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大数据之路三部曲1:去IOE

阅读更多

商业银行大数据之路三部曲1:去IOE

商业银行大数据之路三部曲2:数据治理
商业银行大数据之路三部曲3:智能化


----------------------------------------------------------------------------------

即便缺少BAT的技术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去IOE,也可四两拨千斤

----------------------------------------------------------------------------------

 

IOE的成本

对银行来说IOE的“I”指IBM的大型机,约几百万美元,每年维护费80万,维护人员每天工资2万。“O”为Oracle数据库,按CPU收费,每个15万,好点的数据库服务器随便7,8个CPU,就要消耗近百把万的license费用。“E”是EMC的存储,按T(1024G)收费,一套方案下来,大概5万/T左右。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技术讨论,会上有听到某个中字头银行测试部门负责人谈他们的架构和成本。他们是IOE的架构,几千万的账户,平均下来1台IBM的大型机,配套Oracle数据库,配套EMC存储,费用总支出近1亿元, 却只能支持50万个账户。也就是说,单一的账户,硬件的成本将近200元。

也许大家对这个数字存有疑虑, 50万个账户, 就算他们在1个小时之内,全部交易10次,算TPS(每秒事务5000000/3600)也才1400左右。普通的服务器就能做到,根本用不上大型机。其实,这是对银行系统的业务不太了解。

银行的每一笔交易,普通理解分三层:信息流,资金流,和账务流(会计分录),涉及到存款系统,支付系统等。但其实,对于银行来说,流程远远没有结束,每笔交易都要被银监系统监管,被人行系统监管,要处理征信,要进行风险的评估,要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要进行流动性和头寸的计算,要算资金成本,要进行盈利的分析,要进行成本分摊, 还要判断是否是洗钱,进行归档处理,客户信息管理,反欺诈,税务处理等等,还有成千上万的报表。因此,交易之后的计算量,数据存储量,都非常巨大,但又必不可少。缺少任何一项都会有相当严重的后果,比如2012年汇丰银行就因为没有判断出明显的洗钱行为,被罚了19.2亿美元。 因此,从全流程角度看,1个大型机,跑50万账户,单账户200元的成本是比较可信的。

如果银行能够摆脱对IOE的依赖,把成本降到十分之一达到20元,则平均每千万的账户,能节省 180元 * 1千万 = 18亿 的成本。

 

去IOE的艰难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也是残酷的,去IOE口号喊了很多年,真正做到了去IOE的,也只有依靠腾讯和阿里支持的两家互联网银行,这两者都以“分布式的IT架构”为基础,构建了银行体系。

而传统银行,由于多年的IT均是基于IOE而建设的,形成了巨大的依赖性。不管是技术的积累,人才的储备,或是风险的承担能力,都不足以支撑这个去IOE的艰巨任务。此外,他们还有互联网银行所不具备的历史包袱,亿级账户需要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平稳切换到去IOE的架构,中间任何的差错风险,都足以让一票人乌纱不保。

2015银监发39号文,督促银行去IOE,并规定了明确的量化指标:2019年去IOE达到不低于75%占比,且安排年度不低于5%的预算。但总体上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技术储备有差距,意愿上更是身不由己,困难重重。

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去IOE,是否就真的不可实现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去IOE的可操作方案

 

二八原则

 笔者曾经在“I”工作过4年,“O”也工作过4年,之后在“去IOE”的银行又工作了3年。或多或少参加了不少系统的去IOE架构落地工作,深切的感受到了去IOE过程中的“二八原则”。

 

 去IOE的症结矛盾是,在可控的风险和技术能力下,减少银行IT系统成本。而实际上,有些系统投入80%的精力,80%的难度,承担80%的风险,却只能减少20%的成本。而另外一些系统,投入20%的精力,20%的难度,承担20%的风险,确能减少80%的成本。

 

因此,商业银行在各种劣势下去IOE的出路,就在于尽可能把那部分20%的投入,有80%产出的系统落地

 

系统分类和对比

银行的系统从去IOE的角度,可以分为2类,联机系统和数据系统。

 

 联机系统主要代表有: 存款系统,支付链路系统,贷款系统,资金交易系统等。凡是系统响应在秒级别或者毫秒级别的系统,都可以纳入联机系统的范畴。

 

数据系统主要代表有: 征信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资产负债系统,成本分摊系统,盈利分析系统等。凡是可以隔日再计算的系统(俗称T+1跑批),都可以纳入数据系统的范畴。

那这两类系统在去IOE的表现上有什么区别呢?

 

1.技术角度
联机系统去IOE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分布式的IT架构,同时在稳定性,容错性,可扩展性上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实践中,也都是很多部门,近几百号人协作,踩了无数的坑,呕心沥血花了几年时间才基本成型。因此,对于传统银行来说,不是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2.风险角度
联机系统去IOE风险非常大,稍有不慎停机几秒钟,或者计算出错,就能导致非常大的损失。毕竟银行账户金额出错,换在谁身上都是不可接受的。

3.计算量角度
银行联机系统的TPS,不比互联网,目前最大也就在5000左右。业务逻辑也不是特别复杂,处理完信息流,资金流和账务流基本就结束了,因此占用的计算量并不是特别多。

4.数据量角度

数据系统的数据一般都是每日从联机系统拷贝快照,然后按照不同的下游系统需求进行分别加工, 这个过程后,数据会急剧膨胀,数据系统累计的数据量,是联机系统的上千倍。

 

6.系统选择

由于历史的原因,基本上传统银行,这两类银行系统都是遵循了相同的IOE架构。因此,这就给了我们去IOE的可操作空间。把数据系统从IOE中剥离出来,是低难度,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大数据平台才是数据系统真正的家。

因此,依据二八原则,我们可操作的方案是: 联机系统继续保持IOE的架构,数据系统迁往大数据平台。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以极小的风险代价,保障系统稳定的同时,极大降低成本。让我们同样算一笔账:

1亿的IOE大机方案,如果只处理联机交易,能力平均至少提升10倍,算500万账户,单账户的成本为20元。

而大数据平台,500万账户,实际生产上,只需要200台5万左右的服务器建集群,就能支撑所有的数据系统需求,单账户成本为2元 = 1000万元 / 500万账户。

因此,IOE+大数据平台的方案,单账户总成本为22元, 相比单账户200元的纯IOE方案,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从节省成本的目的上看,去IOE可以算非常成功了。


总结

商业银行去IOE,最经济,最低风险,最小难度的方案,就是依据二八原则,把银行系统中的数据系统从IOE剥离,迁移到自建的大数据平台,以20%的投入,降低80%的成本。自此,商业银行大数据之路就真正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银行,大数据,去I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