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梳理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
1、财务信息(个人财务三表)
收入-主动、被动
负债-房贷、车贷,两三年内步入婚姻的打算,要与做进婚礼金、买房买车预算
风险保障-保险、社保、公积金、养老保险
注意:对于月光族来说,就不要去投资,先去积极储蓄(将月盈余买入风险极低的货币基金),尽快存款从0元变成3-5万元,甚至10万元,让这笔资金成为“应急资金”,以备应付日后的突发事件。
2、非财务信息-保险费用(重疾险、意外险在内的消费型保险,以小博大)
健康状况-是否会有慢性病
工作性质-稳定性、安全性(危险值)、压力值
3、投资经验-性格测试、风险偏好测试
性格测试-九宫格、16PF,仅供参考
风险偏好测试-基金网站、第三方网站、银行理财
4、理财的目标-短长期、目标可实现的概率值
中国股市牛短熊长,从几十年的历史发展来看,通常一个轮换要5-7年。假设一个人很倒霉,在牛市的顶部开始定投,那么他要等到下一个牛市顶部,很可能就要7年。所以,如果打算一两年内结婚、买房买车,手头这类资金就非常不建议投入基金定投这个领域,而应该买入一些低风险的货币基金、保本基金、银行券商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以及风险可控、平台安全的P2P产品。
基金定投的优势
定期定额投资于同一只开放式基金的方式就叫做基金定投。我们选中一只基金,并事先约定好扣款日、扣款频率、投资金额、扣款方式,在约定日期,系统自动完成扣款及申购。类似银行“零存整取”,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中长期的投资方式完成资本积累。
1、门槛低,积少成多
相比理财产品动辄五位数的投资门槛,每期几百元即可实现的基金定投似乎更加适用和亲民。客观来说,这笔资金不会高于大多数人的月收入结余,那么我们利用这笔不大的资金定期投资基金,聚沙成丘,中长期来看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2、平衡投资,分散风险
这是基金投资最大的优势所在,基金定投亦是。可以在两种维度上分散投资
风险:
横截面维度:简单来说比如你投资于股票型基金,那么就等于你投资了一批具有特定指标或概念的股票组合,基金本身就分散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的风险和波动,那么定投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风险的二次分散作用
时间周期维度:定投采用的是平均价格法原理,不论点位高低,我都定期买入,相当于投资了一个市场平均价格。既避免了高位一次性投入后套牢,也避免了因恐惧错失底部买入机会
3、强制储蓄,树立投资观
跟“储蓄罐原理”一样,在爸妈的要求下每天放进一枚硬币,装满后才能打碎它取出所有的钱。刚入社会的工薪族把定投扣款日设置在发工资的第二天,更能起到强制储蓄的效果。基金定投的周期一般是3-5年,5年后就能有一笔不小的资金到账。
4、操作简便,懒人理财
说定投是“懒人投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现在网上操作便利,只需去基金公司官网或三方代销机构开户并办理定投协议,今后每期的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不需要时时惦记,更不需要经常变更。
哪些人适合定投?
大忙人: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还经常出公差,一年365天忙到天昏地暗,连休闲娱乐、访亲会友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时间研究基金了
懒人:有固定收入,也有充足时间,更有投资需求,但就是不想费脑研究宏观经济、大盘趋势、经济新闻等等,坐享其成是心之所向
月光族:刚参加工作,月收入不高,还未树立强理财观。爱聚会、爱逛街、爱淘宝、爱败家,基本月月光,偶尔还需要家里补贴
稳健投资者:沉溺于研究一切跟资本市场相关的新闻、数据、报告等,但本身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投资回报期望是资产稳中略有增值
定投是不是稳赚不赔的?
