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源流辩证(存读)。

黄氏源流辩证(存读)。_第1张图片

 有关黄氏源流问题,史籍有多说。而且不正确的传说,几乎被人们和某些族谱列为正统,古今沿用,入云亦云,似乎早成定论。根据我最近几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确信大有商榷和辩证之必要,以正本清源。

一、唐人误导

  唐代人林宝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所撰《元和姓纂》断言:“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此论既出,后代有些人相继附和,以致误导。

  北宋陈彭年等人奉诏重修《大宋重修广韵》;南宋郑樵撰写《通志·氏族略》;南宋大学者黄震为黄氏家族专写《江夏源流分派谱引》;明代著名学者宋濂作《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现代台湾人王素存撰写《中华姓府》,他们都从其说,对林宝之论置信不疑。黄震在《谱引》中说:“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注:这一点是十分正确的。)出于陆终氏。陆终有后裔,曾被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并,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这里关于光州(今潢川)黄国之说是正确的。然而“出于陆终氏”的断言是大错特错了!错在何处,容待后论。此《引》还说,“昆吾长子南陆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地称湖广鄂州。”

  由予唐人名著开创了“黄为陆终之后”说,加之后代又有部分学者名人附和认同,故许多黄氏族谱也纷起效尤,相继沿用。由于陆终是颛顼四世孙,故推而认祖颛顼。

  清逆光四十九年已酉(1849年),《双井堂·大冶南湾黄氏大成宗谱·黄氏源流序》谬云:“璜姓系出颛顼四世孙陆终,数传至大费(注:这陆终之后又“数传”至大费更是大错特错!)是为伯翳,赐姓赢,其后裔封于黄。春秋时有江、黄诸国,至鲁僖公十二年(前648年)黄恃齐(注:自恃依附强齐)不供楚职,(注:拒向楚国纳贡)。楚人灭黄,后遂以国为氏。”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追远堂·陡亹黄氏宗谱·氏族渊源》称: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吴回,号祝融氏,子陆终封于黄,号黄氏。”这一传说与双井堂的说法大相径庭。黄氏本为大费(伯益)之后。双井序说陆终“数传”至大费,而这里却说是祝融之子陆终自己直接受封于黄,则陆终由大费之“祖”又变成为大费的“后

人”了,前后二说都很荒唐。

  四川武隆黄氏江西老谱则说,陆终之后黄隐居湖北麻城县,为黄氏一世祖。

  上述及其它类似上述诸说,显然都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以史为证,加以辩证。

二、正本清源

  黄氏最古老的先民是远古时代的黄夷,黄夷为著名的“九夷”之一,与太昊伏牺氏有一定的关系。黄氏远古的祖先是与太昊相关联的东夷部落首领少昊赢挚,即继黄帝之后为大部落联盟第二任首领的少昊金天氏。(公元前2614-前2515年)。少昊在位时即已辅佐少昊,去世时,与“共工争为帝”。最后战胜“共工”而成为少昊“接班人”的古帝颛顼(前2535-前2437年),只不过是黄氏之祖的大业(皋陶)大费(伯益)的外祖罢了。其根据是:

  1、史学先驱。西汉大历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在其不朽之作《史记》的“秦本纪”中清楚地记述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即娶)少典之子(即女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即治水)。………帝舜……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即舜帝的女儿)。大费拜授,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即伯益)。舜赐姓赢氏。”由此得知,颛顼之裔孙女女修是大业的生母,是伯翳的祖母。因此,理所当然的结论是:颛顼是皋陶、伯益父子的外祖和外曾祖,而不是他们的血缘始祖。黄氏与秦赵同宗。故黄氏追宗颛顼及其四世孙陆终之说,完全是错误的。不过,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大业的生父被隐去了姓名,而被玄鸟陨卵的神话传说所取代而淹没了,其生父为谁,容待探讨。

  2、《史记·楚世家》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子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候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未世灭彭祖氏。”此记清楚写明陆终为颛顼四世嫡系裔孙。颛顼既然是大业的外祖,其孙陆终当然就不可能是颛顼的外裔孙大业的先祖或后人。历史知识告诉我们,在五千多年前,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父权制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到颛顼时代,颛顼的孙女是大业的生母,而颛顼的四世孙陆终竟然会是大业的血缘“生父”或“先祖”!这简直是荒唐!由此观之,陆终与大业之间决不可能有什么血缘关系。而所谓“黄出自陆终”之说,与伦理不适也不容,纯属荒谬。而秦赵黄江等认祖颛顼之说,只能理解为是追宗黄帝正统产生的一种章强之谈和无理附会。

