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

我们一生下来就被教导要向天才学习,那么他们那些神秘的洪荒之力真的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吗?

昨天听了一场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想到我之前在樊登读书会听的一本书《刻意练习》(点击POT4,544万阅读)觉得有非常多同理之处,花了几个小时为大家整理如下,适用于求学中的人:(3千多字,有点心理准备)


图片发自App

(此状元女,名李翔,目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大四学生,4年前高考实得分675,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清华自主招生降分45分,清华辩论队队长。)

一、 坚持一项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磨练 意志,培养不服输的精神

状元分享:在物理竞赛的集训期间,每天封闭训练12个小时,这不得不说拼的不仅是意志力还是体力。她从7岁开始学习乒乓球,当时是因为小学放学和家长下班的时间差,妈妈在附近给报了一个兴趣班,没想到这个爱好坚持了10多年。

李翔在高一的时候是个不偏科的学生,稳居全年级第一,且高出第二名10多分。高二文理分科后,她的优势反而没有那么明显,名次一度滑落到全年级40名。(此时观众们唏嘘,全年级40名都不错了,可是李翔说,当一个人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的时候,突然遇到是更要命的。何况她有清华梦,当时她所在中学历年考上清华的不足5人。)于是开始怀疑自己,开始非常注重每次考试的结果,每天晚上做噩梦,第二天萎靡不振,学习集中不了注意力,恶性循环。又是因为运动,每天晚自习后的跑步,跑到跑不动为止,坚持了1个多学期,运动到生理极限,脑子就放空了,清空大脑的患得患失。

、建立学习小组

从中学开始考试卷开始呈现一种规律,每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题和整个试卷的最后一题一定是最难的,俗称压轴题。从中学开始李翔和全年级跟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约了一个学习小组,专攻压轴题,每天一起做一题,坚持了一年多 。五六个人再加标准答案就可以获得2~3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且每天都在进行横向比较,这样能明确自己的能力、定位,同时也是自信的来源 。自信的心态对考试非常重要。

《刻意练习》一书作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精进医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角色扮演、讨论小组、案例分析,效率最低的是说教式的干预。

三、 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你的大学目标?

选文科还是理科?好好学习基础还是参加竞赛?上什么样的大学?李翔足足纠结了高一1年,于是她告诉我们,很多不得不做的选择, 拖着不做,其实已经在选择了。于是她给的答案是高一就要开始制定目标。参加全国五大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前50名,有希望获得保送、降分;其坏处就是会影响课内学习时间,导致基础也许不会太扎实。任何选择似乎都有好有坏,没有目标来评估选择的确就很难。所以,根据你的目标来进行选择。

四、人生重要的一次旅行

高一暑假她去了清华,不仅在“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水木清华”、“清华学堂”拍了照,更是在清华呆了一周 。去观察和体验清华大学生的生活。清华、北大都是开放式教学,只要不扰乱课堂秩序就都可以去听课。其课堂的不一样让李翔非常震撼。在中小学,上课交头接耳、玩手机会被老师扔粉笔头、罚站,清华大学老师不管课堂纪律,反而没有人玩手机。而清华学子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中小学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别人定义的 ,你必须学习教学大纲的所有内容,而上了大学你便可以开始自己定义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清华一年有几百上千门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领域的选修学科,也有很多社会实践。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 目的地清晰,路径有哪些,哪条适合自己

那个暑假去了清华后,李翔的高考目的地就被定为清华。清华招生内地3400名的这个数据已经稳定了7 、8年,进入清华有哪些途径:

1、 统招占比三分之一;

2、 保送 ;

3、 自主招生:高考是极度偏科不允许的,自主招生的本质逻辑,是通过另外的渠道选拔学校想要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拔天才 。全国五大学科竞赛前50名 ,总共250名;也不仅仅限于竞赛,比如文学、科技创新等方面比较突出,都可以自己推荐。另外全国16所外国语中学(成外就是其中之一)有一定名额,但是大学必须学习外语专业。

