,可是,星爷每逢三五年就会给影迷带来惊喜。

2001年的《少林足球》,2004年的《功夫》,2008年的《长江七号》,2010年的《西游降魔篇》,再到今年年初的《美人鱼》,每隔一段时间,星爷就会透过他的作品让人们刮目相看。

可是,星爷已经54岁了,他也在《长江七号》之后将事业的重心转移到幕后,尽管《西游》跟《美人鱼》都收获了不错的票房,但毕竟不是周星驰演的,所以人们总感觉距离真正的“周星驰”有一段距离,这种隔膜大概就是角色转换造就的吧!

更遗憾的现实是,香港老一代的电影人在逐渐老去,成龙、周润发已经年届60岁,梁家辉、刘青云、任达华、梁朝伟、吴镇宇等实力派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古天乐、张家辉等“少壮派”也年逾不惑,二十年前是这波人是弄潮儿,二十年后面临的却是后继无人的窘境。三十岁年纪的实力派演员屈指可数,如果有,谢霆锋算一个。

所以我们看到,在《危城》《使徒行者》《寒战2》里面的面孔大同小异,香港电影已经是面临吃老本的境地,年轻实力派演员出现了大面积断层,随着而来的是香港电影陷入漫漫长夜,辉煌不再。

所以,这个时代是才愈发渴求星爷这样的巨星。所以,当我们看到跟星爷相关的作品,哪怕只有星爷的一点影子,像《大话西游3》《黑暗料理》这样,我们依然会不遗余力地捧场,我们就像三月不知肉味的饿狼一样盯着这锅白水里仅有的一点荤腥。

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_第5张图片

确实是这样的,尽管《大话3》被影迷诟病,被疯狂吐槽,但是阻挡不了影迷对《大话西游》的“缅怀”,这种情怀逐渐放大到跟星爷沾边的所有电影,当然也包括《食神》,所以之前某公司致敬星爷的《黑暗料理》被网民疯狂追捧、热议,虽然被吐槽地体无完肤,但是仍然撼动不了其火热程度,星爷的魅力可见一斑。

或许说香港电影后继无人的话有点狭隘,也有些偏颇,毕竟在两岸三地电影事业一体化的今天,香港电影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独立的存在,而跟内地不可避免地发生某种关联。

所以,与其说香港电影在衰落,不如华语电影整体在进步。在挖开了两岸三地交流的“土垄”之后,香港电影确实出现了某种退潮,香港电影的资源不可避免地往大陆方面流动,也直接推动了大陆电影春天的到来。

所以才出现大批香港电影人到大陆“捞金”,一方面,他们意识到了大陆市场的庞大,另一方面,他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创作空间。这些年,我们已经找不到“纯粹”的香港电影了,所谓的香港电影没落,实则是一个伪命题。

今天,我们感慨的大概就是那个不可复制的群星年代,那个只属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星爷时代,谁来扛起香港电影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