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手册 转载

医学检验手册

AZJY-YXJYSC-1.0

医学检验手册

前言

实验诊断学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送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的一门发展迅速的医学学科。在疾病预防、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药物监测、健康状况评价以及遗传疾病预测等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手册对目前我科各实验室开展的细胞生物学、临床化学、微生物学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旨在使临床科室能更好的了解实验项目对疾病诊断的价值,方便临床工作。实验诊断学内容广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者虽经努力,但限于知识水平和经验不足,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检验科

2007年12月

目录

内容页码

细胞生物学部分

一、血液部分

1、红细胞计数

2、白细胞计数

3、中性粒细胞

4、嗜酸性粒细胞

5、嗜碱性粒细胞

6、淋巴细胞

7、单核细胞

8、血红蛋白测定

9、红细胞压积

10、平均红细胞体积

1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4、血小板计数

15、血小板平均体积

16、血小板分布宽度

17、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18、血沉

19、血型

二、尿液

(一)尿常规

1、酸碱度

2、红细胞

3、白细胞

内容页码

4、比重

5、亚硝酸盐

6、尿胆原

7、尿胆红素

8、尿糖试验

9、尿酮体试验

10、尿蛋白试验

11、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二)流式尿沉渣检查UF-100

1、红细胞

2、白细胞

3、上皮细胞

4、管型

三、便

1、便常规

2、便潜血

3、便找虫卵

四、脑脊液

脑脊液常规

1、外观颜色检查

2、外观透明度检查

3、蛋白定性试验

4、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五、浆膜腔液

浆膜腔积液常规

六、前列腺液

七、精液

八、阴道分泌物检查

内容页码

九、细菌性阴道病检查

十、血栓与止血功能检测

1、凝血酶原时间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纤维蛋白原

4、D—二聚体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6、凝血酶时间

7、易栓症

8、血流变检测

9、血小板聚集实验

十一、形态学检查

1、末梢血涂片

2、红斑狼疮细胞

3、血液查疟原虫

4、骨髓细胞分析与报告

临床化学部分

一、肝脏生物化学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3、总蛋白

4、白蛋白

5、前白蛋白

6、总胆红素

7、直接胆红素

8、总胆汁酸

9、γ-谷氨酰转肽酶

10、碱性磷酸酶

内容页码

11、腺苷脱氨酶

12、血氨

二、胰腺生物化学

1、淀粉酶

三、肾脏生物化学

1、尿素

2、肌酐

3、尿酸

4、24小时尿肌酐

四、心脏损伤生物化学

1、心肌肌钙蛋白-I

2、肌红蛋白

3、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

4、N端脑钠肽

5、肌酸激酶

6、肌酸激酶同工酶

7、乳酸脱氢酶

五、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生物化学

1、甘油三酯

2、总胆固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5、脂蛋白(a)

6、载脂蛋白A-Ⅰ

7、载脂蛋白B

8、同型半胱氨酸

六、糖尿病生物化学

1、葡萄糖

2、口服糖耐量试验

内容页码

3、糖化血红蛋白

4、糖化血清蛋白

5、胰岛素

七、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生物化学

1、钠

2、钾

3、氯

4、二氧化碳

八、血气分析

1、标本要求

2、血酸碱度

3、血二氧化碳分压

4、血氧分压

5、血氧饱和度

6、标准碳酸氢根

7、实际碳酸根

8、缓冲总碱

9、剩余碱

10、氧含量

11、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2、二氧化碳总量

13、阴离子间隙

14、全血乳酸

九、骨代谢生物化学

1、钙

2、磷

3、镁

十、贫血性疾病相关检查

1、血清铁

内容页码

2、维生素B12

3、叶酸

4、铁蛋白

十一、脑脊液生物化学

1、脑脊液蛋白

2、葡萄糖

3、氯化物

十二、浆膜腔积液生物化学

1、总蛋白

2、葡萄糖

3、氯化物

4、乳酸脱氢酶

5、腺苷脱氨酶

十三、内分泌生物化学

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甲状腺素

3、促甲状腺激素

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5、游离甲状腺素

6、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7、抗甲状腺球蛋白

8、雌二醇

9、卵泡刺激素

10、黄体生成素

11、孕酮

12、催乳素

13、睾酮

十四、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

内容页码

2、癌胚抗原

3、糖链抗原19-9

4、癌抗原125

5、癌抗原15-3

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7、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8、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9、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10、ß2-微球蛋白

11、糖链抗原242

十五、特种蛋白

1、超敏C反应蛋白

2、类风湿因子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4、免疫球蛋白

5、补体C3

6、补体C4

7、尿微白蛋白

8、尿免疫球蛋白G

9、尿α1微球蛋白

10、尿α2巨球蛋白

十六、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

2、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

3、抗双链DNA抗体

4、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5、胰岛素抗体

6、胰岛细胞抗体

7、谷氨酰脱羧酶抗体

内容页码

十七、病原微生物抗体及抗原(TLA实验室)

1、甲肝抗体IgM

2、乙肝表面抗原

3、乙肝表面抗体

4、乙肝e抗原

5、乙肝e抗体

6、乙肝核心抗体

7、丙肝抗体

8、梅毒螺旋体抗体

9、人类免疫缺陷病抗体

十八、病原微生物抗体及抗原(免疫实验室)

1、EB病毒抗体

2、肺炎支原体总抗体

3、肺炎衣原体抗体IgG及IgM

4、柯萨奇病毒抗体IgM

5、弓形体抗体IgM

6、风疹病毒抗体IgM

7、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8、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型IgM及II型IgM

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10、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11、乙肝病毒e抗原

12、乙肝病毒e抗体

13、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14、乙肝病毒前S1抗原

15、梅毒螺旋体抗体

16、快速梅毒反应素试验

17、呼吸道病原体IgM20项

内容页码

十九、细胞免疫

1、T细胞亚群

2、B淋巴细胞

3、NK细胞

4、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二十、其它免疫项目

1、血清蛋白电泳

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4、食物特异性抗体14项

5、食物特异性抗体90项

微生物学部分

一、常规微生物检查

㈠血培养

1、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2、检验方法

3、培养鉴定流程

4、血液中常见致病菌

㈡痰和呼吸道标本培养

1、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

2、痰标本采集方法

3、培养鉴定流程

4、正常菌群

5、痰中常见致病菌

㈢尿标本培养

1、尿标本采集方法

2、培养鉴定流程

3、尿液常见致病菌

内容页码

㈣粪便标本培养

1、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2、培养鉴定流程

3、正常菌群

4、常见致病菌

㈤生殖道标本培养

1、生殖道标本采集方法

2、正常菌群

3、生殖道常见致病菌

㈥皮肤标本培养(伤口分泌物、脓液等)

1、皮肤(伤口分泌物、脓液等)标本采集方法

2、正常菌群

3、皮肤常见致病菌

㈦穿刺液标本培养

1、穿刺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采集方法

2、常见致病菌

㈧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1、革兰阳性菌

2、革兰阴性菌

二、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查

㈠沙眼衣原体检测

㈡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

㈢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

细胞生物学部分

细胞生物学检验俗称临床常规检验,通过对血液与体液中细胞形态的描述与计数来诊断疾病,并根据情况进行用药治疗,病人在留取标本时应严格遵守医嘱,并及时送检标本。

一、血液部分

1、红细胞计数(RBC)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或指血

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临床意义:⑴增高: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等;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⑵减低:血液系统所造成的贫血或大量失血。

2、白细胞计数(WBC)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或指血

参考值:成年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儿童(5—12)×109/L

临床意义:⑴增高:急性感染或炎症、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

⑵减低: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

3、中性粒细胞(NE)

参考值:成人百分数:50%—75%

绝对值:(2—7.5)×109/L

儿童百分数:50%—70%

新生儿百分数:31%—40%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计数。

4、嗜酸性粒细胞(EOS)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或指血

参考值:成人百分数:0.5%—5%

绝对值:(0.05—0.5)×109/L

儿童百分数:5%—50%

临床意义:⑴增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传染病,血液病等;

⑵减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伤寒、副伤寒等。

5、嗜碱性粒细胞(BAS)

参考值:成人百分数:0%—1%

绝对值:(0—0.1)×109/L

儿童百分数:0%—7%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常见,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

6、淋巴细胞(LYM)

参考值:成人百分数:20%—40%

绝对值:(0.8—4)×109/L

儿童百分数:20%—40%

新生儿百分数:40%—60%

临床意义:⑴增高:4—6岁前的婴幼儿,病毒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组织移植排斥反应;

⑵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长期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陷症等。

7、单核细胞(MONO)

参考值:成人百分数:3%—10%

绝对值:(0.12—1)×109/L

儿童百分数:1%—8%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8、血红蛋白测定(HGB)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

9、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35%—50%

临床意义:⑴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因此可作为计算补液的参考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明显增高。

⑵减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程度不同的降低。

1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82—92fl

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定。

1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31pg

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定。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

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定。

1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参考值:<0.15(15%)

临床意义:反映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变异的参数。

14、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⑴增高(>400×109/L):骨髓增生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脾切除后;

⑵减低(<100×109/L):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消耗过多;(30—50)×109/L时可自发紫癜;<20×109/L时可发生内脏出血。

1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参考值:6.8—13.5fl

临床意义:⑴增高: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

⑵减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

16、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15%—20%

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参数;PDW正常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体积相差悬殊。

17、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或指血

检验方法:仪器法或煌焦油蓝手工法

参考值:成年人0.6%—1.5%

新生儿2%—6%

临床意义:⑴增高:各种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增高尤为显著,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在用维生素B12和铁剂治疗后显著增多,表示治疗有效。

⑵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18、血沉(ESR)

标本要求:静脉血(黑色帽,枸橼酸钠抗凝管)

参考值: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⑴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⑵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9、血型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或指血

门诊医嘱项:ABO血型鉴定

病房医嘱项:卡式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

二、尿液

尿常规是临检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检验标本要求根据临床需要,按医生要求留取;常规标本留取要求如下。

标本要求:

⑴新鲜随机尿,留标本后应立即送检(1小时内);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应放4—8℃冰箱环境中或室温条件下保存,但不得超过4小时;

⑵避免污染:应避免月经血或阴道分泌物、精液或前列腺液、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污染,不能从尿布或便池内采集尿液标本,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留取尿液标本,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男性患者则要避免前列腺液或精液混入;

⑶明确标记:在采集尿液标本后,应在容器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和检验序号;

⑷尿液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溢出。

(一)尿常规

1、酸碱度(PH)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4.6—8.0

临床意义:⑴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⑵减低(酸性尿):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等,其他如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

2、红细胞(RBC)

检验方法:显微镜镜检

参考值:成人男性0—4.5个/µl

成人女性0—7个/µl

儿童0—4个/µl(男)

0—6个/µl(女)

临床意义: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系统出血,如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系结石以及某些菌株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

3、白细胞(WBC)

检验方法:显微镜镜检

参考值:成人男性0—6个/µl

成人女性0—14个/µl

儿童0—3个/µl(男)

0—4个/µl(女)

临床意义:见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的诊断。WBC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肿瘤,肾移植排异反应,肾结核,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等。

4、比重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晨尿1.015—1.025

随机尿1.003—1.030

新生儿1.002—1.004

临床意义:⑴增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急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高热、大量出汗、脱水、心功能不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⑵减低:表示肾脏浓缩机能减退,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及恢复期。

5、亚硝酸盐(NIT)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此实验诊断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符合率为80%,因此本实验阴性并不能排除菌尿的可能;同样,亚硝酸盐阳性也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标本放置过久或污染可呈假阳性结果,应结合其它尿液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

6、尿胆原(UBG)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利用尿胆原、尿胆红素和血胆红素等检查可协助鉴别黄疸病因。

7、尿胆红素(BIL)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利用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血胆红素等检查可协助鉴别黄疸病因。

8、尿糖试验(GLU)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时见于病理性糖尿:真性糖尿、肾性糖尿、其他糖尿,和妊娠性糖尿;真性糖尿主要见于糖尿病(血糖同时升高),肾性糖尿见于遗传性家族性糖尿(血糖正常),其他糖尿主要见于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9、尿酮体试验(KET)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妊娠反应、长期饥饿禁食、磷中毒后和某些药物(如服用降糖灵)影响。

