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数学界竟也如此这般


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

作者:mathphd

在1952年院校调整中,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清华数学系和浙大数学系被砍,举
国建设北大和复旦,其他重点高校的数学专业规模都很小,造成了这两所学校现
如今在中国数学界的绝对垄断地位。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复旦和中科
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
学所的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
基本是一伙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石钟慈,
一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
吴文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
行(美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
改革中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
程中各怀鬼胎,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其中,吴文俊、周毓麟、王元等人年事
已高,功成名就,基本不参与世事纷争。马志明后来投靠了北大,林群因为院所
合并一事与众人闹翻,剩下的几个年纪都大了,也不抱团,也不掌控重要的学术
资源。

夏道行早已隐居美国,连院士选举都懒得回来参加,

除去被剥夺选举权的资深院士吴文俊和周毓麟,以及隐居海外的夏道行,中
国数学界真正有投票权的院士只有21个,其中北大帮占了8个,1/3强,而且都是
年轻的少壮派,比如原中国数学会会长张恭庆,不仅把小舅子文兰弄成了院士,
还隔代指定文兰为接班人,让其顺利的当上了现任会长,带领北大帮把持了中国
大部分的数学资源;复旦派谷超豪名气很大,但是手下的几个人水平有限,特别
是把他老婆胡和生也弄成院士,让很多人笑话,加上远离北京,不具备掌控数学
各类资源的权力,所以复旦派虽然人数多达5人,但是影响力跟北大比相距甚远。
中科院就跟不用说了,被北大和复旦各个击破,几届都没有人当选,很能说明问
题。

院士选举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一般是选2个数学院士,近几届院士竞选基
本由北大和复旦说了算。

比如2001年,北大把在美国当教授的田刚进行包装,冒充北大全职教授竞选
院士,结果被复旦识破,说这样的海外兼职复旦多得很,北大仗着人多势众,恐
吓复旦,扬言如果复旦对田刚进行阻扰,北大就不给复旦的候选人投票,复旦一
看与其争得鱼死网破,不如都捞点好处,于是两校相互妥协,最后北大的田刚和
复旦的郭柏灵双双当选。田刚也成为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
个没有全职回国的海外院士,他的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虽然事后北大利用
院士章程为田刚当选一事进行自我辩护,但是院士增选细则中却明确规定海外学
者要想当上正式院士必须重点考虑其对国家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非全职
回国的学者按惯例是不能参加正式院士选举的,只能参加具有象征意义的外籍院
士的选举。(北大在田刚身上尝到甜头后,对其经验进行依法炮制,在03年和05
年两次推举非全职回国的佘振苏参选院士,但是北大在物理界不如数学界那样一
手遮天,所以这两次都没有得逞。)

转眼到了2003年,北大数学系一举推出了两个候选人,其中的张继平呼声甚
高,因为北大选票多,所以两人都进入了第三轮,这次复旦也派出了搞偏微分方
程的洪家兴,南开在陈省身先生的支持下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张伟平,此人得过国
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国内中青年数学家中最优秀的学者,论文质量在国内首屈
一指,加上有复旦毕业的背景,所以一开始志在必得,没想到北大仗着票数多,
公开发飚,表示复旦系最多只能上一个,复旦派最经不住恐吓,只得全力支持谷
超豪的学生洪家兴,而放弃了对张伟平的支持,陈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
他老人家只是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虽然没有能力让某人当上院士,但是享有
崇高威望,让某人当不上院士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于是张伟平和张继平pk的结果
是两人都没上成,反而是北师大搞概率论的陈木法捡了个漏,概率论方向多年没
有出院士,所以这个结果大家也只好认了。

2005年,陈省身先生去世,虽然冒出个丘成桐,但是丝毫不影响北大继续把
持中国数学界的各项资源,王诗宬的当选几乎毫无悬念,这一届的最大看点是南
京大学的程崇庆是否能上,丘成桐认为除了张伟平,当今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数
学家只有两个,那就是中山大学的朱熹平和南京大学的程崇庆,不过很不幸,程
崇庆搞的东西跟北大的文兰是一个东西——微分动力系统,后者自然不希望国内
再多一个动力院士,于是虽然程崇庆水平很高,但是缺少了北大的支持,最终仍
然与院士失之交臂。空出的一个名额被山大的彭实戈占了,此人为何当选?内幕
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北大的关系绝对不错。

对2007年的院士选举做个初步预测,南开方面,陈先生已然仙逝,加上03年
跟北大结下了梁子,张伟平这辈子恐怕也没有机会当上院士,除非得了fields奖,
想必张伟平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05年连名都没报,07年就更不会了,否则
岂非自取其辱?北大方面肯定会继续派张继平出马,没有南开横插一杠,张继平
的当选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悬念。而复旦在05年没有任何斩获,07年肯定会全力出
击,可以预计,07年的两个名额势必会被这两个学校继续瓜分。

