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

      前一节我们聊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今天继续“学习”这个部分讲(此处的学习不是指我们平时上课的学习啊),有一个实验非常的有名,它不仅仅是著名甚至还有点臭名昭著的意思,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情绪反应的来源。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和雷诺做了一个关于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实验。

      他们的实验开拓了新的领域。在上世纪初,当时的心理学几乎完全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研究统治。他的理论观点是认为行为和特殊的情绪是由内在的生理和本能过程产生的。

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弗洛伊德极大影响了我们对心理学的理解,很多人面对心理学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但实际上因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没有实证观测的方法,所以其观点曾经包括现在都被大多数实证的心理学家所排斥)

      和弗洛伊德相反的是以巴甫洛夫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他们提出,行为是通过外在的不同环境和情景刺激而产生的。华生指出,情绪反应是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情绪是习得的,人类行为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

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有一段著名的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用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外控就可以保证,对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商界领袖,或者乞丐和小偷。”

      他的理论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多数心理学家和公众都不接受这个观点。所以他们要做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这个实验的被试名叫“小阿尔伯特·B”。

      被试小阿尔伯特是个9个月大的孤儿,自出生就住在医院,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都认为他身心健康。但还要确定他是否害怕某种特别刺激,实验者为他呈现了白鼠、猴子、狗、有头发和无头发的面具等。观察发现小阿尔伯特对这些东西都感兴趣,没有恐惧,愿意接近并触摸。此时,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看作是“中性刺激”。

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_第3张图片
就好比对巴甫洛夫的狗来说,节拍器的响声一开始不会引起它流口水,是个中性刺激

      接下来要确定巨大声音是否会让阿尔伯特恐惧。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会对突然的巨响产生恐惧,这是无需学习的反应。所以可以将巨大声响看作是“无条件刺激”。

      在本实验中,实验者在阿尔伯特背后用锤子敲击铁棒,声音突然出现,阿尔伯特受惊哭泣。

(研究者也对这样引起儿童恐惧反应的做法感到不妥,但一段时间商讨以后实验还是继续下去了。所以实验在小阿尔伯特11个月的时候开始。)

      开始的时候,实验者要同时呈现白鼠和巨大声响。在阿尔伯特对白鼠感兴趣并要上前触摸的时候,敲击铁棒,巨大突然的声响使他害怕。这样的过程重复几次之后,即使不出现声音,单独只看到白鼠,阿尔伯特对白鼠表现出了害怕、哭泣,并且快速转身爬走远离白鼠。此前没人会想到对于一个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一周。

      现在条件反射已经形成,但是实验还没有结束。

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研究者要需要探讨这样习得的恐惧时候会迁移到其他物体上,这种迁移在心理学上叫做“泛化”。如果阿尔伯特对别的刺激事物也恐惧的话,那么这种习得的行为就已经泛化了。

      一周后,实验者呈现了和白鼠相近的白兔,阿尔伯特的消极反应马上出现,他尽可能的远离动物,并且哭泣。然而在条件反射建立前,他是不害怕兔子的,也没有针对兔子的恐惧性条件反应。

      同时还为他呈现了狗、白色皮毛大衣、棉花,华生灰白色的头发,小阿尔伯特对所有物件都产生恐惧。而华生最著名(或者说是臭名昭著)的泛化实验是想阿尔伯特呈现了圣诞老人的面具……阿尔伯特依旧是害怕的。

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_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伟大的某宝

      5天以后,为了弄清楚习得的情绪是否会从一种特定情境中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再次实验,看看小阿尔伯特是否只在实验室会对那些事物产生恐惧,华生将其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灯光更亮人也更多,此时,小阿尔伯特仍然对那些物品感到恐惧,但表现的不那么强烈。

      随后,小阿尔伯特因被人收养即将离开医院,实验中断了31天。而31天以后,再给他呈现圣诞老人面具、白色皮毛、白兔、白鼠、狗,他依旧对这些事物感到恐惧。

      华生和同事还计划要对小阿尔伯特进行重建条件反射,来消除这些恐惧反应。但是他很快就离开医院被人收养,所以矫正实验也没能进行。

      虽然这一实验方法上有缺陷,且严重违反道德操守,但在当时的年代,它推进的整个学科的发展,表明了情绪行为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手段而成为条件反应。很多的情绪,比如你听一首歌感到悲伤,考试紧张,春天感到愉快,这些情绪的原因,是在你头脑中刺激已经和特定的情绪反应建立了联系。

      华生的研究一直至今都被其他人不断引用,包括从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到心理治疗。在前面的章节我们提到过不同文化背景的成人,在表达特殊感情的面部表情有一致性。而后有一项研究对此加深了一步,主要是研究婴儿的表情发展和年龄小的时候的表情含义,以便父母能更好的与之交流和照顾。

      华生和巴甫洛夫的实验均为经典条件作用的内容,巴甫洛夫为我们解释了动物的某些行为模式,而华生的实验进一步解释了人的某些行为模式。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生物体学会了能帮助预知规避危险的线索和预示食物、交配机会等有助于生存的线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入门之十二—小阿尔伯特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