定投是不是就不会赔钱?当然不是!遇上股灾和熔断,定投也无法幸免,想不赔钱是不可能的。
但定投的优势在于策略既定并严格执行,相同金额在低位能拿到更多份额,只要时间周期够长,坚持投入,市场一旦出现企稳或反弹,回本甚至赚钱就指日可待了。
定投只是一种朴实的投资手段,它并不神秘,却是一个积累财富的漫长过程,尤其在人心惶惶、前路不明的市场中,我们更需不忘初心。
指数基金定投,尤其是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定投
1、它被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
我们不需要担忧操盘者是否自己建了老鼠仓,不用担心基金经理操作失了水准而过于投机,不用担心自己买错了行业或者领域招了“黑天鹅”的道。
2、它永续存在,不会消亡。
中国股市现在没有退市制度,一些很烂的公司换个壳就能重新满天下的蒙骗,但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都会有退市制度,如果拿美国证券市场百年经验来看,上市后退市最终不见踪迹的股票多了去了。但无论公司股票消失与否,指数依然在。我相信在中国这个市场,只要它有颗想变好的心,它未来就一定会有退市制度,那么就必然会有一些股票让人颗粒无收。在这样的情况下,股票是退市,但指数永远都在。
3、它克制贪欲。
我们都知道股市是反人性的,其中最“反对”的一种“人性”就是贪欲。当看到身边人买入某只股票开始赚钱的时候,内心的欲望就会跳出来说我也要买,不然钱都被别人赚走了。但实际情况是,当多数人都意识到某只股票可以赚钱的时候,纷纷从看客变成了买家,那么“谁”是卖家呢?
一只股票的沉浮就需要两个要素——买家和卖家。
当买家多的时候,买入动力就枯竭了,那只剩下卖家,股价开始下跌。同理,当卖家多的时候,买家是稀缺的,股价开始上涨。
指数基金某种程度上就跳出了“个股买卖”的狭隘框架,它的背后代表的大格局的走势,如果非要用赌局来定义的话,买入指数基金就是赌中国经济在未来会有复苏的那一天,如果卖出指数基金就是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将会进入长远的萧条期。赌国运,亦或者赌一堆根本搞不懂的股票,哪个胜算大?
在去年5000点的杠杆牛市中,很多人都说这次牛市泡沫破裂,一大批中产阶级被血洗了。但如今看来,真正损失巨大的人是很多小白,或者说资产并不多(至少都是在50万以下)的工薪阶层。
而那些中产阶级依然活得有滋有味,依然能够找到更多的钱帮助自己在股市里沉浮。但小白们呢,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工作好几年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在股市里牢牢套着,卖出就是巨大损失,等着解套又不知道何年马月,想凑钱再入股市,幻想碰上某只牛股让自己扳回一城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牛股。
巨大的资产洗牌游戏中,最底层的那些人永远都是最惨烈的炮灰,一旦被血洗,很可能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在条件极其不倾向弱势群体的情况下,小白只能想办法自保,想办法远离那些刺激的“击鼓传花”游戏,承认自己是小白,明白自己的能力菜,放弃借助股市一夜暴富的贪念,接受指数基金定投所带来的平均收益。要知道,在证券市场的漫长历史上,能够跑赢指数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归属于70%的亏损者,稍微聪明点的人归属于20%的不赚不亏的群体,而只有10%的人是盈利的。因此,如果坚持指数基金定投的人很有希望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成为那10%的幸运儿,这样的结果还能不满意吗?
几乎在世界上可以叫得出名字的投资大神(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等)都建议普通散户去买指数基金,但为何指数基金依然热火不起来呢?原因很简单:
1、指数基金管理费用低,没有太多的盈利空间。
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无法从佣金或者管理费上赚钱,他们有何动力去推荐呢?