10、尿蛋白试验(PRO)

检验方法:干化学试纸带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时主要是病理性蛋白尿,即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尿内持续出现蛋白;见于肾炎、肾病、肾毒性物质引起的肾损伤,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免疫性蛋白尿,泌尿系统感染等。

11、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检验方法:免疫胶体金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早孕、宫外孕、不完全流产、葡萄胎、绒癌及男性睾丸畸胎瘤等。

(二)流式尿沉渣检查UF—100

标本要求:

⑴男性留取新鲜中段尿,女性留取新鲜后段尿,强调用清洁无菌棉纱布擦拭尿道口后进行;

⑵尿量必须大于4毫升,以10毫升为佳;

⑶留尿试管要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和其他污染;

⑷标本留取后1小时内送检。

检验方法: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法

1、红细胞(RBC)

参考值:0—25/µl

临床意义: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系统出血,如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系结石以及某些菌株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等。

2、白细胞(WBC)

参考值:0—30/µl

临床意义:见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的诊断。WBC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肿瘤,肾移植排异反应,肾结核,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等。

3、上皮细胞(EC)

参考值:0—15/µl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中可出现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异形上皮细胞,通常无临床意义;大量出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等肾实质性病变时可出现多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或肾细胞。

注:上皮细胞类型以显微镜检结果为准。

4、管型(CAST)

参考值:0—15/µl

临床意义:

⑴透明管型: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当有轻度或暂时性肾或循环功能改变时,尿内可有少量透明管型;

⑵颗粒管型:在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时,可见较多的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的现象;

⑶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⑷脂肪管型: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肾病;

⑸肾衰管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⑹蜡样管型: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鉴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和肾淀粉样变时。注:管型类型以显微镜检结果为准。

三、便

标本要求:⑴留取指头大小(约5g)新鲜粪便;

⑵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检;

⑶不应采取尿壶或便盆中的标本,标本中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

⑷标本应选择其中含脓血、黏液等病理成分检查,并多部位取材;

⑸采取标本后,应在1h内完成检查。

1、便常规

参考值:棕黄色,柱状软便,镜检无红细胞,白细胞不见或偶见,无寄生虫虫卵。

临床意义:异常见于痢疾、消化道出血、肠炎等肠道疾病,还可检验各种寄生虫原虫及虫卵。

2、便潜血(OB)

检验方法:免疫胶体金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筛选指标。

3、便找虫卵

参考值:未找到虫卵

临床意义:

⑴寄生虫卵:检查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常用的指标;粪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卵和带绦虫卵等;

⑵原虫和滴虫:肠寄生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纤毛虫;肠道阿米巴: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等;

⑶鞭毛虫和纤毛虫:人体常见的有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慢性腹泻,胆囊炎。

四、脑脊液

标本要求:

⑴CSF多由腰椎穿刺获得,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小瓶中,用于细菌学检查、生化免疫学检查和细胞计数;

⑵标本必须及时送检;久置可导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⑶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如遇高蛋白标本,可用浓度为100g/L的EDTA盐抗凝;

⑷蛋白测定时标本需离心沉淀,用上清测定以排除细胞的影响。

脑脊液常规

1、外观颜色检查

参考值:无色

临床意义:

⑴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⑵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椎管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

⑶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⑷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⑸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2、外观透明度检查

参考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⑴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⑵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⑶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⑷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⑸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蛋白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转移癌。

注:血性标本应离心沉淀后用上清进行测定。

4、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参考值: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单核细胞少见。

临床意义:⑴计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性粒细胞增多);⑵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细胞增多);⑶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五、浆膜腔液

浆膜腔液常规

标本要求:添加EDTA抗凝剂的玻璃管

临床意义:用于检验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性疾患,恶性肿瘤等。

六、前列腺液

前列腺液

参考值:红细胞<5个/HPF

白细胞<10个/HPF

卵磷脂子体为多量或满视野

临床意义:用于检查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子体减少,可见成堆白细胞;当白细胞>10个/HPF或成堆出现时,可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红细胞大量出现提示可能有精囊炎、前列腺化脓性炎症及前列腺癌病变。

七、精液

精液

标本要求:在3个月内检查2次至数次,二次间隔应>7天,但不应超过3周;采样前至少禁欲三天,不超过七天;采样后1小时内送检标本。用清洁干燥玻璃试管收集精液,不宜采用避孕套内的精液;应将射精精液全部送检;容器必须贴好条码,注明采集日期和时间。和其他体液一样,精液也必须按照潜在生物危害处理,因为其内可能含有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参考值:量≥2ml,5—30分钟液化,计数≥20×109/L,活动率>70%,

正常形态≥50%,PH  7.2—8.0,

红细胞、白细胞均<5个/HPF,未见细菌。

临床意义:诊断男女不孕症的原因,还可辅助诊断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八、阴道分泌物检查

阴道分泌物

标本要求:采集前24小时内禁止性交、盆浴、阴道灌洗和局部上药等,一般用消毒棉拭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穹窿后部宫颈管口等处取材。

参考值:霉菌:阴性

滴虫:阴性

清洁度:Ⅰ—Ⅱ度

临床意义:清洁度Ⅲ—Ⅳ度为异常,多数为阴道炎;可发现阴道霉菌、阴道滴虫等病原体;单纯清洁度增高而不见霉菌、滴虫者,可见于细菌性阴道炎。

备注:根据下表分级:

清洁度

阴道杆菌

球菌

上皮细胞

脓细胞/白细胞

I

++++

满视野

0—5/HPF

II

++

1/2视野

5—15/HPF

III

++

15—30/HPF

IV

++++

>30/HPF

九、细菌性阴道病检查

细菌性阴道病检查(BV)

标本要求:⑴采样前24小时病人不要进行阴道冲洗或使用阴道栓剂;

⑵用棉拭子收集病人阴道侧壁分泌物标本,尽量避免宫颈口分泌物的干扰;

⑶标本检测前不宜置于反应液内,否则会影响试剂检测的准确性;待测标本如不能立即检测可置4℃冰箱保存4小时。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十、血栓与止血功能检测

1、凝血酶原时间(PT)

标本要求:空腹静脉血(蓝色帽,枸橼酸钠抗凝);

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放冰箱保存;

血凝、血多、血少、溶血、乳糜血都拒收。

检验方法:一期法

参考值:PT    11—14秒

待测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3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   0.8—1.2

PT%  80%—120%

INR依ISI不同而异

临床意义:

⑴延长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因子II、V、VII、X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FDP以及抗因子II、V、VII、X的抗体;

⑵缩短或PTR降低①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②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⑶监测口服抗凝剂:国人以INR1.8—2.5为宜,不超过3.0;不同情况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最佳INR的范围:术前两周或术中口服抗凝药INR为1.5—2.5;原发或继发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0—3.0;活动性静脉血栓的预防、肺梗塞、复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INR为2.0—4.0;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心脏换瓣术后INR为3—4.5。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标本要求:同PT+A

检验方法:凝固法

参考值:APTT    25—36秒

待测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10秒以上有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⑴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内源凝血因子VIII、IX和XII缺乏症,如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VIII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血友病患者VWD等;②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乏;③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VIII或因子IX抗体,狼疮抗凝物等;④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吸收不良综合症;⑤DIC、纤溶活性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及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有抗凝物质等。

⑵缩短见于①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期;②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性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及严重灼伤等。

3、纤维蛋白原(Fg)

标本要求:同PT+A

检验方法:Clauss法(凝血酶法)

参考值:200—400mg/ml或2—4g/L

临床意义⑴增高:见于各种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月经期及妊娠期、糖尿病、动脉硬化、结缔组织病、手术后、休克、癌症肿瘤、骨髓瘤、放射治疗后等;还见于血栓栓塞性疾病、促凝物质进入血中;⑵减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的肝脏疾病、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I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某些产科意外、恶性肿瘤等。

4、D—二聚体(D-D)

标本要求:同PT+A

检验方法: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300ug/ml或<0.3g/L

临床意义:含量增高见于DIC,是DI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等血栓性疾病,重症肝炎,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及溶栓药物治疗时其含量也增高。

5、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标本要求:同PT+A

检验方法: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5ug/ml

临床意义:含量增高见于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休克,恶性肿瘤,肺栓塞,白血病,原(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

6、凝血酶时间(TT)

标本要求:同PT+A

检验方法:凝固法

参考值:14—21秒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增多等。

7、易栓症

标本要求:空腹静脉血(蓝色帽,枸橼酸钠抗凝);

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放冰箱保存;

血凝、血多、血少、溶血、乳糜血都拒收。

检验方法:⑴纤维蛋白原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⑵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A发色底物显色法

⑶蛋白C活性PC∶A凝固法

⑷蛋白S活性PS∶A凝固法

⑸活化蛋白C抵抗APC-R凝固法

⑹狼疮抗凝物LA凝固法

⑺纤溶酶原活性PLG∶A发色底物显色法

参考值:⑴纤维蛋白原Fg  200—400mg/ml或2—4g/L

⑵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A  75%—125%

⑶蛋白C活性PC∶A  70%—140%

⑷蛋白S活性PS∶A  70%—123%

⑸活化蛋白C抵抗APC-R

PCAT  85—200秒PCAT0  35—55秒NR  0.69—1.56

⑹狼疮抗凝物LA1/LA2  0.8—1.2

⑺纤溶酶原活性PLG∶A  75%—140%

临床意义:

⑴Fg:见前;

⑵AT-Ⅲ∶A测定是临床上评估高凝状态的良好指标,尤其是AT-Ⅲ∶A下降时;AT抗原和活性同时检测,是先天性AT缺乏分型的主要依据;在疑难DIC诊断时,AT水平下降具有诊断价值;而急性白血病时AT水平下降更可看作是DIC发生的危险信号;在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治疗抵抗,可用AT检测来确定;抗凝血酶替代治疗时,应首选AT检测来监护。

①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障等疾病的急性出血期以及口服抗凝药治疗过程中;

②减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肾病综合症等。

⑶PC∶A检测是易栓症诊断必不可少的指标,并可作为寻找静脉或动脉血栓的病因,诊断高凝状态的存在以及肝病变和维生素K缺乏对凝血与抗凝蛋白的影响和先天性PC缺陷症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①增高:见于代偿性增加,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妊娠后期及炎症和其他疾病的急性期;

②减低:见于先天性PC缺陷,根据PC∶A和PC∶Ag可将先天性PC缺陷分为I型(PC∶A、PC∶Ag均减低)和II型(PC∶A减低、PC∶Ag正常);获得性PC缺陷:如DIC、肝功能不全、手术后、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⑷PS∶A检测应和PC∶A检测同时进行,PS水平减低可分为先天性PS缺陷和获得性PS缺陷。①先天性PS缺乏症常并发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单纯PS缺乏患者少见,常与PC缺乏共存;②获得性PS缺乏可见于DIC、肝脏疾病、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妊娠等。

PS为活化PC的辅因子,增强活化PC与磷脂表面结合的亲和力,从而加速灭活Fv和FVIII。

⑸APC-R试验检测APCR的敏感度明显提高,尤其是检测FV Lei-den的敏感度几乎达到100%。除了可检测APCR外,还可检测凝血酶原FⅡG20210A突变和PC系统活性降低,因此,其检测APCR的特异性较低。假阳性结果还可见于因子V、因子VIII的活性异常升高、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或狼疮抗凝物质存在等情况。但是用乏因子V血浆进行的APC-R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⑹LA1/LA2最终结果的判断必须依据抗凝物质筛查/确证试验比值。比值>2.0提示狼疮抗凝物质强阳性;比值为1.5—2.0提示狼疮抗凝物质阳性;比值为1.2—1.5提示狼疮抗凝物质弱阳性;比值<1.2但筛查/确证试验测定值均延长,则需进一步检测因子II、V、X的活性或抗体。本实验阳性见于有狼疮抗凝物质存在的患者,如SLE、自发性流产、某些血栓形成性疾病。

