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MAXIMO的理解

阅读更多
对MAXIMO的理解
MAXIMO是老外的软件,是J2EE上架起的很成熟的平台级系统,其中融入了老外的管理方式和理念。MAXIMO最核心的要点是工单、工作流。工单是工作任务,工单跑在工作流上。那么,系统的重点是工作流程的管理而不是对设备的管理。围绕管理工作流程,MAXIMO包含几个树形体系,他们是位置体系,设备分类体系等等,对MAXIMO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积累总结提高。

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1、关于本土化。MAXIMO由于是老外的软件,国外同行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和国内相比较,肯定会有一些差别。那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客户接受MAXIMO的管理思路,改变其原有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实施方也要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技术能够实现的前提下,尽量迎合客户,毕竟客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二次开发的改动有多大,完全不改,生搬硬套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外的东西有些地方注定不符合中国国情。另一个极端是完全迎合客户,按客户的意图来改,这样一来会使开发人员很痛苦,因为有时为了实现一个效果而使用的手段实在是牵强,二来将原有软件改的面目全非也就失去了选择国外先进管理软件的初衷。所以,如何掌握改与不改之间的平衡是甲乙双方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引导客户。在实施过程中会发现客户经常在一个业务问题上翻来覆去的改动,究其原因,是因为客户对此业务问题也没有一个盖棺定论,也是在摸索、在尝试。这时就需要实施人员深入的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意图,提出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解,并引导客户接受实施方的建议。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实施方对系统的理解肯定比客户要深,经验也多,所以提出的建议更加可行和安全,对客户有利。而客户一锤定音的确定需求,无疑是开发人员的福音。这将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缩短项目实施时间。

3、基层推动。项目实施的成败与否,最终要由事实来证明。而对一个软件系统最有发言权的是终端的用户。所以,软件必须注意使用者的感受,要让使用者感到用你的软件是舒适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的。这样用户才会喜欢使用你的软件,项目实施才会成功。结束命令行时代的是GUI,就是因为它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所以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MAXIMO何尝不应是如此?其实面对MAXIMO页面里纷繁复杂的信息,就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我们也会有信息扑面而来应接不暇的感觉。那么,作为客户,又如何一下子接受那么多信息、学会比较复杂的操作呢?由于MAXIMO基本的框架我们不能改变,那么就需要尽量的使页面美观简洁、尽量的使操作变得简洁,但最最重要的是做好推动工作,培训和电话技术支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耐心的讲解会使客户感动,从而愿意学习新的软件,毕竟对计算机水平有限的客户能做到不拒绝新鲜事物已经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事了。

4、数据收集。我们知道,在软件工程中和业务流程图同等重要是数据流程图。再先进的管理模式,再强大的软件平台,没有后台数据库的支撑也是无法运转的。基础数据的正确、完备是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数据收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客户提供上来的数据在时间上有先后,不是一次性一起提交。那么数据是否完备,以及数据版本之间的差异就是一个问题。其次,由于基层技术人员计算机使用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提交上来的数据也是五花八门。主要体现在格式、字体、单位、数据类型等方面,这就给数据的导入带来极大的麻烦。实施方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来整理基础数据,同时带来造成误处理的风险。

5、响应周期。决定项目实施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抛开开发人员的开发速度不谈,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客户的响应速度。通常情况下,当乙方抛给甲方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甲方内部会经历一个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的周期,最后给乙方以响应。这个过程就我的感受而言,实在是太漫长了。对甲方内部的执行力和执行效率,乙方人员也只能望洋兴叹。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能有效的推动这个过程,缩短响应时间,已经超出我能力的范畴。但是要注意到的是,当待解决还未解决的问题处在项目实施的关键路径上的时候,该问题也就成了阻碍项目进度的瓶颈。

6、实施者素质。优秀的项目需要优秀的实施团队。实施者的个人素质以及互相间的配合决定了团队的实力。做为MAXIMO的实施工程师,要具有三方面的素质。最基本的是软件技能,像J2EE、像数据库等等;然后是对MAXIMO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最后是对企业业务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其间贯穿的是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核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能由现象分析原因,找到思路,并结合搜索引擎等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迅速高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就像一位老教授说的“能力永远大于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MAXIMO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