2、指数基金低调且无爆点。
在股市中,什么样的东西最有爆点,某某某一夜暴富,某某某倾家荡产。股民要劲爆的神话,不要无聊的常识,那么媒体就只会炮制热点爆文,而选择性忽视指数基金的好处。
3、指数基金只有两个方向选择,显得“智商”含量太低。
买卖指数基金,无论是一次性购买亦或者定投,选择都很容易,觉得国运会好,就选择买入,觉得国运不好,就选择卖出。买定离场,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但人会有好奇心,会有比较心理,觉得买指数基金这事情太容易,继而显得太LOW逼,看看隔壁老王动不动就是抓到牛股,一个月翻了一倍。而自己手中一个月才长几个点的指数基金看起来很让人着急,还不如跟着老王抓涨停呢。试问,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谁又愿意买入指数基金呢?
90%的人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成为那胜利的“10%”,那真正的10%的高人去哪里了呢
二、基金定投的钱从哪里来
1、现有存款一族-将大额资金分成多份进行定投,如10W以上
2、工薪阶层一族-强制存款的一种转化,自控力很差的朋友的居家必备的理财良方。
三、基金的选择
指数基金是最适合普通散户的投资渠道
指数基金分几类:
1、代表大盘蓝筹 沪深300
2、代表中小板 中证500
3、代表创业板 指数基金
沪深300和中证500几乎家家基金公司都有;
创业板的指数基金就比较少了,目前有:易方达创业板ETF(或者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基金)、融通创业板指数、富国创业板指数分级基金、富国创业板指数分级基金。
市场上指数基金分成场外基金和场内基金。
1、场外指数基金的购买渠道分成三类:
第一、银行柜面。费率不低,容易被忽悠。
第二、基金公司的官网。
搜索出国内排名前十位基金公司(比如天弘、华夏、嘉实、富国、南方、易方达、广发等等),然后选择其中一两家,进入官网查询他们的指数基金,选择你要购买的是沪深300还是中证500,亦或者创业板指数。
第三、第三方平台。比如天天基金网、淘宝、京东都有这类基金。选择的标准:最便宜+最安全+最便捷。
2、场内指数基金(ETF指数基金) 开设股票账户,手续麻烦,但是真正用到最后,会发现其实ETF指数基金也有很大的优势。
四、选择时间买入和卖出的参考值
买卖的时间点-涉及到大盘估值的问题是。
1、大盘市盈率15-20是一个估值中枢。
当大盘市盈率低于15,开始处于低估状态,值得定投,并且随着估值越低越要加大定投金额;
在大盘市盈率在15-20区间属于正常范畴,可以考虑逐步暂停定投;当大盘市盈率开始超过20,则处于逐步高估状态,考虑慢慢卖出。
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
2、以大盘3500点作为估值中枢:
低于3500点开始定投,并随着大盘跌破3000大关加大定投;
在3500-4000点之间逐步暂停定投;
超过4000点就啥都不干,纯粹欣赏市场狂飙突进;
如果超过5000点,就考虑逐步卖出基金;
未来是否能够到达6000点且突破万点,那就是上帝干的事情。
事实上,我认为大家暂时别去想4000点以后的操作,谁也不知道这轮半死不活的状况要持续多久。就在大盘在3000点以下的时候安心定投吧,说不定未来会感谢自己在这段时间种下的若干种子。
五、如何选择定投周期和定投金额-针对工薪族
在基金定投金额和周期的问题上,通常有四个选项——定额定时、定额不定时、不定额定时、不定额不定时,也就是“每月投多少钱合适”和“每月投几次合适”
1、每月定投几次合适?