⑺PLG∶A①水平增加提示纤溶激活能力不足,可见于某些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②水平减低可见于过度消耗,如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肝病、肝移植、肝叶切除、肿瘤广泛转移、大手术、严重外伤、DIC等,提示纤溶激活能力增强;先天性纤溶酶原缺陷少见。

8、血流变检测

标本要求:空腹静脉血,两管标本:⑴绿色帽,肝素锂抗凝;

⑵黑色帽,枸橼酸钠抗凝管;

立即送检。

检验方法:全血黏度测定用锥板法,血浆黏度测定用毛细管法。

参考值:全血黏度:高切3.73—4.60(男)3.65—4.40(女)

中切4.51—5.57(男)4.35—5.45(女)

低切6.80—9.58(男)6.50—9.25(女)

血浆黏度:1.12—1.64(男)1.12—1.64(女)

还原黏度:高切4.63—8.26(男)4.86—9.31(女)

中切6.25—10.51(男)6.46—12.22(女)

低切11.02—19.84(男)11.34—22.78(女)

血沉方程k值:0—93(男)0—120(女)

临床意义:

⑴黏度增高: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DVT、糖尿病、高脂血病、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烧伤等;

⑵血小板聚集增高常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肺栓塞、脾切除后、静脉血栓、高b脂蛋白血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液透析、多发性硬化症、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肾小球肾病、DIC的高凝期以及高脂肪膳食和吸烟者;

⑶血小板聚集活性减低主要见于下列疾病:血小板无力症、灰色血小板综合症、TXA2合成及代谢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尿症以及某些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尿毒症、严重肝病及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VB12缺乏、真性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转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双香豆素等)。

9、血小板聚集实验(PAgT)

标本要求:空腹静脉血,(蓝色帽,枸橼酸钠抗凝);

立即送检,此实验必须在3小时内检测完毕,切忌放入冰箱;

血凝、血多、血少、溶血、乳糜血都拒收;

标本采集前10天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检验方法:比浊法

参考值:⑴诱导剂为ADP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0%—70%(男)45%—65%(女)

血小板聚集斜率41.7—81.6(男)40.2—78.5(女)

⑵诱导剂为AA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4%—99%

临床意义:

⑴血小板聚集活性增高常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原发性高血压、肺栓塞、脾切除后、静脉血栓、高b脂蛋白血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液透析、多发性硬化症、口服避孕药、晚期妊娠、肾小球肾病、DIC的高凝期以及高脂肪膳食和吸烟者;

⑵血小板聚集活性减低主要见于下列疾病:血小板无力症、灰色血小板综合症、TXA2合成及代谢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尿症以及某些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尿毒症、严重肝病及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VB12缺乏、真性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转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双香豆素等)。

十一、形态学检查

1、末梢血涂片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应行推片染色保存。

检验方法:手工镜检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杆状核0.01—0.05(1%—5%)

分叶核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同“血液部分”相关内容。

2、红斑狼疮细胞

标本要求:空腹静脉血(红色帽,不含抗凝剂);尽快送检。

检验方法:手工法

参考值:未见狼疮细胞

临床意义:⑴多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胶原性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⑵未找到狼疮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疮的诊断,应进一步做其他有关免疫学检查,如抗核抗体等。

3、血液查疟原虫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应行推片染色保存。

检验方法:手工镜检

参考值:未见疟原虫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各种类型疟疾。⑴临床以见到疟原虫为诊断金标准;⑵未找到疟原虫不一定就不是疟疾,可以依靠免疫学的方法检验。

4、骨髓细胞分析与报告

标本要求:由临床医生取材送检,吸取的骨髓液不能超过0.2ml,否则容易稀释;

不需抗凝,选择骨髓小粒部分制作涂片。

检验方法:手工镜检

报告内容:⑴骨髓增生程度:正常是增生活跃;

⑵粒红比值(G∶E):参考值2—4∶1

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参考值7—35个/1.5×3cm2

⑷粒细胞系统:正常情况下约占1/2(50%—60%),各阶段比例:

原始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一般各15%,

成熟粒细胞杆状核中性多于分叶核中性,

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

各细胞形态上无异常;

⑸红细胞系统:正常情况下约占1/5(20%)左右,各阶段比例:

原始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一般各10%,

各细胞形态及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

⑹淋巴及单核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约20%,小儿偏高,可达40%;

单核细胞<4%;

⑺其他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

⑻有无寄生虫;

⑼有无异常细胞;

最后提出诊断,如不能提出诊断意见,可描述形态学所见,以供临床参考。

临床意义:

⑴确定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恶性组织细胞病、多

发性骨髓瘤等;

⑵诊断某些类脂质沉积病,如戈谢病、尼曼—皮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⑶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骨髓涂片查找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弓形虫及真菌等;

⑷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如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

黑色素瘤等;

⑸协助诊断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MDS、白细胞减少症、

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⑹协助鉴别诊断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上遇有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或骨痛时,

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

临床化学部分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TLA实验室和免疫实验室已经开展的检查项目名称、英文缩写、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参考值范围、主要临床意义。由于测定方法的多样性,本手册提供的参考范围仅供参考,具体临床工作中应以报告单上提供的参考范围为准。

一、肝脏生物化学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改良速率法。

参考值:<42U/L

临床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增高:⑴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⑵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⑶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奎宁、水杨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引起其升高。ALT活性降低:磷酸吡多醛缺乏症。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速率法

参考值:8—40U/L

临床意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此酶在组织中分布很广,如心肌、横纹肌、肝脏,其中心肌含量最高。心肌梗死后6—12小时开始增高,16—48小时达最高值,3—6天恢复正常。肝炎时,AST和ALT一样明显升高,急性期由于ALT清除率较慢,往往ALT大于AST活力。恢复时也是ALT较慢,AST/ALT比值小于1。如转氨酶升高,且比值大于1常说明有慢性肝炎的可能,肝硬化则比值明显升高。因此,AST活性的增高意味着心肌或肝细胞损害的发生。

3、总蛋白(TP)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双缩脲比色终点法

参考值:62—83g/L

临床意义:⑴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尤其是急性失水如呕吐、腹泻变化更为显著。又如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血浆也可发生浓缩。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大多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此时主要是球蛋白的增加。慢性炎症疾病、肝硬化时浓度也可增加。⑵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长期食物中蛋白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因长期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蛋白质丢失。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出血时,大量血液丢失;肾病综合症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溃疡性结肠炎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

4、白蛋白(ALB)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溴甲酚绿比色法

参考值:0—60g/L

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在肝脏合成。⑴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由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并非蛋白绝对量的增加。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⑵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但有时总蛋白的浓度接近正常,而白蛋白的浓度降低,同时伴有球蛋白浓度的增高。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或严重烫伤时血浆大量丢失。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腹水形成时白蛋白的丢失和肾病时白蛋白从尿液中的丢失。妊娠时尤其是晚期,由于体内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同时又伴有血浆容量增高,血清白蛋白可明显下降,但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5、前白蛋白(PALB)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透射比浊法

参考值:0.18—0.41g/L

临床意义:实验室通常将前白蛋白作为内脏蛋白质状态的首选标志。⑴血清PA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和恶性疾病时其水平下降。术后24h后其水平下降,2—3天时达高峰。⑵各类肝炎、肝硬化致肝功能损害时PA合成减少水平降低,是肝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对肝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⑶前白蛋白由于半衰期短、对人摄入敏感,有助于评估病人营养状态,一旦营养不良,PA迅速下降。⑷蛋白消耗性疾病或肾病时PA浓度下降,妊娠时PA浓度也下降。

6、总胆红素(TBIL)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2,4—二氯苯胺重氮盐比色法

参考值:3.4—20.5μmol/L

临床意义: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或肝癌、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血清总胆红素都会增高。

7、直接胆红素(DBIL)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2,4—二氯苯胺重氮盐比色法

参考值:0—6.8μmol/L

临床意义: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在肝脏中,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可溶性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由胆管排入肠道。直接胆红素的测定主要检测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等都会增高。

8、总胆汁酸(TB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循环酶法

参考值:<12μmol/L

临床意义:对各种肝病诊断均有意义,尤其是在病情发展有慢性化和纤维化时反映灵敏。⑴急性肝炎:TBA显著增高。⑵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者增高明显,慢性迁延性肝炎者增高幅度小、阳性率降低。⑶肝硬化:比慢性活动性肝炎增高幅度大,各期肝硬化均有增高。⑷胆汁淤积:TBA增高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胆管阻塞的初期即显著增高。⑸餐后血清TBA异常率高于空腹。

9、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速率法

参考值:3—50U/L

临床意义:γ-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⑴γ-GT明显增高见于原发/继发性肝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道癌等。⑵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以及嗜酒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者,γ-GT在肾脏、胰腺和肝脏的含量之比为100∶8∶4,但肾脏疾病时此酶升高却不明显,另外口服避孕药也可使其值升高20%,在解释酶活性增高的原因时应全面考虑。

10、碱性磷酸酶(ALP)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速率法

参考值:42—98U/L

临床意义:⑴骨骼系统疾患如纤维骨炎、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转移性骨瘤和骨折愈合期等可使ALP活性增高。肝胆疾患如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和肝脓肿等,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均可使ALP活性增高。⑵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功能不全、贫血、恶病质等则使ALP活性下降。

11、腺苷脱氨酶(AD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酶偶联法

参考值:4—24U/L

临床意义:⑴急性肝炎、酒精肝、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结核性胸、腹膜炎等疾病患者的ADA活性会明显增高,因而常与ALT、γ-GT等指标联用,在肝病诊断方面提供重要依据。⑵结核性胸腹水ADA活性显著增高,癌性胸腹水不增高,也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提供依据。⑶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前列腺和膀胱癌、溶血性贫血、痛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心力衰竭等,腺苷脱氨酶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12、血氨(NH3)

标本要求:⑴肝素或者EDTA抗凝的全血。⑵放置会使血液中的氨量增加,采血后应立即进行测定,如不能立即进行测定,应把样本放在冰箱里保存,尽早进行测定。

检验方法:比色法

参考值:9—47μmol/L

临床意义:严重肝脏疾病时,引起血氨增高。成人测定血氨用于肝昏迷的监测和处理,儿童血氨的测定用于诊断Reye′s综合征。

二、胰腺生物化学

1、淀粉酶(AMY

标本要求:我实验室首选新鲜血清、尿样本

检测方法:GalG2CNP速率法

参考值:血清0—38U/L,尿液8—464U/L

临床意义:⑴血清淀粉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在急性发作期(8—12h)血清淀粉酶活性开始增高。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h也会升高。⑵某些慢性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以及流行腮腺炎、唾液腺化脓或腺管堵塞时,血清淀粉酶也会有所升高,但数值一般低于500U/L。⑶对于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癌及胆囊炎等,则淀粉酶活力下降,因为人血清中淀粉酶主要由肝脏合成。

三、肾脏生物化学

1、尿素(URE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酶偶联速率法

参考值:1.66—8.35mmol/L

临床意义:⑴血清尿素升高:正常生理状况下:高蛋白饮食,随年龄增加有增高倾向。病理状况下:原因之一是由于尿素排泄减少,如肾功能损害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衰、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失水、呕吐、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道或输尿管阻塞使尿量排出减少,低血压或肾血流减少所致的尿形成减少。病理状况下另一原因是蛋白分解代谢的增加、可见于长期发烧、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的增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胃或十二指肠出血。⑵血清尿素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比非孕妇低。

2、肌酐(CRE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肌氨酸氧化酶终点比色法

参考值:34—103μmol/L

临床意义: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变成肌酸后,再经过脱水生成肌酐,肌酐与肌肉组织有密切的关系,肌酐的生成量可作为判断肌肉疾病的有用指标。肾脏疾病初期,一般血清肌酐浓度不升高。直至肾脏实质性损害,如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和肾功能障碍才引起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如升高至176—353μmol/L,提示为中度至重度的肾损伤。所以,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病的临床意义较大。

