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行业现已告别了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模式, 都转向靠技术提升效率的方式,这对于IT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中国云计算和SaaS行业因此发展很快。于是在美国历史上经历过云计算、SaaS、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四个创新周期在中国一起迸发。但在中国市场,利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结合了SaaS、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几个方面为一体的创新公司比美国要多。那IaaS层是巨头之间的竞争,PaaS层是生态间的竞争,SaaS层是差异化竞争。
SaaS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使用公有云的技术,在提升了软件从生产者到最终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具体到营销,demo,分发,部署,实施和运维整个环节。而软件的核心价值和其是SaaS还是op部署关系并不大。
因为企业一旦开始上云,就意味着未来整个技术架构、管理模式的变迁。从顾问服务到架构迁移,再到目前最热的移动化架构、大数据服务、应用的PaaS服务、解决应用开发管理问题的容器架构,都会是企业的思考点。
在工业革命的时候有三个要素是煤、钢铁和蒸汽机,那么云计算的三要素是什么呢?在云计算之前,有三种技术的成熟对它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虚拟化、SDN网络、存储。根据2013年的移动游戏,2014、2015年的O2O,2016年的直播,这连续几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涌现,对于云计算的推动有极大的作用。云的门槛除了钱,还有一个核心就是海量B客户的技术运营能力。
云计算经过十年发展,目前已经“赛程过半”,上半场以中小长尾和互联网产业为主要目标客户,以公有云为主要交付形态,洗牌基本完成。下半场将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诉求,以传统纵向行业、大型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以混合云为主要交付形态。
在这个“下半场”,云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各行各业的生产系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行业+云”,技术和商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业务驱动下的数字化重构,这就是当下大热的数字化转型了,行业云正是扮演着开启数字化转型大门的钥匙。
2016年也是中国云计算的“爆发年”,而2017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则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17年,云计算市场将继续狂飙猛进,营收将保持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幅,大量的企业负载将陆续转移到云上。
2017年,巨头们将继续以价格战、开源争夺开发者和口碑,而容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混合云,特别是混合云,或将决定全球云计算Top3的归属。
2017年,创业公司固然无法与巨头正面交战,但基于巨头创新,填补巨头尚未做出反应的空隙,在巨头混战的时候,仍能创造价值,体现价值,收获价值。
云计算大客户争夺战,是公有云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游戏;公有云服务商的宕机,是媒体与读者、公有云与非公有云阵线的游戏;财务,是公有云服务商与投资者的游戏。
2017年价格战、开源战、标准战、创新战将持续火爆刷爆云市场行业。
云计算的本质是:“按需取用,按量付费”
云计算的价值是:“方便灵活,节省成本”