登录基金公司官网设置基金定投的时候,通常的选项有三个:每周、每两周和每月。
按照每月定投,就意味这个月的某一日会买入某只基金份额,但这一日的大盘是涨还是跌,没有人知道;
按照每周或者每两周定投一次的话,就意味着这个月的2-4天时间里会买入某只基金份额,成效会明显高过每月定投,因为资金分散在几天时间里,就不会出现全部卖在高点的情况;
如果可以每日定投,那么当月有22天左右的时间买入某只基金份额,如此一来就绝对不会出现当月投入的资金都买在高点的可能性。
因此,从摊薄成本的角度看,每日定投是最好的策略。
那么如何在基金公司的官网上设定每日定投呢?也很简单,在每周1次的定投上面做文章。
我们对某一只基金做5次周定投的协议,定投的时间分别设置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和周五,这样就可以满足交易日日日定投的可能性。
(1)资金充沛,可以一周四次定投,周三设置定投计划(系统上不能选择操作日作为定投日),在周一、周二、周四、周五这样下来,每次定投100,则一月下来至少需要2000元。
(2)资金量并不充沛,每月只能拿出1000元作为定投资金,尽可能分散,如设置“5份双周定投协议,周一到周五各1份”。
2、每月投资多少合适-取决于投资者家庭资产状况,每月可以盈余的资金。
申购费,选前端还是后端
申购费率是指在基金成立并开放购买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需要支付的申购费用的比率。它分为前端收费和后端收费,目前来说,前端收费的基金占了大部分,不过在2000多只非货基基金中仍有220多只基金也支持后端收费。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前端收费和后端收费的好坏,只能在费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后端收费比前端收费在购买初期能多得到基金份额。
如果在上涨趋势明显并持久的情况下,同一只基金,相同费率的后端收费会比前端收费更让你赚钱。
很多第三方平台,在创立初期,都会用优化申购费率来招揽客户,甚至给出“0”费率申购。其实,我们可能会忽略好多基金本身的申购费就是“0”。目前发行的基金中就有485只基金本身的申购费就是“0”。
比较多的“0”费率是债券基金,其中债券基金C份额最为明显。同一只债券基金的A类和C类份额,基本的收益曲线相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费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有利于更高回报呢?关键就在于持有时间。
如果是短期内想要赎回(少于一年),债券基金走势较稳定,收益相差不大,费率就是关键。
A类有申购费,没有服务费;C类没有申购费,但有服务费,根据持有天数计提。如果基金不涨不跌,持有一年的服务费如果比申购手续费优惠,那么你就赚到了。如果持有的时间超过一年,达到两年、三年甚至更久,计提服务费这种方式显然就不太适合了,还是一次性扣比较划算。
天上不掉馅饼但费率可秒变收益
在经过7月份那段无望又惨烈的为国护盘的日子里,曾经诞生过好几只收益诡异的基金,他们独领风骚,收益傲人,总结原因居然只是赎回的人太多了,赎回费用变成了收益,简直是前人割肉后人数钱的节奏有没有,这个时候死扛到最后就等于吃了免费的午餐。不过这个免费的午餐并不是时时都能领导的,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1、首先,你需要碰上个大家都迫切想要赎回本金的牛熊转换时期
2、其次,你的基金处于开放期并且最好是个新基金。新基金最好仓位很低,有大把现金,不会因为大势而有太大的损失
3、再者,他的短期惩罚性赎回要高,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惩罚性赎回费用为1.8%~2%(不满7天),1.5%~1.8%(大于7天小于1个月),一般的偏股型基金过了30天之后基本上都是正常的赎回费率了0.5%
4、最后,就是人和了,别人急于赎回而你是大盘崩于前却色不变。当然,最后你还是要收益兑现的,请把握退出时机
所以,大家别小看了这些费率问题,奉劝那些把基金当股票一样短期操作的基神大侠们好好研究研究费率,别做了赔本的买卖只为了那几声吆喝。
除此之外,有几点还是需要重视的:
1、基金定投的这笔钱必须是“闲钱”,家庭生活开支中扣除这笔定投资金,根本不会有任何的不良影响。
2、基金定投的这笔钱短期之内用不上,一旦出现急需用钱的时候,不会出现赎回基金救急的窘境。
3、自身工作稳定,每月现金流正向且持续,倘若出现突发失业状况,现金流停滞,也可以从家庭应急备用金中提取资金来保证基金定投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