3、尿酸(U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参考值:150—460μmol/L

临床意义:⑴血清中尿酸增高常见于痛风。⑵核酸代谢增加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血清中尿酸亦常见增高。⑶肾功能降低、铅中毒、酒精中毒、肿瘤化疗、放射治疗后和妊娠毒血症等均可使血清尿酸增高。⑷血清尿酸的减少可见于服用可的松、双香豆素、丙磺舒等药物以后。

4、24小时尿肌酐(24h)

标本要求:留取24小时尿,记录尿量

检测方法:肌氨酸氧化酶终点比色法

参考值:1000—1500mg/24h

临床意义:尿中肌酐的排泄量与肌肉总量成一定比例,不受饮食和尿量的影响,经肾小球滤过后也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可用来检测肾小球功能。

四、心脏损伤生物化学

1、 心肌肌钙蛋白-I(cTnI)

标本要求:血清或肝素抗凝的血浆,保存在2—8°C时样本可保持稳定14天,冰冻在-20°C或以下时样本可保持稳定8周,应避免对样本重复冷冻和解冻。

检验方法:免疫比色法

参考值:0.00—0.05ng/ml

临床意义:帮助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和确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死亡风险等级。心肌梗塞发生后4—8h,血清/浆中cTnI水平即可升高,12—14h达到峰值,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10天。连续监测有助于判断血栓溶解和心肌再灌注。

2、 肌红蛋白(MYO)

标本要求:血清或肝素抗凝的血浆,保存在2—8°C时样本可保持稳定7天,冰冻在-20°C

或以下时样本可保持稳定28天,应避免对样本重复冷冻和解冻。

检验方法:免疫比色法

参考值:男性:16—96 ng/ml

女性:9—82 ng/ml

综合:10—92 ng/ml

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塞。MYO分子量小入血快,在AMI发生1—3h后便可升高,6—12h达到峰值,24—36h回到正常。还可以反映局部缺血心肌周期性自发的冠脉再梗塞和再灌注。

3、 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CK—MB mass)

标本要求:血清或肝素抗凝的血浆,样本在室温下可储存12h,在-4°C条件下可储存3天,在-20°C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应避免对样本重复冷冻和解冻。

检验方法:免疫比色法

参考值:0—3.6ng/ml

临床意义:辅助诊断心肌梗塞。胸痛发生后4—8h内升高,12—24h中达到峰值,48h后回到正常。还用于评定AMI的程度以及后来的再梗塞。

4、N端脑钠肽(NT-proBNP)

标本要求:肝素抗凝的血浆,在20—25°C或2—8°C时样本可稳定3天,在-20°C或者更低的条件下可储存12月。应避免对样本重复冷冻和解冻。

检验方法:免疫比色法

参考值:<75岁的患者:0—125pg/ml

≥75岁的患者:0—450pg/ml

临床意义:辅助诊断和评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鉴别诊断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还可进一步指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心力衰竭患者的风险级别。

5、 肌酸激酶(CK)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酶偶联法

参考区间:24—195U/L

临床意义: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⑴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CK活性都增高。在心肌梗塞时CK活力升高出现较早,梗塞后2—4h就开始升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2倍。其对心肌梗塞的诊断特异性高于AST和LD。但此酶升高持续时间短,2—4天就恢复正常;如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再次梗塞。⑵病毒性心肌炎时也明显增高,对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也可增高。⑶剧烈运动、各种插管、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抗菌素也可能增高。

6、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免疫抑制法

参考区间:0—25U/L

临床意义:心肌是人体唯一含CK-MB最多的器官,CK-MB占15%-40%,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有胸痛发作后3—6h,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h达峰值,36h内其波动与总活力相平行,到48h消失。8—12h达峰值者比24h达峰值预后佳。若下降后再度上升,提示有心肌梗塞复发。

7、 乳酸脱氢酶(LDH)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速率法

参考区间:135—225U/L

临床意义:乳酸脱氢酶增高见于心肌梗死、肝炎、肺梗死、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的等。某些肿瘤转移所引起的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目前,常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五、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生物化学

1、甘油三TG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酶学终点比色法

参考值:0—1.7mmol/L

临床意义:⑴甘油三酯升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之一。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脂症、肥胖症、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极度贫血等。⑵甘油三酯降低:有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等。

2、总胆固醇(TCHO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酶学终点比色法

参考值:3.1—5.7mmol/L

临床意义:⑴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因素有:长期的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和高热量饮食,遗传因素、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可使胆固醇升高;遗传因素、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可使胆固醇降低。⑵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病理状态下,高胆固醇有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发的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家族性APO-B缺陷症等。继发的见于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妊娠等。⑶低胆固醇血症也有原发与继发。前者如家族性的无或低B脂蛋白血症,后者如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严重肝病患者,血清胆固醇不一定很低,但由于LCAT(胆固醇卵磷脂酰基转移酶)活力低下也可减低。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一步法

参考值:0.77—2.25mmol/L

临床意义:HDL-C是一种主要的血浆脂蛋白,是由许多不同的粒子组成,包括不同大小,不同含脂量的胆固醇及载脂蛋白。HDL-C参与胆固醇从周围细胞到肝脏的转运,在肝脏中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然后进入肠道。在许多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已表明了血清中的HDL-C的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病率呈负相关,HDL-C作为CHD的一个指标的重要性已被认可。高TG血症往往伴低HDL-C,肥胖者HDL-C也多偏低,吸烟可使HDL-C下降,饮酒及长期体力活动可使其升高。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消除酶法

参考值:1.27—4.13mmol/L

临床意义:⑴LDL-C导致胆固醇沉着而形成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临床上LDL-C的浓度是所有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中最重要的预见性指标。⑵在进行脂减少治疗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或延缓硬化和避免斑块分裂中,准确地测定LDL-C至关重要。

5、脂蛋白(a)[LP(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0—0.3g/L

临床意义:血清水平的个体差异较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基本不受性别、饮食和环境影响。⑴增高:与冠心病、术后再狭窄或中风发生密切相关。>300者冠心病发病率高3倍;>497者脑卒中危险性增加4.6倍。可见于1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炎症等。⑵减低:见于肝脏疾病。

6、载脂蛋白A-Ⅰ(APO A-Ⅰ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1—1.6g/L

临床意义:⑴增高:可直接反映HDL-C水平,且更精确。可以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诊断冠心病的较灵敏指标。⑵减低:家族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

7、载脂蛋白B(APO B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0.55—1.05g/L

临床意义:⑴增高:可直接反映LDL-C水平,用于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优于LDL-C和CHO)和降脂治疗效果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和肾衰等也增高。⑵减低:见于遗传性脂蛋白异常疾病、恶性肿瘤、甲亢、营养不良等。

8、 同型半胱氨酸(HCY

标本要求:我实验室首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测方法:循环酶法

参考值:1—50umol/L

临床意义:⑴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上升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指标,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⑵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先天性缺陷,妊娠并发症、精神疾病、老年认知障碍都有联系。

六、糖尿病生物化学

1、葡萄糖(GLU)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己糖激酶法

参考值:3.9—6.1mmol/L

临床意义:⑴生理性血糖增高:一般发生在餐后1—2h,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或注射该药后。⑵病理性高血糖:常见于原发、继发糖尿病患者;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加,如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胰岛α细胞瘤等;颅内压增高刺激血糖中枢,如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有脱水引起的血糖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等。⑶生理性血糖降低: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后,口服降糖药物后。⑷病理性低血糖则见于胰岛β细胞瘤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症;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减少,血糖损失过多。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检测方法:己糖激酶法

参考值:空腹血糖3.9—6.1mmol/L;

0.5h血糖3.9—9.9mmol/L;

1h血糖3.9—9.9mmol/L;

2h血糖3.9—7.7mmol/L;

3h血糖3.9—6.7mmol/L。

临床意义:⑴正常人葡萄糖耐量在口服葡萄糖后0.5—1h到达峰值,2h回到空腹水平,每次尿液标本中尿糖检测为阴性。⑵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水平超过正常,服糖后血糖更高,而且维持高糖时间很长,峰值高于11.1mmol/L,并且出现尿糖,2h后血糖水平高于空腹水平。⑶可用于诊断糖耐量受损。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和2h血糖≥7.8mmol/L而<11.1mmol/L为糖耐量减退(IGT)。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无需空腹、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标本应放4℃冰箱保存。

检验方法:全自动高压液相法

参考值:4.8%—6.1%

临床意义:糖尿病时,GhbA1或GHbA1c值较正常升高2—3倍,GHbA1c可反映患者抽血前1—2个月内血糖的平均综合值;GHbA1c对区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有价值,前者的GHbA1c水平多见增高,后者则正常;所以GHbA1c用于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用药监测。

4、糖化血清蛋白(GSP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生化酶法

参考区间:122-236μmol/L

临床意义:⑴GSP升高:见于在过去2—3周内糖尿病控制不良者。⑵GSP在反映血糖近期控制效果上比糖化血红蛋白更敏感。

5、胰岛素(Ins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参考值:0—17.5μU/ml

临床意义:⑴Insulin增高:常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此类患者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都可升高。⑵Insulin减低:常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及晚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胰腺外伤、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病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者常见降低。

七、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生物化学

1、钠(Na

标本要求:空腹,急诊可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测方法:间接电极法

参考值:135—145mmol/L

临床意义:⑴增高: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⑵减低: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

2、钾(K

标本要求:空腹,急诊可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测方法:间接电极法

参考值:3.5—5.5mmol/L

临床意义:⑴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过多等。⑵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

3、氯(Cl

标本要求:空腹,急诊可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测方法:间接电极法

参考值:95—110mmol/L

临床意义:⑴血氯增高:摄入过多:食入或输入大量盐水。排出减少:少尿期、尿道梗阻、心功不全等。见于脱水、皮亢、呼吸性碱中毒、低蛋白血症。⑵血氯减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低盐治疗等。丢失过多:①严重呕吐、反复腹泻、胃肠引流等使氯丢失大于钠和HCO3-;②多尿期、糖尿病及用利尿剂使氯由尿排出;③皮减时醛固酮不足,氯随钠丢失;④呼吸性酸中毒,血HCO3-增高,使氯重吸收减少。

4、二氧化碳(CO2

标本要求:我实验室首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测方法: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法

参考值:21—31.3mmol/L

临床意义:二氧化碳测定用于临床诊断血清中总CO2含量。通常与pH测定同时进行,用于诊断代谢性与呼吸性的酸中毒和碱中毒。⑴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如幽门梗阻;呼吸性酸中毒,如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气胸等。⑵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由于长时间呼吸增速,肺泡中CO2减低。

八、血气分析

1、标本要求

血气分析采血要求:⑴病人应处于安静,呼吸稳定状态;⑵可测试的样品种类为全血,所需抗凝剂为肝素或肝素锂,抽完血后须及时排空气泡并充分混匀;⑶严格隔绝空气;⑷抽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冰水(0℃)或冰箱(4℃)保存,勿用冰块以免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储存时间最好不超过30min。

2、血酸碱度pH

检测方法:直接玻璃电极法

参考值:7.35—7.45

临床意义:pH>7.45为碱血症,pH<7.35为酸血症。测定血液pH对判断病人是否存在急性或代偿性酸碱失调有一定帮助,但单纯依pH有它的局限性,因为⑴单纯靠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⑵只能决定是否存在酸血症或碱血症,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

3、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

检测方法:极普电极法

参考值:35—45mmHg

临床意义:⑴判断呼吸衰竭类型与程度的指标。Ⅰ型呼吸衰竭,PCO2可正常或略降低;Ⅱ型呼吸衰竭,PCO2必须>50mmHg(6.67kPa);肺性脑病时,PCO2一般应>70mmHg(9.93kPa)。⑵判断呼吸性酸碱平衡的指标,PCO2>50mmHg(6.67kPa)提示呼吸性酸中毒。PCO2<50mmHg(6.67kPa)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CO2升高可由通气量不足引起如慢阻肺、哮喘等疾病;呼吸性碱中毒表示通气量增加,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通气增加。⑶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调的代偿反应。代谢性酸中毒时经肺代偿后PCO2降低,最大代偿极限为PCO2降至10mmHg。代谢性碱中毒时经肺代偿后PCO2升高,最大代偿极限为PCO2升至55 mmHg(7.33kPa)。