领军计划,自主招生的另外一个项目。选拔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必须学校推荐, 从高一到高三成绩优秀且稳定,从事学生会、义工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选拔全才。

4、 国家专项计划:贫困县户口且在贫困县高中学习2年。

5、定向生:录取分数低10多分,但毕业必须去指定单位工作5年。

……

路径如上,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更重要的便是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论。

学霸方法论归纳:

图片发自App


1、处理好自己与老师的关系

你讨厌某个老师这门课一定学不好。老师与学生磨合出现问题 ,一定要自己去努力 ,不可能等老师来迁就和适应你 。跟老师多交流你会发现老师更有人味 ,而不是只会跟你讲物理、数学,你会因为喜欢他而喜欢这门学科。

高一是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高三是总体复习、刷题、查漏补缺;整个中学最难的学习内容都在高二,是李翔最艰难,也是最有成效的一年。高二成绩滑坡的崩溃边缘,她主动去找班主任,跑步的建议就是班主任给她的。战胜了挫折一次,就可能战胜挫折无数次 ,在高三及物理竞赛前她遇到过更大的挫折和挑战便都不在话下。她非常感谢她的老师。

《刻意练习》一书中也有案例,有一位叫佩尔的男士,在69岁时开始迷上空手道,参加培训班三年之后,觉得进展太慢,转至教练的个人训练,不出意外,他80岁就可以美梦成真获得黑带。

2、 遇到上课听不懂怎么办?也要认真听,听不懂总能记下来吧,可供今后参考笔记; 3、 自学看书的方法:看不懂的地方,看三遍再跳过去。通常会是一些定理推导看不懂 ,但尽量记住公式,用记住的公式和方法去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刻意练习》中也有没有导师的策略:富兰克林在写作上的成就绝对一流,他的导师是一本叫《观察家》的英文杂志。他坚持用自己的话复写文章的内容,思考哪里有欠缺,哪里需要向原作者学习。发现词汇量不够丰富,就将文章转写成最需要新鲜词汇的诗歌,过一段时间再写回散文。最后他将原文打乱顺序编写索引,然后再次按照自己的逻辑复写文章,之后与原文对照,反馈之后调整。

4、 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发呆,记录下自己哪怕零散、未必对的思路、步骤,再去看标准答案, 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 。

五、 刻意练习

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李翔因参加高二暑假清华研修班,耽误了全国物理竞赛集训10天,120个小时。最后她通过比别人每天早起1个小时,每天在吃饭的时候堵老师问问题,获得了金牌,她说,只有时间换时间,没有捷径。

《刻意练习》一书的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也发现,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莫扎特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非天才难以解释。莫扎特的父亲是一名音乐家,莫扎特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

那很多人就会说,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为什么我们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 一般人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练习法,即反复地做某件事情,但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高效的是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专注的练习是没有娱乐性的练习。

3、及时反馈:十分重要,清楚自己哪里欠缺、哪里胜任,当发现错误之后,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它,设计专门的环节,攻克特定的弱点。

4、走出舒适区 ,强化动机,坚持练习

能够让人们坚持练习的是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的理由。

“刻意练习”的原理

1973年加拿大人大卫•理查德•斯宾塞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的511位数字,创造了纪录。五年之后,美国人沙克尔,背诵了小数点后的1万个数字,2015年,印度人拉吉维尔•米纳背诵了小数点后的7万个数字。当大脑不断适应新的极限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我们进入了能力攀升期? 这就要提到心理表征的概念了,它是一种与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比如,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可以同时接受26人的盲棋挑战。26个棋盘,832个棋子,1664个方格,不借助任何记忆辅助工具,且每一位挑战者水平都很高,然而阿廖欣却游刃有余。经过研究证实,他的记忆力其实与普通人差不多。而正是行棋的规律和秩序符合他们的心理表征。多年的刻意训练使得他只需看一眼 ,就能辨别出棋子的规律、位置,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刻意练习能够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

最后用《刻意练习》一书中的一句话结束全文:运用刻意练习,最重要的是动手去做,你的才能是取决于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原来需要刻意练习 —听清华状元成长之路分享有感、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