云计算的生态链:“上下游一起合作一起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云计算的竞争要素:“品牌,资金实力,技术能力,运营经验,成本,数据中心节点,生态系统”
云计算产业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
云计算产业难点在于人才,因为依然还是以技术为驱动的产业。
云计算真正要做的是改良传统的IT工业,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服务及帮助客户赚钱。
云计算本身确实没有什么价值,是因应用而产生价值。如同国外的云计算各类运用很多,云安全比较集中于对云端各类运用上与有比较全面的各种认证证书,国内的几乎处于大规模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如阿里超节能数据中心)。
云计算除了降低运维难度,节省成本,让IT简单化外,但目前国内真正跟业务与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因为目前还无法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帮助企业赚钱。
云计算更注重共享与弹性,而信息安全则考虑信息的封闭性与权限性。
云计算比拼到最后拼的是运维,供应链,看谁的服务和生态系统更好。因为云计算是一个十分依赖IDC的一项业务。
云计算最大的益处在于规模化与全球化,否则国外云计算也不会联合国内厂商进入国内。如微软云与世纪互联达成深度合作,IBM与联想合作。
云计算的云分为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Iaas,Paas,Saas,产品属性分类。单独搞Paas的很难存活在市场上。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门道与规律,云计算产业也一样:"产品定价,天下大同,低配的让利,中配的有钱赚,高配的打折“由于带宽,IP和数据中心资源的重要性,对云服务商的产品服务定价和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其实价格差异化也反应出各家云服务商的规模化大小及运营能力高低。
规模化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单位成本,但在规模同时,也需要更大的运营服务能力。阿里云与腾讯云本身采取的是“先自给,后开放。先门口,后扩张”的策略,否则他们也不会迅猛发力潜入这个市场。Ucloud等其他第三方专业的云服务商在借助资本力量下也迅猛的推广,规模化,我们就表现得也就更加积极与主动。
目前从全球市场来看,增长比较快的是微软云,阿里云与谷歌。虽我国有条政策规定“数据不能离岸”谷歌十月份重新进华,把数据放在我们国界且在7月份是公布免费100PB庞大免费存储空间。
阿里云
主打方向:全方位云布局,全球化
阿里云延续了淘宝模式,擅长于Iaas,重在于帮助开发者低价,方便的部署自己的业务,产品线很丰富,生态系统也很完善,主要来源于淘宝,天猫这些客户,所以客户粘性比较好。借助阿里集团的品牌与雄厚资金链及知名度来打造阿里云这个产业。
阿里云本身定义为服务中小企业及个人的云计算服务,包括云服务器,云计算能力的输出与应用。但是他们企业级与政府级客户做得很好。他们采取的是低配置云服务器,实际上在做微利与低价销售,采取的是标准化定价模式。
低配置的云服务器主要是面对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中小客户,也就是消费类的客户,因为这样客户比较多,可以吸引着他们来测试与使用,这样也可以借机压低其他云服务商的价格。飞天是阿里云的核心系统和一个比较牛叉的数据处理中心ODPS。负载均衡SLB,关系型数据库RDS,云服务器ECS,开放存储服务的OSS等比较好的技术。
阿里云优势:最大优势也就是稳定性高,有钱有品牌,生态系统丰富。
阿里云劣势:客服响应速度慢,服务不是很好。在CPU性能,内存性能,硬盘I/O带宽稳定性不如第三方专业云服务商。数据统计分析及内容推广渠道也是一个短板。虽与浪潮,用友,孵化器合作及收购万网,但在全球化面前还不是强手,在国内它目前属于大哥地位。网宿科技一直站位于CDN老大与服务于中高端客户。
总结:企业要规模化,用户需要个性化定制服务。阿里云运营时间长,体量大,案例多,产品线丰富程度好,后台资源充足,缺点是推出较早,一些旧有技术架构有待优化;
腾讯云
主打方向:社交云
主要通过打通应用宝,广点通,开放平台,腾讯游戏等优势平台资源来构建云端生态系统。腾讯云侧重点在于Iaas层面上——云服务器,云数据库,高速存储与弹性WEB服务。