4、血氧分压(pO2

检测方法:极普电极法

参考值:83—108mmHg

临床意义:⑴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有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及弥散功能障碍等。低氧血症分轻、中、重三型:轻度:80—60mmHg(10.7—8.0kPa)。中度:60—40mmHg(8.0—5.3kPa);重度:<40mmHg(5.3kPa)⑵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若在海平面附近、安静状态下呼吸空气时PO2<60mmHg(8kPa)并可排除其他因素(如心脏内分流)所致的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5、血氧饱和度(SO2%)

检测方法:多光谱电极法

参考值:95—98%

临床意义:⑴血标本中血红蛋白带氧的百分比(即在一定pO2下,HbO2占全部有携氧能力Hb的百分比)称为血氧饱和度,可用下式计算:氧饱和度(SO2)=(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溶解氧量)其中氧含量(C—O2)是指100mL血液中Hb实际携带的氧量加上物理溶解的氧量,以容积/100mL表示,其值由pO2和Hb含量来决定。氧容量(oxygen—capacity)是指Hb完全变成HbO2时所结合的最大氧量加上物理溶解的氧量。其数值随Hb的浓度而变动,将Hb氧含量、Hb氧容量及Hb氧饱和度分别视为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及血氧饱和度。当pO2从13.3kPa(100mmHg)降至7.98kPa(60mmHg)时,血红蛋白仍有90%被O2饱和,而当pO2低于7.98kPa(60mmHg)时,SO2%急骤下降。⑵SO2%可作为判断机体是否缺氧的一个指标,但反映缺氧并不敏感,而且有掩盖缺氧的潜在危险。

6、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

动脉血的参考值:23.3—24.8mmol/L,平均值23mmol/L。

临床意义:⑴SB是指血液在37℃用pCO2为5.32kPa(40mmHg)及pO213.3kPa(100mmHg)的混合气体平衡后血浆中HCO3-的含量。⑵是准确反应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SB一般不受呼吸的影响。

7、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

动脉血的参考值:22—26mmol/L,平均值为24mmol/L;静脉血约高2.0—2.5mmol/L。

临床意义:⑴AB反应酸碱平衡中的代谢因素,与SB的不同之处在于AB尚在一定程度上受呼吸因素的影响。⑵AB增高可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经肾脏代偿时的反应,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代偿可至45mmol/L;AB降低既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的结果。⑶AB与SB的差数,反应呼吸因素对血浆HCO3-影响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AB=SB<正常值;代谢性碱中毒时,AB=SB>正常值。

8、缓冲总碱(buffer baseBB):

参考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

临床意义:⑴反应机体对酸碱平衡失调时的缓冲能力,不受呼吸因素及CO2改变的影响。⑵BB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毒,BB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9、剩余碱(bases excessBE)

参考值:0±3mmol/L

临床意义:⑴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体温37℃,pCO25.32kPa(40mmHg),Hb完全氧合,把1L血液的pH调整到7.40时所消耗的酸量或碱量。+BE表示碱超,即缓冲碱增加;-BE表示碱缺(BD),即缓冲碱减少。因此BE是酸碱稳态中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对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和治疗导向有重要意义。⑵BE只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与SB的意义大致相同。

10、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O2Ct)

参考值:17.5—23ml/dl(男);16—21.5ml/dl(女)

临床意义:是指100mL血液中Hb实际携带的氧量加上物理溶解的氧量,以容积/100mL表示,其值由pO2和Hb含量来决定。减少见于Hb总量不够或血液携带能力降低,如CO2/CO中毒,氧饱和度或氧分压降低,氧含量正常并不排除组织缺氧,增高说明血液携带氧能力强。

11、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

参考值:吸入空气<2.66kPa;吸入纯氧<6.65kPa;儿童<0.66kPa;年轻人平均为1.06kPa;60—80岁老人可达3.2kPa(一般不超过4kPa)

临床意义:⑴A—aDO2为肺内气体交换的指标,可用于心肺复苏的预后判断。⑵A—aDO2增大伴有pO2降低:提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见于: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⑶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所致的弥散障碍。⑷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如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⑸A—aDO2增大无pO2降低: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气氧浓度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12、二氧化碳总量(TCO2

参考值:24—32mmol/L

临床意义:⑴TCO2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绝大部分(95%)是HCO3-结合形式,少量是物理溶解的CO2(5%),以及极少量以碳酸、蛋白质氨基甲酸酯及CO3等形式存在。⑵TCO2因受呼吸影响,故在判断混合性酸碱失衡时,其应用受到限制。例如CO2潴留和代谢性碱中毒时TCO2增加;而过度通气和代谢性酸中毒时TCO2降低。

13、阴离子间隙(AG)

参考值:8—15mmol/L

临床意义:⑴AG应为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的差,是评价体液酸碱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AG=(Na++K+)-(Cl-+HCO3-)⑵高AG代谢性酸中毒以产生过多酸为特征,常见于乳酸酸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⑶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又称高氯型酸中毒,可由HCO3-减少(如腹泻)、酸排泄衰竭或过多使用含氯的酸。⑷判断三重酸碱失衡中AG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30mmol/L时肯定酸中毒;20—30mmol/L时酸中毒可能性很大;17—19mmol/L只有20%有酸中毒。

14、全血乳酸(Lac)

检测方法:乳酸氧化酶法

参考值:0.5—2.5mmol/L

临床意义:⑴高乳酸血症的定义为:血乳酸浓度轻到中度升高(2.5—5mmol/L),无代谢性酸中毒。乳酸中毒的特征是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5mmol/L),伴有代谢性酸中毒。⑵乳酸是危重病预后的监测指标(如休克、心肌梗塞、肺心病、CO中毒等疾病)。⑶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脓毒症时,血乳酸水平增高,严重者致乳酸中毒。⑷乳酸测定可用于研究运动生理。⑸乳酸浓度与药物中毒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监测药物中毒的指标。

九、骨代谢生物化学

1、钙(Ca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

参考值:2.0—2.50mmol/L

临床意义:⑴血清钙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而使血钙增高。⑵血清钙减低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使手足抽搐,可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血后,可引起低血钙的手足抽搐。

2、磷(PHOS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参考值:0.81—1.55mmol/L

临床意义:⑴血清中无机磷的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炎晚期磷酸盐排泄障碍而使血磷滞留、维生素D过多,促进肠道钙、磷吸收,使血清钙、磷增高、多发性骨髓瘤。⑵血清无机磷减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或软骨病、连续注入葡萄糖并同时注入胰岛素,大量需要无机磷参加磷酸化作用,使其下降、肾小管病变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血磷降低。

3、镁(Mg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二甲苯胺蓝终点比色法

参考值:0.8—1.2mmol/L

临床意义:⑴血清镁增高有以下几种疾病:肾脏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糖尿病昏迷等;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等。⑵血清镁降低有以下几种疾病:镁由消化道丢失、如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长期丢失胃肠液者,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长期吸引胃液者;镁由尿路丢失、如慢性肾炎多尿期,或长期用利尿药治疗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等,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十、贫血性疾病相关检查

1、血清铁(Fe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Ferene法

参考值:男:9—32μmol/L;女:7—30μmol/L

临床意义:血清铁的测定有利于对多种疾病的诊断。⑴血清铁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肝炎及铅中毒等会导致血清铁升高。⑵血清铁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月经过多、妊娠、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会导致血清铁降低。

2、维生素B12(vitB12)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239—931pg/mL

临床意义:⑴维生素B12浓度减低提示存在维生素缺乏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⑵维生素B12浓度升高可见于怀孕、口服避孕药或复合维生素制剂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测定维生素B12可用于临床上确定维生素B12缺乏以及对其进行治疗监测。⑶维生素B12的缺乏见于恶性贫血、胃切除手术、细菌感染或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维生素B12浓度升高不会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

3、叶酸(Folate)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2.76—20ng/mL

临床意义:⑴胃肠疾病、怀孕和服用例如苯妥英之类的药物以及口服避孕药、过量饮酒等都会引起叶酸的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从而导致叶酸缺乏。⑵血清叶酸的浓度降低是叶酸损耗的早期提示,它的出现早于组织中叶酸的损耗。⑶在孕期中叶酸摄入量的充足对于预防胎儿的神经管缺陷(NTD)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孕前及怀孕的头几个星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NTD患儿的产生。

4、铁蛋白(Ferritin)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参考值:男性:21.81—274.66ng/mL;女性:4.63—204ng/mL

临床意义:⑴血清铁蛋白含量能准确反映体内贮铁情况,减少可诊断缺铁性贫血,也可见于失血、慢性贫血。⑵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肝脏疾病、输血引起的铁负荷过度、急性感染,以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⑶恶性肿瘤如肝癌、乳腺癌、肺癌、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部分病例血清铁蛋白可明显增高,其血清铁蛋白浓度与贮铁无关,与肿瘤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增加有关。

十一、脑脊液生物化学

1、脑脊液蛋白(CFP)

标本要求:采集时脑脊液应避免被血浆蛋白污染。

检验方法:比色法

参考值:15—45mg/dl

临床意义:显著升高见于细菌性脑膜炎,少量升高发生于其他炎性疾病及肿瘤或出血。

2、葡萄糖(GLU)

标本要求:采集时脑脊液应避免被血浆蛋白污染。

检验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参考值:2.3—4.1mmol/L

临床意义: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和结核性脑膜炎葡萄糖会降低,病毒性脑膜炎葡萄糖含量正常。

3、氯化物(CL)

标本要求:采集时脑脊液应避免被血浆蛋白污染。

检验方法:电极法

参考值:120—132mmol/L

临床意义:重症结核性时氯化物含量显著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时偶见减少,普通型脊髓灰白质炎与病毒性脑炎时基本正常。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氯化物降低。

十二、浆膜腔积液生物化学

1、总蛋白(TP)

标本要求:在无菌条件下对各积液部位行穿刺收集10-20m1置无菌容器内,并用1/10标本量106mmol/L枸椽酸钠抗凝,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双缩脲比色终点法

参考值:漏出液:<25g/L;渗出液:>30g/L

临床意义:⑴漏出液蛋白定量<25 g/L,常由心功能不全、肾病、肝硬化腹水引起。⑵渗出液蛋白定量>30g/L,常见于化脓性、结核性疾患、恶性肿瘤、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等。

2、葡萄糖(GLU)

检测方法:己糖激酶法

临床意义:漏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相似,而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血糖。积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3.63mmol/L,或积液中含量同血中含量的比值<0.5,常见于风湿性积液、积脓、恶性肿瘤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狼疮性积液或食管破裂等。

3、化物Cl

检测方法:间接电极法

临床意义:重症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氯化物含量显著降低,化脓性浆膜腔积液偶见减少。

4、乳酸脱氢酶(LDH)

检测方法:速率法

临床意义:⑴LDH检测主要用于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⑵当浆膜腔积液中LDH>200U/L且与血清LDH之比值≥0.6时,多为渗出液;反之则为漏出液。⑶当胸水或腹水中LDH与血清LDH比值>l时,对胸、腹膜恶性肿瘤或转移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5、腺苷脱氨酶(ADA)

检测方法:酶偶联法

临床意义:⑴ADA明显升高(常>50U/L):见于结核性浆膜腔积液、风湿性积液或积脓。⑵ADA轻度升高(常<50U/L或正常):见于恶性肿瘤性积液、狼疮性积液以及由肝炎、肝硬化所致的积液时。

十三、内分泌生物化学

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1.49—2.60nmol/L

临床意义:⑴TT3增高:①TT3是诊断甲亢最灵敏的指标。甲亢时,TT3的浓度变化比甲状腺素(TT4)更为敏感并且早于TT4。TT3还具有判断甲亢有无复发的价值。②TT3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TT3增高而TT4不增高是T3型甲亢的特点,见于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腺瘤、多发性地方性甲状腺结节性肿大。③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增高等血清中T3也明显升高。④一些生理状况,如怀孕,也会造成T3浓度的升高。⑵TT3降低:甲减时,血清中T3值下降不如T4明显,有时甚至轻度增高。因此,TT3不是诊断甲减的灵敏指标。黏液性水肿呆小症、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下降血清中T3值均明显下降。