  3、东汉大学者·哲学家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称:“梁、葛、江、黄……,皆皋陶之后也。”

  4、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其撰写的《汉交趾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这一著名墓志碑文中写道:“黄氏出自伯翳”。(即皋陶之子伯益)

  5、西汉许慎的名著《说文解字》明确写明:“赢,少昊氏之姓。”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赢姓后裔十四氏之祖伯益被帝舜赐姓赢氏,只不过是继承其原始先祖少昊氏赢挚的祖姓而已。

  6、唐代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说:“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赢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烈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由此引伸而知,大费就是伯益。

  7、宋代邓名世撰写由其子邓椿补续完成的名著《古今姓氏书辩证》宏达四十卷。他们以《左传》、《国语》所见姓氏为主,按诗韵分部,于《风俗通》以下有关姓氏的著作,取其长,而辩其误。又以宋代《熙宁姓纂》和《宋百官公卿家谱》二书互为参校,证辨详明。该书称:“黄出自赢姓。”查其引证文字,系出《左传·昭公元年》所记:少昊裔孙台骀,因治汾洮有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氏。

  8、春秋历史名著《左传》,于昭公元年(前541年)记载:“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渲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现之,则台骀,汾神也。”这个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为晋所灭的汾水黄国,就是少昊的后裔,与陆终毫无干系。被后人称为“汾水之神”的台骀,是颛顼的水官,是少昊的裔孙,而不是颛顼的后人。

  9、《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年)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昊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吾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在距今2524年前,东周景王姬贵时代的诸侯国,郯国国君(即郯子)与鲁国国君昭公(即昭子)的宴饮谈话中,郯子向鲁昭公说明:少昊是郯氏之高祖。而且时年26岁时任鲁国史宫中都宰的孔子听说这次谈话以后,还特地去造见郯子,向他学习古代官制,事后既而感慨地告诉别人说,周代天子失去了古代官制,而官制的学问却流传在四夷小国。郯、徐、江、黄、秦、赵等十四氏赢姓后裔,共祖少昊,郯子的谈话早已证明了这一点。这次谈话之后三百零四年,秦始皇赢政统一了中国。可是,秦依母族而祖颛顼,却不认自己的祖宗少昊赢挚,岂不怪哉?究其原因,令人莫明,或许与赢政的特殊身世不无关系吧。然而,秦的先祖秦赢,总还是赢姓之根,颛顼是姬姓,这种把本祖和外祖颠倒承认的做法,正如司马贞所云:“非生人之义也。”

  10,当代著名历史与考古学家郭沫若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一书中说:‘伯益是较早融入华夏族的又一个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远奄氏、菟裘氏、将粱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其中除秦、赵为周代建立的国家外。其他的都相当古老,如远奄氏,即商朝的奄国,在今山东曲阜县,徐氏,即商朝的徐国,在今鲁南和苏北地区。终黎氏,也作钟离,在今安徽风阳县。黄氏,到周代为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江,在今河南正阳县。”原来黄氏或黄国与郯、江、秦、赵都是伯益的后裔,与陆终氏毫不相干,无论是为楚所灭的光州(潢川)古黄国或是为晋所灭的汾水黄国,皆与陆终氏无缘。也不可能还有另一个陆终的潢川黄国并存子光州大地上。

  (《史稿》还说:夷人中较早融入华夏族的,还有颛顼和帝喾两个分支,

……颛顼的后裔为祝融……即火正。有记载说。祝融八姓,即巳董,彭,

秃,姬、曹、斟、芈,共八姓(《国语·郑语》)……这八姓后来的变化如下:斟姓无后,董姓鬷夷、豢龙,为夏所灭。已姓昆吾、苏、顾、温、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大都为商所灭。秃姓舟人,为周所灭。妘姓邬、郐、路、偪阳,曹姓邹、莒,是春秋时代仍散处黄河流域的几个小国。芈姓中的楚国,在商朝灭亡时逃往长江流域,后来日渐强大,这里,从颛顼后裔祝融八姓的发展变化史中,我们也找不到所谓陆终之“黄氏”或”黄国”的踪迹。看不到黄氏或黄国与祝融后裔陆终有任何关系,退一万步说,假如陆终确有后人受封于黄,那也只能是黄国为楚所灭以后,楚人把黄国的故地封赐给楚的后人作为食邑罢了,但那已不能再叫做黄国了,试想,怎么能够让楚之先祖陆终的后人去姓被楚所灭的伯益黄目的后人的“黄”姓呢?

