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OopMap

OopMap

转>

背景

虚拟机OopMap_第1张图片
可达性分析必须在一个能确保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该点不满足的话分析结果准确性就无法保证。这点是导致GC进行时必须停顿所有Java执行线程的其中一个原因。

由于目前的主流Java虚拟机使用的都是准确式GC,所以当执行系统停顿下来后,并不需要一个不漏的检查完所有执行上下文和全局的引用位置,虚拟机应当是有方法直接得知哪些地方存放着对象引用。

实现

OopMap 记录了栈上本地变量到堆上对象的引用关系。其作用是:垃圾收集时,收集线程会对栈上的内存进行扫描,看看哪些位置存储了 Reference 类型。如果发现某个位置确实存的是 Reference 类型,就意味着它所引用的对象这一次不能被回收。但问题是,栈上的本地变量表里面只有一部分数据是 Reference 类型的(它们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些非 Reference 类型的数据对我们而言毫无用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对整个栈全部扫描一遍,这是对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能不能用空间换时间,在某个时候把栈上代表引用的位置全部记录下来,这样到真正 gc 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读取,而不用再一点一点的扫描了。事实上,大部分主流的虚拟机也正是这么做的,比如 HotSpot ,它使用一种叫做 OopMap 的数据结构来记录这类信息。

我们知道,一个线程意味着一个栈,一个栈由多个栈帧组成,一个栈帧对应着一个方法,一个方法里面可能有多个安全点。 gc 发生时,程序首先运行到最近的一个安全点停下来,然后更新自己的 OopMap ,记下栈上哪些位置代表着引用。枚举根节点时,递归遍历每个栈帧的 OopMap ,通过栈中记录的被引用对象的内存地址,即可找到这些对象( GC Roots )。

可以把oopMap简单理解成是调试信息。在源代码里面每个变量都是有类型的,但是编译之后的代码就只有变量在栈上的位置了。oopMap就是一个附加的信息,告诉你栈上哪个位置本来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信息是在JIT编译时跟机器码一起产生的。因为只有编译器知道源代码跟产生的代码的对应关系。 每个方法可能会有好几个oopMap,就是根据safepoint把一个方法的代码分成几段,每一段代码一个oopMap,作用域自然也仅限于这一段代码。 循环中引用多个对象,肯定会有多个变量,编译后占据栈上的多个位置。那这段代码的oopMap就会包含多条记录。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使用 OopMap 可以避免全栈扫描,加快枚举根节点的速度。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用意。它的另外一个更根本的作用是,可以帮助 HotSpot 实现准确式 GC 。

下面的代码清单 是 HotSpot Client VM 生成的一段 String.hashCode() 方法的本地代码,可以看到在 0x026eb7a9 处的 call 指令有 OopMap 记录,它指明了 EBX 寄存器和栈中偏移量为 16 的内存区域中各有一个普通对象指针(Ordinary Object Pointer)的引用,有效范围为从 call 指令开始直到 0x026eb730(指令流的起始位置)+142(OopMap 记录的偏移量)=0x026eb7be,即 hlt 指令为止。

[Verified Entry Point]
0x026eb730: mov %eax,-0x8000(%esp)
…………
;; ImplicitNullCheckStub slow case
0x026eb7a9: call 0x026e83e0 ; OopMap{ebx=Oop [16]=Oop off=142}
;*caload
; - java.lang.String::hashCode@48 (line 1489)
; {runtime_call}
0x026eb7ae: push $0x83c5c18 ; {external_word}
0x026eb7b3: call 0x026eb7b8
0x026eb7b8: pusha
0x026eb7b9: call 0x0822bec0 ; {runtime_call}
0x026eb7be: hlt

OopMap记录输出的日志的构成是:

OopMap{零到多个“数据位置=内容类型”的记录 off=该OopMap关联的指令的位置}

==============================================================
例:

OopMap{[0]=Oop off=88}

在这个例子中,
[0]表示栈顶指针+偏移量0,这里就是[rsp + 0],也就是栈顶;右边的"=Oop"说明这个位置存着一个普通对象指针(ordinary object pointer,HotSpot将指向GC堆中对象开头位置的指针称为Oop)。