2、甲状腺素(TT4)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71.2—141nmol/L

临床意义:TT4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最基本的体外筛查指标。⑴TT4增高:见于甲亢、先天性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多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甲状腺炎急性恶化期等,以及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妊娠、大量服用甲状腺素、T3毒血症等。⑵TT4降低:主要见于甲减、缺碘性甲状腺肿、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血症等。甲亢的治疗过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也可使TT4减低。

3、促甲状腺激素(TSH)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加强化学发光免疫结合分析

参考值:0.465—4.68mIU/L

临床意义:⑴TSH浓度很低或检测不到,可以有效辅助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⑵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的测定是其最灵敏的指标,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反馈抑制减弱,TSH分泌增多;轻度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碘治疗后和某些缺碘患者中也有TSH升高。

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4.26—8.10pmol/L

临床意义:⑴FT3增高:FT3是确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对其治疗监测的灵敏指标。①甲亢早期或具有复发前兆的Graves病的病人血清FT4处于临界值,而FT3已明显升高。T3型甲亢时,TT3较TT4明显,FT4可正常,但FT3已明显增高。②缺碘会引起FT3浓度的代偿性升高。③FT3增高还可见于甲亢危象、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⑵FT3降低:当甲状腺机能减退、黏液性水肿,FT3浓度水平可减低。FT3的浓度水平不依赖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的浓度,因此,此分析可以用于有TBG升高或降低现象的患者而无须再附加检测TBG的结合容量状况。

5、游离甲状腺素(FT4)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10.1—28.2pmol/L

临床意义:FT4水平是反映甲状腺机能的最直接的指标之一。⑴FT4增高:FT4增高对诊断甲亢的灵敏度明显高于TT4。另外,FT4增高还可见于甲亢危象、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等。⑵FT4降低:FT4降低主要见于甲减,应用抗甲状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见于肾病综合症等。

6、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参考值:<5.61IU/ml

临床意义:Anti-TPO升高见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是其较理想的标志抗体,在糖尿病,甲状腺癌,非毒性甲状腺肿时也可升高。

7、抗甲状腺球蛋白(Anti-Tg)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参考值:<4.11IU/ml

临床意义:⑴Anti-Tg升高见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在糖尿病,甲状腺癌,非毒性甲状腺肿时也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关系。⑵与Anti-TPO抗体联合进行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可提高。⑶外表正常人群抗体阳性被认为是将来易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危险因子。

8、雌二醇(E2)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月经周期中女性:卵泡期97.5—592pmol/L

排卵前峰值685—1404pmol/L

黄体期120—738pmol/L,

绝经后女性:19.7—141pmol/L;

男性:19.7—242pmol/L

临床意义:雌二醇的检测对评价各种月经功能紊乱(包括青春期延迟、停经、绝经等)十分有意义。⑴E2增高: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时,血中E2水平异常增高。卵巢肿瘤、原发性或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男性女性化、多胎妊娠、肝硬化等均升高。肥胖男子血中E2水平较高,男性吸烟者中E2水平也明显高于非吸烟者。⑵E2降低:下丘脑病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不足、绝经期等患者血中E2水平降低。葡萄胎、妊娠期妇女水平也显著降低。若血中E2水平特别低,则提示有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

9、卵泡刺激素(FSH)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月经周期中女性:卵泡期1.98—11.6mIU/ml;

黄体期1.38—9.58mIU/ml;

绝经后女性:21.5—131mIU/ml。

男性:1.55—9.74mIU/ml。

临床意义:⑴FSH增高:在女性绝经期,卵巢的功能和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停止,负反馈调节作用消失,从而导致FSH浓度的升高;此外,FSH浓度升高还可见于处于卵巢功能衰退的绝经前期女性或青春期卵巢发育不成熟的女性。男性FSH浓度升高可见于睾丸功能发育不成熟,如原发性睾丸功能障碍所致的不育症。⑵FSH降低:FSH水平降低可能由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等引起。

10、黄体生成素(LH)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月经周期中女性:卵泡期2.58—12.1mIU/ml;

黄体期0.833—15.5mIU/ml;

绝经后女性:13.1—86.5mIU/ml。

临床意义:⑴在女性月经周期中,卵泡刺激素(FSH)刺激卵泡的生长;当卵泡成熟时,LH分泌增强形成LH峰,FSH水平则有所下降,导致排卵。卵巢的类固醇激素是LH分泌的重要负反馈调节因素。当女性绝经后,卵巢的负反馈作用减退,从而导致LH浓度升高。⑵LH浓度升高还可见于卵巢功能衰退的绝经前女性或青春期卵巢发育不成熟的女性。

11、孕酮(Progesterone)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月经周期中女性:卵泡期0.39—5.40nmol/L

排卵期1.23—18.7nmol/L

黄体期3.25—76.2nmol/L

绝经后女性:0.49—3.31nmol/L

临床意义:⑴检测血清孕酮浓度对诊断卵巢排卵功能异常及在女性生理周期内预测排卵都十分有意义。有15-20%的不孕症患者是因为卵巢排卵功能异常所致,而在排卵前期孕酮的浓度通常都比平常要高。⑵孕酮浓度的动态监测也可用于诊断怀孕头十周时的习惯性或先兆性流产。⑶孕酮增高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孕妇、肾上腺癌、多发性排卵、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等。⑷当黄体功能紊乱时,排卵障碍、卵巢功能减退、闭经、全垂体功能减退、先兆流产、死胎孕酮的浓度常常低于正常水平。

12、催乳素(Prolactin)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女性为64.0—395.0mIU/L;

男性为78.0—380.0mIU/L。

临床意义:⑴Prolactin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肾衰竭对下丘脑反馈作用减少者;垂体生长激素瘤如库欣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对两性的生育功能都有损伤,女性可能伴有停经,而男性可能表现为阳萎。男性乳房发育症也有升高。⑵Prolactin降低:垂体前叶减退如席汉综合征等催乳素分泌减少,并常有其他垂体激素减少。

13、睾酮(Testosterone)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

参考值:男性:4.56—28.2nmol/L;

>50岁男性:2.49—21.6nmol/L。

女性:0.198—2.67nmol/L。

临床意义:⑴Testosterone增高:男性睾酮分泌过多见于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女性睾酮浓度升高提示可能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他疾病。⑵Testosterone降低:睾酮分泌不足见于垂体病变时,因促性腺激素减少使间质细胞发育不良所致。手术、感染、病理损伤等因素造成睾丸功能低下。此外,男性性功能低下、原发性睾丸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催乳素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中睾酮均减低。

十四、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3.4ng/ml

临床意义:⑴血清AFP水平升高超过400ng/ml持续4周或200—400ng/ml持续5周以上,在排除其他因素后,结合影像学检查,高度提示为肝细胞性肝癌。⑵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⑶其他疾病如酒精肝、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可呈中、低水平和暂时性升高。⑷AFP是监测治疗效果或患者临床变化的良好指标。治疗后AFP水平的下降或升高,可确定治疗的成功或失败。⑸羊水中AFP浓度与胎儿身长和孕周呈负相关,高于正常提示胎儿畸形、死胎、无脑儿和神经缺损等。

2、癌胚抗原(CEA)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5.00ng/ml

临床意义:⑴血清CEA浓度>20 ng/ ml常提示有恶性肿瘤,如结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⑵治疗成功后,CEA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并持续稳定;CEA水平再次缓升提示癌复发。⑶非癌性良性患者CEA浓度也可升高,如肝硬化、肺气肿、直肠息肉、肠胃炎等。

3、糖链抗原19-9(CA19-9)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37U/ml

临床意义:⑴CA19-9的检出率以胰腺癌和胆管癌最高,大部分病例的测定水平可超过240U/ml。结肠癌的腺癌患者血清水平也较高。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等可有轻度升高。⑵连续监测对于病情进展、手术疗效、预后估计以及复发诊断有重要价值。⑶CA19-9不适于在人群中进行肿瘤的筛查。

4、癌抗原125(CA125)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35U/ml

临床意义:⑴卵巢癌时检出率可达70%-90%,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疗效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不宜用作卵巢癌筛查。⑵在宫颈癌、乳腺癌、胰腺癌、胆道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时也有一定的阳性反应。⑶在妊娠早期,CA125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5、癌抗原15-3(CA15-3)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31.3U/ml

临床意义:⑴CA15-3可作为乳腺癌的血清学标志。不宜用作乳腺癌的筛查。⑵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判定术后有无转移。

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SA)

标本要求:空腹;应在临床物理检查及器械检查之前留取标本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4ng/ml

临床意义:⑴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50岁以上男性的普查指标。近50%良性前列腺增生者T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癌难以鉴别。⑵前列腺按摩,超声波检查法,以及针刺活组检查可引起临床明显提高。在射精后,PSA水平也可能增加。⑶PSA正常范围上限随年龄上升而增加,游离PSA/总PSA与年龄呈负相关。

7、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SA

标本要求:空腹;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应在临床物理检查及器械检查之前。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0.8ng/ml

临床意义:主要帮助诊断前列腺癌症,游离PSA/总PSA比率可以对前列腺癌和良性疾病的识别起到辅助作用。

8、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 β-hCG)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5mIU/ml

临床意义:⑴血清总β-hCG在月经延期3天左右即可测出,可用以诊断早孕及宫外孕,对先兆流产动态监测及判断预后。⑵总β-hCG可对绒癌、恶性葡萄胎等作为辅助诊断。男性睾丸肿瘤患者其检测值也可升高。

9、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参考值:≤1.5ng/ml

临床意义:SCC检测是用来协助对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如肺癌等,其升高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并可检测病人的治疗及转归。不宜用作大规模人群肿瘤筛查。

10、ß2-微球蛋白(ß2-MG)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

参考值:1.0—3.0mg/L

临床意义:β2-微球蛋白主要是用于肾功能评价及用作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⑴尿液浓度增高血清水平正常见于肾小管疾病、慢性铬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⑵血清水平增高尿液浓度正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炎。⑶血清水平和尿液水平浓度均升高见于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肺癌、胃及结肠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白血病。

11、糖链抗原242(CA242)

标本要求:空腹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参考值:0.0—20.0U/L

临床意义:对胰腺癌的诊断,CA242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也达60%—72%。CA242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的CA242敏感性仅为9.09%,表明该项标志物检测不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

十五、特种蛋白

1、超敏C反应蛋白(CRP)

标本要求:⑴空腹;

⑵新鲜人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的血浆,在2—8 °C下储存不超过8天;

⑶如果在采集后24小时内即进行冷冻,且未经反复冷冻—解冻,可在-18°C以下储存3个月。

检验方法: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0—8mg/L

临床意义:⑴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心肌梗塞、严重创伤、烧伤等)、恶性肿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于病发后数小时迅速升高;⑵CRP检测可以为炎症过程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和监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⑶预测未来患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危险的一个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

2、类风湿因子(RF)

标本要求:同CRP

检验方法: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20 IU/Ml

临床意义:

⑴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70—9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类风湿因子增高;

⑵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⑶动态观察滴度,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⑷其他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疾病,例如肝炎、心内膜炎、寄生性或病毒性感染也可增高;

⑸随着年龄增长,类风湿因子增高的比率也升高,但没有相应的疾病迹象。

3、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标本要求:同CRP

检验方法: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200 IU/Ml

临床意义:

⑴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呼吸道炎症(猩红热,咽炎或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丹毒);

⑵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⑶少数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有些过敏性紫癜等病人,ASO值也可增加;

⑷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ASO也可增高。

4、免疫球蛋白IG)

标本要求:⑴空腹;

⑵人新鲜血清,(在2—8 °C温度下储存时间不超过8天);采集后24小时内即进行冷冻,未经反复冻溶,可以在-18 °C以下储存3个月;

⑶新鲜的人尿和脑脊液,标本不得冷冻;