正如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国内某重点高校数学教授时提到的,中国数学有过很
辉煌的历史,当年的华罗庚,苏步青,还有陈省身,不仅自己做出了世界一流的
成果,而且人格高尚,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
么多年了,没有像他们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现在的中国数
学界被一群品格低下的人所控制,因为他们自己本身数学也不行,所以也打压有
能力的学者,通过掌控中国的奖金和基金,扩充自己的势力,这二十年中国数学
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效果反而不如以前。北
大心里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一到利益关口,就以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全掌
控着数学领域的院士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轻人为了当院士,就低三
下四,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对《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一文的补充

  作者:老猫

  丘成桐先生认为中国的院士们已经彻底进入一个名利场,和学术基本无关的
看法从《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一文中又可以看到一个验证。不过,文中
有几个地方是不确切的,这里补充一下:

  首先,复旦大学还有一个数学院士叫李大潜。

  其次,彭实戈虽然现在在山东大学教书,但是他是在复旦大学做的博士后,
和李大潜等几位数学家们一直有合作。所以,他不是杂牌军,是正宗的复旦帮。
这样,2005年的院士里王诗宬是北大帮,彭实戈是复旦帮,仍然是两家分了名额。

  这里,大家可能对中国的数学界(尤其是院士们)应该更失望了,看到不熟
悉的名字还以为真的会有几个非北大复旦的例外情况呢,结果仔细一追问就会发
现人家原本还是有着特别深的关系。唉,你说,中国的科学还有什么希望。不是
自己家老婆,就是小舅子,就是学生,或者是密切的合作者。

  2005年的院士增选,中国科学院这边还有一个参选者周向宇,是陆启铿的学
生,成就我个人认为并不低于张伟平、朱熹平、程崇庆,至少相当,中国人里在
苏联(俄罗斯)拿到数学博士学位的除了谷超毫就是周向宇(好象还有一个徐州
师范大学的教授),谁都知道苏联(俄罗斯)的博士难拿(副博士容易多了),可
见周向宇之水准,当被推举上去后,据说中国科学院数学院还有个这样的共识:
一定大家努力要让他当选,但是最后因为中国科学院内斗厉害,结果让北大和复
旦占了便宜,各自认可的代表人当选。我觉得,在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一点上,
北大还是不错的,即使这样的团结是以牺牲中国的数学事业为代价的,也还是比
先内斗再对外强啊,好象闻到了“攘外必先安内”和“攘内必先安外”之争的哲
学味道。

  这里向记者们提一个建议,原来看到过不少写夫妻院士的,写得很好,而郎
舅院士的还未见报道,应该把张恭庆和他的小舅子文兰的事迹一起写出来。题目
我都替记者们想好了:“一女做红线,郎舅双院士——记北京大学两位至亲级数
学院士张恭庆和文兰”。

  就不由得想起《鹿鼎记》里的一件事情了,大家在推举香主的时候,有一位
贾老六就直接推举自己的姐夫关夫子,结果被其他人笑话,其中的玄贞道人说可
以赞成他的推举,但是关夫子要办一件大事,大家忙问什么大事,他便得意洋洋
地说道:“关夫子第一件要办的大事,便须和‘十足真金’贾金刀离婚!”当然,
这里的“十足真金”就是贾老六的姐姐了。于是,大家哄笑起来。

  最后,陈近南选择了韦小宝,把这场危机化开了。张恭庆看来没有陈近南的
气度,就是一心要抬举自己的妹夫,于是,最后只好在数学江湖上老一下那张应
该有尊严和羞耻感的面皮了。
三位有名的数学家落选院士

作者: 雅诗

  印象中有三位有名的数学家落选院士。 年龄从大到小是龚升,冯克勤和堵
丁柱。

  龚升算是华罗庚派系,学问是高的,据说评院士绰绰有余,但华老去得早,
龚升又因为年少时的事情与国内一对势力很大的院士夫妇有矛盾,数次评选院士
都落选,终隐居于美国。他编写的教材在美国卖得不错。

  冯克勤的学问我不太了然。但他是华罗庚的关门弟子,国外数学家多有熟悉
他的,想来学问是好的。冯交游颇广,但多次落选院士评选,这成了他的一大心
病。想来其导师的早逝对其影响不小。冯后来被清华从科大挖去做院长,其条件
之一是清华助其当选院士,可惜仍未成功。大约也有强硬的敌人吧。

  堵丁柱的学问名声我觉得是三人中最高的。堵乃天才,没上过大学,文革结
束后他投考科学院的研究生,答题都不循常规,为众多数学家所赏识。后赴美国
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九十年代初和合作者完成了非常漂亮的工作,一时
名声鹊起。当时众人都以为他会马上当选院士无疑。不想其后却有波折。堵在国
内的导师竟希望分一杯羹,要求先于堵博士当选院士。又有一帮中国数学家,包
括我以前所敬仰的一些大人物,站出来说堵的那个最著名的工作是错的,并在全
国宣讲。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堵博士的工作在美国受到了公认,在中国这个
数学的“更强国”却受大了广泛质疑。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可以猜到了:师生反目,
谁的院士都永远当不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的数学界竟也如此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