有云监控,可以监控服务器与存储,对应用中应用行为进行数据分析的”腾讯罗盘“以及”云安全“和”CDN增值服务“从数据迁移难度和服务类型上看Iaas服务似乎有更强的客户粘性。也属于低配置云产品,业非常注重自己云生态系统打造,对于合作伙伴及中小企业或者创业者提供资源支持与扶持政策,还与各类投资机构及孵化器进行对接与培养创业项目和团队。
从产品能力上,腾讯云更适合重度互联网客户:游戏、视频、SNS等等,毕竟平台经受了腾讯两大超级APP的考验。与阿里云相比,腾讯云产品规划相对精准和聚焦,不追求大而全。
企业级客户细分解决方案,腾迅力度最大的当属“金融云”,更细粒度的划分保险、银行、证券和消费金融,并把业务模式分为公有云和金融专区两类,下了不少功夫。而其他的政务、医疗方案,就没什么特点了。
案例方面,有泰康人寿、广发证券、四川政府等企业级客户,具体应用规模,不得而知。
企业级销售体系,腾讯云似乎还不如阿里云准备的充分一些,与华为微软比,差距就更明显。
腾讯云优势:强大的平台资源与海量的开发者,性价比较高。
腾讯云劣势:满足不了大中客户的苛求需求,创业团队与项目比较多,在他眼里什么都没有QQ与微信强大,产品相对较少,
因为腾讯云是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公测,在2014年成立于腾讯云计算公司,所以比阿里云晚了一步。但是大家都知道2016年,马化腾才给腾讯云站台,腾讯云才获得腾讯内部的战略地位。虽然腾讯离企业服务比较远,如果腾讯云能够得到腾讯持续的强力支持,拿到企业级的门票是可以期待的。
也因为腾讯云最重要的能力是海量运营能力,在云服务、支付、安全、LBS等领域为合作伙伴提供基础能力,共同建设完善的应用场景,这也是腾讯云的服务宗旨。腾讯整个数据中心在全球有29个数据中心+数据节点,全球部署了600处CDN加速节点,数据存储量超过1千PB,同时,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每天以500TB规模的速度在增加。
百度云
主打方向:移动云
百度云为开发者提供全部的虚拟开发环境,开发组件,以及测试工具等Paas级的服务。比较擅于运营与推广及变现。百度的云重在于”搜索“与个人云存储,在搜素领域有着无比的服务经验。借组手机Rom系统和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百度云优势:个人云服务方面有着2亿多的用户。
百度云劣势:公有云市场中没有他的地位。
金山云
主打方向:存储
主要业务是游戏云客户,对游戏底层架构有着无比的优势,能够提供大型手游需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属于中立位置,所以显得更加安全,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游戏开发商选择金山云的理由。在今年阅兵当天与今头条推出了及时的SDK接口,推出视频云,提供直播,点播,存储,转码,VDN,数据统计等运用于视频行业的云端架构和全面多样性的解决方案。劣势好像没有什么劣势。
盛大云
主打方向:公有云方向
2011年推出的云平台,如今人们已经不知道他的存在了,也就慢慢的边缘化。主要是高管人事变动影响盛大云战略的问题。2011年推出是第一家支持ECU动能的云主机,第一家按小时计费的云主机,第一家云硬盘,第一家自动化的CDN加速产品。
盛大也是以AWS模式走,国内独创IOPS专享云,与公有云主机紧密结合,为数据库频繁文件读取高性能计算等应用提供支持。随着开源PHP源序不断增加成熟与WEB应用开发门槛降低,大量心血开发出来的PHPCMS系统成为了鸡肋,可替代强减弱。
盛大云优势:套餐灵活,起租价点低。
盛大云劣势:云主机在硬盘,CPU,数据库等一些关键性能参数上很不如意。就目前情况看性能一般,价格又无优势。
京东云
主打方向:电商云服务,属于私有云
与广大商家,用户,ISV和应用开发者共同培育电商应用生态。为传统企业全面提供电商,物流,金融,大数据分析,基础云计技术等全方位云服务。产品有京东宙斯,京东云鼎,京东云擎,京东云汇,京东云峰。走的是应用和业务驱动模式。
京东云优势:围绕自家强大电商平台资源服务构建自家的生态链,唯一独一无二的服务电商圈。
京东云劣势:在云计算的市场份额不会太大,因为属于私有云主攻电商领域。
新浪云主打方向:微博数据存储,目前属于最具有影响的Paas平台。
小米云主打方向:个人数据云存储。是为小米手机服务的,为了云服务会成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360云主打方向:安全云,联合西部数据,天翼云等国内IDC服务商为360卫士提供云服务提供云知己,云安全,云监控服务。
乐视云主打方向:视频云。为第三方网站和注册用户提供云视频解决方案和CDN业务支持。
