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

一个重要的容易混淆


1M=1024(2^10)*1024B=1024(2^10)*1024*8b(bit)   这是文件大小的,相当于手机流量 手机流量一般最小是byte

B=字节 byte  b=比特 binary system bit  一个计算机基础单位 0 或1

带宽是 10Kbps/s   是  10*e3  bit  每秒 (也写bps  bit per second ) 基本单位是 比特,不是字节   这里的K  M G 是指 e3   e6  e9 bps 


边缘部分

网络核心


Internet = 网络的网络   

 大型的IPS 可以直接连接 也可以用IPX连接


分组交换允许更过用户同时使用网络--------网络资源充分共享(适用于突发数据网络)

可能产生拥塞(如何提供电路性能级的网路)



排队时 ,排队分组多, 路由器内存溢出了,就丢包




传输延迟  是指 将数据块 分组后 ,发送全部分组的时间 (第一个开始,最后一个结束)

传播延迟  在介质上传播的时间  在铜制是  0.7 c(光速)

处理延迟 主机在分组 和合并是需要一定头部信息检查

排队延迟 在路由器的排队时间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非常复杂的系统,主机,路由器,各种链路,应用,协议,软件

利用什么样的模型去定义计算机网络。  

答案就是分层结构


先类比航空旅行  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分分工协作。 好像 高内聚低耦合。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

他是一种分层结构


底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层与层之间遵循一定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层次及其关系的定义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分层结构有很多优点,模块化的软件的思想,()封装属性,对外开放接口) MVC 分层。 有利于标准化,软件工程是有利于多人开发项目

但是分层太多,会导致效率非常低


分层:上层完成功能时需要下层提供的服务,但下层的技术实现对于上层是封装的,不可见的,提供的是接口


第一个模型  OSI参考模型

七层


 

分层结构有很多优点

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




数据在层上封装,就是加头部信息,在接收方 去除头部信息


物理层 就是 完成bit比特的传输   

  接口特性:机械特性、电器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比特编码

数据率: 多大的数据速率

比特同步:比特的发送顺序

传输模式:

    1 、单工模式(单向传输)

    2、半双公 (对讲机) 发和收不能同时,你一句我一句

    3、全双工 类比半双工


数据链路层  node-to-node  结点-结点 的数据传输  组成数据帧,分成头部,尾部,内容等信息

物理寻址:来识别谁发数据,谁接数据

流量控制:匹配速度,防止数据溢出。

差错控制:判断数据错没错

访问(介入)控制:使用链路的控制权


网络层: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的交付

因为可能跨域多个网络, 但时链路层只是物理寻址,并不能很好的分发网络, 就好像全世界中不能只通过人名来确认人,必须细分的省市县

路由(Routing)

1、路由器(或网关)互联网络,并路由分组至最终目的主机

2.、路径选择

分组转发

跨越网络,跨越多个链路


下一次是端到端的层次


传输层     端到端,进程间的文件传输

              

spa寻址 

数据同步

对话控制


会话层(最薄的一层)

对话控制


表示层


数据表示的转化(字符字节的转化)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缩



应用层(最丰富的一层)

HTTP  FTP  SMTP

 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

  


TCP/IP 参考模型

四层

应用层  HTTP SMTP DNS RTP

运输层         TCP            UDP

网络层                     IP

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1 网络接口2  。。。。。。


综合两个模型的优点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发展历史


1961-1972  早期分组交换原理的提出与应用

1972-1980  网络互连,大量新型、私有网络的涌现

1980-1990 新型网络协议与网络的激增

1990-2000‘s

2005-今’



P2P 由于C/S 的结构 是 高度可伸缩,但是难于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