⑷尿液和脑脊液标本在测试前必须经过离心沉淀。

检验方法: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血清标本:IgG  7.0—16.0 g/L

IgA  0.7—4.0 g/L

IgM  0.4—2.3 g/L

IgE  0—100 IU/mL

晨尿:IgG的浓度<9.6 mg/L

脑脊液:IgG的浓度<34 mg/L

临床意义:⑴升高:①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急性或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②局部免疫反应可导致脑脊液中IgG升高;③非选择性肾小球蛋白尿中的IgG升高;④IgE升高见于IgE型骨髓瘤、I型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急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升高;⑵降低: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晚期恶性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5、补体C3(C3)

标本要求:⑴空腹;

⑵新鲜人血清,(在2—8 °C温度下储存时间不超过8天);

⑶采集后24小时内即进行冷冻,且未经反复冻溶,可在-18 °C以下储存3个月。

检验方法: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0.9—1.8g/L

临床意义:⑴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⑵降低:遗传性缺乏、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肝脏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6、补体C4(C4)

标本要求:同C3

检测方法: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0.1—0.4g/L

临床意义:⑴升高:传染病、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肤炎、心肌梗塞、Reiter’s综合征等,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⑵降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SL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良性复发性血尿、IgA肾病、Henoch-schonlein紫癜、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IgA遗传性缺乏症、麻风病等多种疾病;⑶SLE,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回升则晚于其他成分;另外C4还可鉴别狼疮性肾炎和非狼疮性肾炎,前者C4降低,而后者多数正常。

7、尿微白蛋白(MAL)

标本要求:8小时尿:嘱患者在晚10点排尿弃去,开始留取8小时全部尿液(包括次

日凌晨6点)收集在一个干净容器中,混匀后测量并记录总尿量,再取混匀尿5-8ml倒入贴有检验条码的试管内送检,在条码上写明尿量(如8h 500ml)。之所以留取夜间8小时,目的是避免剧烈运动或长久站立使尿白蛋白增加而出现假阳性。不建议检测随机尿标本。

检验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8小时尿 <20μg / min

随机尿<30mg /L

临床意义: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早期肾损害。

8、尿免疫球蛋白G(uIgG)

检验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14mg /L。

临床意义:IgG(150KD)不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尿中排量极微。当肾小球受损较重时,尿中IgG才会升高,其含量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及某些肾小管间质病变累及肾小球时,尿IgG均不同程度升高。

9、尿α1微球蛋白(u α1-MG)

检验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20mg /L。

临床意义:α1-M(33 KD)较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绝大部分被近端小管重吸收和分解。当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时,α1-M重吸收障碍,尿中含量明显升高。临床上,α1-M是较早反映近端肾小管损伤的标志蛋白。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活动性肾盂肾炎,肾脏药物及重金属性损害,肾移植排斥等极具诊断价值。

10、尿α2巨球蛋白((u α2-M)

检验方法:免疫散射比浊法

参考值:<2mg /L。

临床意义:α2-M为大分子量的蛋白质,肾后性蛋白尿见于输尿管以下尿路组织坏死、化脓、缺血、炎症或肿瘤等;蛋白在膀胱或输尿管中添加到尿液中。

十六、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ANA)

标本要求:血清(黄色帽,3.5ml取血管)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参考值:阴性(<1∶100)

临床意义: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95-100%,非活动性80-100%。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10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0%,类风湿性关节炎20-40%,其他风湿性疾病20-50%,进行性系统硬化症85-95%,多肌炎和皮肌炎30-50%,干燥综合症70-80%,慢性活动性肝炎30-40%,溃疡性结肠炎26%。

2、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ENA)

检验方法:蛋白斑点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⑴抗-nRNP: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阳性率95-100%,也见于SLE中,但几乎伴有Sm;

⑵抗Sm:对SLE有很高特异性,与抗dsDNA一起是SLE的诊断标志,但阳性率仅为20-40%;

⑶抗SS-A:最常见于干燥综合症(40-80%),也见于SLE(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20%)偶见于慢活肝。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可出现抗SS-A;

⑷抗SS-B: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症(40-80%)和SLE(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

为29∶1,在干燥综合症中抗SS-A和SS-B常同时出现;

⑸抗Scl-70:见于20-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播散型)患者中;

⑹抗Jo-1: 见于多肌炎(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有关。

3、抗双链DNA抗体(A-dsDNA)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参考值:阴性(<1∶10)

临床意义:诊断SLE特异性高,阳性率60-9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有关。首次检测到抗dsDNA的健康人群有85%的人在五年内发展为SLE。

4、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CNA)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参考值:阴性(<1∶10)

临床意义:

⑴抗蛋白酶3抗体(抗PR3,cANCA):韦格纳氏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活动期阳性率90%

以上,缓解期为30-4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有关;

⑵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MPO, pANCA)提示有多微血管炎、Chrg-Strsuss综合症、多动脉炎;

⑶抗MPO以外抗体的pANCA: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5、胰岛素抗体(IAA)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胰岛素自身抗体可在Ⅰ型糖尿病的亚临床期和临床期出现。<5岁的患者IAA阳性率90%~100%;>12岁的患者IAA阳性率仅40%。

6、胰岛细胞抗体(ICA)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ICA主要发现于Ⅰ型糖尿病和少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初期(多为青少年)阳性率可达85%,成人为70%~80%。随病程的延长ICA检出率下降,病程达10年时该抗体阳性率不到10%。患者直系亲属如ICA阳性,则5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50%。

7、谷氨酰脱羧酶抗体(ICA)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⑴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至少发现三种针对胰岛细胞组分抗原的抗体,这些自身抗体特异针对胰岛细胞的抗原成分、谷氨酸脱羧酶和胰岛素。⑵通过三种自身抗体(ICA,IAA和GAD)筛选高危人群将有助于阻止或减慢疾病的发生,两个或更多自身抗体阳性的高危人群(无症状),常在形成自身抗体5-7年后发展为IDDM。

十七、病原微生物抗体及抗原(TLA实验室)

1、甲肝抗体IgM(HAVAb-IgM)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00 S/CO为阴性0.80-1.20 S/CO为灰区

临床意义:甲肝抗体IgM是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阳性提示近期感染HAV,主要用来帮助诊断急性HAV感染及治疗过程中的转归。

2、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0.05 IU/ml为阴性

临床意义: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初步认为是乙肝患者,再根据乙肝五项结果综合判定患者所处感染阶段,并根据其数值高低判断其病情程度及转归。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因其常与HBV同时存在,常作为传染性标志之一。

3、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0 mIU/ml为阴性

临床意义:(1)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其阳性提示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一般在发病3~6月出现,可持续多年,因此可作为乙肝康复和恢复阶段的诊断指标。(2)注射过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s可呈阳性,因此可用来监测乙肝疫苗接种是否成功。

4、乙肝e抗原(HBeAg)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0 S/CO为阴性

临床意义:(1)HBeAg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提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2)HBeAg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伤较重,且可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3)根据乙肝五项结果综合判定患者所处感染阶段,并根据其数值高低判断其病情程度及转归。

5、乙肝e抗体(anti-HBe)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00 S/CO为阴性

临床意义:在急、慢性乙肝感染中其均可呈阳性,此期仍具有传染性。根据乙肝五项结果综合判定患者所处感染阶段,并根据其数值高低判断其病情程度及转归。

6、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00 S/CO为阴性

临床意义:(1)Anti-HBc在急性乙肝后期及慢性乙肝感染为阳性,持续时间较长,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常用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2)根据乙肝五项结果综合判定患者所处感染阶段,并根据其数值高低判断其病情程度及转归。(3)可用来检测血清,防止输血引起的乙肝感染。

7、丙肝抗体(Anti-HCV

标本要求:空腹

检验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

参考值:≤1.00 S/CO为阴性

临床意义:Anti-HCV阳性,可初步判断被检者有丙肝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多种肝脏疾病。大部分阳性患者常伴有HCV RNA的存在。该实验广泛应用于献血员的感染筛查。

8、 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

标本要求:我实验室首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验方法:明胶颗粒凝集反应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提示所测得标本中有抗TP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的绝对

依据,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9、人类免疫缺陷病(HIV-1/2)抗体

标本要求:我实验室首选新鲜血清样本

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参考值:CO<0.23

临床意义:抗HIV抗体阳性:(1)感染了HIV,可作为传染源将HIV传播他人。(2)抗HIV阳性者(除外18个月的婴儿),5年内将有10%-3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3)对抗HIV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如18个月内检测血清抗HIV阳性,不能诊断为HIV感染,尚需用HIV核酸检测或18个月后的血清抗体检测来判断。

十八、病原微生物抗体及抗原(免疫实验室)

1、EB病毒抗体(A-EB)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与咽炎和淋巴结病有关的发热性疾病,并且还经常伴有肝脾肿大,但很少有出疹。另外还发现EB病毒感染与伯基氏淋巴瘤和鼻咽癌也有关。

EB病毒相关疾病抗体谱

EB病毒壳抗原抗体IGG

EB病毒壳抗

原抗体IGMEB病毒早期

抗原抗体EB病毒核

抗原抗体

未感染EBV

传染

性单

核细

胞增

多症早期

+/++

+

++

晚期

++

+/—

+/++

+/—

恢复期

+/++

+/—

+

既往感染期

+

+/—

+

慢性/感染后复发

+

+/—

+

伯基氏淋巴瘤

++

++

+

鼻咽癌

++

+/—

++

+

2、肺炎支原体总抗体

检验方法:明胶颗粒凝集法

参考值:阴性(<1∶40)

临床意义: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出现症状后的第7天即可检测到IgM类抗体,于第

10—30天后IgM类抗体浓度即可达到高峰。IgG类抗肺炎支原体抗体较IgA和IgM类

抗体出现迟,其浓度峰值出现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发上后的第5周。

3、肺炎衣原体抗体IgG及IgM(Cpn-IgG/IgM)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肺炎衣原体可引起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占肺炎发病率的10%),

心内膜炎,脑膜炎,结节性红斑,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IgG阳性、IgM阴性,提示继往感染;IgG阳性、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4、柯萨奇病毒抗体IgM(COX-IgM)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柯萨奇病毒经口侵入,继而入血,分布于多种器官引起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显性及隐性感染比例达1∶50—100。B组病毒是引起急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毒之一,尤其对婴幼儿及孕妇易感,引起急性致死性的心肌炎。此外,尚可引起无菌性脑炎、肝炎、坏死性脂肪肝等疾病。

5、弓形体抗体IgM(Toxo-IgM)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⑴弓形体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⑵鉴于技术上的原因和生物学上的

交叉反应,对阳性结果的意义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不能仅以此结果作为孕妇终止妊娠的依据。

6、风疹病毒抗体IgM(Rv-IgM)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风疹病毒IgM抗体在发病2—5天即可测出,6—25天检出率可达高峰,常

用于风疹急性期或新近感染的诊断。

7、巨细胞病毒抗体IgM(CMV-IgM)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血清中抗HCMV-IgM抗体阳性有助于对急性或活动性HCMV感染的诊断,

以及对移植器官供体和鲜血员的筛选。

8、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型-IgM及II型-IgM(HSV-I-IgM/ HSV-II-IgM)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HSV-I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和器官感染,也可引起原发性生殖

器疱疹。HSV-II则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也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HS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孕妇生殖道疱疹可于分娩时传染胎儿,引起新生儿疱疹。人群中HSV感染十分普遍,抗HSV-IgM类抗体阳性提示有近期感染,但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会孕妇女不能仅以抗HSV-IgM阳性作为终止妊娠的依据。

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在HBV感染早期出现,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生,是诊断HBV感染的

常用指标。但在感染窗口期可阴性,而HbcAb等阳性。

10、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HBV的中和抗体,有清除HBV作用,提示乙肝感染中止或注射过乙肝疫苗。

1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12、乙肝病毒e抗体(HbeAb)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HbeAg消失HbeAb出现是病情出现好转的征象,但不意味HBV DNA停止

复制,或传染性消失。

13、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在HBV感染最早出现,持续时间长。接触HBV抗原者可出现低浓度HbcAb,

高浓度作为感染指标。

14、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提示病毒复制。

15、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

检验方法:明胶颗粒凝集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提示所测得标本中有抗TP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的绝对

依据,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16、快速梅毒反应素试验(RPR)

