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明信片去旅行|多伦多熨斗大楼

跟明信片去旅行|多伦多熨斗大楼_第1张图片

这张明信片的年份约为1910年,明信片所示的是当时多伦多市中心的街景,正中间的建筑因其三角形的外形被称为熨斗楼。

熨斗楼建于1898年,正式的名字是古德汉姆大楼。古德汉姆家族在十九世纪的多伦多声名显赫。1831年左右,从英国移民来加拿大的威廉·古德汉姆和他的姐夫詹姆斯·华特合伙开面粉加工厂。为了处理多余的麦子,他们又开了个小酒厂。没想到酒很卖,就又扩大了酒厂,成立了古德汉姆及华特公司。1837年的时候,政府提高了酒的税收,很多酒厂都开不下去,威廉决定生产廉价酒产品,并且在大街小巷设点,方便人们购买,既便宜又便利,这样一来本买不起酒的大众就没有不买的理由了。之后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其商业帝国涉足广播业、房地产、铁路运输和宾馆。

威廉退休后,儿子乔治接任古德汉姆及华特集团总裁,他委托家族专用建筑师大卫·罗伯特设计了这个熨斗楼作为公司总部办公楼。大楼按罗曼建筑风格设计,有着绿色圆锥形尖顶及红色砖墙。大楼所处位置是当年多伦多的黄金地段,再往东一百来米就是市政厅大楼和圣劳伦斯农贸市场。

我曾经经过熨斗楼好几次,但就觉得它是座普通的老建筑,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改变了看法。

前一段时间要给一个朋友寄明信片,寄古董明信片的话要加个信封,就失去了明信片的意义,于是去家附近的一家邮局去挑有多伦多特色的明信片。加拿大的社区邮局是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运营的。邮局本身并没卖明信片,但邮局的经营者通常会同时开便利店或旅游纪念品店。我去的那家邮局就同时经营纪念品店,所以有卖明信片。去挑明信片才知道现在的明信片比一百年前差太多了。这些明信片除了能告诉收片人“我到此一游了”外,别无他用。大部分的明信片都是以多伦多电视塔为主题的,剩下的就是各个旅游点,如尼亚加拉瀑布、卡萨罗马古堡。挑来挑去,最后我选了有多伦多熨斗楼的明信片,觉得还是熨斗楼不落俗套。


跟明信片去旅行|多伦多熨斗大楼_第2张图片

明信片上只有5层楼的红墙熨斗楼与背后的两栋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反差。二高一矮,现代与古朴,玻璃幕墙与红砖墙,PK的结果,熨斗楼完胜。三者看起来就像一个高贵的穿红披风的王子和他的两个傻大个重铠侍卫。

我在去上班的路上会经过多伦多的老城区。夏天的时候,我每一两周会选一天走不同的路线去工作单位。两天前的早上,我计划到有160年历史的圣劳伦斯市场逛。出了国王街地铁站,再往东走个五百米就能到圣劳伦斯市场。走着走着,眼前一亮。原来是熨斗楼背面墙上的壁画。 天还没大亮,地上射灯的效果更加明显,让人感觉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壁画是1980年完成的。设计师德勒克(Derek Besant)运用了三维视幻的效果,壁画的四角粗看像是从墙上脱落下来了。壁画上的窗户都是真的窗户,窗户与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知道的人,如果忽然有人影在窗户闪现,肯定会吓一大跳。


熨斗楼背面壁画

我驻足观看了壁画好一会,又绕熨斗楼的三面转了一圈,边欣赏边拍照,心想自己以前怎么能错过这样的美景呢,而且是有历史的美景。看了一圈,离上班时间才半小时了,已来不及去圣劳伦斯市场,只好往单位走去。

路上经过一栋高楼,这栋楼也是三角外形,是多伦多的另一栋熨斗楼,但它一身土黄,虽有几十层高,跟仅五层楼的古德汉姆楼相比,土得掉渣。


古德汉姆大楼正面


另一栋熨斗楼

大多数的现代建筑在抗震和采光上固然比古建筑好多了,却欠缺赏心悦目的古典美和背后的匠心。熨斗楼的设计者大卫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为自己的杰作能在一百多年后依然耸立而欣慰,也一定会揪住新一代建筑师们的领子,怒问:“你们设计的都什么玩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明信片去旅行|多伦多熨斗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