华为云主打方向:全球性云服务。优势:出身于通信设备制造,在终端与云服务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占有极大的优势。劣势是:对互联网应用理解与用户体验方面欠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内容没有互联网用户入口。也与SAP合作。
亚马逊的AWS主打方向:全球性的云服务商。
AWS优势:1.历史性比较悠久,正式运营8年,经验老道的杰出代表。2.AWS在全球设有10个区域,地理位置覆盖比较广泛,特别适合跨国公司。3.AWS周围围绕着巨大的生态系统,资源相当的丰富,这个系统里面有众多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供应商,以及几十万的企业用户,还有一大批忠实的开发者。
AWS劣势:落地难,水土不服。国内访问速度慢,计费模式是预留计费,用户必须得准确预测企业到底用多少量,可是量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Ucloud服务比较好,但成本上比较贵,走的是线下渠道与推广,客户80%客户创业企业,竞争对手是阿里云,走的也是阿里云路线。底层技术不好,国外的服务器有时访问不了。虽自建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但是依然没有太丰富的资源池。还需要加大规模与各个产业链一起合作一起加强客户粘性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虽然私有云与UMCloud合作但是游戏客户与小型客户是他们客户的最大客户群体,但是小鱼小虾客户养活不了企业庞大的运营成本支出,也属于商务型驱动企业。
青云QCloud,底层技术比较牛逼,金融客户做得比较好,但是费用比较贵,技术范,华南区市场不好,现在技术已经不是青云的壁垒了,因为华为及阿里技术不比青云差,只不过青云在技术圈口碑好与技术比较炫与酷而已,懂得做PR文稿营销市场但是现在是私有云比公有云好,私有云的一些技术也是从公有云哪里借鉴演算出来。唯一缺点是公司战略不清晰到底是主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两家公司都是差不多时间从初创起家,在公有云市场与阿里、腾讯、AWS、AZURE等巨头一路竞争发展走到今天,有现在的规模和势头实属不易。也能从侧面说明两者都是国内最出色的公有云服务商之一。
从产品发展定位来说:青云以新技术、细化部署为第一出发点,辅以云平台上客户需求来推出、完善其产品线;UCloud的产品线的推出完善以云平台上客户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辅以最新的技术产品和细化产品。
从界面风格,宣传定位上:青云的风格很有范,科技感很强,更像国外AWS,整个控制台使用体验非常好;UCloud更接地气一点,比较贴近大部分国内用户习惯。
各自优势上来讲:青云的公有云产品细化程度更好,一些特定的云上部署场景更容易实现,尤其是复杂的如网络、文件共享存储等系统的部署,并且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银行级私有云部署案例;UCloud云规模大,运营稳定性更好,数据中心、网络等资源更充足,可以定制化公有云方案,大规模公有云客户案例多,私有云很少。
总体来讲UCloud和青云都是国内非常出色的云服务提供商,两家公司在定位、风格、优势上各有不同,可以根据自己业务需求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服务商。
青云的产品线细化程度很好尤其在网络上,控制台界面出众,能部署私有云;
UCloud云稳定性较好,大的平台级故障最少,IO性能出色,方案灵活支持托管、物理机租用,服务响应快;
公有云的主流客户包括:
重度互联网客户:业务重度依赖互联网,比如网游、互联网金融、视频直播、移动社交、O2O。
创业公司:业务同样重度依赖互联网,但是会离开公有云,自建生态链。
建站群众:这部分其实是以前的虚拟主机客户,包括SMB小微企业、个人站长、以及只在公有云上放门户网站的“企业级”客户,数量巨大,有一定黏度。
极客、开发者:这一类客户属于“玩云”的,以学习和研究为主,数量巨大,贡献和黏度都很低。
企业级客户”,业务模式复杂,主营业务大多云和IT无直接关系,核心业务大都不具备迁移到公有云环境的条件,他们只是希望借助云来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主营业务效率,对公有云,好奇又担心。
那么假设一千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云?
