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gin |
“
今天我们来讲讲人生赢家们的一种思维方式: 选择合作,不选择报复。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先来给你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
01
—
报复是人类的随机算法
曾经遇到一位众人眼中典型的人生赢家,高考状元出身,上完哈佛商学院,做投资,儿女满堂。我们谈到当时一宗突破各种下限的激烈商战。他说,有钱人不打架。我说,都打成这样了,你还说不打架。他说,假打,会和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钱人不打架,因为风险太大。我问,多少算有钱。那是几年前,他说,1亿美元起。
事实发展不符合他的预期,那起商战双方都没收住手,无下限打到最后;他也没全错,因为最后结果是一家惨败,一家惨胜,两败俱伤。
确实何必。
他说的不是惊天动地的道理,常识叫作和气生财。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就是想让对手付出代价,不惜自己也付出代价,哪怕导向恶性循环。
霍元甲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这道理谁都懂,就是多半做不到。
讲明白什么是报复,要从讲明白什么是合作开始。
想象一个事业,4个伙伴,一起凑钱,共享收益。
第一轮,4个人每人放8块钱到存钱罐里,收益率是50%,平均分配,每个人连本带利拿到12块。
第二轮,有个聪明人发现,没人知道自己出没出钱。他这次没往存钱罐里塞钱,实际出钱的只有3个人,这次还是50%收益,连本带利36块,还是4个人平均分配,每个人拿回9块。出钱的人吃亏,但是没出钱的人赚大了。
第三轮,谁都不是傻子,看总金额不对,知道有人作弊,就是不知道是谁作弊。别人作弊,自己怎么办?理性算计便发现:第一,确实是作弊划算,第二,既然自己能发现,那么大家都能发现有人作弊而且作弊划算,于是大家都会作弊,所以自己也只能作弊,不作弊就是傻子。
于是,这次存钱罐里一块钱也没有,收益率再高,收益也是零,游戏结束。
一个事业从很有希望到无可救药,只需要三轮。这个循环发生过太多次。 故事里有两种策略。第一种是合作, 就是每个人都付出成本,让别人获得收益,同时自己也获益; 第二种是作弊, 就是不付成本,光拿收益。对每个人来说作弊几乎总是比合作划算,于是蛋糕很快消失,因为没人继续做蛋糕了。
怎么挽救蛋糕?
这时需要报复出场。 有人说,往游戏里加入第三种策略,报复。所谓报复,就是宁可自己付代价,也要作弊的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对报复这件事很熟悉。复仇既是最古老的人类情感,又是戏剧的永恒主角。对欺骗、背叛,对社会不公,对来自权势的凌辱,谁不曾想过报复?不过,报复对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是不理性的,因为其最好结果无非让对手失去更多,而自己得不到什么。
无数讲道理分子规劝过,报复成功又如何?大仇得报,接下来便是无尽空虚。但是,如果从上帝视角看,报复对于全社会来说似乎却是理性的。如果不是有布衣之怒血溅五尺,君王怎么可能偶尔低下高贵的头?
报复是进化给人类埋下的随机算法,有一定随机性地让个人选择报复,以暴易暴,这些人等于是自费做公益,但社会就维持住了底线。仗义每多屠狗辈,社会总在呼唤大侠,大侠的下场总是悲剧。这些看似矛盾的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
02
—
赢家选择不报复
有人做实验印证了这一点。跟前面的凑钱发财游戏相似,在对照组只有合作、作弊两种策略,在实验组就另外增加了报复策略:参加者可以选择自己出钱让作弊者亏更多的钱。
实验进行多轮,但每轮相对独立,参加者可以知道上一轮的作弊者是谁,但每过两轮重新洗牌,从头开始。结果发现,对照组中不能报复,所有人很快都选择作弊,游戏结束。但实验组不然,有九成的参加者至少报复过一次,其中有一成报复过十次以上,结果是游戏还能继续,没有因为作弊泛滥而崩塌。
外推开去就是说,因为有报复作弊者的威慑,所以社会还能存在。
话是这样说,在不同社会中报复的作用完全不同。 有人在全球不同国家的16个城市做类似实验,其中包括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也囊括了东西方,结果差异极大。
在美国、英国和瑞士的城市里,如果作弊者被玩家报复,往往汲取教训,停止作弊,选择合作。在这些国家中,对于维持游戏,让大家玩下去,增加总收益,报复是有好处的。
但在另一些国家的城市里,如希腊、俄罗斯,作弊者被玩家报复后,往往选择反报复,进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由于实验的设定是玩家匿名,这些作弊者并不知道谁报复了他,无法针对性地反报复,结果就选择“报复社会”,特地挑选那些合作型玩家来报复。
你不让我爽,我就让所有人都不爽。游戏很快崩塌。
作弊者被报复以后是从良还是变本加厉,与其所在社会的法治程度和公民社会发展高度相关。法治到位、民间凝聚力高的社会,作弊者在被报复后从良的比例高,反之则报复社会的比例高。
总结一下,如果要报复作弊者,那么你先得付成本,但能否创造出公共利益就很难讲。在有的社会是可以的,至于公共利益最后能不能反哺到你,反哺到你多少,那是更遥远的事情;而在有的社会里,报复大概率会引发反报复的恶性循环,迅速导致社会崩塌。
在法治废弛和公民社会机制缺失的原子化社会里,你要想当赢家,报复是错误策略。
还好这只是一种情境,还好有另一种情境。在这里,参加者们不再是匿名状态,他们反复博弈,彼此了解,形成了每个人的声誉:有人的声誉是总是合作,有人的声誉是总是作弊,有人的声誉是总是报复作弊者,等等。
哈佛大学教授诺瓦克(Martin Nowak)在这种情境中做了多轮实验,结果发现, 报复确实有助于维持合作,但因其成本高昂,使得总收益并不高,相反,游戏的赢家们无一例外地是那些从不报复的人。
面对报复与奖赏两个选项,他们不报复作弊者,只是远远躲开,转而奖赏那些合作者。不要报复作弊,但是要奖励诚信。赢家们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漫长的博弈中,躲开作弊者,与合作者同行,相互激励,在一个诚信依然有用的社会里,抱团取暖,共同抵达,而社会因此受益。
诺瓦克给出建议:要有选择地与他人互动。奖赏合作者,与其建立密切关系,传播他的声誉;不与不合作者合作,但也不报复。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诺瓦克在哈佛主持演化动力学实验室,巨作《超级合作者》(SuperCooperators: Altruism, Evolution, and Why We Need Each Other to Succeed)把合作产生的各种可能梳理得极为透彻,赢家不报复只不过是其中一章给我带来的启发。这本书不容易读,但只要读下来,收获可想而知。
今日思考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赢家不报复。给你留一个思考题: 既然赢家不报复,为什么进化还在我们的基因中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明天我们接着认知训练,我要跟你讨论的问题是,经验是否靠得住。也欢迎你今天在没听课之前就想一想,期待你明天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