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就是Personal to Personal

阅读更多

互联网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我“上网”,我与网络是分离的两个东西,我通过某种工具来使用网络。另一种是“我”上网。我以另一种形式生活于网络之中。这种投入的生活,才真正能够使人沉迷其中。

早期的互联网应用,使人投入的都是交流平台,MailList、NewsGroup、ChatRoom、BBS、MUD。这一切已经足够迷人了,唯一的缺点是依赖性,大家都不得不依赖于特定的服务器、特定的域名、特定的数据库,当然还有特定的程序。

P2P软件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P2P文件共享使得大型文件下载网站变得失去意义。及时通讯软件使得基于服务器的ChatRoom失去意义。但是除了这两样之外似乎P2P软件的种类还非常少。

在关系千万重中,吴鲁加对广义的p2p进行了一个分析与分解。特别是下面的这张图,值得转载过来详细分析:
 

BLOG、社会性软件,是不需要安装客户端的Web应用。
个人信息管理类则只是普通的桌面应用。
另类的那两个只能算是辅助实现P2P的软件。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杂交类,将多种可能的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而在我看来,各种功能的结合,在于通过某种方式将使用者的一部分延伸到网络世界。使得我不再只是网络的使用者,而是这个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网络中,有些什么东西是我的一部分。心血也好,牵挂也好,总之要能够做到“勾魂慑魄”,这个软件就有了持久的吸引力。

peer是技术术语,Personal就是我。通过P2P软件,能够将一个一个的个人连接起来,这样形成的网络世界,就是活的。

当然,技术上要能够支持这样的连接与交流。
动态域名、社会网络、本地BLOG、P2P交流、P2P Search、P2P窄告、Pluging Framework,网络对战游戏平台。这些东西要结合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应用,互联网,应用服务器,游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