1 一个简单的内部虚拟化软件 。
2 一个类似于vmware的数据中心管理软件 。
3 简单的云主机服务,其它都是自己来。
4 一个设施型paas,也就是IPaaS,提供基础资源和it管理甚至应用管理服务 ,软件堆栈还是传统的 。
5一个组件型paas,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组件各功能API,完全看不到基础设施。
目前的公有云公司可以分为四大阵营:
第一阵营里面只有阿里云。
第二阵营里面包括腾讯云和ucloud、金山云。
第三阵营包括七牛云、青云、乐视云、电信云、联通云、移动云,以及华为云、京东云、美团云、网易云。这一阵营,要么是体量比较小,要么是战略还不够坚定。
第四阵营,包括盛大云、新浪云、首都在线,新网数码等。这一阵营在实力和战略上均有明显的问题,但在某一细分市场具备一定潜力。
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有四大竞争:
资金战:无论是资源还是技术都不足以成为吸引客户的第一要素,第一要素其实是钱。云服务提供商给客户提供的是一种租赁服务,其实是一种财务服务。大家对互联网公司的认知就是互联网公司是不挣钱的。假如你用虚拟机,云计算公司不挣钱,那么云计算公司需要不断的投入,累计下来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所有不投钱搞公有云的,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
技术驱动创新战:云计算绝对不能是商务导向和市场导向,必须要在经营上坚定不移的持续投入。做商务和市场推广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眼球和机会,但是本质上来说,产品和技术的迭代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必须聚焦,如果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市场和商务拓展,必然要牺牲技术产品迭代的资源。
规模化战:云计算说白了是靠规模来驱动整个商业模式的产业。如果没有规模,做到3年或者更长时间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就只能掉队。规模本身也是实力的表现。
生态化战:做生态是巨头BAT的事,初创企业做不成生态,只能做平台及产品。生态做好就会形成一种价值驱动的闭环体系。
所以以服务运营为主线,技术创新为核心,规模化做铺垫抢占市场,生态化构建云生态价值体系。云服务商需要关心的问题包括数据中心选址、服务等级协议(SLA)、运行维护、应急预案、安全防护、扩容策略、IPv4储备、服务规模、客户筛选、定价策略、市场竞争等等。
最后总结:
1. 云不是VPS生意,云还是以技术驱动为主,后才是以商务驱动市场,但云最难搞的是网络/存储/自动化运维/规模化且都是花费大量时间成本。目前云计算市场到了比拼品牌、价格、生态系统、性价比的时候,云计算比拼到最后依然是自动化运维及行业垂直化;
3. 目前阿里云市场份额比较大,但性能及服务不是很好,ucloud底层技术不好,他们是商务驱动型公司,组织架构臃肿与内部关系庞杂,服务器有时访问不了国外的,还不盈利。腾讯云不稳定,金山云在线教育网有问题。
4. 不同客户群体关注点不同,金融的注重安全与稳定性,传统的注重成本与价格,有钱又有大量的数据及访问量的电商或APP注重的是性能与稳定性。
5. 云还是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客户。
6. 云不是个暴利产品,毛利率很低,技术门槛高,渠道商因为云的油水少则不会作为主推业务,因为客户要解决方案,供应商要标准化。
根据我本人走访很多公司,他们对云的主要困扰有两个:
第一是数据的安全问题,第二是性能不够用。当然第二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但是第一个问题现在现阶段来说是非常困扰大家的问题。以前用云计算只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但是现在用是希望能在云上找一些为我创造价值的东西,云计算时代最有价值的是数据;数据对2B客户的价值是远远高于流量的。
因为原本云计算打破了原有的生产关系,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云企业会筑高IaaS和PaaS的篱笆。云计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Iaas门槛的持续铸高,Paas会成为各个云计算平台的标配,但是这其实进入到了一个僵持阶段,也就是说你用Paas对客户公司的IT能力去置换的时候,这里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僵持,这个地方下一阶段怎么做呢?
第三个阶段他一定会吸引大量的SaaS客户,在IaaS阶段是一个价值替换的动作,在SaaS阶段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动作,这个未来应该是云的一个方向。
在云计算的Saas阶段,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样的话客户会自然的选择云,而这个Saas公司因为部署在云上,就会对云的这个供应商提供一个更大的消费额,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也是因为我们中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2C的时代,那时什么最有价值?流量最有价值。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流量在做事情,那么在2B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也有这个延续这个思维呢?是不是谁的流量高,Saas企业就应该去哪里部署云?
当然不是!因为2B的客户是理性的,不像2C客户那样,2B的客户看中的是价值而不是你的体验,不会因为被引到了哪里就随便使用这里的软件资源产生消费,所以这个2B客户的特点就会造成这个市场效果不太好。
分析一下AWS成功之处:
1、 AWS之所以成功,根本上是AWS在PaaS层的能力远超其竞争对手。 AWS一半营收来自于EC2,并非是客户对paas不感兴趣,而是其定价策略所决定的,AWS本质上不是靠售卖软件,而是依赖资源(计算,存储,网络)的租售来盈利的,因此其paas(软件)层的服务,是为了售卖更多资源,算是增值服务。比如说计算层的服务: beanstalk,ecs,autoscalling这些都是免费的,只对使用的资源收费,而elb, emr这些服务,收费的大头也在所消耗的资源上,软件的收费仅仅占总体费用的很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