检验方法:碳粒凝集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敏感性高,适于梅毒的筛查和治疗效果的检测。但特异性差,因其检测的是心磷脂抗原诱生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疾病及老年人群可出现假阳性。

17、呼吸道病原体IgM 20

检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呼吸道病原体IgM 20项针对下述病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流感病毒A型(H1H1)流感病毒A型(H3N2)

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副流感病毒3型

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杆菌麻疹病毒肺炎支原体

柯萨奇病毒B1型柯萨奇病毒A7型埃可病毒7型肺炎衣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肺军团菌1型嗜肺军团菌12型

某种病原体的IgM抗体阳性提示有近期感染。

十九、细胞免疫

1、T细胞亚群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检验方法:流式细胞术

参考值:成熟T淋巴细胞(CD3+)60.8-75.4%

辅助性T细胞  (CD3+CD4+)29.4-45.8%

抑制性T细胞  (CD3+CD8+)18.2-32.8

临床意义:

⑴CD3:①增高:感染、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慢性迁延性肝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重症肌无力、甲亢与甲状腺炎患者、何杰金病;②降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生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等,艾滋病、接受放疗、化疗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剂。

⑵CD4:①增高:感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②降低:艾滋病、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⑶CD8:①增高: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肿瘤及病毒感染等;②降低: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⑷CD4/CD8:①增高: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I型糖尿病等,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等;②降低:艾滋病(多在0.5以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某些病毒感染、恶性肿瘤、SLE肾病、急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骨髓移植恢复期、结核病等。

2、B淋巴细胞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检验方法:流式细胞术

参考值:5-20%

临床意义:⑴上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艾滋病;⑵下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恶性肿瘤。

3、NK细胞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检验方法:流式细胞术

参考值:9.5-23.5%

临床意义:⑴增高: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长期使用干扰素或使用干扰素的诱导物、骨髓移植后、习惯性流产;⑵降低: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或伴有转移的肿瘤,免疫缺陷病及使用肾上腺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部分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某些白血病及白血病前期。

4、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

检验方法:流式细胞术

标本要求:静脉血(紫色帽EDTA K3抗凝管)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有50%其HLA-B27抗原为阳性,而在普通人中仅有3%为阳性。同时尚有其它一些如牛皮癣、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Whipple病等疾病HLA-B27抗原也呈阳性反应。

二十、其它免疫项目

1、血清蛋白电泳(SPE)

标本要求:血清(黄色帽,3.5ml取血管)

检验方法:电泳法

参考值:ALB  46.6-62.6%,α1球蛋白1.7-4.1%,α2球蛋白5.9-13.5%,β球蛋白10.9-18.9%,γ球蛋白11.6-24.4%

临床意义:

ALB     α1α2β       γ

低蛋白血症型↓↓     N↑     N↓       N↑

肝硬化型↓↓     N↓     N↓β-γ↑(融合)

弥漫性肝损害↓↓-      -     -↑

肾病型↓↓     N↑    ↑↑↑-

慢性炎症型↓      ↑      ↑-↑

急性时相反应↓N      ↑      ↑-↑

浆细胞病在γ区或β区呈现色泽深染的窄区带,为结构单一的蛋白。

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

检验方法:免疫固定电泳法

参考值:未见异常

临床意义:血清蛋白电泳出现色泽深染的窄区带时,作免疫固定电泳法,用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分型。

3、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检验方法:比色法

参考值:<95U/ml

临床意义: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筛查、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患者疗效病情的动态监测。经临床验证敏感性达81.26%、特异性达86.00%以上。

4、食物特异性抗体14项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大分子并由此引发抵抗性反应,产生特异性IgG,并引发一系列慢性症状,如哮喘、湿疹、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关节炎和亚健康状态等。

5、食物特异性抗体90项

检验方法:ELISA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大分子并由此引发抵抗性反应,产生特异性IgG,并引发一系列慢性症状,如哮喘、湿疹、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关节炎和亚健康状态等。

微生物学部分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问题。致病微生物的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关注的焦点,本手册对感染标本的正确采集、常规鉴定程序、常见致病菌及临床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帮助。

一、常规微生物检查

㈠血培养

血培养检验采集标本指征:对入院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患者出现以下体征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⑴发热(≥38℃)或低热(≤36℃);

⑵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是出现“核左移”时;

⑶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细胞<1×109/L);

⑷血小板减少,或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

⑸昏迷

⑹多器官衰竭

1、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血培养瓶分为需氧瓶和厌氧瓶两种,每瓶需血液8—10ml;儿童瓶为需氧瓶,每瓶需血液1—3ml。

注:⑴若同时做需氧和厌氧血培养时先将待检标本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

⑵血液在正常情况下为无菌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⑶一般在患者发病初期1—2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标本;

⑷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病人,应从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2、检验方法

血液增菌培养法

3、培养鉴定流程

⑴若仪器报告为(-)→出报告

⑵若仪器报告为(+)→涂片、染色、镜检→接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巧克力平皿→经37℃、24小时培养→鉴定+药敏

4、血液中常见致病菌

血液中常见致病菌

⑴大肠埃希菌(G-杆菌)      常用药:亚胺培南、头孢三代;

⑵表皮葡萄球菌(G+球菌)常用药: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

⑶金黄色葡萄球菌(G+球菌)常用药: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

⑷草绿色链球菌(G+球菌)常用药:万古霉素、庆大霉素。

注:G-即为革兰阴性,G+即为革兰阳性。

㈡痰和呼吸道标本培养

1、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

鼻咽拭子(木质的一端卷以脱脂棉)采集法。患者先用清水漱口,对光坐,头向上仰,口张大,用压舌板轻压舌根,用棉拭子在患者咽后壁、悬雍垂后侧涂抹数次,立即放入无菌试管中。

注:患者清水漱口数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

2、痰标本采集方法

痰标本采集方法

⑴自然咳痰法:患者清水漱口数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让患者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吐至无菌容器中。查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应留取24小时痰液;

⑵气管导管法:气管插管吸取下呼吸道痰液。

注:⑴痰经过口腔,患者应该清水漱口数次,尽量排除口腔内大量杂菌;

⑵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

低倍镜:白细胞≥25,上皮细胞≤10为好

上皮细胞≤25为较好

白细胞≤10,上皮细胞≥25为无意义

3、培养鉴定流程

痰和呼吸道标本→涂片、染色、镜检→接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经37℃、24小时培养→鉴定+药敏

4、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草绿色链球菌、微球菌、卡他球菌。

5、痰中常见致病菌

痰中常见致病菌

⑴肠杆菌科(G-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等;

⑵不动杆菌(G-短杆菌);

⑶铜绿假单胞菌(G-杆菌);

⑷金黄色葡萄球菌(G+球菌);

⑸肺炎链球菌(G+球菌,双排列)。

㈢尿标本培养

1、尿标本采集方法

尿标本采集方法

⑴中段尿采集法:女性患者以肥皂水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后,清水冲洗,以洁净布擦拭,弃去前段尿,取中段尿;男性患者以肥皂水冲洗尿道口后,清水冲洗,取中段尿,包皮过长者应翻开冲洗再留尿;收集中段尿10ml,盛于无菌容器内。

⑵导尿管法:用导尿管导尿,收集尿液10ml盛于无菌容器内;

⑶膀胱穿刺法:患者耻骨上膀胱区经消毒后,以无菌针做膀胱穿刺,针头立即插入橡胶塞送检(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2、培养鉴定流程

尿液标本→接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经37℃、24小时培养→菌落计数、鉴定+药敏

3、尿液常见致病菌

尿液常见致病菌

⑴大肠埃希菌(G-杆菌)常用药:亚胺培南、头孢三代;

⑵粪肠球菌(G+球菌)常用药: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泰能、青霉素;

⑶屎肠球菌(G+球菌)常用药:万古霉素。

㈣粪便标本培养

1、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⑴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取2—3g新鲜粪便(疑似痢疾患者应挑取含有脓血、黏液部分),液体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容器内;

⑵直肠拭子法:不易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用此法,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5cm(幼儿约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擦取直肠表面粘液后取出,盛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⑶只有检查霍乱弧菌、结核杆菌或疑似为葡萄球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时,才作涂片检查。

2、培养鉴定流程

便标本→涂片、染色、镜检→接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经37℃、24小时培养→鉴定+药敏

3、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

4、常见致病菌

常见致病菌

⑴致病大肠埃希菌(G-杆菌): 分类: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肠致病型埃希菌(EPEC)

肠侵袭型埃希菌(EIEC)

肠出血型埃希菌(EHEC)

肠凝集型埃希菌(EaggEC);

⑵沙门菌属(G-杆菌): 分类:伤寒、副伤寒等;

⑶志贺菌属(G-杆菌): 分类: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我国以福氏最为常见)

鲍特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⑷霍乱弧菌(G-弧菌,鱼群穿梭状)。

㈤生殖道标本培养

1、生殖道标本采集方法

外阴部位进行消毒后,用无菌棉拭子采取白带、尿道口等标本。

2、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3、生殖道常见致病菌

生殖道常见致病菌

⑴棒状杆菌(G+杆菌、棒状);

⑵真菌(孢子和菌丝):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

⑶阴道加特纳菌(G+或G-、棒状)。

㈥皮肤标本培养(伤口分泌物、脓液等)

1、皮肤(伤口分泌物、脓液等)标本采集方法

皮肤(伤口分泌物、脓液等)标本采集方法

⑴对采集标本部位应先清除污物,进行消毒,以防止皮肤表面污染菌混入影响检验结果;盛

放标本容器应无菌;

⑵封闭性脓肿:病灶局部消毒后,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将采集的脓液注入灭菌试管;

对疑似厌氧菌的脓肿,抽取脓液后立即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净,同时将针头插入灭菌橡皮塞;

⑶开放性脓肿及脓性分泌物: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棉拭子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分泌物,置无

菌容器中送检;

⑷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因创面部位不同,细菌种类不同,故应多部位采集脓液或分泌

物,置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注:烧伤12小时内创面及分泌物中细菌检出率低。

2、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

3、皮肤常见致病菌

皮肤常见致病菌

⑴金黄色葡萄球菌(G+球菌);

⑵真菌(菌丝);

⑶铜绿假单胞菌(G-杆菌)。

㈦穿刺液标本培养

1、穿刺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采集方法

穿刺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标本采集方法

⑴穿刺液标本包括脑脊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由临床医生穿刺抽取;

⑵标本的采集应在患者用药前或停药1—2天后进行;

⑶脑脊液抽取3—5ml,胸水、腹水可抽取5—10ml,心包液、关节液可抽取2—5ml,将所得穿刺液盛于无菌瓶中,立即送检。

2、常见致病菌

常见致病菌

⑴脑脊液:常为脑膜炎奈瑟菌(G-双球菌);

⑵胸腹水:常为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G-杆菌)。

㈧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1、革兰阳性菌

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

素、呋喃妥因、苯唑西林、青霉素、利福平、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左旋氧氟沙

星、替卡西林。

2、革兰阴性菌

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

二、其他病原微生物检查

㈠沙眼衣原体检测

标本要求:⑴女性标本:应为子宫颈棉拭子样本;

⑵男性标本:尿液标本,病人在标本采集之前1小时不应小便;

使用洁净而干燥的容器采集大约20—30ml的尿液。

检验方法:胶体金技术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判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㈡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

标本要求:

⑴标本类型:尿液、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宫颈分泌物;

⑵支原体对细胞表面有很强的亲和力,应尽可能收集到更多的细胞;分泌物标本建议采用无菌涤纶拭子采集。

检验方法:培养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判断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

㈢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

标本要求:静脉血(黄色帽,非抗凝管);

必须是新鲜血清标本,以单人份操作,每个标本的操作步骤需要连续进行。

检验方法:胶体金技术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协助诊断体内结核菌感染。

责任编辑

微生物学实验室:李京明、张旭

免疫学实验室:蒋朝晖、张永志

血液学实验室:赵秀清、郝中玲

TLA实验室:贺建勋、张艳艳、曾小莉

门诊临检实验室:卢荣、陈华

血气实验室:张敏、李瑞兰

急诊实验室:赵彤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学检验手册 转载)