  11、《史记·五帝本纪·舜))”……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而禹、皋陶、契、后稷(即弃)、伯夷、夔、龙、垂、益(即伯益)、彭祖(索隐:“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正义:“分谓封疆爵土也。”)。这一记载说明:皋陶、伯益父子与陆终三子彭祖,不仅同代,而且在帝尧时同朝为官。而陆终六子中绝对没有包括皋陶、伯益父子中的任何一人。足见伯益及其十四支赢姓后裔(包括黄氏)与陆终氏决无血缘关系。而双井堂谱谓“黄系出颛顼四世孙陆终,数传至大费”之语,更是毫无根据的乱点鸳鸯了。纯属臆断。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皋陶、伯益及其后裔之一的黄氏乃至黄国,完全与陆终无关。“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扯不到一起,何有“数传至大费”的可能!

  12、现代人高剑蜂在其<中国100个大姓》一书的“黄姓3”中写道,

黄“出自赢姓,为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黄,出自赢姓,少昊(赢姓,伯益是少昊曾孙皋陶之长子)金天氏裔子曰昧……,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北宋学士集》也有相同的记载。这支黄姓是源于台骀的裔孙所建的黄国,……据学者考证,其先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氏旗人口的发展,族人不断分流外迁,这是任何一个氏族,都是如此的客观实际。既然是在颛顼时就从河南黄水西迁的,则只能是指人口的西迁,因为黄氏历三皇五帝和夏、商两代之后,至周时才为黄国。因此黄水的古黄国与其后的汾水黄国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迷。光州(潢川或黄水)黄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成王熊恽所灭。而汾水黄国则晚后107年于公元前541年前因晋主汾而被灭。历史上,同一时期,不可能同时存在有两个黄国,而这一前一后相距百余年分别被灭的两个黄国,极可能存在一种继起的关系。理当是黄水黄国消亡以后,其国人(遗臣或遗民)改在黄人聚居的异地·汾水重建了黄国。虽然这也是一种臆断推测,但不是这样,两个黄国的出现就不可理解。学者何光岳考证还有第三个黄国-“西黄”,即使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西黄”,也只能是前两个黄国的后复之国。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三个黄国。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有过若干国家一国数灭数复的事例。一如陈国: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微舒,破陈,改陈国为楚县。因群臣中有人有不同意见,认为:乘陈国内乱,虽“以义灭陈”令天下入不服。所以“楚庄王乃复国陈后。”但65年后(前533年),楚灵王又派公子弃疾将兵灭陈。又五年后(前528年),楚内乱,楚灵王避祸山野,“饥于厘泽”,为申亥所救,死于其家。楚平王弃疾乘机用“灵王复朝”之恐吓计,使巳继位之王比和令尹子皙吓得双双自杀。平王“以诈弑两王而自立”,继承了王位,但因国人及诸侯反叛,“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陈蔡得以复国。此后49年(前479年)楚惠王再次灭陈国。至此,陈国两度复国三次被灭。又如蔡国:前531年,楚灵王召蔡侯,“辞而杀之”,使公子弃疾定蔡,为陈蔡公。因弃疾将兵灭了陈蔡两国,灵王把该二国地封赐给公子弃疾。三年后,楚平王复立蔡国,蔡平侯把蔡国都城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迁至新蔡(今属河南),至蔡昭侯时,因受楚逼迫,蔡国再次迁都州来(今安微风台,称下蔡),至前477年,楚惠王再次灭蔡。又如权国(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先为楚武王所攻取,迁至那处(今湖北荆门),后又为巴国所取。前316年,秦惠王灭巴国,并权国。

  还有一个问题:《史记·楚世家》只记载楚成王二十二年(前650年)“伐黄”,二十六年(前646年)“灭英”,却无二十四年(前648年)楚“灭光州黄国”的记载。也无鲁庄公十九年(前625年)楚文王被巴人打败,楚文王以新败之师败黄国军队于躇陵的记载。同样,《史记·晋世家》亦无晋灭汾永黄国的记载。这三次楚晋伐灭黄国的战事都只见于《左传》。其因不明。而现行《中国历史纪年表》鲁庄公十九年为公元前675年,而楚文王十三年文王卒,当为公元前677年,如年表可信,则楚文王已卒,而鲁庄公十九年时已是楚成王之后楚杜敖二年了。