OopMap{off=228}

它说明在该方法的指令流中,有一个OopMap与偏移量228的位置上的指令关联在一起。
该OopMap显示这个位置上没有任何活着的引用。

OopMap{rbp=Oop off=144}

在偏移量为144的指令上关联了一个OopMap的记录,有一个活跃的引用在寄存器RBP里。

OopMap{rbp=NarrowOop off=248}

在偏移量为248的指令上关联了一个OopMap的记录,有一个活跃的引用在寄存器RBP里,并且这个引用是压缩过的(NarrowOop)。

OopMap{[296]=Callers_eax [292]=Callers_ecx [288]=Callers_edx [284]=Callers_ebx [272]=Callers_esi [268]=Callers_edi [28]=Callers_xmm0 [32]=Callers_xmm0 [36]=Callers_xmm1 [40]=Callers_xmm1 [44]=Callers_xmm2 [48]=Callers_xmm2 [52]=Callers_xmm3 [56]=Callers_xmm3 [60]=Callers_xmm4 [64]=Callers_xmm4 [68]=Callers_xmm5 [72]=Callers_xmm5 [76]=Callers_xmm6 [80]=Callers_xmm6 [84]=Callers_xmm7 [88]=Callers_xmm7 off=674}

这个OopMap记录看起来比较壮观。其实是它关联的指令位置上正好所有的callee-save的寄存器都保存到栈上了而已。例如说,在[栈顶+296]位置上保存的是调用方的eax;至于它到底是不是一个Oop就得看调用方对应的OopMap是怎么说的了。

OopMap{[24]=Oop [28]=Derived_oop_[24] [32]=Derived_oop_[24] off=192}

这里可以看到derived oop类型的数据,在栈上[28]位置的是由栈上[24]开始的一个对象的派生引用。

==============================================================

每个被JIT编译过后的方法也会在一些特定的位置记录下OopMap,记录了执行到该方法的某条指令的时候,栈上和寄存器里哪些位置是引用。这样GC在扫描栈的时候就会查询这些OopMap就知道哪里是引用了。这些特定的位置主要在:
1、循环的末尾
2、方法临返回前 / 调用方法的call指令后
3、可能抛异常的位置

这种位置被称为“安全点”(safepoint)。之所以要选择一些特定的位置来记录OopMap,是因为如果对每条指令(的位置)都记录OopMap的话,这些记录就会比较大,那么空间开销会显得不值得。选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点来记录就能有效的缩小需要记录的数据量,但仍然能达到区分引用的目的。因为这样,HotSpot中GC不是在任意位置都可以进入,而只能在safepoint处进入。
平时这些OopMap都是压缩了存在内存里的;在GC的时候才按需解压出来使用。
HotSpot是用“解释式”的方式来使用OopMap的,每次都循环变量里面的项来扫描对应的偏移量。

对Java线程中的JNI方法,它们既不是由JVM里的解释器执行的,也不是由JVM的JIT编译器生成的,所以会缺少OopMap信息。那么GC碰到这样的栈帧该如何维持准确性呢?
HotSpot的解决方法是:所有经过JNI调用边界(调用JNI方法传入的参数、从JNI方法传回的返回值)的引用都必须用“句柄”(handle)包装起来。JNI需要调用Java API的时候也必须自己用句柄包装指针。在这种实现中,JNI方法里写的“jobject”实际上不是直接指向对象的指针,而是先指向一个句柄,通过句柄才能间接访问到对象。这样在扫描到JNI方法的时候就不需要扫描它的栈帧了——只要扫描句柄表就可以得到所有从JNI方法能访问到的GC堆里的对象。
但这也就意味着调用JNI方法会有句柄的包装/拆包装的开销,是导致JNI方法的调用比较慢的原因之一。

== 准确式GC:该技术主要功能就是让虚拟机可以准确的知道内存中某个位置的数据类型是什么;比如某个内存位置到底是一个整型的变量,还是对某个对象的 reference;这样在进行 GC Roots 枚举时,只需要枚举 reference 类型的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J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