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的包在不同的地方用到,像junit我们只有在做测试的时候会用到这个包,在我们项目发布的时候,用不到这个包;还有servlet-api,在项目编译的时候将会用到这个包,而项目发布的时候就不会用到这个包,因为一般容器已经自带这个包,如果我们导入,有可能会出现冲突,所以maven引入了依赖范围这个概念,即我们上面提到的 scope来解决这个问题。Maven中有主要有以下这几种依赖范围:
1) test:指的是测试范围有效,在编译打包、运行时都不会使用这个依赖。例如:junit jar包。
2) compile:指的是编译范围有效,在编译、测试、打包、运行时都会将依赖存储进去。如果没有指定,就会默认使用该依赖范围。例如:hibernate jar包。
3) provided:在编译和测试的过程有效,最后生成包时不会加入,运行时自然也没效果。例如:servlet-api,因为servlet-api,tomcat等web服务器已经存在该jar包了,如果再打包可能会有冲突。
4) runtime:在测试、运行的时候依赖,在编译的时候不依赖。例如:JDBC驱动,项目代码只需要jdk提供的jdbc接口,只有在执行测试和运行项目的时候才需要实现jdbc的功能。
5) system:系统依赖范围。该依赖范围与provided所表示的依赖范围一致,对于编译和测试有效,但在运行时无效。只是使用system范围依赖时必须通过systemPath元素显式地指定依赖文件的路径。由于此类依赖不是通过Maven仓库解析的,而且往往与本机系统绑定,可能造成构建的不可移植,因此应该谨慎使用,systemPath元素可以引用环境变量。
6) import(Maven 2.0.9及以上):导入依赖范围。该依赖范围不会对三种classpath产生实际的影响。
上述除import以外的各种依赖范围与三种classpath的关系如下:
依赖范围(scope) | 测试classpath | 编译classpath | 运行classpath | 例子 |
compile | Y | Y | Y | spring-core |
provided | Y | servlet-api | ||
test | Y | junit | ||
runtime | Y | Y | JDBC驱动实现 | |
system | Y | Y | 本地的,Maven仓库之外的类库文件 |
2.传递性依赖和依赖范围
Maven的依赖是具有传递性的,比如A->B,B->C,那么A间接的依赖于C,这就是依赖的传递性,其中A对于B是第一直接依赖,B对于C是第二直接依赖,C为A的传递性依赖。
在平时的开发中,如果我们的项目依赖了spring-core,依赖范围是compile,spring-core又依赖了commons-logging,依赖范围也是compile,那么我们的项目对于commons-logging这一传递性依赖的范围也就是compile。第一直接依赖的范围和第二直接依赖的范围决定了传递性依赖的范围。我们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来说明,其中最左边一栏是第一直接依赖,最上面那一栏为第二直接依赖。中间交叉的是传递性依赖范围。
Compile | Test | Provided | Runtime | |
Compile | Compile | Runtime | ||
Test | Test | Test | ||
Provided | Provided | Provided | Provided | |
Runtime | Runtime | Runtime |
例如:第一直接依赖范围是Test,第二直接依赖范围是Compile,那么传递性依赖的范围就是Test,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表去判断。
仔细观察一下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
- 当第二直接依赖的范围是compile的时候,传递性依赖的范围与第一直接依赖的范围一致;
- 当第二直接依赖的范围是test的时候,依赖不会得以传递;
- 当第二直接依赖的范围是provided的时候,只传递第一直接依赖的范围也为provided的依赖,且传递性依赖的范围同样为provided;
- 当第二直接依赖的范围是runtime的时候,传递性依赖的范围与第一直接依赖的范围一致,但compile例外,此时传递性依赖的范围为runtime。
3.依赖调解
假设项目A有两个传递性依赖C,但是路径不同:A->B->C-X(1.0),A->D->X(2.0)。为了避免造成依赖重复,需要选择一个依赖路径。
Maven里面对于传递性依赖有以下几个规则:
1) 最短路径原则:如果A对于依赖路径中有两个相同的jar包,那么选择路径短的那个包,路径最近者优先,上述会选X(2.0)。
2) 第一声明优先原则:如果A对于依赖路径中有两个相同的jar包,路径长度也相同,那么依赖写在前面的优先。例如:A->B->F(1.0),A->C->F(2.0),会选F(1.0)。
3) 可选依赖不会被传递,如A->B,B->C,B->D,A对B直接依赖,B对C和D是可选依赖,那么在A中不会引入C和D。可选依赖通过optional元素配置,true表示可选。如果要在A项目中使用C或者D则需要显式地声明C或者D依赖。
4.排除依赖
传递性依赖会给项目隐式的引入很多依赖,这极大的简化了项目依赖的管理,但是有些时候这种特性也会带来问题,它可能会把我们不需要的jar包也引入到了工程当中,使项目结构变得更复杂。或者你想替换掉默认的依赖换成自己想要的jar包,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依赖排除。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core 3.2.8 commons-logging commons-logging
例子中spring-core包依赖了commons-logging包,我们使用exclusions元素声明排除依赖,exclusions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exclusion子元素,因此可以排除一个或者多个传递性依赖。需要注意的是,声明exclusions的时候只需要groupId和artifactId,而不需要version元素,这是因为只需要groupId和artifactId就能唯一定位依赖图中的某个依赖。换句话说,Maven解析后的依赖中,不可能出现groupId和artifactId相同,但是version不同的两个依赖。
5.把依赖归为一类
在项目开发中往往会引入同一个项目中的多个jar包,比如最常见的spring,如果我们项目中用到很多关于Spring Framework的依赖,它们分别是spring-core-3.2.8.RELEASE, spring-beans-3.2.8.RELEASE,spring-context-3.2.8.RELEASE,它们都是来自同一项目的不同模块。因此,所有这些依赖的版本都是相同的,而且可以预见,如果将来需要升级Spring Framework,这些依赖的版本会一起升级。因此,我们应该在一个唯一的地方定义版本,并且在dependency声明引用这一版本,这一在Spring Framework升级的时候只需要修改一处即可。
首先使用properties元素定义Maven属性,实例中定义了一个
4.11 10.2.0.4 3.2.8.RELEASE 3.2.2 1.2.0 5.1.25 junit junit ${junit.version} test org.mybatis mybatis ${mybatis.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core ${springframework.version} org.mybatis mybatis-spring ${mybatis-spring.version} mysql mysql-connector-java ${mysql-driver.version} com.oracle ojdbc14 ${oracle.version}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AlanLee/p/618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