  高剑峰先生所云“少昊曾孙皋陶”之说,表明了皋陶伯益父子与少昊的直系血缘关系。今查皋陶在尧时“皆举用”应当是帝尧七十载(前2288年)帝尧征召起用虞舜,舜当年即推举“十六氏族”(“八恺”与“八元”)皋陶、伯益父子在“八恺”中名为“庭竖”“隤凯”,至前2258年帝尧崩于阳城时,他们任职巳达20年,而帝舜时(含举丧三年为前2258-前2208年)继任达50年。禹时又继任。皋陶于大禹之岁(前2205年)受命创作《大夏)》九曲,二岁(前2204年)在任上去世。含禹为舜举丧三年共任职五年。综合起来,皋陶在尧、舜、禹三代为官长达85年。若以皋陶年四十岁,其长子伯益20岁受虞舜推举,则皋陶去世时已年高125岁,据此推算,皋陶的生年当在公元前2328年前后。而据传说,皋陶长寿,其寿年还远不止此数。依此,皋陶的生年比其先祖少昊的生年(前2614年)相距286年。皋陶如是少昊曾孙,祖孙4代每代平均70余年。按照古人高寿的历史情况,说皋陶是少昊的四世孙-曾孙,也许有可能。若接近代人的规律,则一定存在断代。

  13、刘佑平在《中华姓氏通书·黄姓》中说:“黄姓的血缘始祖一般都认伯益,其实,我们至少还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大业与父亲皋陶。“偃姓的皋陶生了六个儿子(有的说是三个),长子大费,又叫伯益,就是黄、赵、江、秦等姓的共同血缘始祖。”我完全赞同刘先生的这个观点。不过,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巳确认“大业是皋陶”,司马迁公也只说大业之妻“女华生大费”。不能从中擅加“一世”。

  《通书》又云:“在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典籍上称为东夷。其中有九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部落联盟集团,史书上叫做九夷。这九夷中便有一支氏族叫黄夷,它便是今日数千万黄姓成员的最古老的族姓之源。”

  他在引证何光岳《东夷源流史·黄国的来源和迁徙》的资料以后说:“权威的民族学者认为,黄夷发源于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并说,“黄夷是因崇拜一种‘黄鸟’而得名。”

  据我对地图的研究,辽河西源,应该是在燕山之北。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东西走向。西起汇合于北京密云县的潮白河河谷,东到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即榆关或渝关)。辽河西源源出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南北岔山,东流至辽宁昌图县靠山屯附近,与东辽河汇合后称为辽河。西拉木伦河南迫有大片沙漠,蒸山则位子该河及其南部沙漠带之南,因此,西拉木伦河是在燕山之北。

  《通书》又说:“许多氏书和黄氏谱牒……都认为陆终之黄即经传所记‘江黄道柏’之黄。在光州定城西十二里黄国故城,即今河南省潢川县境。但据多种正史和族谱记载,潢川之黄国是属少昊东夷集团的皋陶、伯益后裔所建,与陆终之后无关。”我认为这个基本观点是正确的。然而刘佑平先生又说:“陆终之黄是颛顼与少昊族,融合的产物,……了解了陆终氏的双重组合这一历史秘密,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从血缘关系上说,陆终氏既有姬姓颛顼的成份,又有赢姓少昊的成份,则说出自姬姓也可,说出自赢姓也可。但从黄姓最原始的族源少昊氏的黄夷来说,黄氏无疑起源于少昊赢姓。”刘先生的基本观点是对的,但所谓“双重组合”的“秘密”,或“姬”或“赢均可”的“两可论”,有点太似是而非了。其实陆终之黄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陆终是出自颛顼,与赢姓血缘毫无关系,在这种不存在的前提下的“两可”说,是不能成立的。非此即彼。

三、简短结论

  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在光州一地,只有一个属于赢姓的黄国不可能既是赢姓黄国,又有陆终的黄国。黄既属赢姓,则与陆终决无血缘关系。大业(皋陶)、大费(伯益)父子既然是颛顼的裔孙女女修陨卵而生,陆终又是颛顼的裔孙,则大业、大费决不可能又是陆终的后人。这个关系十分清楚,不容置疑。而恰恰应当置疑的是,大业(皋陶)的生父为什么被陨卵的神话传说掩盖和淹没了。这个被隐没姓名的大业生父,理当是少昊的后裔,而不能是颛顼裔下的直系后人,“两可论”之说,太无道理,可以休矣!唐人的误导应予澄清和更正。黄姓之源的根本应当肯定。那就是:黄夷……少昊赢挚……被神密隐娃埋名的大业之父,大业(皋陶)-大费(伯益)-黄氏(或黄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氏源流辩证(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